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武器和科學進步,對戰爭爆發的影響

在世界交往中,國家代表了各國人民的意志、利益,不可否認是人民的代表,政府或政府各主要領導人是行駛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利益的主要執行主體。而政府和政府主要領導人即是各國政治領導核心,政治領導核心,對內建立國家組織機構透過憲法和各種法律法規治理國家,對外執掌國家影響力和話語權參與對外交往謀取國家利益。由於國力強弱,國家大小不同,各國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小不同。國家間沒有平等的交往,沒有平等的話語權,落後就要承擔更多的被動與不利。對等的話語權需要對等的軍事力量來保障,經濟、科技在戰爭暴力面前也不堪一擊,只有軍事實力才能維護國家體制、利益、主權、尊嚴,實現強國地位。

軍事、武裝力量由國家建立,戰爭權利掌握在國家手中。維護國家利益,打贏戰爭,需要國家投入資金對軍事力量進行建設,軍事力量的增長給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提供相應安全穩定的環境。軍事力量的建設又離不開國家的全面發展,經濟、工業、科技、國防工業每一環都很重要,經濟決定了軍事發展基礎和永續性,工業、科技、國防工業決定裝備水平和戰鬥力生成。在現實世界中,很多發達國家事,軍事力量不是很強大,對軍事建設投入不多。所以決定軍事力量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國家決心即領導人決心,願不願意發展軍事力量,發展一支什麼規模的軍事力量,以多大的經濟代價發展軍事力量,這些都是國家和國家領導人要根據國情和國際形勢定位的,領導人的決心往往會快速促進軍事發展。國家和領導人決心發展軍事力量,經濟實力和核心科技力量以及國家對科技軍事化轉化水平影響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全球化時代,國家間合作密切,聯絡緊密,只要有經濟實力,需要的生活物品都可進行全球採購,但是決定國家命脈和硬實力的軍事裝備技術以及前沿高精尖科技任何國家都不會輕易與人。任何強國,但凡想提高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國家,都要具備自產自足,基本類別齊全的國防工業基礎,這樣才能在戰爭來臨時把戰爭機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國家意志,武器裝備水平,軍人素質,軍事理論思想及作戰方法決定了國家戰爭能力。這種能力在當今局部戰爭和閃電式衝突,不以佔領國土為目的的戰爭中影響尤為明顯。從海灣戰爭開始,在以後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中,戰爭勝負,呈現一邊倒態勢,都是強國和武器裝備佔優勢的一方快速勝利。軍事強國憑藉先進的軍事體系和武器裝備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造成這種結果除了強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先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戰爭雙方實力不對稱性。

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是相對固定的,國土面積大小,決定其戰略縱深和礦產資源的充分,人口數量,一向被視為兵員厚度。但是,面對現代戰爭,領土大小和兵員多少已經不能成為影響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沒有國家願意打長久戰爭,而人口和國土面積在局部戰爭中,短時之內難以發揮出戰爭能力,在科技實力面前更顯弱小。現代戰爭,從武器裝備的研發,人員訓練,戰法理論更新,都需緊貼未來作戰需要,平時投入與戰時戰鬥力水平都是成正比的。實力相當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由於勢均力敵,容易變成持久戰;實力弱小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容易受強國態度左右;而強對弱這種實力不對稱戰爭,戰爭完全偏向強國,戰爭還沒開始就知道結果了,由於實力相差過大,強國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決定戰爭程序,特別是兩國科技資訊科技水平與國防工業水平相差過大,更顯示出科技與資訊科技對軍事重要性,即對軍事領域的科技與資訊科技的武器化應用程度決定戰爭勝負程序。

先進生產力對落後生產力的更替過程,決定戰爭的勝負趨勢。先進生產力替代落後生產力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新的發展方向替代原有發展,新規律改變舊規律,世界發展向前進步,就是先進生產力代替落後生產力的結果。生產力發展這一過程,最先開始是緩慢進行的,當發現對手強大時,發展趨勢形成,已經沒有了制衡力量。而兩國或同盟之間的戰爭,正義一方是順應歷史潮流,代表世界先進生產力和世界發展趨勢的一方最後總是取得勝利。首先,先進生產力相對於落後生產力經濟發展前景好,經濟更具活力。由於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是世界經濟最新發展態勢,發展後勁足,勢頭良好,經濟規模將不斷增大,不可避免的將超越所有國家,取得領先;其次,先進生產力相對於落後生產力,工業基礎更全面,“高精尖”技術更出類拔萃,可以製造出更精良的武器系統,打造更強軍事力量;最後,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是時代趨勢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深得民心,所以最終會淘汰舊的生產力和不及時變革的國家。先進生產力帶動整個社會和國家的進步,推動軍事變革,研發先進軍事裝備,增強軍事力量,從而達到領先對手的目的。

