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凡事有了頭路做起來就簡單,在北山發現了不少貓膩。

原來幾座普普通通的小山,內中卻暗藏著玄機。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起眼的山體經過人工打造,儼然成了一個大型的地下倉儲基地。基地內不僅機關密佈,處處玄機,還藏匿著大量的軍事物資,除了糧食、馬草,還有數之不盡的兵器、箭支和甲冑。若非一衝進去就抓住了他們掌管機關的機要人員,讓他們帶路,還真得損失不少弟兄呢。

山穴中的人不多,至多不超過五百人,主要是看管這些兵器輜重。也怪他們太狂妄,自以為此處隱秘,外人輕易發現不了,而且洞內機關密佈,又多了一層保障,料想出不了什麼事故,故人手派的不多,不然也不會如此迅速而悄無聲息的便被柳逸軒一網打盡。

大軍攻進去的時候,其首領還在摟著女人睡覺,聞言大駭,驚懼之下衣不蔽體的便跑了出來,正巧給柳逸軒撞上,三下五除二的便將人制住,命人用麻繩蜜蜜的捆了,活像一個剛出鍋冒著白汽的粽子。

他還不住的叫“哎呦”說捆得太緊了,問能否松點。

柳逸軒看都沒看他一眼,對這種人,他向來不屑一顧,只吩咐:“傳令下去,仔細查探,一個人不許放出去!”

那首領仍是不住的叫,他本就生的滿臉匪氣,此刻臉皺的像老鼠。柳逸軒命堵了嘴,一則防著他咬舌自盡,二則這人嘴裡也太不乾不淨了,聽著心煩。他又留幾個人看守,便往別處去了。這裡原本是一個山洞,經過改造,空間很不小,物資自然也不會少。這氣派,一看就不是那什麼狗屁首領能支撐起來的,他後面必定還有大人物,而且定是在醞釀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陰謀。

從幾封還未必燒燬的信件來看,與他接頭的竟然是吳王世子。雖未寫明他們計劃和密謀,但從信中的蛛絲馬跡可以推測他們是密謀造反,打算先拿下江南最繁華的揚州,繼而吞併江南,再圖謀整個中原。哼,野心當真不小,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胃口吃得下!

柳逸軒命將首領帶過來,厲聲道:“揚州城這幾次殺人搶糧案件可是你所為?”

那人先還否認,但事實擺在眼前,後來才不得已承認。

柳逸軒便大怒道:“你這人怎的如此歹毒,搶糧不算,還將人全家滿門斬殺,此舉與禽獸何異?如今又與反王勾結,欲行謀逆之事,真是膽大包天,還不把你們的勾當和盤托出!”

那人身子一震,表現出一副不屈的神情。

柳逸軒笑笑,眸子掃過被摁在地上狼狽不堪的某人,湊過去不屑的用腳尖踢了踢他,“你以為你不說我就查不出來麼?”他將信摔在他身上,背過身,冷冷的道,“你們的計劃已經沒有實施的機會了,吳王父子早就是甕中之鱉,可笑還以為自己瞞天過海、沾沾自喜,這種人就是太自以為是,以為天下就他們是聰明人,哼,不自量力!”

那人瞪大了眼,柳逸軒回頭看著他,淡然的問:“想說話嗎?”

那人仍是瞪眼,這次連眉頭都皺成一個包子褶子了。

柳逸軒命人取下他最終塞著的布條,緩緩的在一把交椅上坐下,悠然自得的掃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倒是那人先忍不住,問:“你說的是真的?”

“怎麼,你不是吳王的死士?”

從他的語氣和表情,柳逸軒沒有看出一點對吳王父子的尊重,這不是死士對主子該有的態度。

顯然,那人不是,甚至連忠心都說不上。他為吳王做事,不過是為以後的榮華富貴,連吳王父子都被他騙了,不知其並不如表現出來的那麼忠心。他原是土匪出身,打家劫舍攢下了些家當,便買通吳王府裡的長史,在府中謀了個小官,苦心鑽營倒漸漸的得了吳王父子的信任,被派到此處並委以重任。

吳王父子絕對想不到,他一到這裡便像孫悟空脫了緊箍咒一般,日漸放肆起來,美人美酒,每日沉醉溫柔鄉之中,橫豎吳王山高皇帝遠,管他不著。

放縱的結果就是吳王給他的弄夠十萬大軍三年糧草的事沒辦成。

這不,眼見著日期將到,才著起急來,只得臨時大肆搜刮。他心裡倒也明白,吳王父子可都不是善與之輩,其心狠手辣,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手段他都是親眼見過的,真要有什麼事犯在他們手裡,自己十條命也不夠賠的。原本天下之大隨便找個地方,大不了逃到北方去,起碼生命無憂。但當初像吳王父子投誠時他曾被迫服下一種毒藥,解藥自然握在那對父子手裡,他若貿然逃走,沒有解藥,也是一個死。

他手下的不少弟兄也都服過毒藥,而且有的家眷還在吳王父子手裡。所以即使被抓,他們中的很多也不得不為了家眷而選擇犧牲自己。

他到如今這種地步,也是進退兩難。

……

這次的收穫還是蠻大的,查獲了不少軍事物資不說,還探得吳王的計劃、查到江南不少吃裡扒外被吳王父子收買的官員。至於那首領和他手下無惡不作的歹徒,自然是依法處置,給全城老百姓一個交代。

