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改革能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高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人民在經濟領域取得的成績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群眾,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豐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充分奠定中國改革開放基礎,改革開放深入人心,不可逆轉。經濟發展後,統治者政府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對鐵路、高速、機場、醫療、教育、環境衛生等就有資金投入發展,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科技的進步,新技術的突破、企業競爭力不斷提高。依法治國,依法施政理念深入人心。但是改革開放帶來發展進步的同時,發展中的問題也不斷顯現。如立法和依法治國、依法執法、法律公平問題;政治權利平衡,官員官本位思想與脫離人民群眾問題;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問題;區域發展,城鄉發展,貧富差距,貧困人口依然很多問題;物價,房價,醫療教育等開支增長與工資收入過慢不成比例,通貨膨脹問題;貪汙腐敗和人員思想品德問題;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改革社會保障問題;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傳承發展落後於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問題。這些問題都考驗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潛力與政府改革決心以及經濟的承受能力和國際環境。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取得高速發展,成績巨大,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隨著改革的深入與國家經濟能力的提高,中國有能力深入的逐步解決發展中深層次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於提高民族認同感,國家競爭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幸福感。如房子房價問題,一方面由於人民富裕了,隨著城市化發展,人口基數大,人民對住房有剛性需求比較大,造就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繁榮;另一方面,政府房地產經濟,房地產開發商、炒房客的多方力量使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地價房價不斷重新整理,致使房價虛高,剛需買房者生活壓力巨大,房價漲幅明顯高於收入漲幅,有些企業透過賣房子維持繼續經營。有些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子,有些人用三代買套房,而偏偏房叔房姐有很多,有些有錢有權者所擁有的房子數量,不斷重新整理人民對房子屬性的認識。原本房子的價值是居住,是人生活的一種需求,但是有些人卻把居住的需求變成了一種獲取經濟利益的產業和事業。政府獲取土地出讓金,收取各種稅收,房地產開發商推高房子價值,獲取高額利潤,使房地產企業發展成為國家大企業,炒房客以經濟利益出發對房價進行炒作,獲取暴利,一段時間內房子價值的不斷創新高,使房子成為最保值最易獲利的產業。把房價推高後,對經濟不發達依賴土地財政的各級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炒房客最有利,各方獲利豐厚。高房價推動高地價,短期內對各級政府減輕財政壓力發展地方經濟有利,從經濟發展來說,利於地方政府集結資金發展經濟,特別對工業落後的區域城市,利於城市建設和城市化發展。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或者長期把房地產作為提高GDP的產業,房子超出居住價值過高的利潤價值,我們說房地產會制約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工業企業健康良性發展,做大做強。一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對政府部門領導進行行賄、請吃、玩、利益輸送,破壞官場生態,損害國家利益;二是過高的房價使真正剛需者買不起房,房子高於居住價值太高,炒房、投資獲利,如果太容易獲取暴力,熱錢就會湧入房地產產業,不利於製造業工業發展,過高的租房用地成本給企業帶來負擔;三是作為大多數貸款買房者,房貸推高生活壓力,消費能力下降,擴大內需就不可能,影響經濟活力;四是過高的房價影響國家實力,高房價不利於工業製造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即便一個國家的房產價值能買下全世界,但是對於核心科技、工業、製造業等影響國家實力的相關產業是不能用錢買的,而且一個國家的房產價值再高只對本國有用,對國外並沒有吸引力和價值,對於剛需購房者,房子再高的價值都只體現在居住時,總不能因為房子價值高就把房子賣掉,所以房地產業在繁榮,繁榮的只是本國經濟,並不能提高國家經濟國際競爭力,在經濟戰和戰爭中,房地產更不能提高國家實力。把房地產的熱錢擠出來,最終才利於國家發展和實力提升。

