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的林梓涵推算了一條航行方桉,能讓祝融號回到火星,根據他的設計,祝融號可以在第549個地球日前掠過火星。”

一陣死寂。

“你在開玩笑嗎?”

“549?這怎麼可能?如果補給飛船沒有爆炸也要到第588天才能著陸。”

“補給飛船是點推進飛行器,祝融號的動力源是能持續推進的霍爾推進引擎,它一直在加速。此外,祝融號現在的速率很大,在他們當前的地球入軌航程期間,下個月必須減速,才能與地球速度相匹配。”

“……549,這可比他斷糧要提前35個地球日,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雷嘉音的土豆農場被毀滅了,原本可以堅持800多天的食物再怎麼省吃儉用只能維持近600天。

而犧牲了無數功能的加急製造的補給飛船也發射失敗了。

即便不考慮雷嘉音能堅持的時間,哪怕再次用50天的時間製造出一個補給飛行器,但也沒有第二個長征九號了,沒有第二個長征九號的推進器了。

長征九號本來是為了執行月球空間站建設計劃的,也只有這樣的火箭才能發射一個能抵達火星的補給飛船。

這樣的超重型火箭不是一兩個月能造出來的,再多的錢也補償不了時間。

就在觀眾們為這種絕望處境而心焦之際,祝融號飛船的駕駛員兼載荷專家林梓涵則想到了一條能解決困境的航行方桉。

發給控制中心後,經過超算驗證,發現方桉可行。

本來祝融號飛船在行駛到路程中段時要進行減速,但按照這個航行方桉,不僅不能減速,還要再次開始加速。

祝融號不會進入地球入軌,但是會靠近地球以利用地球引力來調整航道。在此期間,他們將與從地球發射的補給飛船對接,從而獲得延長航程所需的物資。

在這之後,祝融號將會沿著一個加速軌道飛向火星,並在主角失落火星後的第549個地球日抵達。

但因為速度太快而無法入軌,只能掠過火星,餘下的航線將把所有航天員在掠過火星之後211天帶回地球。

而難點則是男主要在此之前趕到距離棲息艙3200公里之外的熒惑四任務的升空載具站點。

祝融號這麼大的飛船是無法降落火星的,航天員從祝融號飛船乘坐降落載具火箭軟著陸,但降落載具火箭是一次性的,無法升空。

每次載人探火都要提前用飛行器將幫助航天員撤離的升空載具火箭放到火星,還有一些物資也會提前丟到火星上。

雷嘉音要乘坐熒惑四任務的升空載具火箭與掠過火星的祝融號飛船交匯。

但這個方桉有三個難點。

一個是雷嘉音如何抵達3200公里以外的火箭地點,因此要對漫遊車進行大改造。

第二個是升空載具火箭設計飛行高度是火星低軌道,因為正常來說祝融號會入軌火星低空軌道並停留,火星大氣層稀薄,只需要消耗少量燃料就能長期駐軌。

所以升空火箭必須減重,男主要在航天局的指導下對火箭進行大改造。

第三個就是風險的問題。

從機率上來講祝融號飛船要在沒有維護的情況下延長一倍的工作時間,飛行速度也要大大增加,兩個影響相加飛船數千萬個零件的故障風險也會增大到不能忽視的程度。

採取這種方法去營救雷嘉音那就要壓上飛船上五位航天員的性命。

用五個人的風險去救一個死亡風險相當高的人,而且在那麼高的速度下,升空火箭根本沒辦法與祝融號正常交會對接,即便採用這個方桉最後很有可能也是一場空。

還有最重要的,在祝融號高速掠過地球時,地球要發射運載火箭運送補給物資,高速對接是一大挑戰。

一旦物資對接失敗,祝融號將以高速繞過地球飛走,想要回來可是相當的麻煩,飛船上的食物只夠全體成員一個月而已,即便不去火星,保守估計也需要至少十四個月的時間減速並調整軌道重回地球。

飛船上的人將全部餓死,而且比火星上的男主角還要悽慘,因沒法種土豆。

五條人命,還有價值數千億的飛船。

付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

坐在椅子上的丁偉也在心中不斷叩問著自己,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真實世界中人類、國家會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嗎?

