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現有經濟要素和中國科技成果不足以繼續支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拐點到來,轉型發展成為未來經濟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發展的問題需要透過改革實現,改革對於開放市場來說首要的是市場活力,市場活力就是公平競爭,良性發展。商人逐利,有利可圖就會爭利,想獲取利益就要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就要研發創新,最終才會做大做強,與國際競爭,成為國際品牌,才能真正增強國家實力。從政府來說,對於經濟轉型發展,要做好規劃引導,要簡政、放權、減稅、做好資金、政策支援,為企業減負,提供公平、良好的競爭環境。大力發展培育高精尖科技產業,工業,高階製造業,化工,航空航天,金融,通訊、電子、網際網路技術,第三產業,提高科技含量與競爭力。經濟競爭是多方面的,有些對於提高國家實力有很大幫助,有些只是作為獲取利益的一種經濟活動,如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國家硬實力的提高沒有更實際的作用。即便在國際中,我們以質優價廉取得競爭實力外,為國家創匯,但是並沒有直接提高國家硬實力,所以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只能當成獲取利益的手段,用基建所獲利益發展工業、科技等其他領域建設才能良性發展。我們在建設的同時,更要對外國人員進行培養,把中國基建標準做成其國家標準,如鐵路基建以我們技術參數為標準,他們要發展經濟,修築鐵路,在我們基礎上不斷延長,我們就可以以最初的投入,獲取後期他們自身修築的成果,轉化為獲取經濟利益擴大市場覆蓋率的機會,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持續發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政府和企業聚集資金發展其他事業改善民生福利,但是過高的房價和炒房,已經成為工薪階層和普通上班族及大多數購房剛需家庭的負擔,勢必影響消費水平、創新和工業、製造業發展。房子與人結合才有價值,居住才是房子的價值,超過居住價值過高,是因為過多的熱錢流入到房地產中,流入到房地產的資金成為固定資產,不利於資金流通,降低市場活力,不利於經濟發展。房地產成為暴利行業,政府賣地就可以獲取資金,供政府執行開支,商人進行房產開發、炒房就可以獲取暴利,對於製造業發展是有害的,長此以往,將抑制實體經濟發展,影響國家實力。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瘋狂,泡沫巨大,到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對日本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目前以中國人均收入和房價比,房子價值已經處於高位,未來中國城市化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從城市化程序來說,房價還會上漲,政府放任發展,房價在未來繼續上漲,形成泡沫,泡沫總會有破滅的一天,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政府嚴加管控,打壓房地產市場,有違經濟規律,對現在經濟的發展不利。政府要做好引導做好調控,過低的房價不利於現在經濟發展,過高房價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都將影響國家實力,我們始終把房產當成民生工程來抓,差別化發展,對有能力的購買者,政府和開發商賺取利潤,用於發展經濟,對工薪階層,我們以滿足居住為需求。而保證房地產價格最好的方式不是限購,國家主導建設銷售或者控價,准許剛需購房者組團集資建房,政府把在任何時候把住房問題當成民生工程抓,福利人民大眾。以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房地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空間大意味房價上漲空間也大,泡沫風險也大,政府在控制好房價,管控房地產平穩發展,兼顧社會中下層人員住房福利,控制好房地產泡沫,要堅決採取措施把房地產的熱錢擠出來,使熱錢迴歸到製造業中去,這樣才利於經濟長久發展,同時控制房價,對國家實力的增長才有現實作用。國企對國家資源性相關產業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在把控資源,佔盡資金優勢,和利於國企的國家部門定價權、管理權、政府意志影響,形成國企的壟斷地位。國企的龐大,形成量的優勢,使壟斷地位難以動搖。國企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國企,中國國企形成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受政治體制和經濟實力影響,利於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資金發展經濟,增強行業抗壓能力,做大做強,為國家經濟發展聚集資金,對於國家建設發展經濟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國資、合資、外資、民營可謂是百花齊放,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有企業儘管佔據國家政策、資源優勢,體量龐大,但國企對國家經濟發展已經沒有決定性的統治地位。國家經濟的發展,資源性企業已經不是社會的支柱產業,對於國家實力的影響,科技公司更為重要,而科技對於中國的國企是短板。國有企業只是享受政策性紅利和壟斷利潤,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一般,缺少高精尖等科技型公司,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過多、過大的國企對整個國家經濟活力,提高經濟競爭力創新能力,打造一流公司是沒有幫助的。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總量大,平均量少,質量一般,經濟競爭力不強,當前經濟拐點到來,隨著原本國內低端的製造業向勞動成本更有優勢、政策更有優勢的低端市場國家轉移,經濟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經濟轉型要做的事很多,創新、科技、高精尖、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總之就是做好內功,打造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科技含量的公司,具體突破,就是製造業轉型升級,而目前的國企等政府企業並不能支撐經濟轉型發展,對中國經濟向高階發展沒有實際幫助。