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顧不得再換衣服,就馬上趕往雲臺門,此時張居正早已在此等候。

“皇上,退朝之後,內閣收到司禮監文書房送來的奏疏。其中有一份《奏請清理上林苑投獻田地疏》,臣覺得此事應由皇上定奪。”張居正說完,就把那份奏疏呈給了萬曆。

萬曆接過奏疏快速流覽起來。正文的內容不多,估計也就五六百字左右,文風務實,直指上林苑接納土地投獻問題,沒有牽強附會攀扯其他。事實也清楚,文中所寫的情況,和田義調查出來的情況基本吻合。訴求也很明確,沒有好高騖遠,只要求把上林苑的問題解決。

可是這份奏疏附帶的證明材料就有一些厚度了,有好幾十頁紙。哪塊地,什麼時候,由誰投獻到上林苑,都記錄得非常詳細,可以說是證據充分。難怪他們沒有選擇在朝會上把這件事捅開,這份東西的內容太多了,估計要唸完,一個朝會的時間就沒了。

萬曆看到這裡,心裡覺得東廠辦這事辦得漂亮。這些要不是東廠特意安排各種場景,讓這些御史們獲得證據,憑那些人的調查能力,估計一兩年都查不清。

“張先生,對於此事,你怎麼看?”萬曆看完奏疏之後向張居正問道。

“皇上,田土投獻之風近十幾年來又呈愈演愈烈之勢。開國之初,《大明律》就有明確條例:若將互爭、及他人田產,妄作已業,投獻官豪勢要之人。與者、受者皆杖一百,徒三年。但這只針對了侵奪他人田產的投獻。”

“隨著役越來越重,主動投獻之風興起。弘治年間和嘉靖年間針對主動投獻修改了《問刑條例》並且加重了刑罰,可是投獻之風仍然難以遏制。”

張居正沒有正面回答對上林苑的處理意見,而是給萬曆講起了土地投獻的起源和相關律法規定。

萬曆看到奏疏的署名,十分能理解張居正為什麼急著請求召見,而且不正面回答對上林苑的態度。十四個御史、兩個給事中,一共十六人聯署,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隆慶五年的進士。

而那一科,正是張居正以大學士的身份擔任的主考,象傅應禎、李楨、徐貞明這些同科進士都算是他的學生。如果張居正在這件事上,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支援奏疏的意見,那就會給人落下操控輿論的口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朕讓司苑局會同都察院整頓上林苑,原以為上林苑只有一些貪墨的情弊。真是沒想到,這裡竟然還隱藏著這麼大量的投獻土地。如果想要遏制土地投獻之風,先生認為應該從何處著手?”

既然看到張居正有所顧忌,那萬曆乾脆先表面自己的態度。

“臣以為,投獻之風的根源有三。其一是《優免則例》給了勳貴、官紳一定額度的免稅免役的優待。其二是地方法紀廢馳、律法執行不力。其三是田土數量不明,歸屬不清。”

”而且這三條之中,猶以第三條最為嚴重,勳貴官紳所擁有的田地,早已大大超過了《優免則例》所規定的數量,這裡面有大量的隱田......“

張居正試探著把自己真正意圖表達出來了。清丈土地,釐清土地權屬關係,才是重要的基礎。開國兩百多年來,隨著土地的權屬關係變更,現有朝廷掌握的土地資料,已經和實際情況相差很大。大量的隱田所造成的稅收流失帶來的危害,要比投獻更為嚴重。

萬曆此時回想起前世看過的史料。萬曆三十八年制定的《優免則例》給的免稅和免役是有定額的,京官一品免額一萬畝,以下按品級遞減,直到八品優免二千七百畝,地方官員減半。官員致仕以後,按原來品級的六成免額。未出仕的舉人免額一千二百畝,生員(秀才)、監生免額八十畝。

根據史料的統計記載,免稅的皇莊、王莊、勳貴莊田、太僕寺養馬的草場加起來一共不超過一千萬畝。所有的官員和舉人、秀才這些免稅田地理論總計也不會超過一千萬畝。這些免稅田地,只佔當時全國田地總額不超過百分之五。

而張居正主持的全國土地清丈,應稅土地面積從原來的四億多畝,增長到五億多畝,增長了將近百分之三十六,清出了近一億四千多萬畝的新增應稅田地。

“張先生,你的意思是要實施土地清丈?”萬曆問道。

“皇上,土地清丈勢在必行......”張居正面色凝重的陳述著土地清丈的必要性。

中國歷史上凡是主持實施全國土地清丈的大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這樣。正是因為土地的清丈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

萬曆剛登基的時候,就有人曾上疏奏請清丈土地,有些地方也有小規模的清丈行動。可是就這樣,朝堂之上,反對之聲洶湧澎湃,以至於最後不得不下旨,嚴令不準再提土地清丈。

直到萬曆六年,張居正才頂住壓力開始在福-建試點清丈。到萬曆八年的時候上疏得到批准,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全國土地清查。

“張先生,朕覺得清丈土地何不從上林苑開始?全國清丈一旦實施,涉及的事項千頭萬緒。如果以上林苑為試點進行清丈,一來是為了順應民意清理投獻,二來可以為以後大規模清丈培養可用之人,三來可以把清丈發現的問題及時彙總解決,以供以後參考。”

明代御史和給事中的任職也是有一定入職條件的,需在知縣的職位上幹三年以上,政績官聲都優秀的官員,才會被選撥為御史和給事中。

隆慶五年這一科進士,剛剛中進士四五年,有不少優秀的人剛剛被選拔成為御史和給事中,成為了言官當中的少壯派。

這些少壯派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熱血的時候。所以才敢拿上林苑的事集體聯名上疏。

既然你們都說這是民意了,那何不順水推舟,明面上清理投獻,順便把土地清丈的試點也做了。

張居正聽到萬曆的話,眼晴頓時一亮。張居正何曾不知,要想做好全國的土地清丈,光有皇帝的支援是僅僅不夠的。還要有一批人得力而且有經驗的人去執行。

“皇上英明,所思所想極為周全。一旦試點完成,臣懇請全國清丈。縱有千難萬險,臣也願為皇上,為大明冒天下之大不韙。”張居正神情莊重的跪拜在地說道。

“先生快快請起,土地清丈關係到大明的萬年基業,也關係到黎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可不慎。由點及面徐徐圖之,這些就有勞生先生了。”

萬曆一邊把張居正扶起,一邊說道。

萬曆現在覺得,張居正估計對清丈土地早就有了深刻的認識。但是萬萬沒想到,一個小小的上林苑清理投獻事件,竟然促動了張居正比歷史上提前提出清丈全國的土地的建議。

“張先生,最近朕也曾兩次到上林苑,查訪農牧墾殖情況。但是發現上林苑目前之現狀與當初太祖、成祖設立上林苑的初衷有違。”

“朕欲在上林苑實施一些變革,現說與先生聽聽,先生幫著參詳參詳。”

萬曆從上林苑回來之後,對上林苑的現有體制極為不滿。今天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向張居正吹吹風,看看張居正的態度,取得張居正的支援。政治就是這樣,不光有鬥爭,有妥協,但更多的是交換。

ps:新書期急需推薦票支援,各位看書的讀者大大,請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砸向我吧。書友群(67704031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