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長六年(1601年)

三月二十八日,秀保嫡子竹王丸元服,秀保為其取名豐臣秀滿,寓意如足利義滿,成為有為之君;前田利家為其烏帽子親;

八月十一日,秀保養母智雲院病逝,與豐臣秀長合葬,全國大名皆遣人哀悼;

九月初,德川家康正是往高野山出家,卸任內大臣;

十月初,秀保繼任左大臣,成為百官之首,石田三成等人忌憚之。

慶長七年(160年)

一月十二日,前田利家病逝,朝廷贈從二位內大臣,秀保親護送遺體至金澤;

三月初三,石田三成往大阪覲見秀賴,告知茶茶小心秀保,茶茶不以為然;

四月初八,秀保聽從藤堂高虎建議,以天下安泰且大老奉行制度已過時為由廢除大老奉行聯席會議,以自己和宇喜多秀家、前田利政處理朝政,石田三成自覺秀保有意將自己排除在外,加緊與各地不滿秀保勢力接觸;

四月十八,島津忠恆上洛向秀保臣服,決定交出薩摩移居大隅,秀保寬恕之;

八月中旬,小早川秀秋病逝,由於無子嗣繼承,所領兩國納入藏入地;

十月初,石田三成請求上洛面見秀賴,秀保以未到年關為由婉拒,三成遂遣人入京造謠秀保有意代替秀賴成為關白;

十二月上旬,受謠言蠱惑,松浦秀任、速水守久、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郡宗保五人聯名上書,要求秀保做出解釋,史稱“五臣上書”。

慶長八年(160年)

元月初五,秀保於伏見召集眾大名,決定為避免謠言四起,放棄羽柴苗字,改苗字回“三好”,以表自己絕無篡奪關白之意;然而,會上小笠原忠清展示小笠原氏家譜,表明三好氏名為小笠原氏分家,實則源義忠嫡子河內經國正統血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源義忠乃是河內源氏棟樑,義忠遇害後,其子源經國年幼,遂由侄子源為義繼任源氏棟樑。源為義乃是源賴朝祖父,源賴朝更是鎌倉幕府的創始人,若是秀保能證明自己是河內經國直系血脈,便意味著他才是真正的源氏棟樑,而源賴朝一脈,不論是足利還是德川,都只是旁支分家!)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雖有人不信,但書證俱在,小笠原忠清言之鑿鑿,且秀保實力強大無人可以撼動,無奈之下,眾人只好接受這一事實,承認秀保為源氏棟樑;

三月初三,朝廷正是頒佈敕令,敕封秀保為源氏棟樑,秀保乘勢更名為河內保國,嫡子更名為河內滿國,庶長子更名為河內光國,次子更名為河內政國,四子更名為河內勝國,五子更名為河內利國。

八月十五,徵夷大將軍宣下,秀保正式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於伏見開幕,史稱“桃山幕府”或者“河內幕府”;全國大名前來朝賀,石田三成未曾想自己竟然促成秀保成為武家棟樑,無奈之下只好稱病派遣嫡子前去道賀。

慶長十年(1605年)

八月十三,德川秀康病逝,嫡子德川忠直繼承結城藩五十三萬五千石,根據秀康死前請求,秀保決議將長女淘姬下嫁給忠直。

慶長十三年(1606年)

元月十二,宇都宮國綱病逝,嫡子宇都宮義綱繼承宇都宮藩二十五萬石,迎娶秀保養女、福井藩主那須資吉長女為正室。

元月二十五日,津輕為信病逝,三子津輕信枚繼承弘前藩四萬五千石。

慶長十四年(1609年)

五月三日,京極高次病逝,長子京極忠高繼承八上藩二十八萬石,迎娶秀保養女、三木藩主福島高吉長女為正室。

五月初,豐臣秀賴晉升為從二位內大臣,然眼疾未愈,性情暴戾跋扈,茶茶數次險些被其砍傷,更有無數侍從死於其刀下,坊間遂稱其為“殺生內府”,豐臣氏權威面臨外界質疑;

六月初八,聽從菊姬建議,秀保以嫡五子河內利國繼承大和豐臣氏,再度更名為羽柴利國,統稱豐臣利國,繼承中南大和三十四萬石領地,居城郡山城,史稱“郡山藩”

