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逐鹿中原的野心]六十五群雄割據的局面——

第六十五章群雄割據的局面

“傳我軍令,召集三軍將領前來帳前議事!”劉元振眼中殺機凜然,思索一番之後他有了決斷!此時劉元振麾下雖然統兵二十五萬,但是只有一半人馬是各地抽調而來的軍隊,不屬劉元振的直轄,等於是“聽調不聽宣”。

各地的世侯、將領陸續來到帳前,待全部到其的時候,大批的甲士從四面湧出,不由分的襲向蒙古、色目將領,在漢軍將領驚恐的眼神之中,將蒙古人、色目人殺戮一空。

劉元振於帳後視之,眾將之中,只有一人雙唇緊閉,不喜不怒,臉上絲毫不為所動,赫然是嚴家老三,嚴忠範!

踏著地上還在流淌的血,劉元振在甲士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出,手中持著討伐元蒙的檄文,走向一眾面無血色,惶恐不安的漢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元振的家族入蜀多年,祖籍山東濟南,其父劉黑馬戰功赫赫,當時的排位還在史天澤之上,為漢軍萬戶之首,為蒙古人南征北戰,轉戰萬里,最後封在蜀地,可惜劉黑馬死的太早了,不然其家族的實力穩居第一。

劉黑馬死後,元振居喪,授成都軍民經略使。但是後來元廷削世候的權力,時議以勳舊劉家事權太重,宜稍裁抑,遂降為劉元振成都副經略使。從正使變成副使,劉元振自然大大不爽,雖然後來忽必烈安撫他,令其兼潼川路副招討使,但只是個虛職,沒有任何的好處!作為老牌的漢軍大閥,劉家自然也是兵強馬壯,甚至有著不下史家的勢力,於但是劉元振非常低調,善於藏兵於民!而且劉元振和四川各部落頭人都是生死之交,在不知不覺間隱藏了大量的實力!

在入蜀的戰鬥中,年輕劉元振察覺到了蒙古騎兵的短板——不擅山地和叢林作戰!

蜀中多山,多草木,很多時候,蒙古騎兵遇上少數頑強的宋軍,即使依其強大的戰鬥力也無可奈何,山林地貌極大削弱了蒙古人的騎射,在很多地方,弓箭還比不上弩來的好用,而戰馬會變得一無是處!更讓人可喜的蜀中的氣候,會讓這些習慣草原的傢伙,水土不服,特別是在夏季,很多蒙古人成片成片的病倒!

征服蜀中的過程中劉元振見到了蜀中少數民族的英勇善戰。這些夷族戰士在山地上奔跑,在從林間奔襲如履平地,包括蒙古人都吃了很大的虧,但是最為稱道的是這些戰士個個都是捍不畏死之輩!對此劉元振並不覺得奇怪,歷史上,農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遊牧,漁獵民族則往往多慷慨悲歌之士。

這些剽悍的戰士留在地方,無疑是社會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劉元振對此實施了一箭雙鵰的有利政策,就是徵召少數民族戰士加入正規軍,為此劉元振特別建立了一隻軍隊,在征服蜀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建立了一隻的蜀中勁旅,擁有八萬人的編制!

劉元振不惜本錢廣交各部頭人,使其得到實惠,既緩和了民族矛盾,同時,又讓這些人變成了正規軍,成為少數民族中具備向心力的核心,蜀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逢招兵,夷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

為了能夠給這些剽悍的戰士以良好的管理,劉元振甚至親自帶兵與士卒同甘共苦。如此劉元振麾下的這只蜀中軍隊,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時號嘯而進,奮不顧身,是劉元振手中最強大的王牌!

劉元振在斬殺了蒙古、色目達魯花赤之後,又制住了其餘漢軍將領,並用忠於自己的軍隊控制住了群龍無首的叛軍,隨後遣使與南宋講和,隨即整軍北上,帶著二十萬軍隊回師成都!

1275年8月初,劉元振襲殺了四川的蒙古人,色目官員,起兵反元,與南宋構和,派兵扼守蜀中要道,麾兵三十五萬,在成都建制稱王,國號為蜀!

訊息傳出!天下大驚!平時最不顯山露水,異常低調的劉元振居然會首先稱王!

此時恰逢劉淮襲破汪古部,拒蒙古人於陰山之北。一時間,風起雲湧,本就割據一方的漢軍大閥都紛紛效仿,就連普通帶兵幾千的世侯也蠢蠢欲動!

一時間群雄割據,諸侯並起的局面很快就形成了!

ps:第二卷終,五一很忙!而且還要構思第三卷的情節,所以抱歉了,但是可安保證每週5更的底線不變!

祝大家五一玩的快樂!

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