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江毫不懷疑他的謀劃能夠成功,因為他的自信不僅僅是來自於對自己戰略眼光和恰當的歷史切入的掌握的自信,更是對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武裝力量的自信。

一隻武器裝備過整個時代一百年,組織方式過這個時代2oo年的軍隊,對於任何敵人來,都是一場噩夢。

在李滿江的軍隊中,老兵和新兵的比例僅僅為一比二,同時前兩批新兵已經接受了過6個星期的軍事訓練,掌握的基本的軍事技能並已經對無條件服從軍官的命令這個原則有了很深的條件認可。

兩個營的義勇軍是一股怎樣的力量?

如果沒有李滿江出現,那麼在十一年之後的康熙二十四年,已經平定三藩和臺灣,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康熙御駕親征雅克薩。在出動兩萬大軍,圍困了僅有八百餘人,4門口徑火炮,2oo多把火繩槍防守的雅克薩土壘近一年之後,彈盡糧絕的俄國人已經只剩下了66人,清軍仍然無法攻下雅克薩,這個時候,早在圍困之初就派出去的求援使者終於得到了遠在萬里之外的沙皇的指示,由西伯利亞總督出面和清朝展開和談。

僅僅因為西伯利亞總督揚言將要再派出2ooo援軍支援雅克薩的威脅,最終清朝在人力物力遠遠過俄國匪幫的情況下,選擇了妥協,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外興安嶺大片的土地俄國人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拿到,這次透過一個威脅就拿到了。

由此不但可以看出所謂康熙大帝的外強中乾,更可以看出,滿清朝廷對於俄國人軍事實力的忌憚。

而這一時期的沙俄在歐洲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個又窮又偏僻的國家,不但北歐那個領土甚至不足俄羅斯十分之一大的瑞典可以輕易欺負他,甚至到了18世紀,波蘭人仍然可以打到莫斯科城下,俘虜沙皇然後重新給俄羅斯另立沙皇。

俄國人的火繩槍和口徑火炮除了質量上比清軍裝備的鳥銃火炮可靠之外,根本沒有任何更加先進的地方,完全沒有工業基礎的沙俄這個時候全國僅有數家兵工廠,技師基本上都是外國人,其中最大的一家工廠直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也不過只能年產1支火槍,甚至連本**隊的需求都無法滿足。

俄國在這個時候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甚至比不上另外一個地跨亞歐的大國土耳其,基本上,只要是歐洲國家,都可以欺負下俄國人。

俄**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如此,2ooo人的俄**隊如果是平地野戰,基本上也不會輸給清軍2人,至於守城,那就更是讓清軍一絲機會都沒有了。

李滿江的義勇軍,不但武器比俄國人先進,軍隊也更加正規化——俄國人所謂的軍隊,其實大多都是本國的罪犯,亡命徒,由一些想財的退役軍官帶領,根本就不是正規軍隊。

所以,李滿江自信滿滿。

實際上,目前為止,他的計劃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打牲烏拉總管賴都(仍然沒有在清代歷年官職表中查到這位總管的姓名,甚至根本沒有這個官職,明這個職位很邊緣化啊)最初得知到東南有亂起,薩布素副都統數千精銳之師盡墨,吉林城防已經形同虛設的時候,他也是打圍惶恐,按照常理亂黨應該很快就會順江而下佔據吉林城——聽連吉林水師都一起墨了,如此一來亂軍占城就更是便捷了。他甚至已經做好準備,隨時退守到山中以避開亂軍兵鋒,給大清在打牲部的統治留下火種。誰知道十幾天過去,佔領吉林城的亂軍沒等到,又過了一陣倒是等來了奉天將軍倭內的親筆信。

倭內將軍在信中稱,他已經妥善籌謀,調兵遣將威壓逆匪,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兵力不足無力進攻,卻也成功的拖住了逆賊,讓他無瑕北顧,現在只要賴都總管你拿出大清巴圖魯勇士的勇氣和念在皇恩深重的份上,召集打牲人搶在逆匪回過神之前進駐到吉林城中,心防守,以敵軍區區兩三千之眾,根本無法攻克大清已經經營多年的吉林堅城。只要賴都總管你堅守一段時間,等我這邊騰出手來,到時候大軍傾軋之下,逆匪必然化為粉芥。到時候你賴都總管就是力挽狂瀾盡到了大清臣子責任的好臣子,我倭內一定親自給你上表請功。雖然你是歸理藩院內務府總管的,和咱們駐防將軍不是一個系統,但是正式如此,才顯出你人才難得,是咱們滿人中少見的大才不是?要是你幹的好,不得就調離東北苦寒之地,到京城裡去當個內務府總管,可不比窩在打牲烏拉這個鳥不生蛋,還隨時可能遇到羅剎鬼之類的兇惡敵人的地方受苦強嗎?