九月二十日,淺野長政病逝,秀保遣人前往悼念,特免除淺野幸長三年參覲交代,幸長感激,以嫡子入侍秀保。

慶長十五年(1610年)

二月,滝川雄利病逝,無嗣,王土奉還,伊勢神戶藩滅亡。

十月,小倉藩主細川忠興之父細川幽齋病逝。

十二月,德川氏重臣本多忠勝病逝。

慶長十六年(1611年)

四月初,秀保以庶長子河內光國繼承西近江三十六萬石,居城坂本,史稱“坂本藩”;

六月初,秀保以庶次子河內政國繼承中南伊勢三十五萬七千石,居城津,史稱“津藩”;

八月初,秀保以庶四子河內勝國繼承紀伊大部三十三萬石,居城大宮,史稱“大宮藩”;

慶長十七年(161年)

九月中,織田秀信病逝,家中發生騷亂,庶長子刺殺嫡次子,惡行被家臣告之秀保,秀保大怒,將岐阜織田家改易,有功家臣收入秀保麾下,庶長子處死,領地納入藏入地。

十一月中,應阿江請求,秀保以河內勝國更名豐臣勝國,領有岐阜、巖村三十三萬石,居城岐阜,史稱“岐阜藩”;

十二月八日,豐臣秀賴揮刀砍傷茶茶,秀保前往大阪勸諫,秀賴向茶茶道歉,內心卻憎恨秀保;當晚秀保於茶茶寢室留宿勸慰(並無苟且之事),恰被小姓撞見,告知秀賴,秀賴憤恨交加,計劃刺殺秀保。

慶長十八年(161年)

元月二十五日,池田輝政病逝,嫡子池田利隆繼承春日山藩四十一萬石。

三月初八,豐臣秀賴暗中聯絡石田三成和增田長盛,意圖於豐臣秀吉忌日行刺秀保,三成大驚,立即寫信阻止,增田長盛也命次子回信秀賴,讓其繼續忍耐,然次子擔心惹禍上身,將書信交於長崎奉行後藤基次,基次立即派人告知秀保;

五月十二,秀保得信,親往大阪質問秀賴,秀賴惱羞成怒,拔刀亂砍,未曾想竟砍中前來制止的茶茶;

五月十四,夜,茶茶傷重不治於秀保懷中逝世,秀保大怒,決議廢除秀賴豐臣棟樑之位,諸大名聽聞,表現各不相同;

五月十五,秀保召長子河內光國、三木藩主福島高吉率兵一萬進入大阪,強行替換城內守軍,將豐臣秀賴軟禁於大阪本丸;

五月十七,秀保頒佈教令,以秀賴嗜殺殘暴、弒母跋扈為由廢除其豐臣棟樑之位,由其子國松繼承大阪豐臣氏家業;

六月二十九,水戶藩主石田三成、黑木藩主增田長盛、安曇藩主速水守久、松任藩主松浦秀任、小松藩主郡宗保欲對秀保發動兵諫,福島正則和加藤嘉明也上書秀保,希望其能三思而行;

七月十五,念及眾人反對,秀保妥協,仍以豐臣秀賴為豐臣棟樑,卻以“弒殺主母,乖張暴虐”為由削減其山城、和泉兩國封地,秀賴則入伏見向秀保請罪臣服,六十七萬石的大阪藩正式成立。

八月二十五日,淺野幸長病逝,無嗣,二弟淺野長晟繼承越前府中藩三十八萬石。

慶長十九年(1614年)

元月十八日,最上義光病逝,次子最上義親繼承山形藩五十四萬石,並為嫡子迎娶秀保與駒姬侄女天滿姬為正室。

四月初七,秀保將山城國西南三萬石奉為天皇御料地,天皇大喜,欲封其為太政大臣,秀保堅辭不就。

九月初九,秀保前往豐國神社拜謁秀吉和秀長,巧遇秀賴,秀保告知將從明國請神醫為其治療眼疾,秀賴拜謝;

慶長二十年(1615年)

元月初三,名醫張景嶽奉萬曆帝之命前往大阪為豐臣秀賴治療眼疾,然由於眼疾拖延日久,張景嶽亦無能為力;

