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郜御史大概已經明白,如何才能不被範弘道牽著鼻子走了,他覺得這是自己最大的收穫。

所以他沒有接上範弘道的話茬,彷彿自言自語的說:“對方那些人反撲力度比我想象的還要大,幾乎招數盡出啊。”

範弘道忍不住插嘴說:“目前這些並不算什麼,他們肯定將會有更猛烈的反撲。”

老御史其實要聽的就是這個,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老御史當然有自己的主意,他真正想聽的是範弘道對未來的分析。

“你為何會如此認為?”郜御史不動聲色的引導著說。

範弘道侃侃而談:“察院下令推行新政,代表的是朝廷權威,他們不能公開推翻察院明令,所以正面上只能暫且後退,然後從側面進行反撲。對這些反撲,老大人當然不能退讓。

兩邊利益的具體象徵就是餘鹽,餘鹽的動向就表示著情勢的動向。就目前來看,餘鹽市場已經停滯,買賣交易已經趨向於零。

他們暫時無法繼續攫取利潤,而老大人的新政也無法進一步推行,就這樣僵持在這個狀態。

所以晚生認為,眼下兩邊已經形成了一種均勢。察院進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再也難以寸進;而他們的反撲確實也有聲勢,但暫時還不能徹底摧毀察院。”

眾人抱著聽範弘道扯淡的心思聽下來,發現這扯淡居然還有點意思,很有幾分理論色彩。

又聽範弘道繼續說:“均勢並不意味著均衡,只是一種短暫的過渡性狀態,甚至可以說是決戰之前聚集力量時期。誰能用更大的力量,打破這種均勢,誰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現在是哪邊更著急打破均勢?當然是對方那些人,因為餘鹽市場停滯,他們就斷了利潤來源,他們不能不急。

所以晚生才敢肯定的說,必然會有更加猛烈的反撲,力圖一口氣打破目前這種均勢的猛烈反撲!”

聽到這裡,郜御史忍不住就問:“那你能判斷出,他們還會用出什麼樣的手段,以達到你所說的打破均勢的目的?”

問完這個問題,郜御史有些後悔。因為他感到,這個問題實在有些強人所難,根本不是範弘道能回答上來的。大概是自己不知不覺間,太過於迷信範弘道的神奇了。

可範弘道又不是神仙,也不是故事裡能掐會算的姜子牙諸葛孔明,怎麼可能無根無據的憑空猜到對方行動?

隨即老御史收回了自己的問題:“這事不用猜了,還是多派人手出去打探,說不定能從蛛絲馬跡中探出對方動向。”

“老大人不用再另外浪費人手了,就問在下即可!”範弘道卻主動將問題包攬了過來。“在下可以斷定,他們下一步行動,絕對是煽動鹽丁,尋找合適機會衝擊察院或者老大人你!”

範弘道這個斷言,讓人產生一點危言聳聽的感覺。雖然眾人也知道確實有可能會發生這種事,但還是感到不可思議。

煽動鹽丁衝擊官衙,這就是民變,是大事件了。若民變訊息傳到京城,就算是宮門緊閉的夜晚,也必須將天子叫醒,把訊息第一時間送到天子手上!

處理民變只有兩種路線,要麼收拾官員,要麼收拾組織者,不過對參與百姓一般都是比較優容的。

按照大明的規矩,如果是因為官員施政不當引發民變,大部分時候都是要收拾官員來為此負責的,比如說察院亂政引發鹽丁暴亂。

當然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高層博弈,博弈完了後就是定性。如果把主要責任拍在了組織者和煽動者身上,那組織者和煽動者也會倒大黴。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極其有殺傷力的行動,地方豪族確實有這個能力,看全國掌故也有類似先例,但這次真的會這樣做?

大家對此難以相信,總覺得範弘道這與其說是推斷,不如說是算命。郜御史難免要繼續發問:“你為什麼猜測他們發動民變?”

範弘道理直氣壯的說:“這個主意就是我給張家人出的,我還能不知道嗎!”

一干人等齊齊像是被嗆了一口水,他們再怎麼想,也絕對沒有想到範弘道會如此回答!

這開什麼玩笑,你範弘道哪來的機會給張家人出主意!就算你出了主意,張家人敢用嗎,除非你範弘道是張家派來的臥底!

郜御史重重咳嗽一聲,並訓斥範弘道:“你認真一些,不要在這時候胡鬧!”

範弘道嘆口氣,他說的真話,確實是他給張四教出的主意啊,但沒人肯相信。

現在如果要讓郜御史相信自己的“判斷”,那就必須給郜御史一個理由。那就只好費心思編一個,來解釋自己為什麼如此肯定張家會發動民變了。

範弘道皺起眉頭,絞盡腦汁想了片刻,然後才開口道:“其實可以這樣分析,地方豪族這些人要先出手打破均勢,是因為他們忍耐度更低。

只要餘鹽市場停擺一天,他們這些人就損失不知道多少銀子,所以他們為了早日恢復營業,就必須主動出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時忍耐度很低的群體不只是控制餘鹽的豪族,還有靠出售餘鹽來過日子的鹽丁,如果餘鹽買賣凝滯,那鹽丁也就無從餬口了!

所以晚生敢推斷,地方豪族沒有更好的手段時,不會不利用鹽丁這種情緒,煽動鹽丁暴亂,最後將責任推到察院變法。

不要懷疑這種事做不出來,如果鹽丁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還有什麼不敢幹的?也不要懷疑豪族有沒有這個決心,如果一年鉅萬利益面臨清洗,還有什麼不敢鋌而走險的?”

範弘道雖然是先知道結果,然後反向推導過程和源頭,但卻讓眾人有撥雲見日之感。

如此一想,範弘道的“預言”確實是合情合理,非常有可能的,地方豪族完全有這個動機和能力去做!

這不是嘴皮子官司,這是涉及到一年幾萬甚至可能超過十萬兩銀子的利潤,地方豪強肯定要不惜代價的保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