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翁同與童懷軍視線的轉移。

現場其餘人的目光,也迅速投放到了一旁的張子昂的身上。

隨後姜成谷沉吟片刻,對張子昂問道:

“張院士,不知您對永陵的挖掘方案有什麼建議嗎?”

“......”

張子昂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換成了比較柔和的苦笑:

“姜處長,你這辦公廳來的大人物怎麼也這麼甲方啊......”

“我這會兒連重力梯度儀的報告都還沒摸過呢,在不瞭解地宮具體結構的情況下,我怎麼可能拿得出來具體的建議嘛。”

說著。

張子昂便嘆了口氣。

姜成谷:

“.......”

是哦。

張子昂這話聽起來好像......

挺有道理的?

一旁剛撿回假髮的馬工程師見狀不知想到了什麼,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深有同感的憐憫。

計算機和土木工程,這倆難兄難弟算是最常遇見奇葩甲方的行業了。

人家玩SLG遊戲的都知道修建築要時間呢,那些甲方卻老想著今天立項,明天就能見到實物——還是明晚就能上線的那種。

過了一會兒。

張子昂看了眼徐雲手上的報告,思索片刻,對姜成谷說道:

“姜處長,要不你看這樣如何。”

“小徐博士先協助我把重力梯度儀的測量資料導入到我們的系統裡,咱們現場就地分析討論,看看能不能得出一個初步的方案。”

“反正那兩輛遙感測繪車隨意一輛都具備充作指揮車的能力——這是它們在野外的預設職能之一。”

“另外咱們要是在討論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還能讓重力梯度儀再飛上天實時檢查一趟,省時也省力。”

姜成谷沉吟片刻,很快點了點頭:

“沒問題。”

張子昂的施工測量小組今天全員滿勤,裝置方面也準備的很充足,確實具備現場分析的能力。

同時別看十三陵位置上似乎比較偏遠,周圍山多林密,但畢竟是燕京近郊,訊號傳輸方面完全不用擔心。

所以真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還可以遠端呼叫設計院那邊的支援。

更關鍵的是。

與車隊出發的凌晨時分不同。

此時的時間已經臨近了中午,恰好是燕京的高峰節點。

加之週末的燕京車輛不限號,堵車程度更是工作日的幾倍——剛才姜成谷抽空瞥了眼手機,發現今天的交通指數tmd已經8.3了。

姜成谷估摸著現在收隊的話,回局裡大概能吃上晚飯吧......

因此與其浪費時間在堵車上,不如就地搞個方案討論。

雖然現場的大部分人不是土木老哥。

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保不齊就能想出什麼有用的意見呢?

於是在姜成谷的授意下。

徐雲很快協助張子昂將資料匯入了工程院的一個系統中。

同時現場的一輛遙感車也被拓展開來,充當起了指揮車的作用。

十分鐘後。

資料匯入完畢。

與此同時。

一塊顯像板也被放到了空地上——雖然顯像板被衛星拍到洩密的機率很低很低,但張子昂等人還是給它加上了一塊防窺光柵。

這種防窺光柵可不同於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防窺膜,屬於真正的防窺裝置:

它只允許正面和右邊的光線透過,也就是只有站在顯像板正面和右邊的人才能看到影象,其他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片漆黑。

又過了一會兒。

張子昂從遙感車走下,拿著一疊檔案來到了顯像板右邊,對眾人說道:

“諸位,如你們所見,重力梯度儀的探測結果已經匯入完畢了,現在我先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永陵的基礎資訊吧。”

眾人連忙做側耳傾聽狀態。

隨後張子昂深吸一口氣,伸手在顯像板上的俯視圖區域畫了一圈:

“首先經過我們的詳細測量,永陵地表的寶城準確寬度為237.5米,比記載中的81丈略短一些,應該是風化、洪澇導致的破損。”

“不過寶城的地基依舊非常牢固,夯土地基面積高達4萬平方米,也就是大致200x200的規格,深入底層的砂石平均厚度為2.31米。”

“夯土地基下方則有著1米左右的硬質基槽,以及大量的天然礫石。”

聽聞此言。

姜成谷、翁同以及童懷軍三位考古方面的官員與專家,下意識便齊齊點了點頭。

眾所周知。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華夏的建築歷史受中華文化影響,可謂同樣縱貫古今,流播域外。

幾乎每個建築的每個環節,都有大量複雜的規矩與流程。

比如說房梁。

比如說簷柱。

又比如說.....

