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量守恆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國家力量對比此消彼長,世界各國、各利益聯盟實力對比力量均勢轉換強弱變化不斷。在力量平衡變化和保持中,各國間矛盾不可避免。這種矛盾最先出現在強國和利益聯盟間的主要領導國上。而矛盾的落點又最先著落在弱國上,在利益聯盟的對抗中雙方實力弱小國家將最先和承受最多的壓力,強國分配、爭奪利益,小國反而捱打。國家間交往、競爭,強國對世界的佔有支配權大,所以相互間摩擦、對抗多。而強國因強強對抗,雙方都要承擔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雙方都要控制住,把自己國家行為限定在國際規則和歷史共識上,控制住直接衝突的風險危機。而小國在強國間競爭、對抗、爭霸過程中選邊站,往往成為強國逐利的犧牲品,小國最先成為被壓制打擊的物件。不管是中國俗語“柿子撿軟的捏”還是找弱小作為突破口,對相對弱小一方下手,強國可避免直接對抗,留有緩衝餘地。二是弱國易突破,同時可以試探其聯盟可靠度及對抗決心。對抗是逐步升級的,從強對弱到強對強之間對抗,相互間面對對方的壓力都是逐漸增大的。各國間競爭、對抗、爭霸,其力量對比時時發生變化,所以世界力量平衡均勢是相對的。各國在謀求利益時,不可避免首先考慮本國利益,站在自身立場上。而利益的追求總有對立面,一方獲利多,另一方獲利變少,利益分配不均,肯定引發矛盾。在世界這一大家庭中,各國由於實力強弱不同,其政治地位和在世界交往中話語權也不一樣。謀求更高的的政治地位和話語權從而提高國際影響力是主權國家不懈追求。在世界交往中,任何國家以自身影響力去改變別的國家意願、價值觀、利益,進行不平等交往,將引發矛盾。矛盾引發對抗,而世界主要強國間的對抗過程,就是爭霸的過程。矛盾的產生,競爭、對抗、爭霸,都是主權國家過於追求自身利益和影響力的結果;而謀求自身利益和影響力,致使競爭、對抗、爭霸發生,從而導致世界力量平衡均勢改變,引發戰爭危機。

世界是一個統一體,每個國家作為一個個體,都是統一體中的組成部分。國與國,國家與利益聯盟交往關係構成國際體系---世界交往。世界成員中各國實力不同,因信仰、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地理位置、歷史傳統,綜合實力,形成不同的集團力量,單一國家,國與國相互依託組成隱性利益聯盟、多國組成利益聯盟。各種國家和聯盟力量構成國際體系,各種力量交織一起相互制約,特別是領頭國力量對對立方形成威懾,使各力量對立方勢均力敵形成均勢平衡。這種力量的組成由世界主要強國構成,再以強國為基礎組成利益同盟。而有的國家之間不結成同盟,但是因為面對共同的壓力而形成隱性同盟。各種利益聯盟相互競爭依託,形成世界局勢平衡、均勢穩定。而構成世界力量份額的國家佔有比例相對穩定,又時時變化。其力量佔比根據各國綜合國力的變化而變化,由於變化是緩慢的,不會突然失衡,所以力量對比又相對固定,構成實力平衡。把世界力量組成,比喻成一個能量球,每個國家的力量構成了世界秩序的守恆。當個體國家力量改變時,整個能量球的力量對比都將發生變化。而各國發展程度不同,力量佔比大小不一,在發展中把握機遇能力不一樣,發展投入產出比不同,把發展成果轉化為影響能量球力量佔比變化的硬實力也不一樣。發展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所以影響力量對比改變也是緩慢的。在世界交往中得到發展,慢慢積蓄力量,慢慢改變力量對比,直到足夠強大,足以影響、改變整個能量球各力量佔比,成為能力球主導力量,之前國家間力量平衡和均勢打破。所以,在世界各國中,任何時期,都有幾個主導世界力量的國家存在,這些國家往往強大到足以支配和改變世界秩序。各國的發展進步不一樣,或停步不前,或國力下降,或國力增強,正是這種此消彼長的過程,促使世界各國力量的變化,平衡、均勢打破,使世界秩序改變。而這一過程又時刻在改變,國家實力增強了,不願安於現有力量配比,尋求更高佔有額;國家實力下降和被別國反超的國家不願失去原有份額;主導世界力量主要強國為了絕對的統治力,之間矛盾、競爭、對抗,往往成為爭霸的開端。由此世界領導者從競爭、對抗、爭霸到形成絕對的統治力,循環往復,隨著世界新領導力量的出現,世界局勢歸於平靜,代表世界能量球的各力量達到均勢統一。

