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範弘道討厭別人搶他風頭,但這次他想多了,並無其它意外出現。楊朝奉依舊站在屋外月臺上,似乎沒有進屋去安撫那位張小姐的意思。

稍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這說明楊員外已經拿定了主意,今天這場面試的最終結果已經確定。

楊朝奉確實不懂文學方面的事情,他只是識字而已,品鑑不出詩詞質量好壞,但楊朝奉起碼知道,範弘道的詩比別人都長了三四倍。

在楊朝奉認知裡,同樣時間內,當然寫的越長越有才。同時楊朝奉還會察言觀色,從院中別人的臉色上也能看出,範弘道明顯比別人高出一籌。

如此一來,楊朝奉做出最終的人選決定就不困難了,不用再去諮詢張小姐。更何況範弘道也是手下掌櫃引薦來的,多多少少有一份人情關係在。

“天近午時,略備薄酒,請範先生入內敘話。”楊朝奉對著範弘道拱了拱手見禮,開口邀請道。主人家都如此表態了,別人無可奈何,只能散去。

其他三個掌櫃尤其失望,沒想到這次機會,最後居然讓最不起眼的王掌櫃把握住了,也不知道這姓範的書生是從哪裡找來的。

除了範弘道留下來,還有王掌櫃也留下來充當主陪。能與東家一同上桌,王掌櫃還是很高興的,對他來說,能在私人場合與東家一起飲酒的機會也不多。

對於下屬而言,越能參與上司的私人場合,越能增加親密度。楊朝奉家裡請西席先生算是私事,王掌櫃能作為主陪,當然就是親密度增加的表現。

在花廳裡擺了一桌,酒過三巡後,楊朝奉對範弘道問道:“依我看來,範先生這樣的人才,似乎不是王傳財所能交結的,怎麼會被王傳財引薦到此?”

王傳財是誰?範弘道不明所以,旁邊的王掌櫃趕緊低聲解釋:“是我。”

範弘道至今才知道王掌櫃的名字,不假思索便回答道:“東家覺得我這樣的人才,會為王掌櫃所用嗎,只不過因為恩義兩字而已,所以在下到此應聘,算是報恩。”

不知不覺間,兩人稱呼都改變了。楊朝奉不再稱範弘道為範朋友,改為範先生,而範弘道稱呼楊朝奉也不再是楊員外,直接改成了東家。

範弘道的回答繼續展示逼格之餘還有兩層意思,一是再次強化知恩圖報、不重錢財的形象;二是暗示自己對王掌櫃只是為了報恩,沒有別的太多利益牽扯,請東家放心,不用擔心自己變成王掌櫃安插在楊家的內線。

楊朝奉對範弘道的回答十分滿意,到此墊場寒暄才算說完,此後便漸漸步入正題。

第一個正題當然就是報酬,也就是束脩,這個在面試前就有了大致說法,如今更細化一些而已。每個月一兩五錢銀子,逢端午、中秋、新年各有一份節日敬禮,總而言之並不算多。

對範弘道而言,楊家很可能只是落腳過渡的地方,所以在報酬方面不會斤斤計較。此後楊朝奉開始交待起工作內容,範弘道仔細聽了聽,無非就是三大項。

第一項是文字方面,例如幫忙處理書信往來,寫點應景詩詞以及賀詞悼詞之類,甚至包括書寫年節對聯。第二項就是幫著東家交際應酬,接待賓客。第三項就是在有空時候,教導楊家幼童以及其他重點培養的家奴啟蒙識字。

範弘道豪氣幹雲的說:“東家儘管放心!別說啟蒙識字,就是讓在下教導令郎四書五經和八股時文的學問,也是可以的!”

楊朝奉忍不住想起範弘道那句“孔子喜歡喝酒”的經義解讀,嘴角抽了抽。就算範弘道敢教,他也不敢讓自家人去學,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於是楊朝奉很體貼的答話說:“範先生今後事務繁忙,小犬進學之事就不勞煩範先生了。城南另有私塾名師,等小犬在再長幾歲,送去讀書即可。”

其實範弘道對楊家的人本身沒有多大興趣,一個只是近兩年才逐漸起步的商人家庭有什麼可挖掘的底蘊?但他對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張小姐很好奇,便又旁敲側擊的問起張小姐的來歷。

楊朝奉打個哈哈,只說張小姐是從老家來的晚輩外甥女,在家裡暫住一段時間。

這與王掌櫃所言差不多,但範弘道還是不大相信。張小姐明顯是大門戶出身,楊朝奉要有這樣的親戚,何至於直到近兩年才賺了點家業?

但是楊朝奉不願細說,範弘道再糾纏著問就是討人嫌了,只能到此為止。或者說,剛剛成為楊家西席先生的範弘道還是新人,沒有被信任到大小機密都毫無隱瞞的地步。

楊朝奉唯恐範弘道太過熱心,一定要承擔教導楊家後輩經義時文的責任,也有意將話題引開,詳細說起其它工作,尤其重點說了說應酬交際方面的事務。

“如今應酬逐漸繁複,但總有老夫分身乏術或者不便出面的時候,可家中別人又上不得檯面,招呼賓客或者出外拜訪往往左右支拙,不說能代替出面,連個幫腔陪客的都沒有。現在有了範先生,堪稱解我燃眉之急。”楊朝奉感慨萬分的說。

他這個思路不能說錯,畢竟當今社會是崇尚讀書的社會,讀書人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高,由讀書人出面去做一些禮儀性的交際事務確實效果最好。

例如別人家有了喜事,派一個家奴去道喜,和派一個讀書人去道喜,那表達出的誠意絕對不一樣。或者家裡來了客人,主人家又暫時不便出面時,由家裡西席先生去接待,便不會讓人覺得失禮。

“好說好說,在下定當盡力。”範弘道順口表決心說。

楊朝奉又想起什麼,“還有就是官府方面,範先生既然也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以後與官府打交道,也少不得麻煩到範先生了。”

這話也沒錯,有功名的讀書人與官府打交道更具有獨特優勢。別的不說,普通百姓連給地方官寫信的權力都沒有,見官就要跪著回話,而讀書人就可以寫稟帖溝通,見官不用跪著說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是應有之義。”範弘道沒有推辭,他覺得這是最應該小心的工作,便仔細詢問道:“不知道與東家干係較多的官府,都是哪些?”

楊朝奉答道:“主要是兩家,一家是戶部設立的崇文門稅課分司,另一家就是大興縣縣衙,近期就要有些事務,煩請範先生出力了。”

崇文門稅課分司還好,但是聽到“大興縣縣衙”幾個字,範弘道心頭猛然跳了跳。

在前幾天,自己剛剛題詩把大興縣的秦縣丞罵了一頓,轉眼間再去和大興縣縣衙打交道,那還真是後果莫測。當初罵人罵得痛快了,萬萬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因果。

ps:實在高估過年期間的碼字能力了,我還在掙扎努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