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關於《天鷹戰士》的爭議並沒有打亂夢工廠的宣發步驟,仍舊大規模的線上上線下鋪開營銷和廣告。

電影的主創們早就上了各大綜藝節目,報刊雜誌網路專訪也在密集釋出,而且夢工廠的營銷重點是集中在機甲、怪獸等元素上的。

這波所謂的“口碑崩塌”不能說對院線沒有影響,但影響並不大,只不過是讓購票平臺把《天鷹戰士》的票房預測下調了幾億,把同期其他電影的票房預測上調了一些,都並非實質性的影響。

畢竟院線不給《天鷹戰士》排片,那把排片給誰呢?

大部分觀眾其實都未必會被網路上的爭議所操控,就算被影響也未必會因此將《天鷹戰士》拒之門外。

陳景行帶領著夢工廠從15年開始就義無反顧的衝向了重工業電影,開始專注於生產特效大片,這並不是陳景行不喜歡以小博大,不喜歡精緻的中小成本的燒腦電影。

而是這就是掙大錢的唯一出路。

特效大片對電影院觀眾而言是剛性需求,哪一天這種剛性需求消失了,電影院也差不多要被流媒體取代了。

排除社交需求,觀眾為什麼放著電視機、電腦和手機去電影院花幾十塊錢看一部不能暫停不能快進不能免費二刷三刷的電影呢?

《彗星》、《致命身份》這種燒腦電影難道用電腦電視看就感受不到燒腦嗎?

電影院相比流媒體真正無可取代的東西就是視聽體驗。

“只有大片才值得我花幾十塊錢來電影院”這種想法才是大多數沉默的觀眾通常的想法。

夢工廠現在佔據的生態位就是華國主要的特效大片生產者,這也是夢工廠的立身之本,是其能獲得官方青睞的主要原因。

如果少了夢工廠,填補空缺生態位的就是好來塢大片,夢工廠這幾年崛起擠壓的也是好來塢特效大片的生態位。

韓國電影號稱改變國家改變法律,兼具黑暗深邃內涵,國內無數電影人和影迷都十分羨慕,然而這改變不了韓國電影市場中進口電影票房佔比大於本土電影的現狀,而且進口電影佔比還在持續提升。

看看票房排行榜排名前列的都是什麼型別的電影就能清楚特效大片所代表的生態位的重要性。

國內文藝青年和部分影迷吹捧韓國電影的時候,他們大多也不是在電影院看的,這就說明深邃、黑暗和大尺度不需要透過電影院就能獲得。

總之,在鋪天蓋地的史上第一部國產機甲打怪獸電影的宣傳下,大部分衝著這個噱頭來的和少部分好奇想看看《天鷹戰士》是不是網上流傳的改編失敗的觀眾還是熱情的填滿了院線給的超過50%的排片。

6月27日,週六,《天鷹戰士》在華國、東瀛、暹羅、星加坡等國家開始大規模公映。

午夜場直接錄得了5100萬,雖然低於《矩陣Ⅲ》,也低於一些分賬漫改大片,但考慮到這不是續集電影,而且不是陳景行的作品,這樣的成績已經算相當可怕了。

可見國內觀眾對夢工廠這撥直球刺激的國產機甲怪獸題材的宣傳確實相當買賬。

而在短暫的沉寂之後原本,網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迅速進入了爆發期,而且近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扭轉了此前的風評。

之前在展映階段少數人營造的輿論氛圍根本蓋不住大規模公映的龐大觀影群體發出的聲音。

【被騙了!屬實是被之前網上的評價騙了!你要是不去看絕對是你的損失!絕對能讓你當場高潮的片!(不要想歪)】

【……如果說《矩陣》是華麗的展現了“戰鬥的速度”,那麼《天鷹戰士》就完美的展示了“戰鬥的力量”,機甲和使徒的質量體現的相當優秀,巨大、沉重、伴隨著吱吱嘎嘎的聲音,是實打實的巨人戰爭,這大概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大型機器人”戰鬥。

還有男主在回憶中從無力中走出,振奮起來,然後初號機拿出高震動粒子刀的時候,配合上燃爆了的bgm,絕了,讓我渾身上下汗毛直豎,影院裡直接被掀翻了有沒有,這可是午夜場!】

【男人的童話,夢工廠簡直太懂了,我沒看過動畫哈,當然名氣挺大,聽說是神作來著但一直沒看,所以我不理解怎麼會有人不愛這部電影,我是被預告片和海報吸引去看的,真的完全超出我的期待!】

【其實我本來是想來影院批判一下的,畢竟我也是AOC的腦殘粉,不過導演真的是不講武德,直接開頭就偷襲我。

我才剛坐下,帶上眼鏡,然後初號機從隱隱綽綽的陰影中露出真容的時候,簡直開場就高能,那一霎那,血液就從心臟湧向大腦,就好像你最期待的夢境即將在下一刻展現在面前,就像看到黑底標紅白字的FBI warning一樣……】

【不懂你們二次元的批評從何而來啊,這種片子幹嘛還要在意什麼劇情啊。

整個觀影過程難道不就是:

“等等這個好像有些不合……臥槽!好帥!

