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馬里亞納火雞獵場東條英機眾矢之的

1944年5月日,根據天皇的命令,豐田副武海軍大將被任命為聯合艦隊總司令。次日,東條和大本營向豐田發出“阿號作戰”命令,或稱“聯合艦隊必須遵循的緊急作戰方針”,要求集中大部分的決戰兵力,一舉消滅敵人的艦隊,挫敗敵人的進攻意圖。預定以5月下旬為目標,在中太平洋至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一帶海域,捕捉敵人艦隊主力。但在準備階段,除特殊情況外,要避免決戰。

在“阿號作戰”開始前,日本第1航空艦隊佈置在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群島、澳大利亞北面以及菲律賓的作戰飛機,共1188架,其中艦基飛機60架。日軍擺出決戰態勢,準備同美國海空軍在加羅林群島西部海域決一雌雄。

正好美國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是馬里亞納群島中戰略意義最大的塞班島,由尼米茲將軍指揮。與此同時,麥克阿瑟已經從新幾內亞東路,跳到該島北端的重要港口荷蘭迪亞,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完全出乎日軍1萬1千守軍的意外。從而朝著他的目標菲律賓跨出了一大步。盟軍軍艦上怒吼的大炮,把日軍打得一塌糊塗,5.萬名盟軍沒有費多大的氣力,就肅清了這個地區。麥克阿瑟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極好的海空和後勤基地。

1944年6月6日,即歐洲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同一天,斯普魯恩指揮的美國第5艦隊,從馬紹爾群島馬朱羅基地啟航,以米徹爾海軍中將為司令的第58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為先導。這支突擊艦隊此時已有15艘航空母艦和956架飛機,緊接著的是由55艘艦艇組成的兩棲作戰部隊,載有1.7萬名地面作戰部隊的官兵,其中/是海軍陸戰隊。這支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向西北進發,直指馬里亞納群島。

6月11日,第58突擊艦隊到達關島以東00英里處。米徹爾命令他的艦基飛機猛烈襲擊馬里亞納南部諸島。日軍飛機損失慘重,反擊微弱。部分原因是,日本在中太平洋的一部分飛機,被調到哈馬裡拉島保護比亞克去了。

1日,米徹爾派出7艘新型快速戰列艦,去轟炸塞班島附近的提尼安島。14日,他派出兩個航母突擊組,襲擊硫磺島和乳島的飛機場,以切斷日本本土同馬里亞納群島的空中交通聯絡,從而完全孤立馬里亞納。另外兩個突擊組在群島西南海域巡遊,以直接支援攻擊部隊在塞班島登陸。此外,還有若干潛艇,在日本艦隊附近進行監視活動。

馬里亞納群島由一連串熱帶火山島嶼組成,於151年被麥哲侖發現。由於土著人使用的船隻和他們網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這個群島命名為“三角帆之島”。17世紀時,為紀念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未亡人奧地利的馬里亞納,才正式改名為馬里亞納群島。隨著西班牙勢力衰弱,在美西戰爭中美國佔領了群島中最大島嶼關島。幾個月後,1899年,感到傷心的西班牙人把他們在卡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所佔領的其它島嶼,以400萬美元價格賣給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以戰勝國之一的資格,從德國人手裡得到這些島嶼。後來國聯便把這些島嶼託管給日本。195年,日本在馬里亞納群島首府塞班島建造了阿斯利託機場,稍後又在西岸建築了一個水上飛機基地,在北端建造了一個戰鬥機機場。

島上的土著是查莫羅族,他們的兒童必須至少上6年日本學校。到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塞班島已成小東京,萬人口中,查莫羅族不到4000人。這個島總面積為85平方英裡,島中部的一座山,叫達波喬山,高1154英尺,北端的一座山叫馬碧山。兩山之間丘陵起伏,懸崖峭壁,有無數小山峰和數以千計的山洞。是打保衛戰的理想地帶。

美國第5艦隊於6月中旬進攻馬里亞納群島,完全出乎日本大本營的意外。他們估計盟軍將在6月以後發動攻勢。因此,日本海空軍的一部分兵力,還在新幾內亞西部同麥克阿瑟的部隊爭奪比亞克島。