、均勢的變化

力量平衡的變化,均勢打破,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力量平衡均勢的改變就是強弱的改變,最終形成新的領導國家,使國家影響力重新排位,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在國家利益面前,國家間競爭是不平等的全面競爭,經濟、科技、文化、政治、軍事、外交等作為國家力量的組成部分,在國家競爭中實力越大競爭能力越強,所獲取的利益更多,參與要素更多,而且各領域相互影響。而競爭一旦加入政治、軍事因素,就容易走向對抗。特別是強國,在競爭中更容易使用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去獲取經濟利益,這種使用政治軍事影響力去獲取其他利益的方式,其實就是強權政治的一種體現。國家之間是沒有絕對平等的,平等就是以國家實力獲得相應話語權和影響力,得到相應的尊重。所以,在世界交往中,由於強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強國對這種雙邊關系具有更多的支配權。

縱觀人類歷史,世界級領導國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強國統領世界。隨著新生大國崛起,力量均勢變化的不斷傾斜,強國國力相對弱化,促使力量失衡,直到位置互換,世界力量完成交替,形成新的世界級力量,力量再次達成平衡。這種崛起力量有時是一個國家,有時是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或者是具有區域性的共同體。如當今世界,一超多強,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國家;歐洲傳統強國在其他新生大國衝擊下,影響力減弱,組成歐盟提高影響力;而地區性組織--東盟,其單一國家影響力都很小,組成聯盟後,在經濟活動中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世界力量對比是時刻變化的,老牌強國為保持現有世界體系,維護其影響力和話語權,不可避免對其他崛起力量進行壓制,而新生大國為了獲取更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勢必會損害老牌強國既有利益。這一過程就是對抗較量的過程。這種對抗較量一直持續到新生大國成為世界級領導力量,完成領導國轉換,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世界各方力量又一次歸於均勢達到平衡。首先,均勢形成過程,就是新力量衝擊舊體系的過程。為國家利益,老牌強國維護自身利益,捍衛現有世界秩序;新生大國由於發展強勁,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和話語權,擠壓老牌強國原有力量份額,改變既有秩序,使原有規則不斷變得利於自身發展。其次,均勢形成過程,新的世界級力量的出現將改變各國影響力和話語權。隨著力量的交替,新生強國影響力增加,老牌強國影響力縮小。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抓住發展機遇,國力快速增強,憑藉堅船利炮進行殖民擴張,建立“日不落帝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強國;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代替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美蘇爭霸,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霸主,美國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代言人,世界警察。當一個國家或聯盟體發展到足以改變世界力量對比時,即便不能成為領導國,也會成為世界主要強國了。其三,均勢的形成過程,就是世界格局重新塑造的過程。世界是一個大舞臺,主要強國是這個舞臺的主演,當今世界,由強國主導世界格局無法改變。弱國、小國在世界政治活動中,對世界和時代的發展影響力較弱,處於支配、邊緣化地位。一個新的世界性強國的崛起,意味著另一個強國影響力衰弱,新舊世界體系之間,新體系總是代替舊體系,隨著時間推移,新世界性強國必將把自身影響力和話語權變為勢力範圍,形成新的格局。最後,均勢形成過程,最終使世界力量均勢平衡,形成穩定的世界格局。在均勢的形成過程,世界局勢不可能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作為新興強國,衝破舊勢力,舊秩序才能形成新局面。原有強國,面對競爭挑戰,也不會把話語權利益拱手相讓。雙方在多領域多維度競爭,為了形成有利於自身的優勢,有時兵行險棋,發動軍事入侵。從最初新生強國實力接近老牌強國,構成挑戰,到實力持平互為攻守,最後新生強國取代老牌強國領導世界,就是一次權利、影響力、話語權交接過程。在“競爭對手”階段,新生大國還無力挑戰老牌強國的實力,世界交往以老牌強國為主,新生大國應避其鋒芒,避免直接對抗,團結其他力量,不斷做強自己。當實力發展到兩個或幾個國家持平,這個時期是世界局勢最為動盪時期。各強國對政治地位、經濟、市場、影響力、話語權的份額追求過於狂熱,又高估自身實力,放大對手行為動機,一旦一方不能控制住自身爭霸慾望,世界就進入戰爭高危期,而任何時期好戰領導人的出現,都會加劇這一結果。這個階段,世界力量均勢變化最為起伏,能量球能量變化大,如果雙方不能找到共同利益結合點,在世界權利交接中,對於人類都是災難。如果老牌強國發展緩慢,新生強國發展強勁,新生強國實力將反超老牌強國,老牌強國已散失直接對抗的基礎,逆發展規律而動,只會加速消耗其實力。當新生強國形成穩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這時各國的力量對比重新歸於平衡,在新生強國為主導的世界新體系下,世界局勢趨於穩定。