被收買的官員大多數都已在林如海的控制之中,還不至於手忙腳亂。

林如海的身子還未完全康復,便又埋頭公務之中,林黛玉勸了幾次,不中用,也只得尋思著給他多弄些靈藥補補。五王爺也沾他的光補了好些天,看起來洪光煥發,走起路來虎虎生風的。

不久,吳王身邊德高望重的相國薨逝,吳王也便徹底與朝廷撕破臉,發檄文,以清君側的名義大舉向揚州進攻。他這話說的好笑,既然是清君側何不直接發兵北進,倒在江南輾轉,其用意不言而喻。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即使是吳王屬地的百姓也都是喜歡安定生活的,貿然發動戰爭,連他們都不喜,更遑論其他地方被無辜牽累其中的了。

林如海和五王爺早就把靠近吳國屬地的老百姓遷移至別處,如今除了守城的為數不多的將士,都已是空城了。吳王為謀逆之事已經秘密準備了多年,一旦發兵,便來勢洶洶,又從高處沿江順流而下,佔盡地形上的優勢,硬碰硬雖說不至於輸,但到底是要吃些虧的,。因此林如海、五王爺商議之後,打算暫避其鋒芒,不與其面對面對峙僵持。

他們命人在每個空城外都挖上陷阱,不下埋伏,吳王帶人來攻,便打,多少得讓他們吃點虧,打完了就跑,無須戀戰。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此幾次,待吳王士氣倦怠了,己方在帶精兵語氣決戰,定可一戰而勝,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再者,人在順利的環境中往往就容易忘形。兵法又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拼的不止是兩軍對峙兵士的強悍,還有經濟實力,糧草的供給,甚至是主帥的意志。

主帥的每一個決定都要經過深思熟慮,一個不起眼的想法都會影響整個戰局,因此戰場上將軍可以衝動,可是衝冠一怒,但是主帥必須穩如泰山。他們故意一退再退,一則是拉長吳王的供給線,二則也是迷惑對方,讓對方以為自己怕了他們,讓他們放鬆,人一旦放鬆、忘了形,便容易出紕漏,只要有一絲紕漏,那麼這仗打起來便容易的多了。

有了這個打算,五王爺便穩坐高臺,無論底下的將士怎麼叫囂,就是按兵不動。

這次出征五王爺為元帥,他出征時帶上了柳逸軒,林如海則坐鎮揚州負責糧草的押運及後方的穩定。雖然相距甚遠,但二人時有通訊,一些大略的決定,便是二人一起商定的。五王爺有什麼難以決定的事,除與兒子商議外,也都會寫信問林如海的意見。

“誒,你說,林大人是文人,沒見過大世面也就罷了,怎麼咱們王爺也膽小起來,敵軍都指著我們的鼻子罵了,還讓我們忍耐,這忍到什麼時候是個頭?老子都快憋出毛病來了!”

“誰說不是呢,我們跟了王爺這麼多年,戰場也不是第一次來了,從來沒見他這麼著啊,不行,我要去找王爺,再不進攻,吳王都打到我們家門口兒。”

“就是,叫上令幾個將軍,咱們一起去,王爺定是被那姓林的酸儒挑唆的!”

幾個將軍服飾的人罵罵咧咧的邊走邊說,正好被路過的柳逸軒全數聽在耳裡,他皺了皺眉,看他們氣勢洶洶的樣子,分明是父王的往帥帳走去。他叫來一個小兵,附耳說了幾句話,那小兵便點頭哈腰的走了,柳逸軒整了整衣襟,也往帥帳而去。

那幾個將軍已經去了,正在勸五王爺趕快出兵。五王爺卻淡定的坐著喝茶,還吩咐親兵再到幾碗,讓將軍們都嚐嚐。幾個將軍臉色都怪怪的,鬱悶加氣的,有一個大膽的便要來搶五王爺的茶碗。

“父王!”柳逸軒邁步進來,叫道。

他這一叫,眾人的注意力便都集中到他身上了,都一股腦的湊過來,七嘴八舌的道:“世子,您好歹勸勸元帥,都讓人家騎到頭上欺負了,這口氣還能讓我們咽下去?”

“是啊,是啊,給我五千騎兵,老子這就去取了那反王首級,他奶奶的!”

他們都巴巴的盯著柳逸軒,指望他能勸勸五王爺,畢竟父子間有些話比他們這些外人好說,元帥也容易給面子。

軍營裡的人,每天打打殺殺,什麼沒見過,說話自然也無顧忌,柳逸軒早習慣了,反倒覺得這種直爽,有時還挺讓人覺得舒服的。不過——他們求他辦這件事,怕是註定要失望了……

“各位將軍稍安勿躁,再耐心等個幾日,你們就會知道父王是對的。”

“世子,怎麼……你?”他們一個個都詫異的看著柳逸軒,半晌才有一人道,“你也被林如海那廝迷惑了?”

柳逸軒皺起了眉,雖然知道武將們心直口快,他們嘴上對林如海極不恭敬,也不過是一時心中不忿罷了,並無大的惡意,等到計策成功後,他們還要對林如海大加讚揚呢。但是此刻聽到他們如此說,仍是不免覺得刺耳。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也不是一個將軍該有的行為,把私人的情感帶到公事上,非智者所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

碰到了那個你手忙腳亂的人,連一切跟她有關的都無法淡定,又有什麼辦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