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懷德的情況好了很多,照這個情況下去,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還準備考醫學院當醫生嗎?”丁光書還記得當初何懷德提過的理想。

“當然。就算我的病好了,我還要去學醫,搞明白我喂什麼會生病。天底下還有千千萬萬像我一樣患病的人。並不會每一個人都能夠像我這樣幸運。”何懷德很堅定地說道。

何懷德床頭放著很多復習資料,雖然在醫院裡,他依然每天不停地複習。

“你確實很幸運,因為接受陳專家治療的青少年帕金森病人,你是第一例。”丁光書說道。

“陳專家是哪所醫科大學畢業的?”何懷德問道。

“呃,陳專家沒上過大學,其實他比你大不了幾歲,不過他的醫術很高明。”丁光書有些尷尬。

“陳專家是家傳醫術?”何懷德對治好他病的陳專家非常感興趣。

“是的。是傳統醫術。可以算在中醫的範疇。今天過來,是因為你的病情已經基本上治癒了,考慮到你是高三學生,還需要準備高考。因此我們建議你可以提前出院,我們為你制定後續的康復計劃,你可以在學校裡一邊複習,一邊治療。我們會派醫護人員定期和你進行聯絡,瞭解你的治療情況。”丁光書說了說運動康復醫院這邊的後續治療計劃。

丁光書頓了一下:“當然,你也可以繼續在這裡進行治療。等完全治癒之後再出院。”

“陳專家還會給我做檢查麼?”何懷德有些遺憾地問道。

丁光書搖搖頭:“陳專家比較忙,如果患者治療比較順利的話,一般不需要他進行重複檢查。你的狀況非常好,所以,陳專家沒有必要再更換治療方案。所有的病人都是一視同仁。你算是特殊的了,陳醫師不止給你檢查過一次。”

楊清泉之前對陳銘還有些意見的,但是隨著何懷德的病情好轉,她便已經沒有任何意見了。醫生態度再好,治不好病也是空的。相反,醫生的態度再不好,只要人家有本事把病治好,你就得乖乖遵守人家的規矩。有本事的人才有規矩。

“我還是提前出院吧。我已經拉下太多了,我得儘快回到學校去。”何懷德還想要考醫科大學呢。醫科大學的分數可不低。

“那我就提前祝你旗開得勝,考一所你最理想的醫科大學。將來加入我們的隊伍。”丁光書說道。

“謝謝。”

當天,何懷德就辦理了出院手續,兩母子歡歡喜喜離開了茶樹村。正好附一醫院挑選了二十個帕金森病人用一輛旅遊大巴送了過來。回去的時候,順帶節奏一批出院的病人及家屬。楊清泉母子也坐順風車先回省城,然後從省城坐車回家。

陳銘家的側屋與牲口圈同時在建,牲口圈是先用紅磚砌牆,然後再用木屋將磚瓦屋給裹住,從外面看則是木屋。裡面則是紅磚混泥土結構。牲口圈,陳銘也準備建兩層,牲口養在第一層,雞鴨鵝則養在樓上。正好屋後有個斜坡,只需要從二樓搭幾塊木板,雞鴨鵝就能夠很方便地從樓上下來。

牲口圈也從外側開了一道門,專門供牲口出入。牲口也全是放養模式,直接從那個出口出去,然後外面的圍牆也專門開一道門。牲口很方便從牲口圈到山裡去覓食。

另一側的側屋則是與主屋相連,全木製解構。

陳銘連續多天的準備,這邊側屋的材料已經基本準備就緒。

木料準備好,建木樓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一個組裝的過程。每一塊料子上都標了號,都是有特定的位置的,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換的,搞錯位置,就有可能導致裝不上。

“笨蛋!拿錯了。是那塊,上面寫了編號的,15號木板,在那邊。別弄錯了。”

“慢點翻,別混起來了。混起來,以後更難找。”

陳銘指揮者馬玉兵、馬當榮、汪貴等人搬材料,但是這三個傢伙腦瓜子不太靈,經常犯錯,惹得陳銘不停地呵斥。

對這三貨,陳銘可一點都不客氣。該罵就罵,再不聽話,就讓兩頭黑熊上去調教。

人都是逼出來的,以前這三個懶鬼,啥事不幹,完全就是三隻弱雞。這一陣被兩頭熊拿著狼牙棒逼著,沒命的幹活,全身的都開始長肌肉了。哪裡還有當初弱雞的樣子?

