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每當自己遇到不順的時候,林祚大就會獨自唱起這首歌,讓人驚奇的是,每次唱過之後他便心潮澎湃。這首歌是黃柯在西關軍校的時候教給他們的,那時候的西關學子中有很大一批是知識青年,他們大都嚮往革命、朝氣蓬勃,但在考慮革命的時候,又具有詩人情懷,因此黃柯為這首歌填詞,號召更多的人在亂世之中投軍報國。

其實就是黃柯盜用後世的《青年軍從軍歌》,說實話的,他自己還真的沒有那個水準做出這種歌詞來。

但不管歌詞是誰所做,歌詞言志,這首歌的歌詞影響了一代代知識青年,在後來國家危難的時候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此時被影響的人是林祚大和他麾下的數萬將士。現在,這些高唱著站在安慶城外,準備隨時對安慶城發動最後一波攻擊。

透過望遠鏡,林祚大看著這座距離自己家鄉不遠的這座城市。薄霧中,城外老舊的城牆上兵馬整頓,身著藍灰色軍裝的安國軍官兵正在積極備戰,城牆外的稻田已經泛黃,但卻鮮有百姓來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很顯然,他們知道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安慶城外,數萬大軍在攻克湖州、宣城、徽州等地之後抵達安慶周邊,孫傳芳手下大將劉寶題兵敗,皖南大部分地方被北伐軍攻佔。

之後林祚大將上萬大軍分為3部分,一部由東路軍老將,師長吳軒逸率領在安慶以東安營紮寨,以防孫傳芳部前來增援;另一部分駐紮進入集賢關(安慶城北18裡處一隘口),駐紮此地準備對吳佩孚援軍實施誘殲;還有一部分他親自率領前來圍城。

安慶城內共有安國軍一萬多人,但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和臨時拼湊起來的壯丁,以前的北洋老兵寥寥無幾。本來這裡是孫傳芳重部駐紮,他麾下的大將陳調元奉命駐守安徽。

陳調元是直隸人,早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入北洋軍的時候在馮國璋手下幹過,後來投靠了奉軍,再後來又投靠了孫傳芳。此人軍事才能平平,但極具政治眼光。

可北伐開始後,孫傳芳就把自己的部隊先後調往福建、浙江一帶,根本無暇顧及安慶,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湘軍葉開鑫也退守到安徽地界,就造成了這裡混亂的局面。在軍閥聯盟成立之後,駐紮安徽的部隊名義上完成整編,統一歸孫傳芳麾下的陳調元指揮。

在東路軍林祚大率軍孤軍深入的時候,陳調元就已經預料到他會直取安慶,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林祚大所率部隊竟然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攻佔湖州、廣德、宣城等地,一下子讓安慶失去了屏障。

兵敗如山倒!半輩子戎馬生涯的陳調元明白,安慶這一仗是怎麼打也不可能贏的,即使這一戰打贏了,北伐軍和安國軍的勝敗也早就已經有了分曉。

雖然林祚大知道陳調元很有可能會棄城,但是大戰之前一切準備他還是親力親為的督促,務必讓所有的準備都妥投當當。

野戰火炮推出工事,瞄準了不遠處的城市;士兵的鋼槍也都拉上槍栓,騎兵的戰刀已經出鞘……所有這一切都在等待著最後的命令。

倘若安慶一舉攻下,孫傳芳和吳佩孚在長江以南將無法連線,長江以南將再無大戰事。

林祚大內心是激動的,這是他首次指揮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成敗對他和北伐來說都至關重要,因此他必須有十足的把握。

“司令,我們只圍了三面,北面並沒有兵力部署,現在再不打恐怕張作霖的援軍就要到了。”參謀部一個司長走到林祚大面前,低聲向他建議道,很明顯他的話,代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

“不著急!這幫安國軍並沒有想要真正守衛這裡,我們只要把他們三面圍困,就是為了給他們留下一個口子,方便的時候他們可以隨時撤退。”林祚大笑了笑道,臉上露出和他年齡並不相稱的老練。

參謀不明白,既然是圍困敵人,為什麼還要故意留出一個口子?那這樣的圍困還有什麼意義?