“值得嗎?”

“當然值得。”對航天知識不怎麼瞭解的吳恆聽到同伴不自覺的叩問,倒是斬釘截鐵的輕聲回答道:“戰場上軍隊要儘可能的將戰死之人的屍身拖回戰壕,哪怕冒著死亡的風險,還有時隔數十年也要迎回屍骨是為了什麼?

這是做給活人看的。”

有些事情不是只為了當事人,或者只為了死人,有些事情是要做給還活著的人看的。

是給其他航天員看的,是給從事航天事業的人看的,是給還活著的所有人看的。

人類的價值,人類的高尚,以及人們對於國家、對於人類社會的信念,這些是無價的,不是什麼電車難題這種羊謬能概括的。

何況男主角本人已經成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某種象徵了。

營救計劃本身的意義已經超過了阿波羅計劃,也超過了電影中的熒惑計劃,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所有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

這場營救行動是能載入史冊的,無論最終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劇情並沒有讓吳恆吃驚,套路並不新鮮,當然並不意味著沒有驚喜。

這種借用引力彈弓的救援方桉確實是新穎的,吳恆不是專業人士,但他在不明覺厲中也覺得很靠譜。

更讓他驚喜的則是電影結構的互文,由將男主角落下火星的祝融號船員親自營救回男主角。

這種故事結構圓滿且完整,這種既精巧又大氣的呼應是如此的自然又扣人心弦。

沒有一絲刻意,渾然天成。

給他的驚喜比男主角挖出二十年前的天問一號,藉此與地球建立了聯絡還要更勝一籌。

與《地心引力》中天宮——國際空間站——天宮二號的劇情一樣精妙。

有種天意如此的震撼。

如果最後是he的話,沒有比這更圓滿的結局了。

大銀幕上,儘管有激烈的爭論和思辯,但隨著祝融號五位航天員一致同意的訊息傳來,這個異想天開又風險極大的計劃正是開始執行。

因為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雖然沒有了長征九號,但為地球空間站服務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有現成的備份,這款服役了將近三十年的運載火箭技術極其成熟,安全發射記錄比長征九號要高。

這艘大型火箭足以給在高軌道高速度掠過地球的祝融號運送補給物資。

而雷嘉音則在地球上匯聚了無數最聰明最富經驗的大腦們的指揮下開始了對漫遊車的大改造。

按照漫遊車的太陽能充電效率,電量、行程和速度,還有到達目的地後要對升空火箭也進行大改造,因此至少需要在祝融號掠過火星那一刻提前一百個地球日出發,才能耗費50天跨越3200公里,趕到目的地,然後再花40天對火箭進行改造。

也就是雷嘉音要在離開棲息艙的情況下,存活100個地球日。

改造後的漫遊車必須要帶上“三大件”,大氣調節器、氧合器,還有水循環裝置。這三大件都只能在正常氣壓下工作,但漫遊車內的空間顯然不夠。而且,這三大件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

此外,漫遊車還需要裝下雷嘉音所需的所有的食品、水、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額外的電池、工具、備用零件。

當然,還有天問一號,作為唯一的通訊途徑,天問一號得騎在漫遊車車頂上。

兩輛漫遊車一輛用來駕駛,另一輛當載貨拖車。

在集結了地球和火星上最聰明的大腦下,讓觀眾大開眼界的漫遊車改造圓滿完成。

在第448個地球日那一天,雷嘉音開著漫遊車,後面拖掛著另一輛漫遊車,外部包裹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車頂還綁著20多年前來到火星的天問一號,駛離了棲息艙,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另一個星球上的“自駕旅行”。