馬玉兵抱著一根一兩百斤的硬木料,沒讓人幫忙,竟然一個人獨自將木料上了肩膀,腳步穩當得很,兩腿也不打顫。若是平時,別說抱一兩百斤的重物,就是提著一桶五十斤的水,都得渾身打顫。

汪貴也是走過去隨手將幾塊幾公分厚的木板疊在一起,霍地抱起來,直接往肩上扛起就走。這可都是硬木,每一塊木板都有幾十斤重,那一疊三四塊,也是一兩百斤重。

馬當榮站在架子上,接過馬玉兵背上的木料,用力一端,就將馬玉兵身上的木料接了過去。那木架子都嘎吱嘎吱的搖動。但馬當榮站得很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銘輕鬆地用手拉這馬當榮抱著的木料往另一塊木料上一放,然後用斧頭在木料上敲擊了幾下,便已經將木料的契口接合起來。

“你們三個速度快點,別跟沒吃飯一樣。”陳銘催促道。

那兩頭黑熊聽見陳銘在催促,立即拿著狼牙棒敲擊起來,催促三個可憐的苦力加快速度。

三個人根本不敢抱怨,只能小跑起來。那木料在他們手中就好像沒什麼重量一般。

這一陣,他們吃住在陳銘這裡。別看每天累得欲生欲死的,睡一覺過來,便立即活虎生龍。每餐吃得也多,能吃能睡,身體反而比以前更健壯了。

三個人力氣大了,膽氣也大了。本來以為能夠對付得了兩種黑熊,準備把兩隻黑熊趕走,在一起揍陳銘一頓,以解這一陣被陳銘當做苦力的心頭之恨。

結果很杯具,被教訓的自然只能是他們自己。三個人別說對付三頭黑熊,連一頭都沒打過,被黑熊用爪子壓在爪子下面,動都動彈不了。還被黑熊打得鼻青臉腫的。

從那一刻起,他們就徹底認命了。

他們打不過黑熊,黑熊又打不過陳銘。所以他們最後得出結論,肯定打不過陳銘。算了,逆來順受吧。再說,每天在這裡伙食不錯。只要白天把活幹好了,餐餐有酒有肉。那兩萬塊錢一克的茶,每天可以放開肚皮喝。一顆茶丸十萬塊,最多泡出一百杯茶來,一杯茶就是一千塊。一天每人至少喝了十杯茶,那就是一萬塊。以後出去吹牛,我一天喝一萬塊錢的茶,簡直太牛13了。

“村子裡的人要是曉得我們每天喝這麼貴的茶,應該會羨慕死吧?”馬玉兵喝了一杯茶,剛擦的疲憊彷彿一下子一洗而空。

“這事咱們誰也不告訴,你想想看,我們三個是村裡最不受待見的人,陳醫師最看不上我們三個,本來是想把我們當牛當馬使喚的,只是他不把這茶當回事而已。要不然,我們哪裡有這好處。要是讓別人知道了,哪裡還有我們的份?”汪貴說道。

馬當榮深以為是:“這種佔便宜的事情,誰出去說誰傻13。”

“自從喝了這裡的茶,我的腰不痛了,腿不算了幹活有勁了。”馬玉兵說道。

馬當榮與汪貴一聽有些懵,這臺詞好熟悉啊。好像是哪個廣告吧?不過說的還真是那麼回事。

陳銘不是不知道,而是根本沒把茶丸當回事。在他自己家裡,茶丸跟別人隨便抓一把曬乾的茶葉子放到鍋子裡煮茶水是一回事。只是他的茶丸煮出來的茶味道更好一點罷了。

吃的也不過是家常便飯,菜也是他平常吃的茶。但對於馬玉兵等人來說,他們平常飢一頓飽一頓,也沒吃過什麼好東西。就是懶,哪裡懂得過日子,在陳銘家裡,反而是他們這些年來過得最充實的日子。辛勤工作之後,憑自己的勞動吃飯,真的是香啊。