部分政府官員和管理者脫離群眾問題。

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離不開人民大眾的支援,治理國家發展經濟也需要人民的支援,黨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以說是一個接地氣、離人民群眾近的黨,這樣的執政黨組建的政府也是親民的人民政府。

長期的和平環境,經濟的高速發展,生產力顯著提高,物質生活豐富,社會各種誘惑多;有些政府官員文化素質低下,商人在改革開放初期暴富,搭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快車,官員獲取政績,商人獲取暴利,自我膨脹,自我迷失;從最初建國時期由於制度法規不健全,促使“人治”大於法制,政府依靠人民群眾行政,現在各種法規制度不斷健全,開始依法行政,由於改革又不測底,依法行政的同時對慣性的“人治”又沒有制約,措施人治與法制同行,最終形成獨特的統治階級內部實行“人治”,對待人民群眾實行法制,而法制沒有人情味和地氣的。建國後,官員的優越性,經過七八十年發展,官本位思想提升,“官”意識濃厚,對人民群眾從心理產生距離。文化發展傳承和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改革和經濟發展速度,社會制度,法制建設落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和監管力量;價值貨幣化,精神道德文明物質化,帶動整個官場風氣也發生了改變,很多官員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開始脫離人民群眾。作為執政黨,脫離人民群眾危害是巨大的。脫離人民群眾,就敢凌駕於法律之上,人治大於法制,權力至上,自我為中心,不受約束,就貪汙腐敗,對上欺騙,對下高高在上,對社會造假,資料注水,就搞政商同盟,代理人公司,為黑惡勢力提供保護。脫離人民群眾,底層群眾利益就無法全部保障,醫療、養老、教育就難以公平,食品安全就會成為問題,生態環境就敢破壞。脫離群眾,就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和依法行政,臉難看,事難辦,就敢以經濟收入為目的執法,把法律和法制變成關係和金錢的奴隸,對違法和非法行為縱容,最終使法制失去公信力,底層人民群眾受影響,共產黨和政府形象口碑受損;脫離人民,官員就不作為,亂作為,不以發展論成績,搞政績工程,追求GDP,不以長遠利益為發展,就搞家長制,一言堂,就敢放任強拆,放任房價上漲,就會出現毒大米;脫離人民就包二奶,玩弄女性,裸官,轉移財產,城管執法就粗暴,民警就選擇性執法,交警就包片開罰單,官員就釣魚執法,辦事員就拖沓,就有官怒症,搞權威和官威,執法人員就沒耐心,就不能受氣,罵不得,碰不得,就以法律的名義上綱上線,政府永遠沒有錯,都是人民的錯,領導永遠不會問責,問責的總是最不相關最沒法制影響的人。需不知,人民群眾所接觸的都是一線執法辦事人員、基層官員,對外中央領導和高級官員代表國家形象,對內代表政府形象的卻是基層官員和一線執法辦事人員,政府基層人員脫離人民群眾,最終損害的卻是黨和國家在人民心中的口碑、形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中國,幾千年王朝的不斷更替,原因很多,有一個共性原因是統治階級的腐敗腐朽,造成政權更替的基礎最先是由統治階級內部自己完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脫離人民群眾,腐敗腐朽到一定程度,往往一個小人物,一件小事,就可以成為推翻一個王朝的導火索。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總的來說各方面成績都非常突出,進步很大,但是面臨的新老社會問題有很多,如民生建設也需大力突破,官場生態也要重塑。中國社會問題的形成,一是改革不徹底,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還沒觸及到,其主要原因是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國家總體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還不足以支撐深入改革,文化素質思想認識水平有限。二是改革的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文化的進步跟不上思想的變化,制度法制建設落後於社會進步,這些問題的解決只能透過繼續改革與發展來實現,輕重緩急,逐步展開,而有些問題時機成熟的就要加快速度改革。