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十萬兵馬的豪情——

第六章十萬兵馬的豪情

劉淮專注的看著手中的交鈔,其色澤有暗,質地有些像綿紙,形狀比正方形略長一些,紙幣上標有2貫的幣值,並蓋上硃紅色的印花圖章。

阿合馬在旁一臉謙卑的解釋道:“此交鈔是用桑蠶絲製成的,將養蠶的桑樹樹皮剝下來,取出粗糙表皮與木質層之間的一層薄薄的韌皮,再把它放入臼中搗爛成漿,最後製成用來印鈔的紙。”

對於交鈔劉淮絲毫不陌生,忽必烈的所有軍隊都用交鈔發餉,當年劉淮作為武衛軍統領所收的餉就是這樣的,當忽必烈即位後,他效仿歷代中原王朝,實施以銅錢為主的貨幣政策,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最佳方案。可是,忽必烈統治下的華北銅錢絕對數量極少,而且銅資源嚴重不足,加上鉅額的經費開支使的銅錢吃緊,在緊急狀態下忽必烈無法鑄制新錢,而白銀等貴金屬又相對昂貴,只是用來支付對外貿易使用,不可能成為中原的普遍貨幣,為了鞏固政權,填補財政空缺,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忽必烈效法南宋,發行了紙幣,由於紙幣具有印造經費低廉,印造本身比較容易,紙幣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對於紙幣的便利,來自後世劉淮自然印象深刻。而在元代,交鈔已經發行的十幾年,在這段時間裡,其流通狀況至為良好,幣值還算穩定,在這紙幣盛行時期,元政fǔ不但實現了紙幣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而且還確立了紙幣的唯一貨幣地位。

元朝堪稱神奇的年代!

“殿下,現今交鈔提舉司造幣廠儲存相當完好,完全可以大規模生產交鈔!”阿合馬的話將劉淮從思緒中喚醒。

“你的意思是造鈔,趁著元蒙交鈔還在流通,大肆製造一批?”劉淮問道。

“殿下英明!”阿合馬拍馬道。

劉淮一臉驚異的看著阿合馬,這個傢伙,相當有才!製造偽鈔進行貨幣戰爭,大肆發橫財,這麼跨時代的想法都能夠想的出來!而且這時候用大都的交鈔提舉司製造都是真鈔,根本無從分辨。

為了推行貨幣政策,元政fǔ多次頒佈法令禁止民間自由買賣金銀和使用銅錢。諸如:敕私市金銀應支錢物,止以鈔為準。買賣金銀,付官庫依價倒換;私自買賣者,金銀斷沒一半給告捉人充賞,十兩以上下決杖有差等,而後又規定一切賦稅徵收都可使用交鈔。實行以交鈔納稅保證了紙幣的信譽,維護了交鈔的權威性,從而自上而下承認了交鈔地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種交鈔普遍流通於各地,在元帝國實力所及的地方,無論何人,都不敢冒死拒絕使用。事實上,商人都樂於使用它,因為一個人不論到達元帝國內的任何地方,他都發現紙幣通用,可以拿來做貨物買賣的媒介,有如純金的貨幣那樣。”

元的貨幣政策已經實行了十五年,交鈔已經深入人心,雖然現在局面混亂,但人們的習慣還是不會輕易發生改變,此時包括各地自立的漢軍世侯在內還依然使用著各種交鈔!

見劉淮還在權衡,阿合馬又繼續鼓動道:“殿下此時正是大好良機,可攜交鈔往各地購買物資,若是遲疑,久則生變!”

如果各地戰亂一起,加上元帝國的分崩離析,就會讓交鈔貶值,甚至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變得一文不值,亂世之中,黃金白銀才是最可靠的!