元月二十六,張景嶽經任那返回大明,臨行前告誡秀賴平心靜氣,注意調養也許有康復的餘地,秀賴聽罷若有所思;

三月初五,秀賴決意如高野山清修以治療眼疾,秀保應允,乃以片桐且元為大阪城代,令河內光國與福島高吉撤兵返回本領;

五月下,秀賴於山中偶遇德川家康,家康趁機進讒言,唆使秀賴召集豐臣舊臣起兵推翻秀保;

六月中,秀賴寫信詢問石田三成,石田深知家康陰險,堅決不允,然秀賴仍為家康說服,準備返回大阪起事;

八月二十八,秀賴正室、家康之孫女千姬誕下嫡長子,取名鶴松,秀賴得知大喜,更加堅定奪取屬於自己的天下;

九月初九,秀賴藉口祭祀秀吉返回大阪,不顧片桐且元勸說憤然起事,傳檄天下,史稱“菊節の變”;當天傍晚,秀賴發兵奪取和泉,未料被堺奉行中藤信友擊敗,損失百餘人後倉皇撤回大阪;秀保連夜號令河內光國、豐臣利國、福島高吉、京極忠高率領四萬人包圍大阪;

九月初十,越前大聖寺藩主伊東長實、松任藩主松浦秀任、小松藩主郡宗保起兵響應豐臣秀賴,前田利政、那須資吉受命出兵鎮壓,史稱“越前騷亂”;

九月十二,那須資吉攻陷大聖寺;

九月十三,秀保率領御馬廻四萬抵達大阪城外,要求豐臣秀賴投降;

九月十四,前田利政攻陷小松城,石田三成趕往大阪向秀保求情;

九月十五,原七手組組頭、信濃安曇藩主速水守久起兵響應越前騷亂,真田信繁和小笠原忠清領兵鎮壓;

九月十六,前田利政攻陷松任城,越前騷亂平息;秀保答應石田三成,只要秀賴出城請罪,便既往不咎,三成大喜,立即入城勸諫;

九月十七,速水守久兵敗被俘,小笠原忠清親自押往伏見;傍晚,豐臣秀賴接受石田三成建議,開城投降,“菊節之變”平息;

九月十九,秀保遵守約定,下令赦免豐臣秀賴,然越前三藩及安曇藩遭到廢藩,除了速水守久外,其餘三位藩主全都陣亡,秀保故不予追究,允許秀賴招募速水為家臣俸祿兩千石;石田三成返回水戶;

九月二十二,秀保與秀賴密談至深夜;

九月二十三,秀保決定將和泉國封給秀賴庶長子國松(堺港仍屬幕府直轄),知行十一萬石,居城岸和田,後世稱為“岸和田藩”;

十二月八日,奉秀保之命,以心崇傳和藤堂高虎擬定《武家諸法度》以及《禁中並公家諸法度》,以約束大名和公卿,這被後世認為是強化幕府權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慶長二十一年(1616年)

三月初,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定都赫圖阿拉,史稱“後金”,秀保聞訊,立即遣人往赴北京,提醒大明提早應對,然明神宗認為女真恭順,而倭人非大明子民,有意挑撥,遂對秀保的提醒置之不理;秀保深感大明大難將至,遂於任那動員軍勢三萬,派遣福島、那須等猛將前往訓練,以備萬全;

五月二十二,德川家康病逝,秀保命史官為其立傳,由於感慨天下已定,戰國時代徹底終結,秀保奏請朝廷,明年改年號為“永寧”,以祈求天下安寧;

七月十七,秀保側室菊亭持子難產而死,秀保撰文哀悼;

十一月三日,面對基督教的蔓延,秀保決定貫徹豐臣秀吉時代的《伴天連追放令》,驅逐外國傳教士出境並且將傳教與南蠻貿易嚴厲區分開來,對信仰基督教的大名進行限制,希望他們放棄基督教信仰;同時加強神佛習合力度,用以抗衡和削弱基督教在日本的影響。

永寧元年(1617年)

