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

透過對人心理的干擾,對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響,瓦解敵方軍民意志,對己方參戰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影響,增加己方自信、團結、鬥志,從而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勝利和利益。心理戰作為戰爭手段,古來有之,“不戰而屈人之兵”和將領的戰前動員都是心理戰。隨著時代的進步,心理戰在手段上也更豐富,影響更為全面深入。對於戰爭,心理戰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敵人的心理戰,可以透過政治、外交、宣傳、戰爭來達成目標,瓦解敵方士氣和抵抗意志;二是對己方參戰人員的心理戰,主要是透過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消除戰爭的心理影響,增強打贏對方的信心,提高士氣。在戰爭爆發之前,心理戰的作用主要是結合輿論宣傳使自己成為戰爭的正義一方,佔取道義制高點,確立宣傳思想和進攻目標,把自己打造成為拯救對方的領航者,相應組成聯盟,在軍事行動中形成實力和心理優勢。國家平時組建心理戰部門對各種情況進行預演,在戰爭中要主動設定場景,使心理戰和軍事行動相結合,使用一切手段對敵對國、領導層、軍事指揮者和參戰人員施加各種心理壓力,達到弱化對方戰鬥力目的。只有基於軍事行動設定的心理干預場景,才能最為真實的影響對方心理精神。達到心理戰的效果,要進行長期的干預,從耳聽、眼見、腦亂入手,對特定人員特別時間採用特殊方法加以干預。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參戰官兵,積極的參與到其中,在作戰中結合自身感受給敵人心理造成最大的影響。面對對方的心理干預,我們在進行相同的回擊時,要及時的對自己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減小心理戰帶給我們的影響。首先要進行嚴格軍事訓練,形成軍人性格和軍事習慣。其次要經常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關。三是把心理疏導融入到日常訓練、學習、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官兵平等一致,相互關心,困難時、戰爭時軍官帶頭,以實際行動做表率,提高大家信心,降低影響。但是,作為戰爭不僅是血與火的考驗,時刻要面對的是生與死的別離,對軍人的心理衝擊是最為巨大的。現代戰爭方式方法不斷變化,大面積殺傷武器盛行,心理戰方法多種多樣,給軍人心理穩定提出更高要求。對於現代軍人,在戰爭中一味的煽動仇恨和進行國家、黨派、民族情懷教育,單方面思想灌輸,對於戰士心理激勵不大。時代的發展,思想的解放,使軍人性格更加青春張揚,軍人情感更富色彩,而一線帶兵人不一定都是心理輔導能手。對於軍人心理疏導,傳統方法要用,更要突出職業軍人的操守,從人性和軍人性格做引導,而最好的引導是上級對下級,老兵對新兵,軍人之間的相互情感影響,同一感受,共同鼓舞。如在戰爭中面對隨時的死亡,指揮員喊“給我上”永遠沒有“跟我上”要更有勇氣、底氣、信心和更能鼓舞士氣激勵意志,讓戰士捨身忘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二、情報戰、外交

情報戰

在軍事行動中,獲取一份真實的情報就好比黑夜行走中的手電筒,帶來的不止是光明,更是知己知彼後減少自身損傷及可以預見的勝利。從古至今,國家對情報獲取的重視與執著就如軍人對戰爭勝利的追求一樣意義重大。冷兵器時代,在情報獲取上主要重視的是行軍、進攻路線和兵力佈置方式,情報的重要性體現在軍事行動中。當今時代,科技日新月異,衛星、飛機、電子信息、網路都成為情報獲取途徑。衛星和偵察機可以把地表的兵力數量和兵力佈置詳情盡收眼底,透過多位一體的情報獲取,軍事秘密看似暴露沒有秘密了。由於各國高技術偵察水平不同,各種以假亂真的目標和反偵察手段,情報真假更難分辨,特別是遠端精準武器和飛機、軍艦、潛艇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使用,在講求炮火覆蓋,追求單位面積內殺傷,戰時情報的作用減小了,只要你火力夠猛,武器裝備比對方先進,可以彌補情報的不足所帶來的影響,反正只是時間和彈藥供應經濟損耗問題。軍事強國,由於其軍事科技的先進性,其情報獲取能力往往也大於弱國。對於現代戰爭,情報戰的價值不在於軍事作戰時,而體現在“和平年代的競爭中”,如在戰爭中得到情報,F戰機的出動時間,大概的飛行方位,除了方便己方及時隱蔽外,要是沒有對付F戰機的能力,同樣不能對其形成威脅。但是,和平時期,深入瞭解對方軍隊特點和武器裝備情況,以他為假想敵進行訓練,擬定針對性戰法,戰時才能最大限度打擊對方,而和平時期,如果能獲取對方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武器系統秘密,相同的進行研發裝備部隊,取強補短,提高自身軍事能力,戰時才有對抗的資本和方法,才有制勝的法寶。

