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方式和武器裝備水平,反映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發展水平。遠古時期,軍隊作戰以步戰為主,人民出行方式也以步行為主,經濟活動也是近距離粗放的貨物交換。人類馴服馬匹,戰馬、馬車出現,人類第一次解放雙腿,戰爭第一次有了“加速度”。其後,為方便戰爭與出行,開始修築官道,使主要的人類聚居區連線在一起形成城市,人民也向官道聚居,商人使用馬匹等工具進行遠距離商貿往來,經濟貿易在國都、城市和主要居民居住地集中,由於經濟形式的單一,經濟貿易較為單一,地域性資源性體現明顯。城市的出現,經濟發展從城市到城市之間,再從城市向周邊擴散,經濟以城市和道路組成的網路交往擴散。在古代,社會活動,政治權利傳播,經濟發展從國家最高權利中心和主要中心城市到最小行政單位都是管網式連線,這種城市和道路組成的網管式經濟,形成鮮明的大陸經濟特性形式,是內陸經濟形式。中國的俗語“要想富,先修路”體現的就是內陸經濟的流動形式。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大陸經濟形式,就是中國的陸地古絲綢之路,透過經貿活動第一次把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連線到一起。

“海權”發展壯大於第一次工業革命,艦船、蒸汽機與大炮的結合,世界性的“海權”出現,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強國,從海洋走向全球殖民時期。伴隨著艦船發展和殖民侵略,海上貿易開始。從前期宗主國對殖民地掠奪式的單方索取經濟,海運的不斷發展,海上貿易活動活躍,全球性的海上貿易開始。從港口到另一個港口,以港口為支點,輻射覆蓋到內陸,相比較大陸經濟的管網形式,海洋經濟貿易活動其實是點到面的形式。首先,貨品透過海運集中到目的港口,以港口為支點,透過火車、汽車運輸到內陸各城市,由點到面,輸送到各地。海上貿易,貨物流通,從內陸到港口,再從港口到港口,最後從港口到內陸的流通模式,兩端實際是陸地經濟模式。為了減少貿易成本,各國都會把工業產業佈置到沿海地區和交通發達城市,產業布局在地域上形成貧富差距。海洋經濟時代特有的經貿擴充套件方式,使世界海岸線長、有優良港口、把握工業革命機會創新發展的國家首先富強起來,具體到各國,沿海港口城市最先發展,發展水平高低由開放的港口城市向內陸地區逐步減弱。海洋貿易,是透過海洋連線各國開展經貿活動的,最大的缺點是內陸國家由於遠離海洋,發展緩慢,造成海洋國家與內陸國家之間、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海權最初是由海上軍事力量實現的,強權保證了海權作為國家權利的貫徹實施。任何軍事力量和霸權的延續都需要經濟作為支撐,最終維護海上權益靠的不是軍事力量,而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軍事建設的良性循環促進發展,成就了海權的領導地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空中殖民地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萊特兄弟第一次實現飛天夢後,最終飛機的優勢被應用到戰爭與運輸中。飛機飛行受河流、山川、沙漠、海洋地形地勢影響小,飛行速度快,縮短了世界距離和人民出行時間,有著陸地和海運不可比擬的方便與速度優勢,成為現代社會最高文明成果之一,改變影響著人民生活。各國最先進的機械裝備往往是軍事裝備,陸地上力量最強悍的不是汽車,而是戰車、坦克;海上實力最強的不是貨輪,而是航母艦隊。戰車、坦克、軍艦是國家交往的硬實力,代表各國最高工業水平和暴力能力。但是在經濟交往人民往來中,帶給人民生活便利改變人民生活方式習慣的不是戰車、坦克、軍艦,而是民用汽車、輪船。汽車、輪船,方便人民出行、運輸,提高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把世界各國以及人與人之間連線在一起,提高效率,作為生產工具,是經濟貿易貨運運輸的生產要素,是一種先進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連。同理,空中最強大的飛行器也是作為軍事用途的各種型號先進戰機,作為經濟貿易、世界交往,方便人民生活的是民航飛機和衛星、空間站、宇宙飛船等。對世界和人民的意義不是他作為先進的戰爭武器和戰爭手段,而是民航和貨運飛機以及如衛星導航定位等先進技術的民用轉化。民航、貨運飛機、衛星等這種促進經濟發展,方便提高人民生活的民用屬性才是促進人類進步的主要力量方式。