至6月1日,當美國海軍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實行炮擊後,形勢已基本明朗。這時,呆在日本內海西部柱島附近的聯合艦隊總司令豐田副武,於當日晚間發出命令,要部隊根據“阿號作戰”計劃準備決戰,同時命令在新幾內亞西部作戰的部隊返回原駐地。

15日凌晨,美軍陸戰隊在大量坦克和炮兵的掩護下,開始在塞班島登陸。於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便命令決戰,要第1航空艦隊開始進攻。這一天東條還把停放在橫須賀的海軍航空兵的10架飛機撥歸聯合艦隊,豐田便用這批飛機組成八幡航空隊,調往硫磺島,由第1航空艦隊指揮。然而,第1航空艦隊的108架飛機,有480架參加比亞克島作戰,無法調回。分散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陸基飛機又大多被炸燬,實際上能夠參戰的飛機不到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小澤治三郎指揮日本第1航空艦隊,於1日從塔威塔威出發,途中接到準備決戰的命令。於是他便電令參加比亞克島戰鬥的幾個分艦隊向他集中。16日,在帛琉群島背面的公海上,小澤與他們會師。這時,由9艘航空母艦為中心的艦隊便向東航行,直指馬里亞納群島,豐田給艦隊的命令是:“在馬里亞納地區進攻敵人,消滅他們的入侵部隊。”

19日天明,日本艦隊到達塞班島西面海域,小澤決定在這裡擊潰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艦隻。在日本艦隊進入戰鬥時,5分鐘後,豐田副武又發出一份電報,重複了1905年東鄉海軍大將在日俄戰爭中鼓舞士氣的名言: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全體官兵,奮發努力!

美國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是位用兵謹慎的將軍。18日下午,美軍情報部門獲悉,日本第1航空艦隊在美國艦隊西南50英里處。第58突擊隊司令米徹爾建議星夜西進,以便在19日凌晨與日軍交鋒。斯普魯恩斯在和參謀們討論了一小時後,決定不去迎擊敵人。他在命令中說,他的主要目標是“攻下、佔領和守住塞班、提尼安和關島。”其餘任何事情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第58突擊隊主要是掩護部隊,保護塞班島的灘頭陣地。

19日清晨,第58突擊隊停泊在塞班島西南90英里、關島西北80英里處。美國艦隊派出架飛機襲擊關島。當美機飛臨關島上空時,島上的日機正起飛準備去進攻美國第58突擊隊。於是便展開一場短促的空戰,美機擊毀日本戰鬥機0架、轟炸機5架。此後,在菲律賓海之戰中,就再沒有日本的陸基飛機參戰了。

19日晨6時許,美第58突擊隊終於改變方位,開向西南,等待進攻。到上午10時,美艦雷達發現150英里處,有飛機從西南飛來。這是日本第1航空艦隊發動四次攻勢中的第一次,共69架飛機。第58突擊隊隨即迎戰,行程0分鐘,然後迎風而上,發動所有可用的戰鬥機,共450架以上。接著,米徹爾又命令所有的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起飛,去轟炸關島的機場,使日本飛機無法再利用它們。這次空戰的結果,日機被擊落4架,只有7架得以返回。

第二次,日艦出動飛機18架來攻擊美艦,但在空中就遭到美機截擊,不到幾分鐘就打下90多架,激戰結果,日機只有1架返航。

第三次進攻的日機是47架,由於弄錯了座標,只有1架及時趕到戰鬥空域,其中7架被擊落。

小澤發動的最後一次攻勢是8架飛機,結果大部分被擊落,只剩下11架逃回日本母艦上。在這天先後持續8小時的激烈空戰中,日本第1航空艦隊只打下美機15架,而自己卻損失46架。從此,日本海軍航空部隊一蹶不振。

6月19日這一天,對小澤來說是災難沉重的一天。不僅他的航空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而且他的旗艦、萬噸的重型航空母艦“大風”號和另一艘航空母艦“翔鶴”號,被美國魚雷擊中。在“翔鶴”號沉沒半小時後,一聲極其猛烈的爆炸,“大風”號也隨之毀掉。站在艦橋上的高階參謀大前敏一大佐,看見飛行甲板突然“象富士山那樣鮮花盛開”。由於機庫上面的船體爆炸,這艘航母迅速下沉。

