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問鼎天下的征戰]第一章稱王稱帝的權衡——

第一章稱王稱帝的權衡

“若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是漢末的時候天下大亂,奸雄曹操的自辯,然而現今的局面比漢末更加混亂,當天下“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之時,其亂可知。

自古以來,天下只要大亂,群雄必競相稱帝稱王,自蜀中的劉元振稱蜀王開始,眾多漢軍世侯開始紛紛效仿,隴西鞏昌路總管汪良臣稱涼王,金州路總管招討副使邸順稱遼王,邳州萬戶張邦直稱衛王,右衛副都指揮使鄭溫在益都稱魯王,海州萬戶王昔剌稱燕王,宿州萬戶孟德稱徽王……

一時間只要是麾下有兵馬萬餘的漢軍世侯都開始稱王,這些漢軍世侯大部分並不是想要起兵幹出一番大事,而是割據一方,坐觀天下大勢,等到局勢明朗,再以此為進階擇明主而投靠,試想現在都已經是王了,連人帶兵加地盤,投靠過去也少不得封個王爵!這是大部分的稱王的漢軍世侯的想法,但也有少數不甘寂寞的世侯不這麼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這亂世之中,有的是大把的機會,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現在稱王穩紮穩打,未必將來不能稱帝!

然而在開始的這股稱王的風潮中,卻還沒有人稱帝,如劉元振這樣麾軍三十萬,又佔據險要之地的漢軍大閥都只是稱王。

帝,王天下之號也!

稱帝,意味著要問鼎天下,那麼普天之下的其它勢力都是你的敵人,敢於稱帝者,必然要有極其雄厚的實力!才能在各方勢力的圍攻之下生存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稱王?還是稱帝?

這是個難題,為此劉復亨頭疼了很久,此時天下大勢變得異常喜人,劉元振率先響應討元的檄文,在蜀中反元,消滅了蒙古人的勢力,效果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龐大的元帝國在中原的勢力大部分瞬間瓦解,各路漢人總管紛紛起兵襲殺了蒙古人和色目人官員,然後割據稱王,自此天下大亂!但此時稱王,還是稱帝?劉復亨一直在猶豫,麾下的文武百官紛紛勸進,然而劉復亨遲遲不肯下決心,一眾文武百官一時間都懵了。

在中原陷入一片混亂的時候,大草原上的昔裡吉宣佈在和林召開忽裡臺大會,邀請各部落首領前來參加。忽裡臺臺是蒙古人選舉大汗而召開部落大會,早在成吉思汗臨死的時候,這個一代天驕把他的所有的兒子都叫到身邊,要求他們答應蒙古只能有一個大汗,所有人都要效忠大汗,如果大汗死了,那麼所有蒙古人都要彙集到蒙古本部召開庫裡勒臺,共同推舉一位新的大汗。

這個制度剛開始的時候得到了嚴格的執行,成吉思汗死後10年這個忽裡臺大會拯救了西歐,西征中的蒙古大軍在接到當時的大汗窩闊臺死訊之後按照成吉思汗的遺願班師回蒙古開忽裡臺大會,當時蒙古大軍已經攻陷了布達佩斯城,深入到了匈牙利,如果繼續就進入了西歐腹地!

同樣在30年後,忽裡臺大會拯救了埃及和耶路撒冷,使得旭烈兀麾下的蒙古大軍,在接到大汗蒙哥暴死四川釣魚城的訊息之後,立即班師去參加忽裡臺大會推舉新的大汗,而最終沒有攻陷耶路撒冷和埃及,使得整個非洲得救。

然而忽裡臺大會這個制度在忽必烈手中斷送了,蒙哥汗去世了,遺留下三個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都有資格來成為未來蒙古帝國的大汗,西征中的旭烈兀遠離蒙古高原,雖然匆忙回師,但是他的另外二個兄弟已經迫不及待了,當時阿里不哥作為幼子,已經成為蒙古汗國大草原上的統治者,並在蒙古都城和林紮營。作為蒙古地區的統治者,阿里不哥準備在蒙古召開忽裡臺,以確保他被舉為大汗。但是忽必烈搶在他之前行動。他率軍從武昌北上,在漠南的開平上都府建大本營,在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此被他的黨羽擁立為大汗。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這次倉卒的選舉是非正式的,按傳統忽裡臺應該在漠北蒙古草原召開,並且會前應召集成吉思汗的四個汗國的代表們出席。忽必烈違背了成吉思汗的意志,因此從此蒙古帝國分裂了其屬下的四個汗國都獨立出去了。