每個歷史時期,因生產力發展所處階段不同,經濟貿易交往形式也不同。陸權時期,內陸國家,大陸經濟,由陸運方式和國家行政等級管理方式決定貿易流通形式,這種形式在內陸國家保留還比較明顯。公路、火車,陸運形式的管網化,形成以行政區域劃分為發展方向的“大陸”經濟,受政治影響大,行政單位越高、政治權利越大的城市單位,發展水平相對越好。從中央首都到省會級城市,到地級市、縣、鄉鎮,經濟發展水平逐漸降低。經濟貿易主要以陸地為主,受公路鐵路影響和行政區域隸屬,所形成的獨特貿易運輸流通方式就是大陸經濟。在歷史上大陸經濟受地形和文化圈影響嚴重,往往一個中央集權的強國可以影響周邊各國,形成相同的文化底蘊,這種覆蓋範圍一旦超過文化認同範圍影響會減小。陸權國家受地理影響較大,歷史上即便曾經不可一世的各帝國統治時期,陸權影響力也不能覆蓋歐亞大陸所有國家。海權的確立與海上貿易的興起,使國家貿易不斷繁榮。貨物由一國沿海港口到另一國沿海港口,從最終運抵港口後貨物流通形式或者經貿形式,其貿易形式由點到面擴充套件,使經濟發展方式由沿海港口向內陸擴充套件。點就是港口,面是大陸經濟貿易運輸形式的管網化。由點到面的經貿形式,註定了經濟發展由海洋到內陸逐漸減弱,往往距離港口這一支點越遠,經濟越不發達。海權的確立,世界第一次成為一個統一體,利用海洋,貿易交往可以通達世界各國;以海洋為中心,國家影響力可以從海洋滲透到全世界。

任何國家和城市都想在同一起點上發展經貿,都想獲得平等的機會。而利用空中飛行器作為經濟貿易運輸工具,帶給經濟的作用和影響是透過飛行器可以連線任意城市,城市間可以直接經貿往來精準對接、最大化的增加經濟活力。點對點的發展方式,經濟活動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展開,使所有的城市地區原則上處於同一發展時期和機會,而且發展活力、速度更快,具有陸地經濟和海洋經濟無法比擬的優勢。對世界最大的意義在於帶給內陸國家、內陸城市平等的發展機會和速度。

陸運、海運、空運對經濟的發展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陸運較為快速,公路鐵路網管發達,但是基礎建設投入大,只限於國內、內陸國家之間連線;海運運量巨大,運費低,但是行進速度慢,只能到達沿海港口和沿江河到內陸,不利於內陸城市發展;空運無疑速度最快,能使城市間點對點開展經濟貿易活動,但是其運量小,運費昂貴,基礎設施佈置落後。在國際貿易、交往中,任何國家都不是單一的經貿流通形式,海、陸、空合理的組成目前國際貿易交往網路,由於地理位置和國家科技及綜合國力不同各國對陸運、海運、空運發展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從紐約到拉薩,從巴黎到拉薩,兩點之間以飛機連線,直接取代海運從港口到港口到內陸這種點到面的發展方式,使內陸地區和沿海城市一樣,擁有同等的交通優勢,原則上在資源利用和發展機會上是均等的。儘管空運在所有運輸方式中優勢明顯,但是目前空中貨運卻不發達。空中運輸運費貴、運量少,經濟性不高,是目前制約空中貨運發展的主要問題。除了旅客運送,在貨運上只運輸需求急和貴重物品。不過空運在特定行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如目前有快遞公司購買飛機來提高效率。