在此之前,地球那邊,祝融號馬上要高速繞過地球,長征五號準備發射補給物資,執行理論上可行,但人類歷史上從來沒在如此高速的情況下的對接。

指令長吳越找來了全體成員進行秘密會議,沒有任何記錄,沒有任何音視頻錄製,地球也主動斷開了一段時間的訊號。

而這次讓影院內觀眾們迷惑的會議卻引發了再一次的譁然。

原來這是指令長吳越傳達航天局的絕密安排。

一旦物資對接失敗的安排。

吳越挑選了五人中身材最嬌小,所需食物最少的女性航天員,如果物資對接失敗,她是唯一能活下去的航天員。

一旦物資對接失敗,其他四人就要服藥自殺,會立即這麼做,不浪費一點食物。

飛船上有足夠的食物讓六個人活一個月。如果只剩一個,那就能撐六個月,降低食物配給的話,也許能延長到九個月,但是要回家,還需要十四個月。

剩下的食物補給將不是唯一的食物來源……

地面也將藉口飛船發生故障斷開訊號連線,直到飛船調整到返回軌道。

“天哪……”

“我艹!”

“太誇張了吧……”

影廳內的觀眾都目瞪口呆了起來,這段沒有任何視覺奇觀的對話對觀眾投下的震撼彈卻超過了大部分的視效奇觀。

吳恆也一樣被驚呆了,整部電影雖然在不斷走向嚴肅和沉重,但幽默的基調仍舊貫穿始終,可是在這裡卻突然爆出一個震撼彈。

“探索火星和登月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難度,僅僅是旅程就是以年記的,這麼漫長的太空旅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所有可能的預桉都會設計出來……”

丁偉似感嘆似解說的話語解答了吳恆的疑問,怪不得航天員們並沒有那麼的震驚,想必這些預桉在培訓時他們都是接觸過的。

“這次要是物資對接再失敗,我發誓我以後再也不看陳景行的電影!”

隨後丁偉咬牙切齒的“威脅”讓吳恆從震撼中回過了神來,感到了一點啼笑皆非。

“放心,不可能。”吳恆安慰道。

這是他的真心話,因為他已經看透了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作為陳景行的所謂太空三部曲的第二部電影,看到這裡,他已經能肯定《火星》和《地心》是一脈相承的。

他已經理解了陳景行反覆的一遍又一遍的想要表達的東西。

即便風格有不同,主角性格性別有不同,但核心價值是一樣的。

對人類探索宇宙的讚歌。

對人類的最偉大的勇氣的讚歌。

即使毀滅就在眼前也要最後一搏。

永不向黑暗馴服。

“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這首詩歌再次出現,在吳越扮演的指令長做完交待後翻看了那本曾經的傳奇航天英雄所寫的自傳。

男主坐在漫遊車上同樣聽著這句詩歌。

沒有出乎吳恆的意料,也沒有出現讓丁偉以後告別陳景行的電影的意外,在影院內觀眾們的緊張注視下,長征五號發射的物資補給艙與祝融號順利對接,利用引力彈弓,祝融號再一次加速繞過了他們的家園,駛向了火星。

而在火星上,困難並沒有放過雷嘉音。

他駕駛著漫遊車駛入了沙暴區。

風速不快,但沙暴遮蔽了80%的陽光,不僅影響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效率還讓男主不慎開到了馬斯撞擊坑的聳坡上。

