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萬曆和陳茂雲、趙大錘、沈青禾、姚大、老六這些平平凡凡的大明人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心情總是感到格外的愉悅。他們才能讓萬曆無比真實的感受到大明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過得飛快,隨行的張維和楊俊卿已經好幾次提醒萬曆到了應該回宮的時間。萬曆只有把接下來南海子的一些安排交待給了田義。

“田義,感覺今天來的這些人,還有幾個好手對調來南海子還有點拿不定主意。你想辦法瞭解一下,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是人材就要好好的用。”

“林衡署的人到位之後,馬上開始培植泡桐、楊樹樹苗。成苗之後發給上林苑的百姓在河邊、田邊、路邊、村邊這些四邊荒地上都種上。誰種的樹成材之後就歸誰,到時候我會派人來收。”

“皇上,泡桐、楊樹長得雖快,但是這些樹木質鬆軟。蓋房子做傢俱都不愛用,為什麼要種這麼多?”田義一邊記錄著,一邊疑惑的問到。

“過幾年這些樹成材了,自然有他的用處。百姓們現在種下去,又不佔地也不用花功夫打理,等成材之後賣了,也能賺些銀子。”

鋼筋水泥雖然能替代木材成為樑柱。但是在築水泥的時候,還是需要木質模板的。這些模板對木質的要求可沒有那麼高,與其用花了高昴運費從南方林區運過來的木材,還不如就地取材划算。

“再多培植一些杜仲樹苗和無花果樹苗,多找些荒山荒地都種上。種樹和管理樹苗,花銀子僱上林苑的百姓去幹。他們那點自種地產出的糧食可是不夠吃的。“

”另外把一些不適合種莊稼的荒地叫百姓們開出來種花,賣給香水廠。他們的原料不夠用了,這也算給上林苑的百姓們多找條賺銀子的路吧。”

田義一邊聽,一邊不住的高興的點頭。雖然他不理解萬曆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銀子種這些東西,但有這麼幾條賺錢的路子給上林苑的百姓,那他們肯定樂意。

交待完之後,萬曆還要田義重視人工孵化和人工授x技術的實驗,要物給物,要錢給錢。有了溫度計和注射器等工具,突破這兩項技術應該不會有太高的門檻。

自此,整個上林苑從南海子發端,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

棋盤街東江米巷的一間茶樓裡。

“公善兄,你的這篇奏疏可謂是有理有據,一針見血,讓人振聾發聵呀,我願在此奏疏上署名。不知其他各位意下如何?”御史李禎看過傅應禎主筆的奏疏之後說道。

“我願意聯署。”

“我願意聯署。”

李禎的倡議馬上得到了眾人的積極響應。

“感謝各位同仁的抬愛,其實這份奏疏也有各位的心血在裡面。要不是各位提供了那麼多的訪查情況,我也寫不出這篇奏疏來。”傅應禎向眾人拱了拱手說道。

“公善兄,我有一事不明。為何這次上疏只單彈劾上林苑投獻一事?有了上林苑這個由頭,完全可以加些別的一起彈。”另一位御史說道。

這位御史說的也是當時御史上疏的一些通常做法,往往把好幾件事都集中在一道奏疏中上奏。什麼言五事、陳六事,不勝枚舉,要是一道奏疏只是陳三事那都是算少的,單針對一件事的奏疏那就更少了。

其實什麼三事也好,五事也罷,大部分都是一道主菜,其他的都是搭頭,好象不多寫幾件事,就不能顯示自己的水平。

“各位上次黃家棟的事,大家也要吸取教訓。咱們身上所謂的”風聞奏事“之權,難免會被有人心所利用。與其陳三言、奏五事、胡亂寫些不著邊際的東西。還不如踏踏實實辦好一件事,這樣有理、有據、有節......”

傅應禎查禁水晶礦洞之行,給他的心理震動太大了。明明是作惡的一方,但在有些御史的嘴裡卻成了受害的一方,還有人為他們到處鼓吹。“風聞奏事”胡亂彈劾成了某些御史沽名釣譽,甚至於撈取錢財的手段。

眾人聽了傅應禎之言,也是紛紛點頭稱是。黃家棟一事,讓朝廷上下各衙門的官員們津津樂道了好久,已經讓所有的御史言官們都感到羞恥。

“孺東兄,怎麼你不願意在這份奏疏上聯署?”

傅應禎看到最後好友徐貞明沒有在奏疏上署名,感到非常奇怪。

“公善兄,在這件事上我的想法和大家有所不同。昨天我自己上了一份《奏請京畿開荒試種水稻疏》。”

“大家都知道,京城附近不產稻米,每年要從南邊透過漕運運將近400萬擔米進京,光運米一項就要耗費不知多少。”

“我到京任職之後就四處走訪了一下,覺得如果興修水利,引山泉之水灌溉,應該可以把京城附近很多的荒地、蕩地改成水田。”

“如果改種水稻成功,那同樣是一畝地,水稻的產量可是比麥子要高很多,這樣一來可以解決漕運的巨大耗費,又可以讓百姓增收。”

徐貞明把自己獨自上書的事情和傅應禎解釋了一下。

“還是孺東兄所想高我等一籌,我等只想著眼前,孺東兄卻在想著長遠,令人佩服。”傅應禎說道。

“哪裡哪裡,大家都是真正為了百姓之疾苦,殊途同歸,只是做法不同而已。”徐貞明擺了擺手,謙虛的說道。

..........................

“皇上,有些御史和給事中,這段時間都在針對上林苑訪查。剛剛收到訊息,今天有十幾個人聚在一起商量上疏,明天就是朝會的時間。估計他們會在朝會上發難。”

在回宮的途中,楊俊卿把剛剛收到的錦衣衛的密報,第一時間稟報給萬曆。

“知道了,你們幹得不錯。”萬曆笑了笑答到。

第二天的上朝,萬曆打起十二分精神,等著那些御史和給事中們對上林苑開炮。可是開場的時候沒有人跳出來,中場的時候也沒有人出來。這時萬曆心想,估計這些人又要上演壓軸戲吧。

於是萬曆就熱切的期盼著好戲的到來,直到司禮監的宦官高喊”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等了半天,也沒見有人出來。

就在萬曆納悶,覺得是不是這些御史都慫了的時候,馮保過來提醒萬曆:“皇上,該起駕回宮了”。

於是萬曆就悻悻的回宮了。在回宮的路上,他心裡不斷在吐槽,這樣一點懸念都沒有的朝會,開起來真沒意思。一個朝會下來,既不商量國家大政方針,又沒有激烈的辯論。

真搞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樂此不彼的熱衷於開這種會,而且你不參加還會被噴死。他現在終於體會到了前世某些領導所說的苦衷,每天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你不出席還不行,不出席那就是領導不重視,下面的人就會有意見。那些花樣繁多的文山會海,估計就是從這些老祖宗們身上學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上,張先生請求召見。”

萬曆剛回到乾清宮,衣服還沒有來得及換,張維就過來稟報。

“老張,你安排一下,一會在雲臺門召見張先生。”萬曆答到。

在朝會上,張先生好象一切如常。剛剛才下朝不久,為什麼這麼急著請求召見?難道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ps:新書期急需推薦票支援,各位看書的讀者大大,請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砸向我吧。書友群(67704031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