外交

外交是國家政治交往的語言,是調和、化解國家間矛盾開展合作的最好溝通方式。外交代表的是國家利益,以國家政治、政策為基本準則進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談判,在保證國格尊嚴及雙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在國家交往中,外交實力與國家實力成正比,外交實力大小由綜合國力決定。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形成政治實力,政治實力決定外交的主動權,軍事實力作為國家暴力保障,在和平時期對於講求和平談判的外交不能形成制約因素,只有在戰爭中,以軍事實力對別國形成政治壓力或顛覆其政權,軍事實力才可以改變外交結果。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以經濟建設為主,經濟實力的大小,可以直接制約外交談判,特別是經濟強國,以經濟實力和高精尖科技,對弱國進行經濟輸出外交。外交作為國家交往的方式,對於維繫國家關係,開展各種合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作為強國爭霸改變世界格局的其中一種方式,外交又具備滿滿的腹黑色彩,外交一旦和霸權捆綁在一起,外交失去原有屬性,成為爭霸工具。面對霸權外交,主權國家應堅定不移的堅持自主外交,這樣有利於提高國家影響力,在任何勢力面前都不選邊站隊,有利於消除霸權外交壓力,使其成為單一力量。事實上霸權國家不僅僅自身強大,往往還有很多追隨者,其組成的外交勢力特別巨大,任何單個國家都無以應對。對於小國來說,在大國霸權中求發展,左右逢源功利性外交可以在大國對抗中獲取很多好處,但是這種好處獲取如果不能轉化為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基礎,爭霸過後對於其國家反而壞處大於獲益,畢竟透過利益可以改變國家意願,在國家交往中,其他國家也不會和你平等交往,最終拉低了自身國家口碑和應受的尊重。爭霸國家間的外交,為了國家利益,除了和平競爭實現共贏外,很多時候不可避免的因為霸權走向對立面,這種對立,更需透過外交解決。面對實力超強國家或者其組成的利益聯盟,單個力量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應儘可能多的團結其他國家爭取外交個體數量支援的優勢,這種優勢的保證需要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切實可行的帶動對方發展。除了實現一定數量的支援外,在實力抗衡上要有相應的強國做支撐,這種支撐可以不結盟,建立在長期的信任與長期的相互利益實現上,相互支持。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間為了彼此抗衡牽制達到國家間力量平衡,實行合縱連橫的外交政策,保證當時主要國家共存,合縱連橫外交手段對於力量較為弱勢的一方借鑑意義重大,透過合縱連橫逐漸削弱競爭對手外交優勢,以達到削弱其國力的目的。