此時的昔裡吉已經是蒙古的實際統治者,但是他卻宣佈召開庫裡勒臺,甚至向遠方的四大汗國都派出了使者,昔裡吉意在掩蓋自己的反叛行徑,試圖透過忽裡臺將自己的行為合法化,作為草原的實際控制著,四大汗國大部分又距離草原過於遙遠,除了海都之外,昔裡吉絲毫不當心其它汗國能夠如何,同時他想把水攪渾,好讓自己亂中取利,更為重要的是他看上了西北的蒙古大軍,整整十萬蒙古騎兵,其中有二萬是自己的所轄的部落戰士,還有八萬其餘各部落的蒙古騎兵,這是他未來用以稱霸的資本!現在他麾下的五萬軍隊,只有一萬勉強達到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其他的四萬人馬只能算是狩獵騎兵的次貨!

伊犁河畔

早在劉淮進攻大都的時候,王仲就派出細作偽裝成商人將大都被圍的訊息,不經意間透露給海都,得到訊息的海都異常興奮,本就常年派出部下帶著蒙古輪番騷擾西北的海都,立刻傾全國之兵,出兵阿里麻裡,與平北王那木罕的十萬蒙古騎兵對峙伊犁河畔!

黃金氏族內部的戰火再次燃!

早在蒙哥即位的時候,這個麾下只有幾千人馬的海都就敢於拘禁大汗使者,叛意已露,當年窩闊臺即大汗位時,全體蒙古宗王曾立下“只要是從窩闊臺合罕子孫中出來的,哪怕是一塊肉,我們仍要接受他為汗”的誓言,貴由汗即位的忽裡臺大會上,諸王也有類似的宣誓,因此作為拖雷後人的蒙哥,不能讓作為窩闊臺後裔的海都信服,海都認定拖雷後人佔據大汗之位是非法的,故而很早就萌生了反叛想法。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屬於窩闊臺後代,遂積蓄實力,聯合欽察汗國,圖謀與忽必烈爭奪蒙古帝國大汗寶座。海都公然聲稱:“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

最為重要的是海都主張保持蒙古傳統遊牧生活方式,反對接受被征服地區的先進文明,因此他對忽必烈相當不滿,海都認為忽必烈的漢化背棄了蒙古人的傳統,以忽必烈為首的蒙古貴族都墮落了!他們不在是馬上的勇士!

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統一蒙古草原後,忽必烈立即向各汗國去急使,召他們東赴蒙古草原,重新召開忽裡臺大會。忽必烈重開忽裡臺的目的,是因為他考慮到當年倉促即位於開平,不符合成吉思汗的法律,而準備依照傳統慣例,在祖先發祥地斡難之域召開由各系宗王參加的忽裡臺,重新確立自己的大汗地位,並借這次大會扼制帝國分裂的趨勢。

當時鑑於元朝的強大,欽察汗別兒哥、察合臺汗阿魯忽和伊利汗旭烈兀一致同意東來赴會。忽必烈也向海都派去了急使,但海都拒絕前來,讓這次忽裡臺大會沒能如約舉行!忽必烈的即位變成了非法的,後來直接導致蒙古帝國的分裂!

此時海都的軍隊多達十五萬,其中的有半數是蒙古騎兵,作為窩闊臺汗國的大汗,海都麾下擁有7萬的蒙古騎兵,這是他雄起中亞的資本,剩下的8萬騎,其中5萬是中亞的輕弓騎兵,3萬是手持彎刀的突擊騎兵。

這些兵馬是海都的所有家當,彙集在一起,出兵阿里麻裡,異常雄厚的實力讓平北王那木罕相當驚懼!此時那木罕的西北大軍中的異動,他早就有所察覺,十萬蒙古騎兵不是鐵板一塊,那木罕能指揮的動的只有四萬拖雷一系的部落騎兵,其餘六萬人馬就使動的不是那麼順暢,而海都恰恰在此時出兵阿里麻裡,讓那木罕壓力很大,原本敢於在草原爭雄的蒙古鐵騎不得不龜縮在阿里麻裡城內!

大都

就在劉復亨還在為稱王稱帝感到蛋疼的時候,劉淮帶著大軍回師大都,劉復亨大喜,出城三十裡相迎!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