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帶著一眾人來到了文華殿,這裡是平時讀書看奏疏的地方,也是召見一些大臣的地方。

“馮大伴,叫人搬幾把椅子來,大家坐著說話。”

萬曆坐定之後,感覺大家討論個事,自己坐著,大家都站著覺得眼暈,哪裡象談事呀,感覺是自己在被圍觀。而且兵部尚書譚綸身體不好,左都御史葛守禮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了,讓人家站著也於心不忍。

“皇上,沒這規矩呀”馮保在萬曆身旁輕聲的答到。

“快去吧,你們都站了這老半天了,你不累呀,你不累那就你一個人站著吧…..。”萬曆笑著回答。

“今天皇上,撞的是哪門子的邪了,您是皇上,那就聽您的吧……。”馮保暗自腹誹道。

“是,奴婢馬上叫人去搬。”說完麻溜的走到門口去叫人般椅子去了。

眾位大臣也是面面相覷,心想皇上今天怎麼了?這皇上賜坐也是有的事,但一般是單獨召見的時候,今天這麼多人議事坐著說話……。管他呢,都站了老半天,老胳膊老腿的已經是痠痛難忍了,老腰也快直不起來了,那就趕緊謝恩吧。於是

眾人趕緊行禮謝恩,椅子搬來後各自落座。

見眾人落座之後,萬曆就拋開餘懋學的奏疏不談,直奔主題。因為他對這份奏疏的內容和最後的處理結果非常清楚。

奏疏裡罵萬曆用考成法待大臣太嚴苛、阻塞言路不聽言官的勸、恩賞太寬亂賞賜人、朝令夕改政策更替頻繁、最後還要萬曆防奸佞,特別指出內閣、督撫、司禮監亂冒功勞。

這份奏疏明面上是罵萬曆,給萬曆提意見。可實際上誰都清楚,萬曆現在還沒有正式親政,政務決策都是內閣和司禮監把持,其實指的就是張居正和馮保。而且重點就是指責考成法的嚴苛。最後這防奸佞,可是把在內閣、六部高官、各地督撫、司禮監都包括進去了。如果現在討論這個事,那在座的各位重臣面子上還掛得住?

南-京戶科給事中餘懋學上這份奏疏目的真是為國為民?呵呵,那可不見得……。

所以萬曆不想理會這個事,按內閣的批覆和處理結果把餘懋學去職為民,就可以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明的重臣、朕的肱骨。那大家認為這考成法好不好呢?”萬曆清了清嗓子,問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陛下,考成法是依據祖制所制定,其主旨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其目的是重新整理官場得過且過,人浮於事的陳腐之氣,以期達到政令暢通、國庫增收的之目的……。“張居正首先站起來說道。

萬曆登基之初,高拱被鬥倒,張居正就任內閣首輔,當時面臨的局面那是無比的艱難。各地的田畝地稅,大多只能收到五六成,要是哪個地方能收到八成,那就是很大的政績了。太倉每年入庫的銀兩只有二百多萬兩,可是給隆慶皇帝修陵,下葬、平亂、邊軍的防務都是巨大開支,把太倉的銀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太倉都快空得可以跑耗子,在京官員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所以張居正不得已搞出來針對各級官員的,類似績效考核辦法的考成法。

“考成法實施以來,成效明顯。各地官員清收歷年田畝稅收的積欠,兩年以來太倉每年可入庫銀增至三百多萬兩,兩年來節餘存銀一百萬多萬兩……。“戶部尚書王國光隨即附和。

考成法最明顯最直接帶來的的稅收入庫的增長,這可是解決了作為戶部尚書王國光頭痛的難題。本來大明朝的田畝正稅是採用了三十稅一的低稅率,從太祖爺時期到現在從來沒有變過。二百年過去了,人口增長了,官員增多了,可稅收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從永樂年之後,每年都在下降。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稅收的拖欠,拖欠最多竟然還是那些鄉紳、富戶、大戶。而且重點的欠稅省份並不是那些貧困省份,反而是稅收重點來源的江南地區和山-東。要是稅收收不上來,太倉沒有銀子入庫,要是用錢的時候,那王國光還不得拿自己的腦袋去撞牆……。