小澤望著緩緩下沉的戰艦心如刀割。他要同航空母艦一起下沉,誰的勸告也不聽。這時,小澤的參謀大前嚴厲警告說:“仗還在打,你要繼續指揮到最後勝利!”小澤才一言不發地跟著他的高階參謀下了小船。

持續兩天的馬里亞納之戰,以日本的慘敗而結束。美國人稱這次海戰是“馬里亞納群島火雞大狩獵”。美軍以兩艘油槽船和80架飛機的代價,擊沉了日本艘大型航空母艦,重創4艘航空母艦,擊毀小澤9%的艦基飛機,7%的水上飛機,以及50架以關島為基地的飛機,總數在475架左右。這一勝利為美軍佔領馬里亞納主要島嶼,開啟了方便之門。

美國第5艦隊大敗日本海軍之後,艦基飛機和艦炮便大力支援向塞班島進攻的美軍,從而加快了他們勝利步伐。美軍地面部隊迅速向北部狹窄的半島推進,日軍則龜縮到洞穴裡和地下防禦工事負隅頑抗。到5日傍晚,日軍前線部隊只殘存不到100名能戰鬥的士兵和輛坦克。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條對反攻的失敗置若罔聞,命令部隊繼續拼命抵抗。他還令陸軍參謀本部以天皇名義給第1軍發了一封電報:

由於大日本帝國命運有賴於你軍作戰之結果,務必鼓起官兵士氣,戰鬥到底,繼續勇敢殺敵,以解天皇之憂。

0日,美軍終於突破“死亡谷”,這是日軍的最後一道防線。唐納山的日軍野戰醫院,收到了“玩死亡遊戲”的命令。衛生兵分發手榴彈,每8人一枚。黃昏時,主治醫生登上一個土堆喊道:“司令部命令野戰醫院要轉移到西岸的一個村子裡去,這個村子在塔納帕格上方一英裡半。能行動的病人都跟我走,使我萬分遺憾的是,我只好把不能行走的戰友留下。諸君,要像日本軍人那樣光榮捨生!”

接著是一片哭泣聲和傷兵們相互告別的祝願聲。這時,忽然嘈雜的人群中,有人唱起了《九段坂》。這是在戰爭期間日本流行的一首歌曲。歌詞是一位年邁的母親,拿著戰死兒子的勳章,從鄉下來到日本軍國主義為表彰戰死者而在九段坂修建的靖國神社。

淒涼的歌聲剛落,聽到有人在喊:“再見吧!親愛的母親!”接著是“轟!轟!……”一個接一個手榴彈爆炸,不少傷員就這樣躺在血泊中。

7月6日,美軍宣佈佔領塞班島。在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傷亡1.65萬人,其中陣亡400人。1日,美軍完全佔領提尼安島。至此只剩下關島了。

美軍拿下塞班島和打垮日本艦隊的空軍後,便取得了馬里亞納地區的制空權。在關島登陸之前,美軍海空軍對它進行了持續1天的系統炮擊和空襲。到7月中,美軍轟炸關島的飛機約為5500架次,海軍發射的炮彈為1.85萬發。僅19日一天,美機就在關島投炸彈70噸。就這樣,經過三週的激烈戰鬥,美軍終於在8月10日完全佔領了這一重要島嶼。

至此,馬里亞納群島,這座被視為保護日本本土的屏障,就完全落入盟軍之手。美軍突破這道“防波堤”後,就切斷了日本同加羅林群島的聯絡。美軍取得馬里亞納群島後,可以繼續西進,取得潛艇基地,可以襲擊日本同南洋各地的海上運輸船舶;取得空軍基地,遠端轟炸機B-9可以直接空襲日本本土,對日本列島造成直接威脅。

對東條內閣來說,馬里亞納群島的陷落,不僅是軍事上的敗北,也是政治的潰敗。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他越來越不得人心,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日趨激化。秩父宮親王稱他是“東條天皇”。海軍的某些部局裡懸掛木牌寫著“殺死東條和島田!”在陸軍的知識分子中,東條被稱為“上等兵”,他的政府被稱為“上等兵內閣”。