七月十六,芳春院病逝。

八月初,秀保自覺天下已定,為避免重蹈德川幕府覆轍,決定加強中央集權,先後頒佈《一城一國令》、《王土奉還令》和《推恩令》,史稱“永寧三令”,準備逐漸削弱地方大名權力,實現中央集權;

九月十五日,後陽成天皇病逝,秀保舉薦原豐臣秀吉養子、後陽成之弟八條宮智仁親王為天皇,是為後水尾天皇;

十月十三日,不滿秀保政策的山形藩主最上義親(兄弟矛盾尖銳)、仙台藩主伊達政宗(子嗣眾多)以及佐土原藩主島津忠恆(兩者皆有)等十餘家大名聯合抵制,並動員領內軍備不惜與秀保一戰,史稱“丁巳之亂”;石田三成奔走勸告,甚至豐臣秀賴出馬亦沒有太大緩和;秀保對此早有準備,他一方面調動軍隊積極備戰,另一方面利誘大名家中的支持者(如庶長子和兄弟等),從內部分化反對勢力;

十月二十八日,最上義親三弟清水義清於米澤城起兵,作為先鋒攻打山形城,蒲生秀行、上杉景勝領兵呼應;伊達政宗庶子也於當夜刺殺伊達政宗於仙台本丸,伊達家陷入混亂;

十一月三日,最上義親兵敗自殺,秀保以清水義清為最上氏家督,繼承山形十五萬石,仍稱山形藩,四弟山野邊義忠繼承米澤周邊十二萬石,是為米澤藩,莊內、由利等領地納入天領,秀保派專人管理;

十一月五日,伊達政宗次子開啟仙台城門,迎接蒲生、宇都宮軍進城,按照《推恩令》及《王土奉還令》,秀保將仙台藩六十八萬石分成五份,其中天領二十萬石,政宗四子瓜分剩餘四十八萬石;

十一月中,反對大名相繼被害或投降,十餘藩被肢解至四十藩,僅剩島津忠恆不願投降;

十一月二十日,島津義弘召開評定,廢黜忠恆家督之位,開城迎接豐臣軍;秀保將佐土原藩肢解為三家,並沒收西大隅為天領,“丁巳之亂”平息。

永寧二年(1618年)

四月中,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率軍兩萬攻打撫順城,後金大勝,連下東州﹑馬根單﹑撫順三城,俘獲人畜三十餘萬;

七月中,努爾哈赤又親領大軍從鴉鶻關入明,攻破了清河城,副總兵鄒儲賢所部明軍被殲;

七月二十一,島津義弘病逝,其領地被納為天領;

八月初,秀保得知明軍慘敗,派遣長子河內光國及藤堂高虎往赴北京,提醒萬曆帝萬不可輕視女真,萬曆帝是才感慨秀保之忠,聽從秀保建議,加強邊防,關閉榷場,避免重蹈覆轍,同時決定召集明軍、女真葉赫部及日本任那駐軍共計十二萬攻打後金都城赫圖阿拉;與此同時,秀保動員軍士兩萬,準備於圖們登陸,百里奔襲,從背後偷襲赫圖阿拉;

永寧三年(1619年)

二月中,由於秀保戰前之建議,聯軍步步為營,劉挺也未如歷史上那般貪功冒進,而是效仿努爾哈赤“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方針,採取碾壓堡壘式作戰方案,逐步向赫圖阿拉靠攏;與此同時,島清興從圖們登陸,與背後襲擾後金軍,使得努爾哈赤首尾不得兼顧,傷亡慘重;

三月初一,明軍復克撫順、清河;島清興於東州擊殺皇太極;

三月初四,明軍完成對赫圖阿拉包圍;

三月初八,紅夷大炮運抵,全城被夷為平地;

三月初九,努爾哈赤開城,愛新覺羅一族被屠,後金滅亡;葉赫部大肆屠殺後金遺臣;

三月二十日,應秀保建議,大明決定加強對東北的控制,遷徙內地漢人往東北居住;此後十五年間,東北漢人飆升至五百萬,足跡遍及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四月初十,為表秀保之功,萬曆帝宣佈以親王之禮待之,取消勘合貿易,准許兩國自由貿易;

五月初十,秀保親往北京覲見萬曆帝,萬曆帝破例召見,秀保以一秘密告之,帝大驚,兩人徹夜長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