軍事力量的發展,建立在經濟基礎上。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就沒有軍事力量的快速長期發展,裝備的更新換代就沒有保障。經濟基礎雄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本進行研發,創新就有保障,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最終促進國力進步。一旦國家主導把最新的科技運用到武器裝備中,無異於鐵片加火藥,威力大增,先進科學技術對武器化的應用,是軍事實力領先於對手的保證。所以科學技術的進步,保持科學技術的先進,對前沿科學技術的探索、研究、應用以及轉為軍事化,決定武器裝備水平和軍事力量的強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需要國家持續的高額投入,戰備、武器研發、訓練、軍人生活保障、作戰等都離不開資金。隨著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裝備的金錢等同率越高,訓練投入更大,現代戰爭成本更高。贏得戰爭需要持續的較高資金投入,保證部隊建設。資金的投入,需要國家有一個穩定增長的經濟基礎。反過來軍隊發展以後,保護國家安全穩定,保護經濟建設。最終使經濟和軍隊建設雙發展,國家實力增強。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軍事能力的發展進步。從火藥到火箭,從帆船到航空母艦就是武器戰鬥力的飛躍。從簡單到複雜,傻瓜到智慧,就是科技的進步。這一發展過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長期發展的結果。武器裝備的研發建立在工業和科技水平上,武器裝備水平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代表,是國家最高工業水平的體現。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更新速度特別快,為了保持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各國都把最先進的科技應用到武器系統中。所以有什麼樣的科技工業基礎,就能生產什麼水平的武器裝備,作為國家生死存亡的武器裝備,往往其質量、標準、科技含量都會高於國家民用裝置。核心科技制約武器發展和戰爭時武器裝備的維修使用。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影響國家戰爭能力。軍人使用武器裝備,渴望得到先進武器裝備,對武器裝備進行更新換代。但是要想整個國家國防工業水平,戰爭能力較快發展,其決定權在國家核心領導層手中。軍事力量的良性發展建立在經濟、科技、國防工業上,如果高於經濟發展能力進行大力建設,最終會拖累經濟發展。但是歷史上很多國家,只要其核心領導人摒棄軍事高於經濟發展速度帶來的影響因素,決心大力發展軍事力量,那麼軍事力量發展的成就也可以超越經濟和科技基礎,獲得大力發展。領導人大力發展軍事建設,整個社會也會相應的關心軍事建設,部隊官兵對訓練要求更嚴格,改變部隊風貌提高戰鬥力。但是這種領導人決定的超前發展,一旦掌握在擴張好戰者手中,失去相應制約,其發展成果就會偏離保衛國家人民的軌道,走向對外擴張之路,給人類帶來戰爭危害。

戰爭歸根結底是人與人的戰鬥,人決定戰爭勝負。戰爭的發生是代表不同利益的國家之間進行的,從起因、決策、決戰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人是戰爭爆發與戰鬥的執行者,掌控者。戰爭作為以雙方軍人為代表的戰鬥,軍人的訓練水平,作戰思想,戰法,武器裝備,情報,後勤供應,軍人素質決定了戰爭走向。現代戰爭早已是高科技的較量,軍人的概念更廣,具有專業技能的學者科學家都可以因需要成為戰士,而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更高,現代軍人都是體能加智慧的結合,部隊早已不是肌肉男的天下,有時“程式設計師”和“眼鏡”作用更大。所謂兵無常勢,兵者詭道。現代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打的是科技,但戰爭的勝負永遠都不是按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劃定的,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列子比比皆是。勝利是國力、軍力、指揮、謀略、情報、後勤、軍人素質的最高體現。

