失業現象是一種經濟制度的不良病症,是一個涉及個人、社會與國家等方面的複雜社會問題,其爆勢必會牽動三方的利益關係,可以說是對一個國家的政府最重要的考驗,若處理的不好便會加社會秩序的瓦解,甚至是動搖統治基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失業問題,為整個國民經濟衰落之象徵,是年以來,吾國外受國際間經濟恐慌之襲擊,內因災禍之侵尋,致農村都市,均趨破壞,百業凋敝,失業問題之嚴重,遠非其他各國所可比擬,亦為歷年情形之最。”許久以後,實業部勞動年鑑編輯委員會行的《民國元年中國勞動年鑑》的編纂者們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仍不由心有餘悸,以異常沉痛的筆調記下了這段話。

對於這些情況張文英早有準備,但他還是把問題看的太簡單了。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國,同時也是列強爭奪的市場與原料產地,自身的工業底子薄就不提了,更要命的是從政府到民間既沒有抵禦危機的資金,也缺乏必要的手段。

也幸好張文英有所準備,中國的工商業受打擊很小,而且還主要是那些不聽勸告的投機者盲目追捧橡皮股票造成的,讓張文英始料未及的是真正損失慘重的還是農業,而作為一個農業國,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張文英當然不是不重視農業,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僅僅這點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

張文英一直相信一個事實,貧窮便是一切罪惡之源,特別是對於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來說,貧窮不僅給各路軍閥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也給他們對抗中央提供了最好的藉口,單純使用武力好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使用計謀可以得逞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讓人民富裕起來。儘可能的消滅貧困才是長治久安之策,歷史上的宋朝可說是中國最富裕的一個時期,正因為如此,宋朝的軍事雖然乏善可陳,卻幾乎很少有內亂民變之類。偶爾有之規模也相當的小。

劉仰嶽地報告6續擺上了張文英的案頭,間或還有一些實業部送上來的,情況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中國是個農業國,更糟糕的是中國是個落後地農業國。生產落後集中表現為農業生產幾乎完全繫於自然界,人在其中的能動性極弱。所以在中國的農村龍王廟甚多,祁望風調雨順,這當然無濟於事,中國依然水旱災荒不斷,農業生產技術。則一如數千百年前之舊法,病蟲流行,種子退化,栽培不精。而國內之河川、湖沼,或則淤塞,或則氾濫。於是“洪水之來。澤國遍及數省,大旱之至,赤地何止千里”。滿清政府是個貪腐可以創世界紀錄的腐朽王朝,投入治理江河的錢看上去很不少,但真正花到地方的卻不多,歷代統治者對於水利的熱衷更多只是做做樣子,成效自然不會大。特別是清末。這些情況更加嚴重,中國的農業本就是靠天吃飯。如此忽視水利,自然災害也就越頻繁,一些原本無足輕重的氣候變化居然也能釀成嚴重地災荒。

再有就是沉重的農民負擔,之所以說它沉重是就生產關系而言,這主要是指封建田賦的沉重。田賦歷來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以往都屬中央財政,清末以來各省督撫權力大增,特別是庚子年以後,明裡暗裡截留田賦已不是什麼秘密,滿清政府窮於應付,也只有睜只眼閉只眼了,革命時期,一些地方勢力趁機坐大,不受中央控制,田賦自然也就不再上繳了。軍閥們了大財,農民們卻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反倒是更加貧困。田賦是國家地大宗收入,同時又是相當混亂的,即使是歸中央財政的地區收取標準亦不甚相同,至於軍閥控制地地區在田賦徵收上更是隨心所欲,任意妄為,有地地方對徵稅人員僅給微薄薪金,或者乾脆不給,任其私自浮收。

真正可怕的還是正稅之外的附稅和預徵。

先看附稅。由於加賦之權完全操諸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濫用此種職權,乃變本加厲以造成各省附稅過正稅數倍或數十倍之怪現象。苛徵附稅是地方政府加強田賦盤剝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川似乎附稅不多,但卻是預徵最嚴重的省份,民國元年才剛過,一些縣已經開始證民國五年六年的田賦了,最離譜的是甚至已經徵到民國十年,以致天府之國哀鴻遍野,在這樣下去只怕孫子輩地田賦也要繳了。

天有不測風雲,地上課以重稅,中國農業始終困擾在這兩大枷鎖之中紀地中國農業似乎依然停留在了中世紀。

作為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國奉行地依然是小農經濟,無論是自耕農還是佃農,經營規模都很小,生產工具也很簡陋,對土地的投入幾乎等於零,農作物的產量自然是比較低的,不過與西方各國不同的是自西漢以來,中國便逐漸形成了精耕農業,靠勞動力的大量投入而實現的精耕細作,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生產資料投入的不足,因而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並不很低,但中國歷來的賦稅或田租的支出是相當沉重的,單靠種地求得溫飽還是太困難了些,因此,自古以來,在中國便形成了“男耕女織”、“以織助耕”、農業與家庭手工業、家庭養殖業相結合這一經營模式,比起西方的農民,中國的農民更加顯得萬事不求人。但這一切從鴉片戰爭後慢慢開始了改變,隨著西方商品越來越多的湧入,小農經濟開始瓦解,中國的農民本就因為滿清政府的統治陷入了極端的貧困,西方商品的衝擊又使得傳統的男耕女織趨於破產。更糟的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自世界大危機爆以來,各國在高築關稅壁壘的同時大肆實施商品傾銷,關稅壁壘打擊了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傾銷則是帶來了大量的進口,顯然這種傾銷還具有擺脫危機和轉嫁危機的主觀惡意。

在這個歐美各國工人大量失業的年代,中國的農民也正在失去賴以生存的最後一點點希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