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王者之國的論斷——

第七章王者之國的論斷

大都

大明殿上劉復亨正召集一群文物大臣進行廷議,討論大漢的各項國策,此時大漢建立之後一些元廷的漢臣紛紛投靠到劉復亨的麾下,一時間頗有幾分兵強馬壯的模樣,諸如許衡、劉秉恕、竇默、張文謙、李德輝、李簡、張耕、馬亨、王恂等元廷的漢臣的投靠,大大充實了大漢的朝廷,這些原本鬱郁不得志未被重用的漢臣都擔上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陛下,王者之國,使民富;霸者之國,使士富;僅存之國,使大夫富;無道之國,使國家富!我大漢承襲元之財富,府庫中堆積如山,金銀數以百萬計,足以應付朝廷各項開支,元廷治下民生困敝現今當減輕稅賦,以安天下之心,立王者之國!”新上任的戶部尚書劉秉恕,在廷議上迫不及待的提出大規模減稅的論調。

當劉淮攻克大都的時候,除了完整的獲得了元廷的國庫,最為重要的是還佔領了鈔庫,元政fǔ為了確保紙幣的權威性得到民眾的認同,以金銀為本,交鈔的發行有足夠的金銀儲備作保證,在大都的鈔庫囤積了無數的金銀作為本金,任何持有交鈔之人,可以隨意以紙幣兌換金銀,鈔庫就好比後世美聯儲的金庫一般,如今大都改朝換代,金銀落入了大漢手之,自劉復亨登基以後,就開始限制交鈔與金銀的兌換。只有河北之地的百姓可以兌換。試想整個大元的金銀都彙集到了大都,不只河北一地,雖然各行省都有可以兌換交鈔的鈔庫,但是其儲備比起大都少的相當可憐,劉復亨肆無忌憚的將鈔庫裡的金銀大部分轉入國庫,自然是金銀堆積如山!數以百萬計!

劉秉恕是劉秉忠的弟弟,少時勤奮好學,受教於北方大儒劉肅門下,加上受其兄影響,20歲時已經名聞河北,但是其兄劉秉忠太過於出名了,掩蓋了劉秉恕的光環,而且由於劉秉忠公正無私,不納私親,在向忽必烈舉士時,惟獨不推薦劉秉恕。但是由於學術出眾,才能卓越,劉秉恕還是於1260年提升為邢州安撫副使,1261年,調吏部侍郎,1262,賜金虎符,調任順德府安撫使,任職期間,勤於民事,發展生產,使邢州百業俱興;後又改任嘉議大夫,歷彰德、懷盂、淄萊、順天、太原五路總管,又出任淮西宣慰使,會省宣慰司,歷湖州、平陽兩路總管,為政期間,劉秉恕相當廉潔,又實行惠政,大得人心。

劉秉恕擔任官職雖然不錯,但是才能卻只能在侷限在某地施展,漢人的身份始終限制著他,劉秉恕一投靠劉復亨,就被委以戶部尚書的重任,讓他欣喜異常!

戶部尚書處於正二品的高位,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貢賦之差!可以是朝中重臣,因此新官上任的劉秉恕雄心勃勃的開始謀劃施政的計劃。國庫中的金銀驚呆了劉秉恕,同時也讓他欣喜若狂,如此多的金銀,完全可以減輕稅賦!

元賦稅可以非常重,分為稅糧和科差兩大類,稅糧除正額中之分丁稅、地稅外,還有“鼠耗”、“分例”等一系列附加稅,此外科差分為包絲和包銀,元政fǔ將包銀制度化,定為每戶徵銀四兩,後定為二兩輸銀,二兩折收絲絹等物。徵收時都是“驗貧富品答均科”。因此,民戶實際上的科差負擔與定額頗不一致,如包銀,有的上戶納至一百五十兩可是,元廷簽發中、上戶為軍、匠等戶時卻只按定額除豁科差,如果出現逃亡人戶,逃亡的科差也要由見戶分納,因此民間的科差負擔日益沉重。

“愛卿以為稅賦該削減幾何?”做在龍椅上的劉復亨詢問道。

“臣以為當糧稅當以十稅一,另外取消一切附加稅和科差。”劉秉恕回答。

語出,滿朝文武皆驚!

這個力度也忒大了!