、經濟戰

經濟戰,是強國迫使弱國屈服的最好戰爭方式,現代戰爭都是從經濟領域開始,多由經濟強國對經濟弱國發起,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戰爭效果更為顯著。經濟戰方式方法多樣,經濟制裁、貿易戰、貨幣戰、金融戰、信用評級、經濟封鎖等都是經濟戰爭。戰爭期間對經濟運載工具、設施、工廠企業、礦產資源等與軍事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直接軍事打擊,削弱和擾亂對方經濟,致使其綜合國力下降,使其經濟困頓,無力對經濟建設投資,沒有資金研發高新的科技和軍事裝備也是經濟戰。經濟戰對國家影響巨大,影響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透過經濟手段,制裁對方使其市場份額縮小,增大自己市場佔有率,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最終轉化為軍事能力,削弱對手經濟,影響其工業軍事發展,以獲取勝利。如,美國在軍事打擊伊拉克之前,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全面禁運,不僅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經濟,更是解除了伊拉克國家的武裝,等到戰爭爆發時,美國輕而易舉的取得軍事勝利。在熱戰爆發前,經濟強國對弱國經濟戰具有絕對的統治力,這種優勢是不對稱的戰爭,經濟強國佔據優勢,其行為的“低暴力”促使強國對小國制裁。這種優勢的形成,一方面由其先進的經濟實力決定,強國經濟實力雄厚,工業基礎齊全,貿易發達,金融實力強勁,科技發達;另一面是因為面對經濟戰,弱小的一方被限定在經濟領域做出回應,而這種回應由於其經濟落後,其產生的反作用也相當有限,限制了弱國反擊力,所以經濟戰也是最為和平安全的戰爭方式。俄羅斯作為軍事大國,由於其在軍事上具有相同毀滅對手的能力,敢於以熱戰和任何國家硬碰硬,但由於其經濟實力不斷下降,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經濟制裁也無能為力,使原本低迷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長期以往反過來制約其軍事現代化和變革,削弱軍事實力。在熱戰中,經濟戰對於雙方的作用力是一樣的,大家都可以開動戰爭機器對自己所列的經濟目標進行打擊,而且這種經濟戰能力由軍事實力決定,軍事實力強的一方對經濟損毀能力更大,所以國家要適當的把經濟能力轉化為軍事能力,保證足夠的威懾力,國家安全才有保障。經濟是生產生活的基礎,是整個國家的命脈,國家的發展進步需要經濟發展提供引擎。最好的戰爭方式是先透過經濟制裁削弱國家實力,解除武裝,這樣的對手更易打垮,事實上強國在發動軍事打擊以前,經濟戰早已展開。經濟戰的特殊性和高專業性,決定實施經濟戰的是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國家領導人。在經濟戰中最大的優勢是制度優勢,在制度設立之初就保障制度對自己利益最大。如美元體系的建立,世界經濟交往中,美元等同黃金世界經濟貿易以美元結算,這種制度的設立保證了美國的霸主地位。在經濟戰中,國家的經濟實力很重要,經濟體量越大,國家越有實力,對別國制裁和自身抗制裁能力越強。但是經濟戰涉及到國家經濟的方方面面,有時經濟大國並不是經濟強國,看似體積巨大,面對任何經濟制裁都有能力一戰,看似工業基礎先進科技發達,卻在重點領域缺失核心技術,面對核心科技的落後,別國專門針對其核心科技缺少相關產業進行制裁,同樣相關產業也不堪一擊。經濟戰看似比拼國家的貿易水平和經濟總量,其實經濟戰的核心是比拼核心科技,核心科技是國家工業水平、高精尖製造業基礎,一個國家的產業沒有核心科技,掌握核心科技的國家就可以從源頭對其制裁,這種制裁不受對方經濟總量和相互貿易額影響。以核心科技競爭為主的經濟戰,任何沒有掌握行業核心科技的國家只能受制於對方,而且短時間內難以突破對方制裁。在經濟發展中,核心科技可以精準快速制裁整個行業,給對方造成巨大影響。面對經濟戰爭,我們的回擊方向,不能被限制在經濟領域,經濟上以弱擊強,最終拖死的是弱者,應當選定另外一種方式突圍,其中包括軍事方式。

4、信息戰:

當今世界,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國際政治、經濟,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世界新軍事變革。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向信息化深入發展,各武器系統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戰作戰方式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信息戰的重要性已經超越熱火力軍事打擊。信息戰由傳統戰爭人的直接對決,到現在以高素質專業人才和資訊科技對資訊控制權的爭奪,其作戰物件主要是各種信息系統以及相關軍用民用設施。世界上目前最徹底實現機械化向信息化變革的國家是美國軍隊,1991年海灣戰爭是第一次信息化對機械化的戰爭,美國軍隊用實戰給世界展示了信息化戰法與威力,戰爭成為美軍的彩排表演,此戰的意義是,全世界主要強國軍隊都加快了自己的新軍事變革之路,向信息化深入變革,資訊能力已成為衡量軍隊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誌。

信息戰建立在機械化基礎上,武器系統的先進性體現在信息化程度和高素質作戰人員上。信息戰作為陸海空天以外的五維戰場自成戰法,方法靈活多樣,貫穿戰爭始終,促進、制約著武器系統發揮戰鬥力。機械化代表的是強壯的身體,是信息化發生的基礎,機械化作戰對人和武器裝備和陣地直接打擊摧毀;信息化是靈魂,依附機械化武器裝備發揮作用,其對戰鬥力的作用又大於機械化武器裝備,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程序和結局。高素質人才是信息化作戰的主宰者,戰爭從以人為主發展到科技信息化相結合,現代戰爭要求軍人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機械化水平,製造更為先進的機械設備,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促進信息化發展進步。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信息化能力作為戰爭的其中一種能力,在戰爭中廣泛使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