林祚大自然不會像他解釋,也沒必要向他解釋,作為下級他只有無條件的服從就行了。

一週之前,在林祚大率軍攻佔皖南多地的時候,黃柯就給他下達了一封秘密的電令,讓他對安慶只圍不攻,並且在圍困的時候要留出一個口子出來。

林祚大開始並不解,為什麼要故意留出一個口子給安國軍?黃柯沒有給他解釋,也不需要給他解釋。

林祚大鬱悶的時候就向遠在杭州的蔣先雲司令訴苦,沒想到蔣先雲聽後反倒是大笑,他說祚大,你不必多慮了,按照黃司令的吩咐去做,安慶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打仗不能夠光是將士在打,還有多種因素。你還年輕,不能夠考慮全面也是正常的,你就按照司令的吩咐辦吧,但還是積極準備,保證隨時能夠打下安慶。

經過這麼一點撥,林祚大明白了,看來黃柯和北伐軍司令對安慶肯定有他們的打算。

的確,在這之前,北伐軍情報機構國防部預備幹部處的楊義兵就派人透過商人和一些人搭線,和尚在合肥的陳調元有過幾次秘密接觸,雖然這種接觸很淺薄,但楊義兵他們卻是向對方丟擲了橄欖枝,並且承諾,只要陳調元率部投誠,他還下轄的部隊軍官將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並且還將陳調元陳調元安排在新政府國防部軍中就任高職,如果不滿意還可以繼續指揮部隊,參與多地剿匪工作。

這樣的條件和保證不得不說是比較豐厚,不過之前陳調元的態度一直都是飄忽不定,很顯然,這個老江湖是在繼續觀望,因為那時候軍閥聯盟已經組成,這個火星讓陳調元對軍閥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陳調元甚至多次拒絕了楊義兵的見面要求,有幾次他差一點就把那些和他聯絡的人抓起來,綁送到孫傳芳那裡。

不過經過這麼多大風大浪的陳調元豈會這麼輕易就斷了自己的後路,他雖然和北伐軍接觸少了,不過到底還是沒有把這條路堵死,這也給後來的談判帶來了轉機。

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後,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福建浙江已經基本上被北伐軍攻佔,兩湖地區也大部分落入北伐軍之手,就連西邊的巴蜀之地都已經被北伐軍攻下,北伐軍已經打到自己眼皮子底下,陳調元不得不考慮下一個問題。

這時候,林祚大率部向安慶進軍,準備打通東路軍和中路軍在長江以南的所有聯絡,控守皖南的孫傳芳部隊節節敗退,圍攻安慶卻是讓陳調元不得不和北伐軍兵戎相見。

楊義兵看到了這個重要的時機,並且果斷出手抓住了它。不久之後,楊義兵就派出聯絡人和陳調元聯絡,可陳調元這時候仍舊不予理睬、態度曖昧,下屬多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見客。

楊義兵知道,做這種地下情報工作需要耐得住性子,如果能夠把陳調元爭取過來,對於北伐和自己都會有極大的好處。因為自從北伐開戰以來,他們情報部門甚至還沒有幹過一次像模像樣的成績。

國防部預備幹部處對陳調元策反擬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書,包括從他身邊的妻子、父母、警衛,甚至連給他做菜的大廚都做出了詳細策反的計劃,以便達到順利出發陳調元的目的。

陳調元是北方人,到了安徽後,徽菜雖然精緻,可卻是不對他的口味,所以他一直都用著一個山東做魯菜的廚子燒飯,這個廚子手藝精湛,做的一手好菜,也頗得陳調元欣賞,有時候他甚至會讓廚子和自己同桌吃飯,由此可見此人和他的私人關系比較親近。

楊義兵獲悉後,專門派人找到這個廚子,透過種種手段向他灌輸革命道理和土地政策,這就讓這個廚子對北伐軍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又一次陳調元和廚子吃飯,席間兩人談到北伐,廚子毫不避諱的說,我們老家的老百姓都盼望北伐軍打過來,聽說他們把地重新劃分,前幾天還不收租子。

陳調元是何等精明,一聽廚子這話一出他就想到北伐軍情報部門已經做工作做到自己家裡了。再者,山東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北伐軍的政策,足以可見北伐軍的思想宣傳多麼透徹,看來這天下必定是北伐軍的了。

陳調元把面前的筷子推開,長嘆一口氣走了出去。

在林祚大部隊圍困安慶20天的時候,安徽防軍司令陳調元宣佈向北伐軍投誠,所屬部隊全都投靠北伐軍。

孫傳芳聽到這個訊息後,氣急敗壞,把陳調元親屬全都問候了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