對於經濟轉型發展,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市場活力,增強競爭公平性。目前制約中國國內經濟市場活力的首要因素就是國企----國企政策性優勢和壟斷地位,不利於市場平等、公平競爭,不利於創新發展,間接影響市場經濟活力。對於國企的改革,我們不能簡單的做加法,國企改制合併,在數量上減少,在體量上增大,改革後其經濟覆蓋領域依然很多;也不能簡單的做減法,減少無關緊要公司,真正惠及民眾生活的公司改革不大,聯絡不緊密的公司減少了,人民還是感覺不到服務和質量的提高,價格的降低。我們在改革上對國家經濟命脈領域國家要以國企堅決控制,如金融領域央行對國家經濟安全穩定的作用,軍工科研製造企業,以國企為主,引進民間資本,確保國家軍事實力;對發展經濟的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國家主導規劃,如鐵路、公路、港口建設。對國企壟斷行業進行改革,主要目的是把低效低質、創新不足、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壁壘打破,增強行業競爭力和經濟活力,讓更多的人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蛋糕,間接減輕人民負擔,使人民富裕,藏富於民。如石油行業,放開資本進入,開放經營,中國的油價肯定會和國際油價緊密接軌,透過競爭,會形成市場定價機制,競爭使油價下降,服務水平會提高,人民得實惠。對於國家,在放開經營後,及時轉變角色,從定價員、經營者轉變為監管員,國家部門做好發展規劃,做好質量安全檢查監督,做好戰備儲存,做好稅收工作,商人追求利益,有利可圖,貨源就不會斷,有利可圖競爭就大,價格就會最實惠,變相的為人民謀福利。事實上,在我國國企中,資金聚集性和資源性公司較多,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型公司沒有,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其競爭力並不強。在經濟改革發展中,國家角色要轉變,不做投資者,做規劃者,不做經營者,做管理者;不做干預者,做引導者。把自己角色定位成監督員,服務員,辦事員,這樣百舸爭流,才會有偉大的公司產生,國家經濟發展才有活力,國家硬實力才會提升。中國經濟總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規模龐大,以國企聚集資金,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目的已經完成,目前,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缺的不是資金,缺的是技術和平臺。隨著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市場的開放性和市場活力成為中國經濟深層次發展的突破口,對國企的改革,可以釋放經濟活力和提高競爭力,是利於經濟轉型發展提高綜合國力的。

經濟發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人,因為經濟能力不同,對生活的追求和獲取生活質量的感觀及幸福感也不一樣,政府對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權人性以及人的尊嚴的基本體現,是最大的公平正義。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性福利,是人民長期不斷創造價值的積累,由於社會底層人員經濟能力一般,所以對社會最底層人民意義重大,是經濟發展各種矛盾及不平衡的公平正義體現。國家建立了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受制度影響,我國社會保障標準不一樣,受國情影響,廣大農村和貧困人民保障標準反而更低。我國經濟透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國家積累了一定財富,深化民生改革提高社會福利條件已經成熟,國家有責任、義務和能力對社會保障加大投入。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民民主進步以及對美好生活追求,民生改革速度只能加快。建立健全關乎全國人民生活保障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最低保障標準,關注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的福利,著重解決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等重大民生福利問題,使人民安心安定富足的生活,是執政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民主的追求任何人、政府、政策都無法阻擋,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文化認知水平的提高,在追求公平與平等時,人民追求民主進步,追求人類進步。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人民對民主的追求不受政治體制、文化水平、經濟能力影響,人民對民主的擁有和感受,是人內心深處最自然的反應。任何國家、執政者,對國家治理改革,民主只能向前,不能倒退。中國作為憲法確定**執政的國家,在民主改革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主抓方向一是依法治國施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平等是最大的正義,依法治國施政,在體現平等精神的同時,更是在行為上約束依法辦事,以法理為基礎進行一切活動。二是對執政黨的監督制衡。監督很好理解,輿論監督,法律法規監督,人民監督,政黨內部自覺監督,***以來,大力開展反腐鬥爭後,官場生態有很大改觀,成績可觀;制衡不同於監督,制衡是黨外的對執政黨的制衡,有別於目前現今監督權,監督權屬執政黨內部行為。制衡是獨立於執政黨以外,有權對執政黨、官員行為,施政過程,施政成果監督問責的部門,除了監督權利還需有問責執法權利。中國短期內的民主改革的突破,必定是依法治國與監督制衡權利的結果。

民生與民主是相輔相成的,民生改革和進步可以促進民主進步,民主的進步,勢必使民生改革突破發展,在追求民主和民生進步中是沒有止境的。民主和民生改革進步,提高統治階級口碑和執政基礎,體現平等、自由等人類內心嚮往追捧的精神,提高人民幸福指數。任何國家、任何政黨、任何民族、在任何時候,不管何種政治體制、貧富貴賤只要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提高人權,保障人民生活,順應人性發展,對人民大眾有利,我們就要花時間,下大力氣,安排經濟投入改革推進,使民生和民主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