這麼厲害的武器為什麼不早……我的天!666666666666!“嗎?

然後看完滿腦袋想找怪獸扁一頓的衝動,還有管怪獸叫使徒,叫天使,編劇實在是有點創意在身上的,瞬間高大上了感覺,我現在都有點想看一下動畫了。

希望票房給力一些,我還想看第二部】

【能夠讓巨大機器人控淚流滿面的電影!我去看了兩遍!

……

順便,為什麼有評論說說AOC不是機器人不是機甲而是生物啊?這不很明顯的機甲嗎?

……

不好意思,孤陋寡聞了,原來裝甲叫拘束器,本體竟然是生物……又是使徒又是第二次第三次衝擊的感覺故事好複雜哦,這就滾回去補動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屬實是“鞋底沾了都好吃”的BGM,可以排入影視燃樂前五,我覺得夢工廠現在完全可以改行音樂公司了,任何一部垃圾影片只要配了這個音樂,都會立馬變得高大上起來,屌到不能再屌。

看完回家的路上就從網易雲搜到了配樂,一路是抖回家的,這音樂讓人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種要去拯救世界的感覺。

還有每臺AOC都有專屬BGM,初號機是宏偉的管弦樂,二號機是激昂的電吉他,零號機是管風琴——就是《星際穿越》的配樂的那種樂器,空靈中透著緊張刺激,都絕了,就衝這個電影票也值了】

【陽電子炮是真太陽啊,影院直接亮如白晝,槿麥妹妹同步著二號機從海面騰空而起,再從天而降轟鳴著落到魚天使頭上,我直接當場高潮,之後直接抱著軍艦就往魚天使身上砸太生勐了!

從《行屍走肉》到《開端》到《天鷹戰士》,我家麥子是在漢子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身為一個鐵桿天鷹迷,對這部電影我是很滿足的……劇情上其實可以再多鋪墊描寫下,不過沒辦法,要給打鬥等特效場景騰時間啊,人物塑造就沒那麼多時間了。

而且動畫裡面已經描繪的很棒了啊,沒必要在電影中再看一遍吧,動畫中有些意識流的心理分析過程在電影中真的呈現出來也沒那麼味道啊。

另外,就衝結尾男女主角沒有接吻,也應該加分~】

可以說《天鷹戰士》的口碑幾乎是在一夜間直接翻轉,之前的輿論踩踏根本就控不住,畢竟觀影人數太多了,輿論的反轉甚至還激起了此前夢工廠粉絲的反彈。

畢竟此前的批評與失望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動漫圈,然後才被媒體抓住了這種聲音進行了放大傳播。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小時代》人人都說是爛片,但實際上大部分人是沒看過這個系列的電影的,但不影響絕大部分人在鋪天蓋地的資訊廣播中都認定了這是爛片。

而《天鷹戰士》在正式上映前的小規模展映中其實真的看過的人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一萬多人,只是他們是網路的活躍使用者,而且恰好媒體充當了放大器,將他們的聲音進行了資訊廣播。

而這種被人為放大的資訊廣播是抵擋不住真正的大多數觀眾所發出的聲音的。

電影公映第二天,豆瓣便出分了,8.1分,創下了夢工廠影視作品的新低,應該是有不少對電影版失望的動漫迷和文藝青年的打分。

不過緊接著,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分數就開始快速上漲,一天時間內就漲了0.2分,直到漲到了8.5分才停下了快速上升的勢頭。

不僅是口碑回暖,早就在各個影院和線上授權官方店鋪備好了一大批貨的機甲玩偶和使徒玩偶也銷量大增,正式上映當天很多地區的影院儲備的玩偶就售罄,兩天後網上的貨源也開始緊張,甚至引來了不少黃牛囤積。

同時,《天鷹戰士》動畫番劇的點選量也在飆增,甚至直接衝上了全網影視點選排行榜第一,壓下了一眾熱播綜藝和電視劇。

電影因為動作戲比較多,抽不出太多時間來完善角色弧光和背景,而且還有票房的考慮,畢竟對於《天鷹戰士》系列打頭陣的作品,不能把太複雜太暗沉的世界觀推給觀眾。

喜歡上電影,想要更多瞭解世界觀背景,瞭解角色更詳細的資訊設定的觀眾自然會找來動畫補看的。

而動畫中更加深邃的刻畫與更加高大上的哲學概念也能讓觀眾對《天鷹戰士》的電影產生更大的興趣。

先給觀眾讓他們無法拒絕的感官刺激,但純粹的感官刺激沒有永續性,透過動畫的接力,再把更深的思維、腦洞、宏大的世界觀刺激傳達給觀眾,兩者結合才能讓《天鷹戰士》擁有更持久的魅力。

補完動畫後再刷第二遍第三遍電影自然就能獲得看第一遍所沒有的樂趣,能體會捕捉到電影中的一些伏筆、細節和人物關係。

這就是陳景行所設想的動畫負責深度,電影負責感官刺激,然後觀眾在電影加動畫的模式下獲得更深的沉浸感代入感的良性循環模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