地基。

華夏古代建築的地基之複雜,甚至能專門開出一門課程用以講學。

比如家宅的地基叫做宅基,其中涉及到永陵這種建築的地基,則叫做‘臺基’。

臺基的四面一般全部為磚石砌築,裡面大多填土,表面也鋪滿磚石,堅固結實,形體大多比較方正。

越是等級高的建築,臺基也越為顯著、高大。

當然了。

有些小門小戶也喜歡使用臺基。

不過普通家庭的臺基大多是用泥土所制,用以擴充門楣,也就是所謂的當地聲望值+10。

所以這種泥臺上的楣木呢,也被稱之為基泥臺楣。

像永陵這類的皇陵地基則要正式很多,具體的基地如何修築都是有專門的要求的。

比如說宋代編纂有《營造法式》,清代編纂有《工程做法則例》,其中都很詳細的介紹了皇陵的臺基構造。

一般情況下。

皇陵的臺基會設有一級一級的不規則階石。稱為“踏跺”。

“踏跺”的下方則是夯築基礎。

這類基礎的選材一般是粘性或砂性土,夯築基礎與“踏跺”組成了所謂的砌築結構。

砌築結構的再下方,便是天然石基礎。

也就是使用自然岩石作為基槽擴充建築的承載效果,技術力上相對要高出很多,同時也是臺基最關鍵的位置。

眼下從永陵的構造上來看。

永陵的這部分設計倒是比較完整的沿襲了明朝的祖制,沒有慘遭嘉靖的‘毒手’。

隨後翁同想了想,輕輕“欸”了一聲,對張子昂道:

“老張,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當初洗硯池晉墓的臺基結構,似乎也是這種分佈吧?”

張子昂點了點頭:

“沒錯。”

或許是考慮到現場還有幾位外行人的緣故。

張子昂在回答完翁同的問題後,又對潘院士與徐雲等人介紹道:

“潘院士,老翁所說的洗硯池晉墓,是指LY洗硯池街王羲之故居地下發現的兩座晉代大墓。”

“其中二號墓史上曾被盜掘,出土文物較少。”

“不過一號墓儲存完整,2003年的時候出土隨葬品250多件,其中有七件國家一級文物。”

“王羲之?”

聽張子昂這麼一說,徐雲眉頭一掀,帶著些許不確定問道:

“張院士,你說的這個墓穴,就是那個墓主人高度疑似司馬覲的晉墓嗎?”

張子昂微微一笑,肯定道:

“對,就是那座墓。”

徐雲這才心下瞭然。

雖然他不是歷史方面的專家,但記憶力還是不錯的。

16年那會兒有關洗硯池晉墓墓主人的檢測結果曾經上過熱搜,還引發過一次關於所謂華夏‘正統’的爭論。

所以這事兒徐雲倒是確實有點印象。

整件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當時考古隊在兩座洗硯池晉墓中一共發現了五具屍體,其中一號墓的三位墓主人均為未成年人,二號墓則有著一男一女兩具骸骨。

其中男性成年人的檢測結果,公佈在了2016年的考古報告《LY洗硯池晉墓》中:

此人可能是琅琊武王司馬伷的長子司馬覲,經過DNA檢測,染色體屬於C3南支-F3880+ F948+。

所以當時有關父系染色體的事兒還鬧上過熱搜,一群人吵得不可開交。

比如說姬周貴族的y染色體單倍群N北支,殷商是C系南支等等......