張居正和王國光說完之後,其他人都紛紛對考成法還是表示了肯定。考成法雖然把六部的其他工作都納入到了考核中,可是重點難點和矛盾點是在於稅收入庫的完成率和清理積欠稅的完成率。那些欠稅的可不是一般平民,這些得罪人的事情各級的官員要不是被考成法逼著,哪裡會用心去幹好。所以矛盾焦點並不在其他人身上。

見在座的眾人對考成法的態度還是認可的,接著就說道:“考成法對於朝政、國家的確是好辦法。那實施兩年多以來,各位有沒有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弊端?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這於國有利的法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官員反對呢?“。說完萬曆就細細的觀察著各位的反應。

只見在坐的各位,撫須的撫須,沉思的沉思。其實在座的各位心裡都清楚,考成法之所以有那麼多官員反對,就是因為稅收入庫和清欠稅的考核份量很重。如果三年考核期到了,將有一大批官員會因此丟官降職,這個打擊面太廣了。至於民間的反對聲主要還是那些鄉紳大戶。可這些大臣們都不想在萬曆面前把這層窗戶紙戳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陛下,臣認為,這考成法雖好,但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考成法中,田畝稅收的完成一項,要達到九成的才算合格。再加上還要清理積欠的考核,各地的官員普遍都覺得難以完成……。今年是三年之期,要是上計考核,那將有很多的地方官員都會因此去職……。“

左都御史葛守禮想著自己這麼大年紀了,反正過一段時間就要告老還鄉了。既然萬曆問起了,就委婉的提了一點。

可不是嘛,歷史上考成法在曾經一次性讓山東三百多名官員受到處罰,張居正主政十年,因為考成法被免職的官員達到了三千多人。這些官員們沒有意見那才是見了鬼了。

“稅收入庫,本是各地官員的首要職責,完糧納稅那是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按九成考核已經是有了寬限的餘地。要按照祖制,那應該是分毫不差,粒粒歸倉……。“張居正對葛守禮所說的話不以為然…..。

別看張居正開口閉口提到祖制,他可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他聰明著呢。把自己想推行的變革政策和祖制掛上鉤,從祖制上找到政策的合理合法性,從根本上,任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萬曆心裡清楚,考成法對於改善大明現有的財政狀況是非常重要的,但張居正在實施時,先取得了一些重要督撫和六部主官的支援。然後採用的是一刀切,不行就換人的簡單粗暴手法,在整個過程中打擊面太廣,得罪人太多。以至於歷史上他死以後萬曆在一眾反對者的慫恿下,清算了張居正……。

“大家都認為考成法是於國有利的,但實施起來又會有很多官員都會受到處罰造成官員們人心惶惶。朕想到一個法子,大家議一議……。“萬曆說道。

聽到萬曆這樣說,在座的各位都在尋思開了。原以為皇帝只是把自己召集過來,聽聽對考成法的看法。從沒想過這小皇帝自己還有什麼主意……。

萬曆也不管眾人心裡如何想,顧自說道:“此法叫做“量化指標末位淘汰”。原有的考成法大體不變,只是再加上“量化指標末位淘汰”的辦法……。“

“陛下,什麼是“量化指標末位淘汰”?“

張居正不解的問道。眾位大臣也紛紛點頭表示疑惑。

“量化指標,就是把考成法中要考核的內容,按照重要性給予不同的分數值,例如總分數值為100,那稅糧入庫佔60,其他的佔40。再按照考成法的辦法對各項考核,例如稅糧入庫達到9成,那就是滿分60。如果是七成,那就是42分。每月或者每季按完成進度進行評分…….“。

萬曆把構思的量化指標的方法說了出來。萬曆剛說完,眾位大臣裡的心思就活泛開了。

張居正在想:“量化指標好象不是什麼難事,只是這量化指標之後有什麼用呢……。”張居正覺得答案好象若隱若現的將要出現,可怎麼也抓不住其中要領。

王國光想的卻不一樣,他是戶部尚書,對數字自然要敏感一些。他敏銳的發現,這考成法量化指標之後,要進行考核彙總的時候那就方便多了。

其他的人,也都各有想法,覺得皇帝說的這個量化指標,還是有操作性的,不是那麼不靠譜。還好皇帝沒有說出什麼匪夷所思的法子,否則一會自己還真不知道如何表明態度。

“那什麼是末位淘汰呢?”張居正急切的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