軍人這一職業是擴張、侵略、強權與安全保護的產物。人的利己主義都想對人與事進行管控支配。侵略與反侵略,人民對戰爭樂此不彼,總是嘗試透過戰爭取得本不屬於自己或高於自身應得到的利益。歷史上流芳百世的偉大人物,都與戰爭與反對戰爭侵略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絡。軍人骨子裡充滿了擴張與征服精神,這種精神建立在勝利的基礎上,失敗一方這種精神也不再有意義了。戰鬥勝利由很多因素決定,對於現代戰爭,最重要的因素是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先進的武器裝備原則上就具有領先於對手的戰爭手段和戰鬥力和超越對手的進攻和防御能力。任何時候任何國家,軍人對武器裝備的發展,比任何科學家和政客都渴望。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即便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武器系統有重大突破,形成代差或絕對的勢均力敵,都會成為敵人不敢低估的制衡反制實力。美國F戰鬥機作為目前最具技術實力代差的武器平臺,雖然少有參加實戰,其高大上的威懾力就可以不戰屈人之兵。對於軍隊變革發展進步,取決於武器裝備的發展進步。新武器裝備可以帶來作戰方法的革新,形成新的作戰理論,改變戰場生態。作為戰爭的主體軍人,平時對於軍人的任務就是訓練,探索新戰法,根據新的武器裝備,形成新的軍事作戰理論,使戰爭機器融合為一體,在未來的戰爭中才有可能贏得戰爭。所以,最先把先進科學技術應用到武器裝備中製造先進武器系統,最先探索出適應新武器系統的新戰法,最先形成適應新時代的軍事作戰理論,不斷創新變革,這樣的軍隊才有贏得戰爭的權利。

武器裝備的進步,強勢領導人掌權,易引發軍事危機。武器裝備的進步,使國家有了採取強硬措施的底氣,有了強大軍事力量這種國之交往的硬通貨。由於經濟、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和國家核心領導人的決心不同,武器裝備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地區之間,國家之間軍事力量大小不一,最終影響國家實力、政治實力、話語權、世界權力、影響力的不一樣。一旦其中一個國家的實力,大於周邊國家地區,而得不到有效制衡,在國際事務中達不到自身想要的利益,就有可能透過軍事實力獲得不平等的利益分成。國家領導人過於高估本國實力,領導權利得不到有效約束,遇上擴張、好戰、沒有耐心的領導人,國家和社會也會好戰走上擴張之路,就有軍國主義傾向危險。而領導人在本國中具有人事大權,領導層及關鍵部門崗位領導組成都會選擇和自己思想、眼界、目標相向聽從自身領導的人構成權利機構,以自身意願實現國家利益。在對外交往中,就形成了以核心領導力作決定的方針,一旦其決心以強權,獲取話語權,用軍事力量獲得利益和擴張影響力,其國家就會以自身價值觀為標準走向霸權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縱觀人類歷史,戰爭的發生都是由國力軍力強大的一方發動。沒有弱國對強國進行反向霸權擴張。這種以實力達到目的的優勢只存在實力強大一方,沒有弱國願意去摸老虎屁股而捱揍。一方軍事實力大於其他國家,地區力量平衡不能形成有效的均勢;國內政治力量間得不到約束,霸權擴張型領導人掌權,國家間衝突戰爭的危害就會增加。特別是這種霸權擴張勢頭得不到約束,不能轉化為經濟發展驅動力,對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都是負能量。

這種由於國家發展,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強勢崛起改變區域力量平衡,從而引發對抗、爭霸、戰爭,根本原因是因為文化素養、理論水平和指導思想跟不上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一旦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速度快於思想、文化、理論水平的更新速度,民眾和領導人的思想認識就會侷限於國家利益上,對於問題就會以現有思維和眼界解決;就會造成思想與社會實踐的脫節,致使在社會實踐中由於缺少理論思想指導;人的思想因素高於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之上,最終國家的政治以核心領導人的決定為行動準則,在國家交往中戰爭就成為選項。如日本透過明治維新,經濟工業取得長足發展,成為處於亞洲的西方強國。日本強大以後,立刻走向擴張、殖民、爭霸道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給周邊國家和世界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二戰前,世界列強到處建立殖民地和劃分勢力範圍,強佔弱國,相互間展開較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新秩序形成,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民眾第一次世界性範圍的覺醒,殖民思想宣告解體,再也沒有存在土壤,戰後掀起民族解放浪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