還沒等劉復亨回答,就有大臣站出反對。

“臣以為不可,稅率過低,無法徵收到足夠的糧草,當今天下未定,群雄並起,陛下當厲兵秣馬,養兵百萬才可問鼎天下,掃平四方,以十稅一,太少太少!”工部尚書馬亨立即表示反對。馬亨為官忠直,不徇私情,常為奸臣、貪官所忌,曾經擔任過元朝戶部尚書,但是沒多久就被阿合馬誣告而罷官。擔任過戶部尚書的他,自然知道一個帝國的開支是如何的龐大,或許金銀夠用,但是糧食肯定不夠。

這個時代作為最為重要的資源是糧食,其重要性更在金銀之上,因為即使有錢都買不到糧!

劉復亨頭,作為漢軍大閥,他也同樣深知糧食是何等的重要,有糧就有兵,在這個時代,很多地方一鬧災,糧食欠收了,就有人造反了,作為元朝的急先鋒,劉復亨多次鎮壓各種動亂,劉復亨往往攜帶上大批的糧草,很多情況下根本不需要動武,把糧食往地上一擺,再吼上一聲:“棄械者不咎即食!”,就立刻有大批的亂軍投降。

“臣反對削減糧稅!”

“臣反對!”

“臣反對!”

……

頓時朝堂之上一片反對之聲!

劉秉恕雖然當過地方的主管,但是都是元廷直轄之地,管政不管軍,沒有接觸到軍事,因此思慮略有不足,見群臣紛紛反對,他立刻漲紅著臉,此時正異常尷尬的站在大殿之上。

劉復亨和顏悅色對劉秉恕道:“愛卿所言,取消一切附加稅和科差,此為大佳,可速行!至於糧稅還要再斟酌斟酌。”

“陛下英名!”

“陛下英名!”

頓時一片拍馬之聲,即使是漢家大儒一樣不能免俗,只要有等級關係的地方,不論何種民族還是職業就都存在著拍馬的現象。

“父皇,減少糧稅之法亦是可行,以十稅一,剩餘部分可以由朝廷統一收購,以錢財兌付!”劉淮進言道。政fǔ收購農產品這是後世的普遍做法,可以保證了國家的糧食收入。

劉復亨驚訝的看著劉淮,這個方法相當的不錯,如此既減少了民眾的負擔,又能夠確保徵集到足夠的糧食,真是兩全其美!

“太子殿下英名!”

思索一番後,群臣又紛紛稱讚道。修養生息,藏富於民是漢家大儒的一貫施政理念!因此劉淮兩全其美的提議得到了漢臣的一致讚賞和認可。

開封

“十萬!予我兵馬十萬,我必破之!”沉默不語的郭侃暴發出驚天動地的豪情。

史揮和史樞皆是一臉驚訝的看著郭侃,二人面面相覷後,相對無語,即使以史樞之才也沒有如此把握,但是郭侃的能力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一時間無法作出權衡。

“報家主大人,宋先生求見!”此時史揮的家丁前來稟報。

“快請!”

史揮和史樞二人頓時大喜,正愁著沒法決斷,軍師就送上門來了!

很快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幾名家丁的攙扶上走了進來,包括郭侃在內的三人都對其行子侄之禮。

“宋叔!”三人異口同聲的道。

宋子貞坦然受之,他與史天澤是生死之交,是元廷高官,晚年告老還鄉後作為史家的客卿,經常為史家出謀獻策。此時聞蒙古人入河南,宋子貞坐不住了,立刻趕往史家。

瞭解到具體情況的宋子貞,隨機轉頭問郭侃道:“將軍勇猛!然十萬破敵後,未知所剩幾何?”

“所剩者十之三四!”郭侃據實回答道。

宋子貞搖頭道:“我軍現在地處中原,此四戰之地也,今雖有兵馬二十萬,然一戰就損失三成兵馬,卻無收穫寸土之地!如此真得不償失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郭侃立刻不語,站立一旁就像個孩童一般乖乖傾聽宋子貞的意見。

“阿術,蒙古大將,忠心耿耿,然其性烈,麾師北上,必是要攻劉復亨,卻改道河南,必是其有所損失,無力攻堅,此番前來,一則補充物資,二則試圖裹協我軍,以為前驅!”宋子貞分析道。

“宋叔所言極是!目前當如何應對?”史揮急切問道。

“史家尚未稱王稱帝,還是元臣,可以接濟其糧草,我軍按兵不動,嚴守城池,將其禮送出境!”宋子貞緩緩道,隨即又看了一眼郭侃,又補充一句:“必要的武力還是需要的,要讓人知道,我們史家也是不好惹的!”

郭侃原本暗淡的眼神頓時變的灼熱起來!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