建木屋的進度很快,一天功夫就已經將一樓的主體框架給搭了起來。按照這個進度,要不了幾天就能夠將側屋木樓給完成。

何懷德出院之後,乘坐附一醫院的包車回到省城。由於何懷德此次治病,接受了好心人的捐助,他們準備將治療之後,剩下的欠款退還給好心人。雖然何懷德的治療還沒有結束,但後續的醫療費用已經結算。需要的藥物已經全部打包帶了會拉。

何懷德的治療原本預計需要四五十萬。好心人透過眾籌的方式給何懷德湊齊了醫藥費。在附一治療了這麼久,病也差不多快治好,但總共也只花費了二十多萬。每天的治療費用上萬。但總額不到預計的二分之一。

像何懷德這種情況,如果做手術安裝腦博器的話,可能需要花費二三十萬,還很難保證一定會成功。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而在附一醫院這裡做的治療,是根治。

當楊清泉找到那些好心人的時候,他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已經徹底好了?”領頭給何懷德做眾籌的好心人周光吉有些難以置信。

“真的基本好了。你看,他已經基本跟正常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了。”楊清泉對這些好心人心存感激的。

何懷德像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樣,又是跑又是跳。

“真是好了。在附一醫院嗎?附一醫院的醫術這麼厲害了嗎?是做了手術嗎?”周光吉之前也是對青少年帕金森病做了一些瞭解的,知道目前比較有效的是透過手術安裝腦博器。但是風險也不小,而且有可能有一定的風險。

“是在附一醫院,不過沒有做手術,就是吃藥。吃中藥,吃了一陣子就好了。那個中醫專家很厲害。”楊清泉說道。

“那可真是牛!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帕金森病吃中藥可以根治的。”周光吉說道。

“我們今天過來,除了想當面感謝一下之外,就是剩下的錢,我想退還給你們這些好心人。你們對懷德所做的一切,我們全家都將銘記在心。我們沒什麼能力,一下子償還不起這麼多錢,但是我們一家人會努力賺錢,將來一定要將這些錢償還給你們。懷德將來如果能夠考上醫學院,做了醫生,一定會回報社會,回報你們這些好心人。”楊清泉說完就往地上跪。

周光吉連忙向前將楊青全扶了前來:“楊大姐,你可別這樣。我們是被你們一家人的這種精神感動,才決定幫助你們。我們不圖你們回報什麼,只希望你們一家人能夠幸幸福福的過日子,希望小何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成就當一名醫生的夢想。小何,不要忘記你的初心,將來但了醫生,一定要當一名好醫生!剩下的錢呢,我是這麼想的,你們先拿著。小何病還沒完全好,需要補充營養,以便快速康復。另外,他考上了大學,開銷也不少。這些就留著給小何讀書。”周光吉考慮得很周到。

但是楊清泉堅決不肯收下剩下的錢:“剩下的錢你一定要拿回去。我們家最大的難處已經解決了,以後懷德也能夠自理。我和懷德爸爸兩個都可以出去打工。家裡也沒有別的開銷,兩個人的工資供一個孩子讀書還是足夠的。對了,醫藥費,我們還可以從醫保裡報銷一些,到時候我把報銷的錢也給你寄過來。”

“別,別,別,楊大姐,這錢我收下了,但是報銷的錢你一定留著給小何滋補身體。他還要準備高考呢。沒有很好的營養,他的身體如何能夠承受得起?”周光吉知道,如果他不拿回剩下的錢,楊清泉是肯定不肯幹的。這樣的被捐助者讓周光吉很是感動。他捐助過很多人,有些人明明不缺錢,故意把自己說得很慘,其實家裡有車有房。甚至還有存款。從來沒有遇到過,善款用剩下了,堅決要退還的。

這錢周光吉不準備真的拿回去,他準備和一起捐助的好心人商量之後,將剩下的這筆錢另外找合適的物件捐助出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