而就在徐雲回憶這件事的時候,潘院士考慮的顯然要更實際一些,只見他對張子昂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既然如此.....張院士,這是不是代表著永陵地基的挖掘工作其實是有桉例可以參考的?”

“洗硯池晉墓的挖掘時間在2003年,當時的技術手段都能順利挖開地基,咱們現在應該更容易才是吧?”

張子昂略微點了點頭,不過臉上的表情卻依舊很凝重:

“如果單純從地基....也就是地面下方三到四米的區間來說,挖掘經驗確實有先例可循。”

“也就是我們有能力在不對寶城進行大規模破壞的情況下,打通上層的這塊區域,但是......”

張子昂說完沉默片刻,再次伸手在顯像板的區域上一劃:

“但是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探測結果,地基之下通往地宮的墓道....此時已經全部垮塌了。”

潘院士頓時一愣:

“什麼?墓道塌了?”

張子昂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嘆息道:

“透過梯度陰影差的解析結果判斷,應該是因為土層鬆動加上洪澇時期湧入了過量的水,導致整個墓道超限坍塌。”

“這是我們未曾預料到的情況,畢竟在此之前我們對下層銅殿的存在毫無瞭解,整個土層的預設計都是按照定陵地宮進行模擬的。”

張子昂的這番話還真不是推脫。

即便是徐雲這個知道永陵內存放著《永樂大典》的人,在重力梯度儀出結果之前都猜不到會是眼下這麼個局面:

嘉靖先挖了個坑把‘盒子’埋了下去,然後再填土修出了九殿地宮。

誠然。

下層銅殿的佔地面積很小,除了後殿之外,上層九殿地宮有相當部分區域的上方土層是沒被挖掘過的。

但問題是......

根據明代禮制,墓道所在的區域必須在後殿的右側。

也就是無論墓道怎麼彎曲,它勢必都會經過...最起碼是靠近動土過的區域。

或許一開始的時候,那部分區域土層對墓道的影響確實不大。

但當時間跨度來到460年這個長度之後,那些微弱的影響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加之洪澇水流的衝擊,因此在無人知曉的某年某月.....

整個墓道就這樣轟然垮塌了。

如此一來。

張子昂等人的面前便出現了一個問題:

哪怕是九殿地宮距離地面都有27米之深,墓道的佈局還是蜿蜒曲折狀的,實際長度甚至可能破百——定陵墓道的長度就是103米。

因此想要破開如此長的垮塌墓道,難度上恐怕會很高很高。

作為專業的考古從業者,張子昂和翁同等人顯然很清楚這一點。

因此在張子昂介紹完情況後,

現場氣氛頓時變得有些沉重了起來。

唯獨.....

徐雲除外。

只見這個對土木一無所知的局外人眨了眨眼,有些懵逼的舉起了手:

“那個....張院士,我有個問題啊......”

“為什麼咱們挖地宮,一定要沿著墓道走下去呢?”

張子昂看了他一眼,想都沒想就答道:

“當然是為了鎖定地宮入口了,只有確定了地宮入口,我們才能確定地宮主體和方位——之前所有的挖掘工作都是這樣做的。”

“畢竟遙感探測的精度有限,測繪出來的只是一個比較粗略的地形圖,除非地宮和秦始皇陵一樣能檢測到大量的汞元素,透過汞元素進行準確的方位判斷。”

“畢竟現在講究的是保護性挖......誒,等等!”

結果最後一個掘字沒說完。

張子昂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只見他勐然轉過頭看了眼顯像板,隨後用力的一拍自己的額頭:

“臥槽,我怎麼忘了,這次我們用的tmd是重力梯度儀啊!”

“有這玩意兒在,咱們直接往下鑽洞不就行了?”

.......

注:

老師出殯了,明天回老家所以請假一天,然後....繼續日萬爆更,大概還是爆五到六天,然後保底更新幾天,接著月末繼續日萬。

馬甲保衛戰,衝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