這一番話言辭懇切,且給賴都描述以個遠大的前景,畫出了一個巨大的功勞大餅,再與李逆半個月了還沒有派兵來奪城的事實相互印證一下,賴都頓時也是覺得大功就在向他招手,富麗堂皇的北京城已經敞開大門等著它進駐了,當下就拍板決定,召集3ooo人打牲各部的戰士一同遷往吉林城駐防。

直到他進駐吉林之後的第十天,南面才順江下來七八艘水師的運兵船,靠岸之後下來了4oo多個紅衣黑帽長褲皮鞋的士兵。他們當晚就佔據了城外3裡的一個村子,以此多為據修起了一個簡易的屯兵。

賴都見等了一個月才等來這幾百個怪模怪樣的逆匪,這時候他已經完全理順了吉林城裡的城防諸事,3ooo個披重甲,射強弓的打牲勇士駐紮在城內,賴都只覺得這時候就算是所有的逆匪全來了,他也不怕了。要知道,歷來的泥腿子做反,往往就是依仗人多壯大聲勢,一旦遇到有決斷的主官,只要敢堅守城池,這些亂民甚至連個縣城都打不下來——別古代這種技術條件了,就算到了19世紀末,那位孫大炮先生動了幾次起義,甚至幾萬人都攻打不下一個縣城。如此的戰鬥力,也無怪賴都自信滿滿了,在他看來,定然是薩布素輕敵冒進,被早有準備的反賊在某個險要地帶半道截殺,這才導致了打敗,就像《三國演義》裡的那樣——這個時代的滿洲仍然是沒有文化的,甚至康熙等皇帝自己都下令不準旗人讀書經商,有文化的滿人,最多也就讀讀已經被神化過的《三國演義》當做兵法,這就算比較有學術精神了。

正因為有了這種想法,他見來的義勇軍只有三五百,心裡就有些輕視了,於是派自己的親兵頭目領了五百個披甲人打算照著三國裡寫的那樣,趁來敵原來兵疲,立足未穩之際突然襲擊,然後就能大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誰知道,這親信帶隊出城一個時辰之後就帶著寥寥幾個手下騎著馬,丟盔棄甲的跑回來了。

原來,賴都的這個親兵頭目帶著手下,慢慢的走了半個時辰到了那村子外面,卻現對方早已經嚴陣以待,排成數個橫隊在那平地上等著自己。

他於是在稍微休息之後就展開了進攻。

這位親信雖然勇武過人,據還學過什麼功夫,平常等閒幾個人近不得身,可卻只帶過十幾二十個人的親兵隊,因此也沒什麼帶這種“大”部隊的經驗,他看對面的逆賊們人數稀少,更排成雜湊站在那裡,陣型甚是薄弱,感覺不堪一擊,於是乾脆就下令衝鋒。

他帶的隊伍以披甲人為主,能使強弓,作戰的時候卻主要是作為持盾刀的肉搏兵,於是就這樣緩緩的壓上去,走到15o步外,抽弓射了一輪,太過遙遠的距離使得大多數的箭只都亂飄,不過仍然有幾支射中了對面只穿著紅色薄襖的逆賊士兵,可是那薄薄的針線在一瞬間的慌亂之後,被射中手上的人立刻就有穿著白色褂子的人上來把他們抬走,身下的還是舉著白亮亮的短矛站在原地不動。

等到離對方八十步左右的時候,那個帶著毛茸茸的恐怕得有一尺高的可笑帽子的軍官幾聲零下,那些原本被抗在肩膀上的短矛被放下來,毛尖對準披甲人們。

這時候,他們才現,那些紅衫逆賊扛著的哪裡是什麼短矛,分明就是加了跟銃劍的火槍,隨後只聽得一聲“開伙(沒有寫錯,是那位親兵隊長聽錯了)”,一陣砰砰聲中,紅衫軍陣上空白煙升騰,幾百顆鉛彈從那黑洞洞的槍口噴射出來,射到了近百多個披甲人,然後又是一陣滴滴答答的嗩吶聲,紅衫逆賊們就端著火槍衝了上來。

也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聲:“羅剎鬼。”原本在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槍擊之後就已經混亂一團的清軍就瞬間崩潰。

這位親兵頭目聽到各個來自打牲部落的披甲人們的驚恐的呼喊,這才想起來,這火器洗禮,身穿這種花裡胡哨的衣服和帽子,可不是就是北面那些吃人的羅剎魔鬼的樣子差不多了麼,別人不知道,這吉林以北松花江沿岸的打牲部落的人,誰不知道哪些白皮膚的吃人魔頭是多麼的恐怖,多麼的強大?如果早知道那些逆匪和羅剎鬼差不多,這裡足足三五百人紅衫魔頭,就算是把吉林城裡的3ooo人都調給自己,也不敢來主動進攻他們啊。

當下,他也顧不得什麼隊伍了,帶著幾個手下,那是縱馬狂奔,奪路而逃。還好對方似乎沒有追殺的意思,要不然,他都懷疑自己能不能活下來。

賴都聽了這親信的回報,再和其餘的潰兵佐證之後,也是嚇了一大跳,大叫:“;長生天吶,一二百羅剎鬼已經很可怕了,怎麼這會兒竟然鑽出來4,5oo個和羅剎鬼差不多的紅衫逆匪來?”

於是嚇得趕緊封閉城門,責令手下嚴加防守,防備逆匪攻城,這足足3ooo軍隊防守的堅固城池,就這樣被不到5oo人的義勇軍嚇倒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