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秀保準備返回日本,萬曆帝挽留,秀保婉拒,帝遂遣百官送至城外,實乃尊貴至極;

五月十三,闊別二十年後,萬曆帝決定上朝,一改荒怠,勵精圖治,朝堂上下無不驚喜萬分;

六月中,萬曆帝決心整頓吏治,治理朝堂黨爭,同時安撫流民,休養生息,重開海禁,鼓勵海外貿易,加強對西方知識的學習和自主創新;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直持續到五年後萬曆帝病逝,史稱“萬曆新政”;

八月初,萬曆帝敕封秀保為日本國王,同時按照國內親藩為之定號“和王”,位同朱氏親藩,朝臣多有上疏反對者,然帝異常堅決,百官只得奉詔;

十月中,萬曆帝於京師為秀保修建和王府,另配備雜役府兵千餘人,邀秀保每三年來京居住三月,秀保遣嫡子河內滿國赴京謝恩,帝賞金百兩,綢緞百匹;

十二月初,應秀保之請,萬曆帝派遣儒學大家及門生百餘人渡海赴日本講學,秀保於每律令國興建儒學館一所,要求各家大名子弟入館修學,每三年遣派品學兼優者五十人赴大明國子監深造,並且指明優先選派嫡子前往;此舉被後世認為是強化明日交流和文化同化的開始;

四年(160)

三月二十三日,水戶藩主石田三成不顧身患重病,執意前往伏見覲見秀保,在得到秀保“扶持秀賴成為關白”的承諾後溘然長逝,秀保感慨秀吉時代的老臣一一辭世,悲愴之中作和歌一首寄託哀思;

五月中,豐臣秀賴晉升為右大臣,河內滿國晉升從三位大納言,河內光國晉升正四位中納言,秀保辭去左大臣之職,外界認為這是為秀賴晉升關白做準備;

十月初,後水尾天皇駕臨伏見,希望秀保擔任太政大臣,秀保擔憂引起秀賴不滿,再次拒絕;藤堂高虎得知此事,暗中招來島清興和後藤基次商議;

十一月三日,藤堂高虎將家督之位傳予藤堂高次,自己前往伏見居住,與秀保諸子往來密切;

五年161

四月初五,大阪一帶發生地震,波及京都和伏見,京都御所因此受損,多名女官及大臣罹難,後水尾天皇幼子因驚嚇過度,在逃難途中夭折;秀保遣人將皇族接往伏見暫住,天皇深感其忠;

四月初八,天皇率眾返回御所,傍晚,眾人於御所後花園廢墟中發現一塊奇石,上以血書“清源歸流”,侍女報之天皇,天皇不得解,乃請陰陽寮之陰陽師土御門一族前來查探;

四月初九,陰陽師告知天皇,“清源”寓意“清和源氏”,“歸流”乃是迴歸“主流”之意,綜觀之,乃是上天告誡天皇,應該讓清和源氏迴歸皇室;天皇仍對之前喪子等氏心有餘悸,遂對陰陽師之言深以為是,然清和源氏眾多,應該如何做,天皇不得解;此時陰陽師告訴天皇,清和源氏分佈各地,但是按照尊卑,只需將清和源氏直系請回皇室便足以向上天表明誠意;天皇聽罷,立即遣人擬旨,命令秀保攜嫡子覲見;

四月十二,在和秀保一番商討後,天皇頒佈《皇籍奉還詔》,要求給予秀保及嫡子一脈皇族位分,秀保於伏見建宮,更名為保仁,是為“伏見宮保仁親王”,嫡長子更名為滿仁,嫡次子更名為利仁,秀保仍以親王身份兼任徵夷大將軍,然秀保庶子仍以河內為苗字;

八月初五,聽從秀保建議,天皇決定改明年年號為“開源”,以紀念皇籍奉還這一重大事件;秀保增獻山城四萬石為天皇御料地;

開源元年16

三月,秀保察覺皇籍奉還一事並未引起大名反抗,遂安心接受天皇詔令,繼任太政大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五月中,豐臣秀賴到訪,請求秀保為嫡子元服,秀保欣然應允,以“國”字賜之,是為豐臣秀國;

二年16

三月十二,上杉景勝病逝,嫡子定勝繼承新發田藩十五萬石;

八月四日,黑田長政病逝,嫡子忠之繼承三春藩十五萬石。

三年164

七月十三,福島正則病逝,家中發生騷亂,秀保出兵扶持嫡子繼承家業,但由於違反《武家諸法度》,沒收十萬石知行,將為三十五萬石;

九月初六,高臺院病逝,秀保將其與豐臣秀吉合葬;

四年165

4.7毛利輝元病逝,秀保遣河內光國前往悼念,期間得知毛利輝元無嗣,遂奏請秀保,以滿仁親王次子繼承毛利氏;

五月八日,次子抵達廣島,島清興為其元服,更名為毛利元清;

