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上看,清代的寧古塔將軍轄區下屬的吉林副都統轄區雖然和後世的吉林省基本相似,卻也有著相當多的不同。最重要的一就是,吉林副都統轄區要比吉林省了不少。

柳邊,這個詞在有清一朝267年中大部分(過2oo年)的時間裡,無論對於漢人還是其他東北少數民族都有著特殊的意味。

柳邊,顧名思義即柳樹做邊,邊在這裡做邊疆邊關邊牆之意,即以柳條為邊牆,柳邊在清代又分為新老柳邊。舊柳邊是清軍入關之後,在原有明代遼東邊牆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套件,修浚邊濠,沿壕植柳,謂之柳條邊”。總體走向是東起大東溝,西南濱海,北經鳳凰城邊門,折而東北經今新賓縣東南旺清門,在折而西北經今開原縣東北的威遠堡,由威遠堡像西南行銜接到長城。這就是所謂的舊邊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舊邊門的作用有兩條,一是防止蒙古部落進入奉天府轄地,一是防止奉天府百姓工匠進入到寧古塔將軍轄區,即滿清“龍興”之地。第一防備蒙古,滿清對蒙古的統治真正穩固是在18世紀中葉以後,即是雍正皇帝完成了官紳一體納糧,把整個清朝的社會經濟框架穩定下來之後,在此以前,清朝對蒙古的統治,除了靠近中原地區的察哈爾科爾沁等部,其餘的漠北各部基本上也是透過厚賜和幫助拉攏他們對抗沙俄來完成的。由於清朝入關,八旗主力也隨之跟著進入關內,所以山海關外的人口在清初出現了一個非死亡性的減少現象,整個這一地區包括各部少數遊獵民族在內也剛剛百萬人的規模。因此防止蒙古人入奉,哪怕是非暴力性的大規模進入奉天,都是為了避免使得奉天被蒙古人蒙古話(這不好解釋,大概就是類似現在的法國,法國的穆斯林人口已經佔到了法國總人口的1o,一旦生宗教騷亂,極為恐怖)。第二,則是因為滿人是從東部柳邊外的長白山中起家,在他們入關之後,也對其他的少數民族部落極為警惕,修建東部邊牆的主要目的,就是限制工匠和控制貿易,以防有人坐大。這一上,清朝的嚴厲政策執行了過2oo年,一直到近代,清朝的中央政府控制力已經大大削弱,才被迫開放邊關,這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闖關東”。

新邊則是在康熙初年開始修建,最近才康熙十三年才剛剛完工。這條柳條邊南接威遠,經過今日四平,長春,九臺,最後到法特哈門以北的山區。滿清在邊門上設兵把守,嚴禁關內滿漢人等於關外蒙古人任意往來。

透過西,南兩面的柳邊隔絕,吉林副都統的轄區就只剩下松花江上有源地即其支流的形成的平原地區及廣袤的長白山山區,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則被劃歸蒙古科爾沁部所有。

在李滿江義勇軍所部佔領了蛟河吉林一線之後,中西部已經完全是一片平坦的平原,這一地區所有的駐防城,統統在李滿江義勇軍的兵鋒威脅之下,加上其本身兵力空虛,又無險可守,根本無法抗拒裝備了大炮和火槍的義勇軍部隊,在張耀祖攻下了吉林城之後不久,北面的打牲烏拉城根本是傳檄而定,而南面的平原土城在守備軍官們看不到勝利的可能和希望的情況下,要麼稍作抵抗隨即投降義勇軍,要麼就是早早的望風而逃。起初還只是逃往附近的邊門駐守堡壘,而在義勇軍大炮火槍刺刀的齊上陣,輕易的攻下了負隅頑抗的阿特哈門及伊屯門兩個堡壘之後,新柳邊上最後一個邊門布林相簿邊門的副都統乾脆焚燬了他駐守的土木城堡退入蒙古科爾沁的哲理木盟地區,聞訊趕來的騎兵大隊王爾德部銜尾追殺2o裡,人馬疲憊之下,王爾德見清軍仍然有上千人,而己方只有兩百餘騎,加上遠離本部,恐繼續追殺反而被對方整隊倒卷反殺過來損失慘重,於是放棄,此役王爾德所部殺敵近五百,這還是敵軍基本為騎兵的情況下,若非如此,步兵大隊被騎兵銜尾追殺,很可能直接就崩潰了。

實際上,這一時期的義勇軍戰略上極為冒險,甚至在後世的戰史研究中,有不少專家都認為,早期義勇軍的成功,基本上是上天的眷顧,他們不認為作為一個人,一個古人,雖然是公認的戰略大師,卻也不可能對情勢的把握達到如此的程度。因為義勇軍的兵力是如此的缺乏,雖然他們戰鬥力強大,卻不足以分兵駐守廣袤的松江上游平原,同時他們面對的情況是,北面寧古塔副都統在固守城池,伺機而動,南面的奉天將軍倭內則積極的調兵遣將整合軍備,雖然清軍戰鬥力不佳,不過在數倍的優勢兵力之下,義勇軍的情勢也是岌岌可危。

斷更了這麼多天,實在對不起大家,這幾天一來是因為出於瓶頸中,碼字卡殼,二來又遇到電腦故障,因此斷斷續續的才弄好,這裡只有一千多字,是我昨天晚上熬了一夜寫出來的,雖然有少,但是好歹明瓶頸有突破的跡象了,大家將就著看,還有一半章我今天晚上儘量寫出來,這個月我自己估計的大約能更新6以上,因此各位還是不用擔心太監的問題,一旦讀過了這段時間,我就會儘量多更新來補償大家的。

赫爾曼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