經濟的初步發展,取得初步成績,提高國內生產總值,方法很多,外資合資內資,出口進口,礦產資源,房地產道路橋樑,人口紅利,政策和經營環境,工廠製造業等,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初級發展階段,政府做的非常棒。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原本低端粗放型經濟就會被更低端的國家經濟市場取代,經濟轉型深入發展拐點到來,市場經濟的競爭關係由低端走向高階,從國家市場層面來說競爭對手也轉為發達國家市場,這時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也轉變為高階市場需求和高附加值產品與高層次生產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發生轉變,高、精、尖科技產品,發明創造、創新、核心科技,信息產業發展,高效安全的金融市場,科技含量、發明專利,智慧財產權,高附加值,這些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轉型才有幫助。保證經濟轉型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深化改革,增強市場活力,創新、科技。改革是困難的,這種困難既來源於社會對改革的各種阻力和國家發展所處水平,更來源於統治階級的眼界和思想。我們常說改革的最大阻力來自於既得利益者,但作為**執政中央集權的國家,改革最大的阻力,我認為來自領導集體的決心。只要領導集體形成共識,形成合力,改革就可以開展。改革是精確設計,層層分解,經過宣傳造勢,區域試點,分步推進的,開始實施後,這時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者。改革是以促進社會、法制、文化、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步為前提,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代表生產力發展方向,是發展趨勢,阻礙和阻力最終不堪一擊。普通既得利益者,在強力政府主導下的變革面前是無力阻擋的,所以對於改革的實施,最大的阻力來自於統治階級自身各級管理機構和管理者。對於中國,從古至今,統治階級在任何時期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改革最先受衝擊的就是統治階級大小管理者的利益,統治階級作為利益守成者,隨著自身利益的實現和願望的不斷滿足,思想開始僵化,統治階級內部變革總是跟不上經濟和思想文化發展速度的,統治階級內部變革除了自省、學習先進、敢於對自身“動刀”外,還需要外部力量倒逼其實施改革。所以改革要先從管理者內部開始。在改革籌劃階段,強化機構成員,把有能力的改革派放到領導位置,做好人員調整,為改革實施減少人為阻力;解放思想,做好宣傳造勢,形成統一認識,統治階級內部在思想上先進行改革,由內及外,由政治到經濟,從上層到底層,確保改革徹底實施;而最高領導層堅定的改革決心,是推動改革進行的保證。

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最大的執政黨和憲法確定**執政地位,在管理國家時,黨內自己要有強力部門以高於國家憲法法律要求制約監督官員、領導人權力、行為和施政決策過程,黨要管黨。對不合理行為,不按規規章制度辦事,私慾,要嚴格監督,做到依法治國,依法施政,按規章制度辦事,對誘惑有定力、有正氣,當好服務者角色。在黨內嚴格監督的同時,要勇於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對社會各界監督者要建立專門的途徑、平臺,有專人查證監督成果,不打擊報復。我們有些官員,習慣唱高調,人前一身正氣,個個是好官,勞苦功高。結果,***大力開展反腐反貪後,官員腐敗塌方式淪陷,一抓準,一查準,問題官員太多了,即便黨和國家做好一刀切處理,對以前的不主動追究,給我們有些官員繼續做“官”的機會,但是腐敗繼續,頂風我行我素。問題太多了,官員腐敗的方式不斷顛覆人民的三觀,再有想象力的人也難以看透,我們有些官員把國家賦予的管理職責,當成創收致富的機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各種潛規則橫行,有錢就可以辦事,有勢就可以橫行。有些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人民群眾儘管怨聲載道,還不得不按他的規矩來,人民缺少對腐敗的約束,無力和其抗爭,這些官員把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口碑搞壞了,影響的是黨和國家形象。從一定程度說,中國社會官民矛盾事實上到了臨界點和十字路口,一旦經濟增長力度不夠,對中國社會影響巨大。***後,黨和政府大力反腐,官場生態逐步好轉,官員面貌改變,成績喜人,最高領導集體下決心整肅吏治,再多的貪官汙吏也無力對抗中央,對抗法律制度,對抗領導人決心的。但是反腐的力度還不夠,不僅僅要成為常態,更要完善法律和規章制度,使權利執行於人民之下,官員沒有空子可裝,從反腐到不敢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