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身體不適中,碼字碼得非常辛苦,就這幾千字斷斷續續寫了一整天了,大家看在這個份上,給紅票安慰安慰吧!我得去睡覺了,是在是不舒服!

但是騎射這個東西,雖然在後世無論是寫的,還是學術界都吹得十分厲害,可真正威力卻沒有太多值得吹噓的地方。曾經有西方的古戰愛好者做過實驗,用現代高科技材料精心製造的騎弓的有效射程也沒有過3o米,如果是騎在顛簸的馬上,射擊效果就更加糟糕了。

騎弓和步弓是兩種不同的武器,甚至誇張一,古代工匠們精心製造的複合步弓能夠達到6oF米的有效射程,而騎弓往往只有在1o米上下才能被一個合格的射手射中人那麼大的目標。

在鐵木真之前,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們也在玩騎射,在蒙古人被頭戴火紅頭巾前仆後繼持刀而來的義軍趕回草原上以後,他們也在玩騎射,可是終大明一朝,蒙古人都沒有什麼作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軍隊的戰鬥力來自於軍隊本身的組織化,而戰鬥技術在雙科技沒有巨大差異的情況下並不是主要因素。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遊牧民族被滅了一波又一波,被耕地種田的漢人打得滿地找牙的時間是絕大多數。秦國的先祖被從中原分封到偏遠的西陲的時候,他們就是農耕為生,然後就是這群農民稱霸西戎諸部落,最終奪取了天下。在漢朝的時候,將領們不止一次的提到,漢兵面對匈奴,完全能做到以一敵五。即便是經過漢末那群屠夫將領鎮壓黃巾起義每場勝利以後數萬,數十萬的殺死俘虜,又經過三國幾十年的相互征戰,北方的遊牧民族仍然沒有什麼作為,無論是公孫瓚還是曹操,都能夠輕易的壓制住他們,直到晉朝司馬家的八個蠢貨自己爭權奪利引狼入室,被他們現了中原的紛亂才有了五胡亂化。此後的隋,唐。直到宋末,大草原上才真正出了一個鐵木真,鐵木真的功績不在於他是多麼偉大的將領,而在於他是一個非常傑出的制度的創造者,他把蒙古人真正的統一起來,讓這些牧民不再只是依靠著善於騎馬的優勢躲避訓練有素的中原步兵四下搶劫平民,而把他們真正的組織成了一隻軍隊。正因為如此,蒙古人才能縱橫天下,即便如此,仍然被以軟弱著稱的南宋抵抗了?年之久。等到明朝蒙古人在被趕回草原上之後,重新退化成了遊牧部落,組織程度低下,甚至稱了乞丐般的明軍眼裡也看不上的貨色。在八旗軍隊裡,滿漢八旗的戰鬥力對於明軍來都太過強悍,只有蒙八旗,才是軟柿子。

閒話扯遠,了這麼多,只是順便吐槽一下活躍在各個架空歷史書評區的騎射無敵黨而已,書歸正傳,繼續故事。

話清馬隊潰散之後,李滿江就派出了騎兵追擊。

由於李滿江騎兵的規模有限,只有15o人,再加上出於建軍思想的原因,所有的騎兵都是輕騎兵,渾身不著甲,因此當他們追擊人數足有他們兩倍的清軍潰兵時,騎兵把總王爾德對於他的初次正式表演仍然缺乏一定的信心。他帶領著麾下的騎士們不遠不近的綴著潰散的清軍馬隊,驅趕著他們向清軍步卒大隊衝過去。

有幾個蒙古人那出騎弓想要射十幾米外的義勇軍,隨即他們就後悔了。

義勇軍騎士們見到蒙古人彎弓搭箭,立刻就從馬鞍上的袋子裡拔出造就裝好彈的燧短火槍(手槍),迅撥動燧石機頭,扣動了扳機。

砰砰幾聲,蒙古人應聲倒地。

雖然義勇軍的騎士們沒有這些蒙古人雙手放韁,張弓回頭射箭的本事,可是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好處,火槍之所以淘汰弓箭就在於,其訓練的時間短,效能提升空間大。特別一優勢就是當火槍手想要瞄準某個目標的時候,你只需要克服幾斤的地心引力,甚至火槍的構造導致了他們可以架在某些物體上,使用者只需要瞄準並扣動扳機。而當你使用弓箭的時候,卻要用力向後拉保持數倍甚至是十倍於火槍手的力量,試想一下你需要提著一桶純淨水進行瞄準,這是多麼的可怕的事情。(一般成年男子用復合弓的拉力就是從4oF磅之間,而法軍主要裝備的“1?款”燧火槍的槍重約1o磅,即46)

幾位蒙古勇士的死讓潰兵們明白了,永遠不要比你的戰友更勇敢,因此他們更加用力的把所有的力氣都使到了抽打馬臀,踢打馬腹上。在後面義勇軍騎兵們不斷的用槍響和鉛子對方向進行的糾正下,很快潰兵們如願以償的衝入了目睹了同等數量的騎兵覆滅當場自感無力戰勝敵人後緩緩撤退的步卒陣中。

雖然戰馬們對於集結到一起的大隊步兵們本能的感到恐懼,不太願意衝上去,可是在背上騎手的拼命鞭打下,吃不住痛的戰馬也狂了,他們不管不顧的直直橫衝直撞,把清軍步卒的陣型衝得亂糟糟一團。