、力量失衡帶給世界的影響

縱觀人類歷史,各帝國的崛起,世界權利的過渡,都是以戰爭手段達成的。隨著國家的發展,軍事力量國家實力的進步,戰爭是實現權利交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對於實現國家利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重。特別是工業革命後,世界互聯互通,這種國家以戰爭形式追求權利和影響力的方式,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近代,兩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家之多,時間之長,危害災難之大都為歷史之最,對世界局勢也產生深遠影響。

在世界權利角逐中,各強國為達成自身目的,反覆較量,世界權利的變化過渡,在世界主要強國中展開。經過激烈競爭,各國獲得權利和影響力大小不一,如果不能滿足和平競爭結果,想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戰爭就成為其中選項。戰爭的勝負和各國科技、軍事、經濟實力最終形成現在世界權利局面。

當今國際社會,一超多強局面已經形成。隨著新生大國強勢崛起,世界各國政治權利大小比例出現變化,新生國家影響力增加,主要強國對世界影響絕對統治力散失。人類社會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災難,和全球一體化的深入,人民思想的解放,智力進步,在追求政治權利佔有中,利用熱戰戰爭手段減少,全面戰爭的危害減少。但是,國家間交往是不平等的,強權政治永遠存在,特別是強弱國家之間體現更為明顯,有時戰爭威脅還成為對弱國交往的主要選項。

在國際競爭中,力量此消彼長,世界沒有永遠的霸主,霸主的變換只是時間問題。原則上任何國家都可以成為霸主,最先成為霸主的是同一時期世界主要強國。世界的競爭圍繞各大國進行,這種競爭是全方位的,經濟、文化、政治、科技等,是以軍事實力作為基礎的競爭。在競爭中力量相當的競爭破壞力最大,在競爭過程中各種摩擦不可避免,實力越接近摩擦越激烈,矛盾越多。當矛盾達到頂峰,各國受國家屬性、主權思想、國家情懷、輿論民情以及過高估計自身實力的影響,力量互抵,在處理上很難根據矛盾對錯裁決,如果沒有智慧去平衡各種影響因素,各種作用力交織在一起,就可能失去對“權利”的掌控,而發生軍事衝突。現實中,除了強國國與國間的競爭,還要考慮各種軍事、政治、軍事區域聯盟的力量影響。在競爭中,各大國間由於實力相當,軍事衝突成本對雙方都具有相同的破壞性,雙方在處理矛盾上都非常謹慎成熟,往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在強國弱國對抗中,強國除了自身相比弱國具有絕對實力優勢外,反而會有更多的支持者和盟友。由於國際社會對國家違反國際法和錯誤行為缺少有力監督和有效約束手段,所以強國在與弱國的矛盾中直接利用強權進行壓制成為常用手段,弱國永遠處於劣勢,吃虧更多,即便在同盟與國家或同盟與同盟的對抗中最先犧牲的也是小國利益。

作為權利的主體國家,在對外交往中,首先考慮的是自身能獲得什麼利益,人的利己性,統治階級實現階級利益,國家利益,形成國家利益訴求。而一旦這種訴求,超過合理的範圍,勢必需要藉助合理手段以外的力量來達成利益的實現,這種力量包括戰爭。所以,國家間發動戰爭的權利和反抗戰的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那裡有壓迫有侵略,那裡就有反抗。國與國交往中,不會有“待宰的羔羊”,特別是現代,殖民侵略早已沒有了生存土壤,任何違背道德和人民意願的干涉侵略都將付出相等同的代價,代價只是時間問題。(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