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拿起胡有德遞過來的幾支鉛筆仔細的看了起來,製作出來的成品效果出乎他的想象。筆桿採用了圓型造型,筆蕊和筆桿都比前世常用的鉛筆稍微粗了一點點,不過不影響使用,筆桿上竟然還很用心的刷上了油漆。

“小德子,說說你是怎麼把這鉛筆做出來的。”

“皇上,奴婢先到市面上買了些石墨,然後拿到火藥局叫那些專門負責研磨碳粉的工醫把石墨研磨成細粉,然後再拿到彈子房製成筆蕊…..。”

“彈子房是什麼地方?”萬曆第一次聽說有這樣一個地方,於是疑惑的問到。

“彈子房是專門為皇家製作彈弓和彈丸的地方,彈丸也是用上好的粘土搓成泥丸,然後再經過燒結製成的,所以那裡工具多,也有爐子所以去那裡制筆蕊方便。”

“那這筆蕊你是用什麼方法搓成型的?”

“是用木板做了一個模板,把石墨和粘土合好之後,模版刷上油,然後把料放進模板裡一壓,七八條筆蕊就型了。”

“那筆桿呢?是去哪裡做的?

“是先去內官監的木作房要了些木料,要他們加工成小方料。內官監的人聽說是皇上您要用,就說要用檀木、黃花梨木。奴婢想,這些都是硬木,筆桿要鬆軟不能用,而且太后娘娘多次說過,宮內用度要節儉,所以奴婢就沒有答應,只要了一般的松木料。然後再去兵仗局專門制箭桿的工坊按照皇上說的法子把木料加工好,把筆蕊裝好,油漆作的工匠刷好漆,這鉛筆就製成了。“

萬曆一聽就樂了,如果真用檀木、黃花梨木,那這鉛筆的成本還不飛上天了。如果流傳到後世……。

“那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筆桿處理得這麼圓這麼直?“,前世的職業習慣,萬曆對一些技術細節特別的關心。

“制箭坊經常要製作箭桿,所以有專門的刮刀來加工,沒費什麼事很快就做好了。筆桿和筆蕊的粘合,用的是粘箭桿尾羽的魚膘膠,十分的結實……。“胡有德答到。

萬曆聽完胡有德的講述,看著手中的鉛筆,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這一支小小的鉛筆的製作過程就可以看得出來,現在的大明人從來都不缺乏聰明才智,從來不缺乏工匠精神。這大明到底有多少象胡有德和那些工匠這樣的人呀,但他們現在更象是花盆裡面的花木樹苗,大明沒有給他們廣闊的土壤讓他們長成參天大樹,讓他們代代繁衍成為片片森林。

皇城裡外,有這麼多的各式工坊,這麼好的工匠,可以說是整合了大明相關行業的工藝最高水平,但他們只為皇家服務。連做彈弓和彈丸都養著一班工匠,這簡直奢侈浪費,暴斂天物..….。

兩天的假期飛逝而過,萬曆早上睡到自然醒的好日子到頭了。

“皇上,該起床了,已經五更天啦……。“

張維輕聲的呼喚著在床上的萬曆。那天的事,讓張維現在還有心理陰影,叫起床都不敢太大聲。

萬曆迷迷糊糊的睜開眼,估計是有點起床氣,然後脫口而出的抱怨道。“這才幾點鐘,我還是個長身體的孩子,我需要充足的睡眠……。“

來到大明三天了,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到慢慢的適應周圍人和事,萬曆也就變得從容了許多。這一從容,前世的本性就開始暴露了,怕啥呢,反正有太祖爺這張護身符,有什麼事都讓太祖爺背鍋去。所以說話行事也就變得隨意了……。

“??幾點鐘?孩子?充足的睡眠?,皇上,現在已經五更天了,快起床吧,用完早膳就該去上朝了……。不然一會太后娘娘該來催了……。“

對於萬曆說出來一連串好象以前從沒聽過,但又好象能理解明白的怪詞。張維有點疑惑,但還是盡職盡責的叫萬曆起床。

上朝?這還有點意思。以前都在電視劇上看皇帝上朝,看到大臣們你來我往,嘴唇槍舌劍的,現輪到自己當皇帝上朝了,呵呵呵。想到這些,萬曆就愉快的起了床。

吃了早膳,再費盡周折換上龍袍,馮保就帶著司禮監的人來接萬曆了。萬曆就坐著龍輦,來到了皇極門。來的路上,馮保就把今天哪些大臣會在朝會上讀些奏章,這些些奏章內閣是怎麼票擬回覆的,萬曆按照票擬的內容回覆就可以了。

