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你可知當初成祖為何要建立上林苑?”

“據臣所知,上林苑始設於永樂五年。原設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監、典察等十署。至正德十年,只存蕃育、良牧、林衡、嘉蔬四署,其餘皆革。”

“上林苑之職責為,保障供應內府肉食、禽蛋、果蔬、草木。同時也滿足光祿寺祭祀、賓客所需。”

張居正聽到萬曆說,上林苑目前的狀況和太祖、成祖當初的想法不符時,感到非常疑惑。他覺得現在的上林苑,雖然有些貪墨弊端存在,但在保障供應這一塊,並沒有發現嚴重失職的地方。

“朕近日讀《太祖實錄》、《成祖實錄》,發現太祖、成祖都極重農桑。如果建立上林苑僅僅是為了滿足內府和光祿寺的供應,這絕非初衷。繁育良種、以利天下,這才是朕悟到的太祖和成祖的良苦用心。”

張居正聽後,覺得非常的意外。從皇上的這番話裡可以看出來,皇上對上林苑的想法和認識,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好一個”繁育良種、以利天下”,比起保障內府和光祿寺供應說法來,這個說法不知道高了多少個層次。一個是為天下,一個是為自己,誰敢說這不正確?

“臣等見識淺薄,若非皇上點醒,臣依然不解太祖、成祖之深意。”張居正隨即答到。

“那先生覺得,如今的上林苑之現狀,與太祖、成祖之初衷是否相符?”

萬曆借太祖、成祖把上林苑高大上的定位提出之後,得到了張居正的認可。接下來就一步步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皇上,目前上林苑的確在繁育良種一事上,毫無見樹。”

“那先生認為,為何會這樣?”

萬曆把這個難題拋給了張居正。萬曆心裡很清楚,中華歷朝歷代,雖然口頭上說重農桑,調子唱得一個比一個高。可是也沒見哪朝哪代,真正在農業科技方面做重大的投入。更多的是願意做興修水利、鼓勵墾荒這些讓萬民稱頌、流芳千古的事。

張居正沉默了很久,萬曆的這個問題真的讓他很難回答。他對農業的認識和絕大多數同時代的人一樣,並沒有把繁育良種看成是農業當中重要的一環。千年以來,良種的選育培育都是民間自發的行為,哪裡會想到這個事應由朝廷來主導和推動。

“臣不知,請皇上為臣解惑。”張居正回答到。

“朕覺得無非是“各利”二字,先生可曾見過有人因培育良種而被載入史冊?可曾見過有人因培育良種而獲利?”

“良種培育,有時要經過幾代人辛勤勞作,才會有成果。若無名利驅使,試問有何人會在這上面去花心思呢?”

張居正在腦海裡迅速的回想,自己也算是飽讀詩書,通曉古今。可是依然找不到任何一條史書上的記載,可以有力的反駁萬曆說出的觀點。

“朕想把如今上林苑種戶、養戶、林戶等都改成僱傭制。分配給種戶、養戶的自種地全部收回統一排程。凡上林苑的種戶、養戶等家裡的成年人口,都受僱傭。朕按月發工錢。只有這樣,上林苑的種戶、養戶們才能把心思用在良種繁育之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這萬萬不可,如在上林苑施行此法,那是多大的一筆開銷呀。”

張居正一聽萬曆提出的解決辦法,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上林苑五千多戶,為上林苑服正役的人差不多一萬多人。如果改成僱傭制,每個月發的工錢就算按照現在一般長工每有八錢銀子的工錢來算,一年下來那也是十幾萬銀子的開銷。更何況萬曆的想法更大,還包括了這些種戶養戶家的成年人口。

“先生,如此筆開支由內庫出呢?改制之後,上林苑的土地,按每畝四分銀子納田畝正稅和役銀。上林苑不再負擔內府、光祿寺的供應,內府和光祿寺所需皆以銀兩購買上林苑之產出。”