陸軍參謀本部所屬的戰爭指導班,進行了一次戰爭結果調查,指導班班長松谷誠大佐報告說,他發現“日本已沒有希望扭轉戰爭的不利形勢。日本今日之處境與德國不相上下,且日見惡化。”

過去幾個月裡,前首相近衛公爵成了對戰爭程序和東條領導不滿的高階文武官員的同謀。陸軍參謀本部的酒井鎬次,到近衛在郊區的寓所秘密拜訪他。為安全起見,酒井穿上了便衣。酒井要對近衛說的是,應該儘早結束戰爭。“德國仍然還有力量防禦,我們要趁敵人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時,利用這種形勢開始和談。到德國失敗後再談,對我們就不利了。”為此,必須迫使東條下臺,建立新內閣。

在現代日本領導人中,還從來沒有像東條英機這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從表面看,他的地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實際上他的統治處於崩潰的邊緣。自中途島失敗以來,隨著美國加強潛艇戰,日本船舶的損失持續增加。北面,在阿留申群島的前哨陣地已放棄;南面,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已被佔領;太平洋中部的防線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崩潰了。

在中國戰場,中國軍隊越來越強大,正面國軍兵力大幅增加,達00多萬正規軍,裝備也正在換裝,部分軍隊的裝備達到或超過日軍的水平。尤其是共X黨領導的敵後游擊隊,已經發展到百萬大軍,嚴重威脅著所有日佔區。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雖然擁兵00萬(其中東北70萬),實際只佔據點線和主要交通線,以戰養戰的戰略也難以實現,成為一個巨大的絞肉機,每年都有數十萬日本官兵血灑中國大地。

在日本國內,生產水平日益下降,更多的日本婦女投身於重工業,連十幾歲的孩子也成了重要的勞動力。各種日用品大大減少,食品定時供應,衣料昂貴,取暖的煤氣或木炭少得可憐。日本國民的生活變得日益艱難。塞班慘敗後,東條夫人接到無數匿名電話,問她的丈夫自殺了沒有。準備暗殺東條的小組或人員越來越多。

在這廣泛的不滿面前,東條求助於提名他當首相,並在過去幾個月的危機中一直支援他的宮內大臣木戶。他得到的回答出乎意外又使他掃興。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陷落,木戶十分惱怒,他對東條不久前把權力集中的做法提出批評,並告訴東條,人們對此感到不安,“天皇本人也極為生氣”。

東條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官邸,同好友兼顧問佐藤說:“如果木戶採取那種態度,這就是說,天皇對我已失去信任。因此,我放棄改組內閣的想法,我要辭職。”

“在戰爭的最關鍵時刻怎麼談得上辭職!”佐藤要東條任命米內海軍大將接替島田。這樣就能安撫海軍以及近衛那樣的所謂“開明人士”。但解除島田的職務不合乎東條的意願。佐藤勸他說:“不管如何,你都得‘滅’島田。你對島田所承擔的義務是私人交情。戰爭是你發動的,你不能中途甩手不管。”

這正中東條下懷。他召見島田,要他辭去海相職務。島田“落落大方”地說:“我辭去職務倒是無官一身輕,你卻必須肩負重任繼續幹下去。”他預祝東條未來好運。他倆告別時,東條竟為島田去職失聲痛哭。

但反對派並未罷休。木戶也是如此,他在近衛的鼓動下,答應把“重臣”們對東條的意見奏明天皇。木戶的明朗態度,使近衛喜出望外。他隨即驅車前往平沼男爵寓所,另外兩位“重臣”岡田海軍大將和若槻禮次郎也在這裡。近衛把木戶主動提出的主意告訴他們。

室內的氣氛非常活躍。但並不是所有的“重臣”都要求東條辭職。阿部信行陸軍大將指責說:“僅僅談論倒閣是不負責任的。我們有什麼把握能成立一個更好的內閣呢?”