萬曆搞清楚這上朝的流程,頓時感到興趣缺缺。什麼事都已經安排好了,就象個隆重的儀式,那有什麼意思,難怪萬曆不愛上朝。

不過萬曆再想,前世經歷的職工大會不也是這樣,主要領導坐主席臺。代表上臺發言,最後主要領導挨個發表重要講話,不都在念稿子。代表的稿子是自己寫的,領導的稿子是秘書寫的,這不都是一樣一樣的嘛,前世自己想坐主席臺,還沒機會和資格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來到皇極門,文武大臣們已按品級分列兩班,萬曆在龍椅上坐穩。就有司禮監的一個宦官聲音哄亮的大喊“上朝”,群臣行禮山呼萬歲,早朝就這樣開始了。大臣們陸續上奏了六七件事,萬曆也按照票擬的內容一一回覆,而且聲音中氣十足。奏對完畢,那宦官又大喊一聲:“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突然從文臣佇列裡有一人走出來,大聲喊到:“臣都察院御使傅應禎,有事要奏。”

萬曆本以為這無聊的早期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這好戲在後頭。這突出其來的意情況,也讓一眾官員感到意外,本來昏昏欲睡的好些大臣,這一下就來了精神頭,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只是不多。

萬曆看了一下邊上的馮保,馮保微點了一下頭示意。萬曆心領神會的大聲說道:“有事明白奏來。”

“前日,南-京戶科給事中餘懋學,上奏疏陳五事,但至未見御批,臣肯請皇上督促內閣,做出批覆。自考成法實施以來,各地各級官員無不戰戰兢兢,……。”

傅應楨剛說完,頓時大臣們就在下面嗡嗡的小聲議論開了。餘懋學的奏疏一送到通政使司,內容就被抄錄流傳了出來。裡面的內容,雖然是向萬曆皇帝陳述了五件事,可是矛頭直指考成法,而且還隱隱的指出,張居正是在假借考成法獨裁政事,比今天傅應楨說的,那可是狠毒多了。

此時張居正的臉一下子就垮下來了,傅應禎還是自己的門生,雖然沒有彈劾自己本人,卻對考成法大加指責。天下人誰不知道這考成法是張居正搞出來的改革政策。而且想到餘懋學奏疏裡面的內容,更是怒上心頭。

“皇上,傅應禎所奏之事,純屬胡言亂語。餘懋學的奏摺,內閣早已票擬送往司禮監等待批紅,這兩天皇上龍體欠安,應該還沒有看到奏疏,絕非內閣懶政。勤政官員怎麼會懼怕考成法,只有那些懶政的官員在考成法的面前才會戰戰兢兢……。”張居正強壓住心中的怒火,不急不徐的說道。

萬曆說道:“傅應楨,張先生說的你可聽明白了?朕也覺得,無規矩不成方圓,這考成法只是想讓天下的官員改改身上辦事拖沓,懶政疲政的毛病,勤政努力的官員怎麼會怕呢?“。

“皇上,今年是地方官員三年大計之年,如按照那考成法進行大計考成,不知道有多少官員會因此去職……。“傅應楨仍然不死心的堅持著。

“朕知道了,此事朕與內閣和六部及都察院商議,……。其他人退朝吧。“

萬曆看到有人炮轟考成法,這個考成法的利弊,前世那些歷史學家不知道出了多少論文,他是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弊,得罪了多少官員。先把內閣和六部尚書留下來,商議商議,把其中的一些弊端儘可能的解決掉……。

對於今天萬曆的這一舉動,各位上朝的各位大臣都感到吃驚,要是平時遇到朝堂之上沒有事先經過內閣票擬,皇帝決定不了的事情。頂多是交待,交內閣商議回覆,今天怎麼把內閣和六部和都察院都留下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