萬曆之前已經仔細的測算過,按照上林苑的現有土地總面積,和服役人數,如果按照每畝四分銀子納稅,已經超出了均攤到每畝田地的稅收和役銀的總和。但這些加起來一年也不過是一萬六千兩銀子而已。

至於工錢開支,上林苑五千多戶,成年人口頂多三萬多人。就算是按照每月每人一兩銀子的工錢折算,一年的開支頂多也不會超過四十萬兩銀子。

更何況,上林苑還有產出。按照萬曆的規劃,如果四十萬畝田地的產出每年產生不了三十萬銀子的收益,那就算是失敗。一年下來,收支兩抵,就逄是賠本,一年也不會賠超過十萬兩銀子。

張居正聽完萬曆的打算,一時之間也是驚呆了。大明朝自嘉靖年間實行了匠戶以銀代役之後,很多的工坊的確進行了改制。採用的是從匠戶身上收取代役銀,再拿銀子去僱人的法子。

可是這次萬曆所提的方案,既不從原來的種戶、養戶身上收銀子,還大包大攬出錢僱傭,最重要的是還按田地面積向朝廷納稅。這些已經讓張居正根本無法理解。

“先生認為,朕的這個法子是否可行?朕之前不是說過,榮寶齋、麗人坊、水泥廠這些地方賺的銀子自然會有用處。朕現在打算把銀子花在上林苑。”

上林苑的花費,對於現有從水晶玻璃、香水、鏡子等產品獲得的贏利來說,根本不是很重的負擔。更何況在萬曆的計劃之中,上林苑要成為新的贏利點。

“皇上,那上林苑現有的官制變嗎?”

張居正被萬曆的問話從沉思中驚醒。每年內府和光祿寺從上林苑獲得的農產品也不過是幾千口豬、幾百頭牛羊,幾萬只雞、鴨、鵝,還有十幾萬斤青菜。這些東西按市價計算根本值不了萬曆提出的上林苑納稅額度。

更何況這筆錢是由內庫出,不會增加國庫開支。至於僱傭上林苑百姓是否賠本,那也是由內庫自行承擔。這些內庫的銀子與其花在什麼花燈、珠寶、賞賜之上,還不如花在百姓身上。自己有什麼反對的理由呢?現在唯一擔心的是這樣變化之後,官制也隨之變化,那樣阻力就會大很多。

“官制不變,仍按現實官制。只不過以後上林苑的經營由內府負責。朝廷所派官員,只負責上林苑的民政事宜。”

萬曆把上林苑的經營權和民政事務管理權區分開來,雖然說現在上林苑也是宮裡派的宦官掌管,朝廷派的官員完全是擺設。但萬曆依然保留著現行的官制不變。

“如果上林苑的官制不變,臣認為此法可以一試。”

萬曆給出了由內庫兜底,負責上林苑的開銷,而且現行官制不發生變化的承諾,把張居正最後的顧慮也打消了。

“朕還想要一個人,不知道先生可曾記得這兩天有一份《奏請京畿開荒試種水稻疏》?朕打算把上疏的工科給事中徐貞明調往上林苑,主持水稻試種。”

歷史上徐貞明就在今年上奏了一份在京畿和西北地區興修水利,改種水稻的奏疏。結果卻被當時的工部尚書認為是勞民傷財之舉,被否決了。直到萬曆十三年,他才又重新上疏。得到批准後,被任命為屯田御史在京城附近主持開荒地改水田,新開水田一萬多畝,種植水稻成功。

但是由於這一舉動使那些大量佔有荒地的勳貴官紳利益受損,最後不得不停了下來。

徐貞明是一位既想事,又會幹事的循史,萬曆認為他現在擔任工科給事中是浪費了人材,想趁這次機會把他調到上林苑主持水稻試種。

ps:新書期急需推薦票支援,各位看書的讀者大大,請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砸向我吧。書友群(67704031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