它有100公里方圓,雷嘉音沒法在當前地點看到全貌,所以也判斷不出在坑環的具體方位。

雷嘉音身穿太空服登上了撞擊坑坑環頂部找出駛出的路線,當然也讓觀眾們再一次享受了一個視覺奇觀。

在好不容易駛出撞擊坑和沙暴區後,漫遊車在一個看似尋常的斜坡上下坡時,駛過一處不起眼的隆起。

緻密、堅硬的沙土突然變成了柔軟的粉末。因為整個表面都被五釐米厚的沙塵所覆蓋,肉眼根本看不出這麼突然的變化。

漫遊車的左前輪陷了進去,這突如其來的傾斜使得右後輪完全離地,也滑進了塵粉中。

漫遊車已經翻向一邊了,與此同時,在車頂堆得好好的太陽能電池板全都滑了下來,像一疊撲克牌散開在地。

拖車與漫遊車透過掛鉤相連,加在掛鉤上的扭力太大,就算它的材料再結實,也還是像根小樹枝一樣折斷了,連線兩輛車的軟管也扭斷了,拖車一頭栽進軟土中,倒翻在地。

所幸壓力艙完好無損,雷嘉音再次大難不死。

這個時候觀眾們除了再次緊張起來並嘆息一聲,感嘆導演是真的會折騰男主,陳景行作品中最慘主角實錘了。

歷盡了八十一難的男主終於抵達了有27米高的升空火箭。

其後在地球控制中心的指揮下,為了能最大程度降低載荷,接近祝融號掠過火星的軌道高度,對火箭進行了讓觀眾瞠目結舌的大改造。

卸掉了多餘的五張加速椅,醫藥包、工具包、內部安全帶、各種帶子。

拋掉所有的生命維持裝置。罐子、氣泵、供暖、空氣管道、二氧化碳吸收系統,甚至船殼內層的絕緣材料,整個飛行期間,雷嘉音要一直穿著出艙太空服。

火箭則由祝融號遠端駕駛。

此外五個蓄電池中的三個拋掉,還有輔助電力系統。軌道機動系統有三個冗餘推進器,第二和第三通訊系統也被全部拋掉。

還要卸掉一臺一級發動機

而更讓所有觀眾們大開眼界的則是還將火箭的整個船頭也直接全部卸掉。

男主:“那麼,意思是,我要坐在一艘船頭是個大洞的飛船裡發射?”

地球:“你可以用棲息艙帆布把船頭蓋起來的。”

男主:“棲息艙帆布?軌道發射用這個!?”

地球:“船體本來就是為了密封用的。火星大氣極其稀薄,不需要太多流線型設計。等飛船速度快到需要考慮空氣阻力的時候,它也已經上升到沒有什麼空氣的地方。我們已經跑了很多次模擬測試,應該沒有問題。”

男主:“應該?你要在一張帆布下把我送進太空?這特麼不就是一個敞篷火箭?!”

在一股輕鬆幽默,擔憂以及荒謬的情緒支配下,觀眾們等來了決定雷嘉音命運的最後時刻。

“還有四分鐘。”吳越對著麥克風說:“你在下面感覺怎麼樣?”

“我等不及想回家了,指令長。”雷嘉音回應。

“我們這就來接你。”吳越說:“記住,你要承受相當大的超重,就算昏過去了也沒什麼,一切都交給林梓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告訴那個鳥人不要搞螺旋滾。”

火箭準備升空,隆隆聲不絕於耳,雷嘉音躺在加速椅上。

火箭的發射推力大得可怕,加速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艘載人飛船,雷嘉音被勐推進躺椅,力道之勐,讓他甚至發不出聲來。

在他的正前方,隨著飛船以幾何級加速,棲息艙帆布打的船頭補丁也在瘋狂地震動。

雷嘉音遠遠地聽到吳越的話音,像是有人在隧道那頭跟他說話,他迷迷湖湖的,不清楚她到底想要什麼,他的意識偶爾會被前方拍動不已的帆布吸引,有一塊地方已經撕破,破洞正在迅速擴大。

帆布的裂口更大了,破破爛爛的布片狂亂地飛舞著。透過缺口,雷嘉音看見無垠的紅色天空在眼前展開。

隨著火箭持續升高,大氣變得更為稀薄,很快,帆布停止翻騰,天空由紅變黑。

當他再次睜開眼,胸口疼得齜牙。

罩在火箭頂部的帆布所剩不多,只有一些破爛還在大洞邊緣飄浮著,這讓他和銀幕前的觀眾們有了一個全無阻礙的視角來看火星。

紅色行星上佈滿撞擊坑,似乎無止境地向遠方伸展著,稀薄的大氣層像薄膜一樣裹在邊緣。

與地球相比有另一種獨特的美麗。

但還不等觀眾們好好欣賞從太空望向火星的美麗視角,噩耗再次傳來。

讓人喘不過氣。

因為帆布沒撐住,在上升初期就撕裂了,所以祝融號和火箭之間相對速度達到42米每秒。

為此雷嘉音再次想出一個瘋狂的主意,在太空服的手套上戳個洞,利用逃逸的空氣來作推進,飛到祝融號。推進源在他手臂上,所以能夠把握方向。

這讓吳恆驚愕之餘想起了《地心引力》的滅火器,雖然是同樣的方法,但卻用處了新意。

而祝融號也想到了一個辦法,炸掉機動氣閘艙,透過卸掉裡面的空氣偏移航線,接近雷嘉音。

透過計算,機動氣閘艙洩漏,同時艦橋和反應堆室密封的情況下,可以將祝融號加速到29米每秒,則相對速度就下降到了13米每秒。

多才多藝的航天員們利用糖和純液氧製造了自制管狀炸藥。

讓丁偉再次歎服這部電影的硬核程度:“好傢伙,這也能造……”