八月初八,萬曆帝病逝,長子繼位,是為泰昌帝,秀保親往京師朝賀,並奏請由滿仁親王繼任日本國王;

九月十九,秀保返回伏見,正式奏請天皇,卸任徵夷大將軍,以嫡長子滿仁繼位,同月,嫡次子利仁晉升正三位權大納言;

十月初八,後水尾天皇獨子染傷寒夭折,皇嗣問題成為朝堂焦點。

五年166

二月初七,豐臣秀賴晉升正二位左大臣,距離關白之位僅一步之遙;

三月中,泰昌帝病危,臨終前執意召見秀保,秀保得召,即刻動身前往京師;

三月二十,秀保抵達天津衛,與此同時,後水尾天皇於伏見遊玩時失足落水,傷重不治,與當晚病逝;滿仁親王得知訊息,連夜召見藤堂高虎、武田勝親及後藤基次等謀臣,眾人皆以為此乃天賜良機,遂召見時任關白菊亭良季(秀保側室菊亭持子長兄)如伏見宮,告知後水尾天皇殯天,菊亭良季大驚,不知所措;藤堂高虎建議滿仁一不做二不休,矯詔稱帝;菊亭良季深以為是,遂草擬遺詔,依計行事,史稱“丙寅之變”;

三月二十一,菊亭良季護送後水尾天皇遺體返回京都御所,召集諸公卿宣讀詔書,滿仁亦命令光國和利仁率兵進京“穩定局勢”;朝堂之上,菊亭矯稱後水尾去世前以秀保為皇太弟,令其繼承皇位;公卿大驚,然敢怒不敢言,且後水尾失獨子,以秀保為皇有益於提高公卿待遇,增強皇權,思忖之後對此予以預設;滿仁大喜,當即派人前往大明迎接秀保回國;

三月二十二,泰昌帝病故,委託秀保照顧天啟帝,秀保婉拒,推薦袁可立、熊廷弼入京輔命;

三月二十五,那須資吉抵達京師,將京都之事告知秀保,秀保無奈黃袍加身,只好返回京都;

四月十五日,秀保於京都登基稱帝,改年號為“皇統”,定伏見為陪都,立滿仁為太子,利仁為伏見宮親王;

五月至次年三月間,秀保按照大名宗藩制度進行改革,史稱“皇統革新” ;

1敕封嫡子為內親王,利仁為恭親王;

敕封庶子為國親王,河內光國為江(州)親王、河內政國為勢(州)親王、豐臣勝國為濃(州)親王、豐臣秀賴為攝(州)親王;

敕封秀次、秀賴(庶子)、庶孫一脈子孫為郡王,豐臣秀房為愛知郡王、豐臣秀光(秀賴庶長子)為南郡郡王、毛利元清為沼田郡王;

4敕封主要盟友及家臣為國公,宇喜多秀家為備國公、前田利政為賀國公、蒲生秀行為巖國公、德川忠直為總國公、池田利隆為越國公、淺野長晟為前國公、藤堂高虎為周國公、島清興為因國公;

5二十萬石以上、三十萬石以下其他大名敕封為郡伯,如福島高吉為明石伯、那須資吉為足羽侯;

6十萬石以上、二十萬石以下大名敕封為城侯,如後藤基次為鹿島侯、九鬼守隆鳥羽侯;

7十萬石以下大名無爵位,但若是王土奉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賜予響應爵位的待遇,如美濃本巢藩(八萬石)主織田秀雄最先奉還領地,秀保於京都為其建造屋敷,給予郡伯待遇。

此外,秀保還規定,郡伯或享有郡伯待遇以上的大名可與皇室通婚,大名間聯姻需要奏明朝廷,否則當解除婚約。

皇統元年167

五月九日,為鞏固王權,秀保令以心崇傳與藤堂高虎擬定《公卿諸法度》,法度規定:

1強制將藤原氏分家合併為一家,由菊亭良季為藤原長者,分支迴歸本家;

規定從今往後,關白為虛職,只能從藤原氏、大阪豐臣氏、清洲豐臣氏三家中選出;

規定從今以後,徵夷大將軍由太子兼任,下設三護國將軍,分別由恭親王一脈、近江河內氏、伊勢河內氏擔任,負責維護各方治安,但兵權需由徵夷大將軍授予;

4規定從今往後,左右大臣更名為左右丞相,左丞相以清洲豐臣氏、岐阜豐臣氏、周國公一脈優先,右丞相擇賢能任命。

《公家諸法度》使得《養老令》基本被廢除因而被稱為《皇統令》,公卿干預朝政的可能被基本排除,豐臣氏、河內氏在日本的統治得到極大程度的加強,此後歷代天皇都在《皇統令》基礎上進行修改,力圖穩定統治的同時又能擇優治國,影響深遠。

皇統十二年(168年)

七月十二日,秀保於朝賀歸國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大明、日本兩國無不痛心疾首,後世上尊號“後清和天皇”。三日後,太子即位,為表孝心拒絕改元,這一慣例一直延續至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