“此時當機密進行,由你主持,我再派一隊武士進駐提舉司,秘密製造交鈔,確保訊息不外洩,另外派往各地的商人要精選,不得向其洩露制鈔之事!”權衡一番,劉淮下了決定,雖然過多的增加貨幣的供給會造成激烈通貨膨脹,會損害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在這個時候作為斗升民的普通百姓,本就沒有多少資產,要損害的也是那些大地主,大商賈以及各地豪強的利益,而且關鍵的是,透過這種手段可以破壞其他勢力領地內的經濟。

“遵命!請殿下放心,我阿合馬辦事,絕對牢靠!”阿合馬回答道。作為忽必烈的財政大臣,阿合馬所行的財政政策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阿合馬奸佞之名已經傳遍天下,包括張弘略在內的一般大臣,就連劉復亨本身都想用阿合馬的首級安撫天下之人,然而自阿合馬投入劉淮麾下後,不僅他的500多名妻妾保住了,就連家中數以十億計的資產也分毫未動!阿合馬靠大肆貪汙元朝賺來的黑錢等於得到了劉淮默許的承認。

在元朝政fǔ中,阿合馬以公謀私,當時金銀沒有固定價格,阿合馬操縱這兩種貴金屬的兌率,為自己謀利。阿合馬嚴格限制貴金屬私人交易,但自己卻囤積居奇,為了支援元帝國異常龐大的開支,阿合馬採用一系列政策為忽必烈斂財,其中就包括發行紙幣,這時候貨幣的發現還沒有嚴格的制度,而阿合馬又一手掌控財政大權,大肆發行紙幣的勾幹,阿合馬早就幹過,一度導致通貨膨脹,迫使許多漢人去囤積金銀。

就在阿合馬又開始印刷鈔票的時候,阿術的騎兵已經進入到了河南境內。

元置河南行省,全稱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行省之下統路、府,府領州、縣。治汴梁等十二路,南陽等七府,屬州三十四,自河至淮東西,湖北之境亦分屬之,河南行省下屬河南府路、汴梁路、南陽府、汝寧府、歸德府,而原本元朝中央中書省在河南管轄的有大名、彰德、衛輝、懷慶等路現在全部歸史家所有!

此時除了湖北之外,河南行省的廣大區域全部被史家所佔,史揮被劉復亨從河北驅逐後,將治所從洛陽遷到了開封,這個原北宋的都城,而史樞撤兵,帶著十萬大軍,一路上行軍趕回開封。

二十萬大軍頓時彙集在一起,聲勢浩大!

史揮和史樞還沒來的及商議下一步動向的時候,阿術帶著蒙古騎兵進入河南的訊息傳來。

“阿術所帶四萬蒙古騎兵,皆是精銳,不可擋之!”史揮眉頭緊皺,蒙古騎兵的兇悍讓他壓力很大。

“四萬蒙古騎兵?不是六萬麼?”史樞顯然比史揮強上許多,他注意到了蒙古人數量上的變化,立刻問向前來稟報的校。

“這個屬下不知,據前來稟報的斥侯,蒙古人似乎在泰山遇襲?”校恭恭敬敬的稟報。

“恩?”史樞驚異,能夠讓蒙古人吃虧的勢力屈指可數!此時在山東似乎只有嚴家有這實力。此時這個念頭在史樞腦海只是一閃而過,隨機他立刻轉向了來襲的蒙古人之事上!阿術麾下蒙古騎兵襲來,是戰是和?當早做決斷!

“阿術南征北討三十年間,大三百二十餘戰,未嘗敗衄!四萬蒙古騎兵皆是百戰之勇,卻是不可與之硬撼!”史樞感慨道。

郭侃在旁一言不發,但是心中卻大是不服,襄陽一戰,郭侃出力巨大,但是元廷卻把功勞算在了阿術頭上。

當年呂文德父子麾下襄陽兵的戰鬥力不容視的,他們在襄樊地區經營十多年,呂文德父子憑藉襄樊夾漢水,地險城固的有利地形,加上守備措施充分,物資儲備豐富,使得蒙軍雖然急切,但也在短時間內根本拿不下襄樊。

於是郭侃採取長期圍困的方式,不斷的壓縮包圍圈,雖然圍而不攻,但是對於援助襄陽的宋軍部隊卻予以痛擊,宋軍幾次增援都以失敗告終。這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圍打援”的戰術。而這個戰術一執行就是三年,等到1273年時,襄陽城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困境。郭侃趁機強攻樊城,最終攻陷後,襄陽再無所恃,城中也早已糧柴短缺,士氣低落。在這個時候,元朝派人勸降,呂文煥就舉城投降!

然而巨大的功勞卻算在了阿術和阿里海牙二人頭上,二人加官進爵也就算了,但郭侃卻一無所獲,還是那個江淮大都督的頭銜。

“十萬!予我兵馬十萬,我必破之!”沉默不語的郭侃終於暴發了!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