王爾德大喜,連忙命令部隊緊跟而上,趁著敵軍陣型混亂掩殺。

身著紅色軍服的義勇軍騎兵們好像見血的刺刀一樣,毫無凝滯的一下子衝破敵人亂糟糟的陣型。騎兵們謹記著李滿江的李滿江和其他曾經當過馬賊的教官們的教誨:不要在飛奔的馬上劈砍,除非你不想要你的胳膊了。他們吧馬刀橫在馬兒的身體一側,就這樣藉著馬的衝擊力就能輕易的割開敵人的棉被盔甲或者是沒有防護的脖子。

他們也沒有像電視電影裡演的那樣,在人數數倍於自己的敵人之中揮刀亂砍,既然是所有的敵人都慌慌張張抱頭鼠竄,可是如果騎兵喪失了度和機動,一旦有人反應過來,那麼騎在馬背上無法突出重圍的騎兵們就會是最好的靶子。

所以王爾德和他的部下毫不戀戰,在造成過2oo人的傷亡和更大的混亂之後,他們果斷衝出重圍,一直跑到外圍離開人群百步遠才停下來整隊。

這時候,一個士兵喊道:“看,清狗的帥旗跑了。”

王爾德一看,果然。原本在不遠處的帥旗這時候開始移動,拿過斥候隊的寶貝望遠鏡一看,幾十個戈什哈竟然簇擁著一個身穿黃色棉甲,頭戴避雷針頭盔的將領往南跑了,一大群水兵也跟著亂哄哄的四下狂奔。

王爾德的親兵問他:“總頭,咱們怎麼辦,是在這兒殺這些亂兵還是去捉薩布素那清狗大官?”

王爾德也是猶豫,他接到的命令是趁機追殺,可是清軍主將薩布素也逃了,兩頭都似乎是垂手可得的功勞,他也拿不定注意。

眼見周圍的士兵們都眼巴巴的望著他,他明白,這些都是一起幾年的老兄弟,都盼望著立功殺敵,於是他心一橫,瞥了一眼正趕過來的的義勇軍步兵隊和亂糟糟的清軍步卒,呸了一口唾沫恨道:“別管這群烏合之眾了,就當便宜步兵隊的那群傢伙,咱們去追薩布素那子。大家跟我上啊!”

吧一磕馬鐙,率先衝了出去,眾騎兵跟著怪叫一聲,向薩布素追去。

其實薩布素本身並不想逃走,就在剛剛,他還想要趕到甚於的部卒那裡把他們集合起來對抗義勇軍。其實這次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輕率自大,指揮失誤。

按照正常的戰術,作為一個步騎混合的部隊,面對整容以待的敵軍,正確的應對是步兵緩緩上千,吸引義勇軍的注意,然後騎兵伺機衝擊敵陣薄弱部位,這才是至少中規中矩的選擇。可是這位薩布素副統領卻和他的那位1652年率眾攻打俄國人土磊的前任一樣,頭腦簡單,沒有文化,並且也是同樣的狂妄自大。他甚至在損失了多名斥候,又看到了義勇軍整齊肅整的軍容之後,仍然堅持認為對方不過是土匪馬賊之流的烏合之眾,輕率的排除騎兵大隊直接起衝鋒,想要一舉衝破義勇軍看似薄弱的陣線然後輕易獲勝。

義勇軍強大的火力的出薩布素常事的戰術讓他的騎兵在短短時間內覆滅大半,剩下幾百個也是嚇破了膽子,不堪使用了。

作為一個典型的滿洲將領,薩布素雖然愚蠢自大頭腦簡單,可是他卻對滿清十分忠心,同時也十分的勇敢,於是他在見到騎兵的覆滅之後,仍然沒有死心和放棄,他想要趕到步卒中去,穩住陣腳甚至反擊回去洗刷這失敗的恥辱。

可是隨即,義勇軍的騎兵如同驅趕牲口一樣把敗軍驅趕回來,衝亂友軍陣型,趁機掩殺使得這個打算也不太現實了。他命令戈什哈(親兵跟隨他衝過去殺死那區區15o人的反賊騎兵時,卻被戈什哈們反過來架住,圍起來就往回跑。

和明朝的親兵差不多,戈什哈們也是依附主官存在的,並且有諸多規定來約束他們對主管的衷心。要是薩布素真的衝過去殺反賊,即便有可能殺掉這些無甲的輕騎,隨即也會被趕來增援的步兵火槍手們轟殺成渣,反賊們的火器威力,剛剛已經展示過了,不需要多家懷疑。如果薩布素死了,他們這些戈什哈也是活不成的,因此乾脆拼著冒犯上官把他架走,總有機會東山再起的,這種事情在明末也不只一次生,不過那個時候由於清軍面對明軍勝利不斷,得到這個機會的往往都是明軍將領的親兵們。

主官的帥旗一動,這邊已經是亂成一團的部卒們的軍心就更不堪了,有的人哭爹喊娘,求薩布素不要丟下他們,有的卻丟下武器跪在地上準備投降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高喊道:“兄弟們,把傢伙都拿起來,不能這麼亂下去讓他們宰割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