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利用技術產品改變人民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行為習慣,形成文化影響力,最終轉化為國家實力。生產力的發展,高效、低耗、大運量、安全的空中飛行器技術的突破發展,是與飛行器相關產業技術的全面性進步分不開的,相關技術的發展是逐步發展成熟的。最終這種技術進步促使效能突出的空中飛行器出現,從而改變運輸方式和經濟流通方式,形成貨運和國際經貿往來主導權,改變經濟發展軌跡,建立“點對點”的貨物流通方式:“城市到城市在城市之間完成”,未來經貿、人民生活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展開,使經貿人員往來精準高效進行。這種城市和城市之間直接經貿、往來是以空中運輸流通形式完成的,區別於大陸經濟和“海權”,是最為高效、精準、發展機會平等的經貿形式,其產生的作用效益可以稱其為“空中經濟”。在經濟貿易流通中使各國處於較為平等的環境。空中經濟一旦成熟,代表目前國際貿易中以海上貨運為主的“海權”時代的終結,以空中飛行器進行國際貿易和實現國家利益的“空中經濟”時代開始。

我們把掌握創造新空中飛行器及相關核心科技,研發新式先進戰機,控制制空權,形成新的作戰理論,把所有作戰力量融入到空中軍事力量主導作戰的軍事體系中,以空中軍事力量確立軍事強國地位;在經濟貿易交往中,實現由“海權”經濟向“空中經濟”轉變,實現以空中經貿往來運輸方式代替海上經貿貨運方式,透過對國際貿易交往流通渠道相關產業技術的壟斷,主導空中國際經貿運輸,形成新的經濟規律,以經貿優勢獲取經濟利益和提高國家影響力,從而確定強國地位,稱為“空中殖民地”。空中殖民地的形成是軍事與經濟雙重發展的結果,軍事力量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轉換,軍事實力是後盾,而最終確定“空中殖民地”地位的是經濟發展成果。科技的發展進步促使效能先進的新飛行器出現,新科技最先應用於軍事建設,新的武裝飛行器的發明是生產力和軍事發展的雙重結晶,在軍事上形成強大的優勢,掌握制空權,以優勢空中軍事力量威懾戰勝對手。在國際貿易交往中,軍事力量這種“暴力”手段並不直接參與競爭,軍事實力只是國家力量的象徵與保障,即便空中軍事力量具有壓倒性軍事優勢,在國際貿易交往中,也只能確保自生合理利益和不被侵略,並不能以軍事力量直接獲取經濟利益。

“空中殖民地”有別於殖民地,不是強權侵略佔有,是以技術優勢、飛行器優勢在經濟競爭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是經濟行為。首先在實現的手段上,不是強權軍事佔有,而是透過發展技術,實現飛行器技術突破,形成以空中為主導的經貿往來運輸優勢,壟斷性獲取經濟利益,是一種經濟行為,按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發展定位。“空中殖民地”是經濟優勢,是和平平等的經濟競爭,不是殖民、侵略、佔有。即便空中軍事實力領先世界,不能把軍事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力量,獲取經濟利益,也只能是一種軍事威懾手段、制空權、戰爭能力,再強大的制空權,也不能形成空中殖民地,空中殖民地不是以強大的軍事能力形成的,是經濟貿易和科技發展的經濟規律;其次不影響任何國家的主權,保證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的獨立性。空中經濟形成的“空中殖民地”,是經濟的競爭和平的競爭,不具有軍事強制性和威懾力,是一種經濟行為,不影響任何主權國家獨立、安全;再次,絕對的支配權建立在經濟規律之中,領先保證獲利最大化,經濟交往體現在平等自願上,利用先進技術使利益最大化,形成壟斷性需求;最後,“空中殖民地”的壟斷性不是絕對壟斷,不具備唯一性,這種壟斷地位是相對的,是經濟競爭的結果,是由技術優勢形成的壟斷,壟斷是幾個突破技術國家、組織的壟斷,壟斷中包含競爭,對合作物件各國都有選擇性,這種壟斷能促進世界性的經濟大發展,改變世界和人民生活。

陸運、海運網點覆蓋廣、技術成熟、經濟性高,但是對於經濟發展和貨物流通有一定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在國際貿易中體現明顯,已經落後於生產力發展變革速度。作為航空飛行器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但運載能力、經濟性、速度三項指標還需要突破。最先突破這三項指標的國家將以空中飛行器統治空中經貿運輸往來,在貿易運輸上主導世界,獲取鉅額利益。最終,以空中飛行器改變貨品流通方式,以貨品流通方式改變經貿形式,使貨品“點對點”流通,“點對點”進行經濟貿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透過對經貿流通形式的改變,促進內陸國家、內陸城市發展,反過來因經貿流通方式鞏固自身空中運輸的壟斷地位,獲取高額經濟利益,形成空中殖民地局面。