壯美遼闊的黑暗天幕,下方紅色的星球佔據半個銀幕。

在穿越了兩億公里的恆星光芒的照耀下,雷嘉音身著太空航天服,在升空火箭上半部艙體露出上半身,隨著艙體的轉動上下顛倒的旋轉。

不遠處的祝融號龐大的船身擋住了半拉陽光。

吳越穿著攜帶有噴氣式揹包的航天服,躍出氣閘室,身後紅色的如同飄帶一般的栓繩在太空中飄動。

但栓繩已經放到了盡頭,214米的紅色繩子被吳越拉直,在太空中駕起了一座筆直的長橋。

但距離雷嘉音仍有不斷地距離。

雷嘉音用夾刀在左手手掌劃了一個孔洞,氣流噴射而出,在狹窄的飛船內四處碰撞,但還是讓他抓住了機會,從洞內飛出。

左手向後按,隨著氣流的噴射,雷嘉音搖晃著臃腫的太空服,跨過靜謐的夜空,踩著腳下紅色的星球,向著吳越飛來。

翻滾著的雷嘉音與吳越越來越近。

兩人互相竭力的伸出手,遞向對方。

在觀眾們的提心吊膽中,包裹著白色的厚厚的太空服的兩隻手抓握在一起。

但超過了6米的相對速度又讓兩隻手堅持不住的分開。

“啊!!”

“別啊!”

吳恆在影廳內的驚呼聲中瞪大著雙眼看著大銀幕,不可能吧,陳景行難道還真能來個be的結局?

當然不可能!

在空靈的音樂中,在觀眾們緊促的呼吸中,與吳越交錯而過的雷嘉音伸出手抓住了在太空中飛舞的紅絲帶。

手掌像是握住了最後的希望,不肯有一絲鬆懈,一路在摩擦中向後劃了幾十米才止住了身形。

吳越吃力的抓住紅色的栓繩拼命回收,雷嘉音則緊緊抓握著栓繩,紅色的絲帶在兩端兩個航天員的施力和速度下,開始旋轉摺疊,不斷將兩人拉近。

無垠的太空中,在紅色星球的背景下,長長的如同絲帶一般飄動的紅色繩子連線著雷嘉音與吳越,旋轉,靠近,如同在跳一曲太空華爾茲。

隨後兩位相隔了549個地球日的航天員在旋轉中靠近擁抱在了一起,緊緊地抓著彼此。

抓著彼此的兩個人,隔著反射著繁星、陽光與火星的面罩,玻璃碰著玻璃,喜悅的笑容映照在彼此的眼眸中,飄舞的紅色絲帶環繞著他們。

吳恆彷佛再一次看到了《地心引力》中雷嘉音扮演的航天員找到了在太空中飄蕩的吳越扮演的女主角,兩人緊緊抓著彼此,在昏暗的夜空中,在地面依稀可見的城市燈光中旋轉著欣喜的抱在一起。

似乎其他觀眾們也有不少人想到了跟吳恆一樣的畫面。

在一開始的激動驚呼後,觀眾們都如痴如醉的欣賞著《火星救援》這次別開生面的視聽奇觀。

卸下了所有的緊張和揪心。

陳景行似乎總能找到能觸動人心靈的場面。

彷佛重新回到了《地心引力》,陳景行給觀眾帶來的這部太空驚喜再次在讓人沉醉的浪漫畫面中落下了帷幕。

即便燈光亮起,觀眾們仍舊彷佛在回味著電影的餘韻,越艱難的過程才有越甜美的果實,《火星救援》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