平沼插嘴說:“倒閣與否,下屆內閣是強是弱,這都不是問題所在,國家已到危急關頭,必須更換內閣,而且應當儘快地更換。”

最後,“重臣”們搞出了一個除阿部之外大家都同意的決議:帝國如欲渡過當前之巨大難關,必須給國民的精神注入新生命,全體國民必須同心協力。部分改組內閣毫無用處,必須組成能堅定前進的強有力的新內閣。

正當“重臣”們在密室裡起草倒閣決議時,東條卻在辦公室與他的顧問佐藤討論米內為什麼拒絕入閣的問題。佐藤認為問題出在代表東條的中間人身上。佐藤決定直接找米內談談。佐藤並沒有說服米內入閣。從米內的語調中可以聽出,他是勸不動的。

佐藤回到東條的辦公室,時間已是凌晨兩點。但東條仍抽著香菸在發愁,煙霧嫋嫋上升,在他頭上的燈罩邊繚繞,整個房間都是烏煙瘴氣。佐藤嘆息了一聲說:“請辭職吧!”

東條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我將在明天上午謁見天皇,請你用書面寫下我的辭呈吧。”東條此時心裡清楚,戰爭完了。

第二天,7月18日上午,東條在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上,用沮喪的語調對內閣說,由於塞班失陷,他決定辭職。他之所以躊躇這麼久,是因為日本也有“巴多格利奧”派,擔心有人會“舉著白旗投降”。

會議室的氣氛非常沉悶。除了東條,沒有一個人講話。大臣們都在低著頭,默默地寫自己的辭呈。內閣會議結束後,東條沒有顧得上回家,就無精打采地把辭呈交給木戶。木戶問他讓誰接替他的職務。東條譏諷地回答說:“我以為重臣已經選定了人選。”然後他便沿著長長的走廊向天皇的辦公室走去,最後一次以首相的身份拜謁天皇。

當天下午,“重臣”們開會物色接替東條的人選。近衛是一個飽經世故的資產階級政客,鑑於連吃敗仗,人心浮動,擔心革命。他說:“國民現時似乎在向左邊革命漂移。一切都朝著這個方向。打敗仗是可怕的事,但革命卻更可怕得多。打了敗仗,我們經過一定時期還能恢復,但是左革命起來了,卻會破壞國體。”他想知道寺內元帥能否控制不同政見分子。

木戶說:“他行,但他還在前線,遠離本土,請他回來很困難。我們還是另外物色人選吧。”

岡田認為,物色人選太倉促了。最後他們只好讓天皇在三個陸軍軍人寺內壽一、畑俊六和小磯國昭中選擇一個。他們已經爭論了4個小時,由於把責任推給了天皇,使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夜裡,近衛輾轉不眠,開始為小磯擔心。也許應該採取二人聯合首相制,一個陸軍,一個海軍,例如小磯和米內的結合。既然米內舉薦了小磯,倆人顯然是能相處的。第二天,他與平沼商討了這個問題,平沼認為這個主意很好。

次日下午,小磯大將從朝鮮返回日本。事先沒有給予說明,他就立刻被帶到待從室旁邊的候見廳。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被任命為首相,口袋裡已帶了一份要擔任內閣職務的在朝鮮的親信名單。但米內一進來就使他的希望大大縮小。他還來不及向米內發問,木戶就領他們去見天皇。誰在前面走?小磯發問。木戶回答說:“小磯!”

但天皇對他們二人卻一視同仁。天皇說:“你們二人應協力組閣,”並警告他們不要與俄國對立。

米內與小磯一樣迷惑不解。拜謁完畢後,米內問木戶,究竟誰是首相。木戶說:“當然是小磯。”

小磯想,這是多麼奇怪的對話呀!他轉向米內:“你想擔任什麼職務?海相?”

“我所能擔任的只有這個職務。”米內回答後,小磯這才完全放心了。

東條被迫辭職,使他的夫人松了口氣。她每天擔心丈夫遭到暗殺。說來也巧,正是東條剛辭職的那天,7月0日,他的盟友希特勒在臘斯登堡大本營從炸彈中死裡逃生。特別是當她從報紙上看到希特勒挨炸後,被凱特爾攙扶著的那張狼狽的照片時,簡直嚇呆了。此時她感嘆說:“謝天謝地,總算下臺了!”

對於中國來說,打通滇緬公路,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國民政府加大了外交活動。那麼,滇緬公路能夠如願打通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