空中殖民地的形成,將對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改變國家實力。在經濟發展中,誰抓住了變革機遇,最先完成科技變革,就會領先於世界。憑著佔有技術高地,將成為新世界格局中影響力較大的一方,改變世界力量對比。由於科學技術的壟斷性,飛行器附加值高,出口獲利豐富,在空中貨運中佔有先天優勢,經濟利益巨大。在軍事上,最先把技術用在軍事飛行器上,完成軍事力量變革發展,保證軍事力量領先,以軍事硬實力做後盾,對其他國家形成威懾。發展是先進帶動後進的過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尤為如此,先進的科學技術往往最先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變革,世界格局力量對比都會發生改變。隨著空天飛行器技術的突破,在世界經濟貿易中,作為運輸工具的艦船-----海運將不再有主導權,意味著海權的衰落。空中運輸方式在經濟貿易中成為最主要的方式,陸地和海洋成為空中運輸方式的補充力量。內陸國家將實現快速發展、崛起,在經濟發展中海洋國家散失原有海上經貿優勢,如果不及時變革,傳統海洋強國,力量將被削弱取代。世界經濟發展活躍區不再以海洋優勢劃分,內陸地區會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驅動,帶動世界經濟發展。最終海權將被空中經濟取代,不能及時變革的海洋強國,實力也會下降,促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大國排名重新定位。

人類歷史上每次科學技術大變革,使國家間原有的科技實力水平變化,最先完成生產力變革的國家,實力增強,世界格局、國家力量對比都會發生改變,力量平衡打破。國家間衝突、對抗、霸權,世界進入利益再分配時期,重新劃定各自話語權,從而使世界局勢動盪,引發戰爭。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出現,工業化代替手工,大大提高生產力,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蒸汽輪船的出現,海上艦艇的發展,“海權”全面取代“陸權”。英、法、德、美、俄等工業強國加速對外殖民擴張,瓜分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來臨。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實力全面增強,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繼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如德、日國家實力增強後,為獲取更多國家利益瓜分世界,走向法西斯道路,走到世界人民對立面。美國緊緊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機會,即便面對世界大戰,一度也是置身事外獲取利益,增強實力,為以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較大改變了國家實力對比,實力的改變對原有的世界秩序和利益分配造成衝擊,為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第三次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伴隨的是以美蘇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兩個陣營之間的軍備競賽、對抗、爭霸,世界籠罩在核威脅和冷戰之中。作為引領未來世界運輸方式和經貿方式的突破性變革技術---空中飛行器---空中經濟----空中殖民地的形成,必將促進空中軍事科技革新改變戰爭方式,使新材料、新能源、動力系統、信息化水平等相關科技突破發展,促進世界科技、經濟全面進步,最終改變國家實力對比。

先進生產力對落後生產力的擠壓、取代,改革與保守、進取與守成力量的比拼永遠都不會靜悄悄。進步意味著科技革新發展,各國間科技能力將進一步擴大。時代的發展,人民思想不斷解放,平等自由深入人心,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強國如果還奉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大棒外交”、經濟中以自己利益為中心,不能互利共贏,那麼壓迫與反壓迫之間的對立作用將空前的大,追求自由平等的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會越來越強大。空中殖民地的產生必將是一次科技的全面突破,這種進步只會在強國中產生,而且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完成,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強國和弱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拉大,更重要的是強國和強國之間科技發展帶來的實力差距,致使力量失衡,一旦力量失去制約,霸權思想強盛,對世界的不良影響巨大。

在以國家為主體的社會實踐經濟交往中,散播影響力的是國家,但是影響力生成的主體是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決策者是領導人或領導集體,而影響人判斷、決策的是文化和思想。一個國家的指導思想,決定在國際交往中行事準則,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做什麼樣的事,以自己利益為中心在交往中就會打壓對手,霸權思想依靠強權、武力解決問題。但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是由一方安排,誰都希望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任何一方都控制不了結果。長期的輿論環境能助推思想變化,有時領導人的決心也會改變國家決定,只有互利共贏才能實現合作。在人類歷史上,軍國主義思想和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美蘇爭霸世界時刻面臨核威脅,經歷漫長的冷戰時期。國家強盛就開始圖霸,把國家權利凌駕於國際準則之上,國家行為就不受約束,這種原因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和思想的進步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和科技進步速度,面對發展進步,不能引導輿論思想為經濟建設服務,而是把國家影響力的傳播建立在權利上,信奉實力,推行強權。人是高智慧動物,人的聰明才智下具有嚴重的利己思想和自私心,政黨、團體、國家都是由人組成的實踐主體,同樣利己思想和自私心也存在。從目前來說發達國家法律健全,統治階級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水平更高,較高的福利薪水,民主、人權保障更好,政治體制對權利的制約更有效,政府和統治階級自私心和利己思想較好的控制在法律、制度中。相反,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受發展水平影響,政府、官員、統治階級對利己和自私心更隨心所欲,更加不受控制。但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統治階級的自私心和利己思想主要體現在個人和團體中,這種私心、利己思想所影響的主要是自己身邊和本國公民,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自私心、利己思想是會被控制的,社會的不斷進步,腐敗沒有土壤。作為發達國家,社會發展水平和發展所處時代都更為先進,個人、團體之間自私心、利己思想已經很好的控制了,基本不被本國價值觀接受,看似很先進、很公平正義,發達國家對利己思想、自私心先進性已經突破個人和團體了,這只是小眾的進步,這種進步只體現在本國之中。發達國家依然是有自私心和利己思想的,只不過自私心和利己思想的受益者不是個人和團體,受益的是整個國家。發達國家最大的自私心和利己思想就是國家利益,奉行國家利益至上,不平等的追求國家利益。為實現自己國家利益可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由於國家先進,國力強大,在追求國家利益時往往推行強權與霸權,對於目前人類發展所處的水平和思想、文化限制,幾乎難以避免國家利益至上文化,而過多的追求國家利益強權、霸權就不可避免。這種個人、團體、國家形式自私心和利己思想不管受益物件是誰,都是因為思想不夠解放,思想、文化發展跟不上生產力變革速度和社會進步速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六、國家競爭力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