汽車和輪船的發展都經過相當長時間,經過幾代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任何科技的發展都是質變到量變的過程,空運的發展也在經歷汽車和輪船的發展軌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材料、新能源的發展,安全、速度更快、能耗更低、運載量更大、信息化更發達的飛機將會出現。海權,最主要的體現不是堅船利炮及壓倒毀滅一切的戰爭能力,而是輪船在世界貿易中所承擔的貨運運輸功能,是促進世界貿易、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制空權有別於海權,體現的是戰時對空間的控制。包括先進的戰機,電磁、電子、網路、資訊等領域。在科技發展中,理論上先進科技最先應用於戰爭領域,往往用於戰爭的技術裝備比民用的技術裝備更先進,任何國家都要先保證軍事科技技術的最先進,以保證戰鬥力。為促進經濟發展,把先進的軍事科技轉化為民用技術產品,才能更好的為人類發展服務。如火箭推進技術,實現了人民對太空的探索願望,GPS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事實在科技發展中,軍民通用的科技,一方面確保軍事科技的先進性,把最先進的科技用於軍事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應用於民用方面的科技產品更新速度快於軍事產品,所以相對於軍民通用的科技領域,軍用、民用方面科技水平相差並不大,有時民用科技產品還比軍用產品先進。在空中飛行器的發展上,對科技的應用不區分軍事技術和民航客機技術,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智慧結晶創新智造,只有多領域科技的共同突破發展,才能實現價效比優於海運的飛行器出現。前面我們說過,空運對經濟的發展產生“點對點”的影響,最大的意義是更為緊密的聯絡世界,促進內陸國家、城市的發展,最終促使世界經濟的再次大發展大繁榮,從而全面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最廣泛減少貧困人口,過上幸福生活。

航空航天相關科技的突破發展,才能造就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空中飛行器。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電子通訊、安全效能、新型發動機、航電系統、速度、運載能力等,整體科技的進步,人類就可以提高飛行器效能,提高價效比。最終組成以空中運輸交往為主,陸運、海運為輔,海陸空立體運輸網。人類一旦在空運上突破運量、速度、能耗三個科技難題,在世界貿易中空中運輸方式將取代海運和陸運成為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任何國家都把最為先進的科技應用到軍事中,航空航天相關技術的突破也會最先使用到對軍事飛行器的更新換代上,確保軍隊的制空權和領先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

任何科技發展的突破建立在國家綜合國力、教育科研能力、國家工業水平之上,最終目標的實現需要積累、實踐,由天才的科學家來完成。目前世界上美國是最發達最先進的國家,航空航天水平世界一流,按生產力發展水平,美國是最有可能再一次發明飛機的國家,最有可能引領運輸大變革,促使經濟貿易運輸方式轉變,再一次繼續領導世界;時代是上前發展的,其他國家也在進步,特別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任何國家都可能出現天才的科學家,研發出更為先進的飛行器;全新飛行器的出現,是整個相關科技水平的全線突破,這種突破能力是循序漸進的,工業科技落後國家,不可能一躍成為其中突破“極限”者,最終實現飛機突破發展的將是極少數國家,即便發達國家也需相互借力發展,共同進步才有機會完成新式空中飛行器;重新發明空中飛行器的國家,也有可能是緊密把握生產力變革發展方向的國家,這種國家由於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正確方向,國家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順應時代和科技發展進步大潮,成功機會比較大,當國家工業、科技、文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破發展;未來代表最高科技全面性發展的新式飛行器的出現,其核心科技只會掌握在極少的國家和國家聯盟中,這些國家利用核心科技優勢,一方面轉化為軍事實力,為自身國家提供軍事後盾,另一方面以先進空中飛行器佔據經濟貿易交往主動權,擴大影響力。如目前在手機操作系統方面,企業利用軟件技術優勢,獲取相關領域壟斷話語權,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獨有的ios系統都是資訊科技特別發達的國家美國的技術產品。蘋果手機憑藉ios系統的獨特優勢,在智能手機市場佔有很大份額,產品附加值特別高,谷歌以安卓系統智慧財產權的獨有性,輸出軟件技術獲利。智能手機帶給人民便利的同時,改變了人民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讓人民離不開手機。美國公司在作業系統中的技術優勢,使自己的作業系統一家獨大,而在電信行業美國還控制了高階晶片技術,美國以作業系統和晶片核心技術就可以決定別國電信有關相關企業生死。這種以先進技術在產業鏈中形成的絕對優勢就是核心科技,核心科技往往難以替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