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中英美合力攻緬甸駐印軍奮勇殲日寇

日軍侵佔緬甸後,滇緬公路被切斷。美軍越過稱之為“駝峰”的喜馬拉雅山南部支脈,空運美軍和中國軍隊所需的供應物資。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根據中國戰場需要的最低限度,每月也需要1萬噸物資,空運遠遠不能滿足這一最低要求,而且這一區域氣象惡劣,十分危險,許多優秀的美國飛行員,在這條危險的航線上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生命。為此,中美雙方都希望透過陸路運輸來救援中國。因此向英國和它統治的印度提出要求,敦促修建一條公路,從利多的空運起點,穿過500英里的叢林和山地,通到中國境內。並將作為一個重要、緊迫的任務。為了建築通往中國的公路,中美要求同英國一起,首先迅速克復緬甸北部。

英國當然想收復緬甸,這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卻不願被迫採用透過薄弱的交通線,穿過對作戰難以想像的障礙地區的陸上進軍。對英國來說,緬甸南部港口仰光,比北部更有價值。為此羅斯福總統於1944年月5日致信丘吉爾:

我一貫主張使中國發展成為支援我們在太平洋前進的根據地。由於戰局變得對我們更加有利,因此從中國方面獲得應有的支援,在時間上顯得越發緊迫了。因此,對我們來說,竭盡一切力量向中國運送更多的供應物資是責無旁貸的。要實現這一點,只有用增加空運噸數或開闢一條穿過緬甸的公路的辦法。

我們如能佔領密支那,獲得一個空運中途基地,同時加強對空運航路的保護,就可以使我們立刻增加對中國的空運量。

史迪威將軍相信,如果蒙巴頓的第4軍能從英帕爾出發,佔領瑞冒和望瀨地區,那麼由他指揮的中美聯軍便能夠在今年旱季結束以前攻下密支那,而且一旦佔領該地,就能將它守住。我知道這是強人所難,但我認為,在你有力地鼓勵下,蒙巴頓部下的司令官們是能克服許多不可避免的困難的。

這次戰役在1月開始。史迪威將軍率領他在印度裝備並訓練的兩個中國師,從利多越過分水嶺,進入主要山脈下的叢林地區。

日軍侵佔緬甸,直接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的利益。印度是英國在遠東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英國在亞洲殖民統治的心臟。如果日軍再佔印度,日軍就可以控制印度洋,直趨中東,將影響到歐洲和北非戰場。

緬甸在遠東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特殊地位,促使中、美、英三國,都認真考慮對侵緬日軍進行反攻的戰略問題。但是,由於各國在對日作戰上的戰略利益不同,在何時反攻、怎樣反攻等一些重大問題上,長期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中國希望英、美能夠把主要軍事力量投放到亞洲太平洋戰場,動員更多的英、美軍隊對日作戰。但是,英、美的主要戰略利益在歐洲,不可能集中力量對日作戰。緬北、滇西雖為兩個戰場,當時,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把第18師團部署在緬北,把第56師團部署在滇西。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和美英同盟軍必須密切配合,殲滅緬北、滇西的日軍。

緬北方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率領1個軍個師,配屬英軍溫蓋特部隊、第6師各一部;美軍第507部隊、第10航空隊一部。從印度的利多向緬甸北部發動進攻。

中國駐印軍由敗退到印度的第師和第8師組編而成。編為新編第1軍,軍長鄭洞國中將。下轄新編第師、師長廖耀湘;新編第8師、師長孫立人。每個師約1.5萬人。為提高這支部隊的機動能力、通訊能力、火力,根據美方建議,中國駐印軍每個師編制個步兵團、以及榴炮營、山炮營、工兵營、通訊營、輜重營、教導營等。在武器裝備上,每個師編有各種車輛00多輛,榴彈炮1門,山炮4門,各種迫擊炮4門,防坦克炮6門,騾馬1000多匹、輕重機槍408挺、火箭發射筒108具。武器裝備的改進,有效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中國駐印軍的作戰方針是:以協同友軍殲滅日軍為目的,先向緬北進攻,奪取孟拱、密支那等要點,然後經八莫向曼德勒前進。將日軍壓迫於曼德勒附近地區,包圍殲滅日軍。

194年春季,中國駐印軍的補充訓練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時機基本成熟。新編第8師第114團、獨立工兵第10、第1團等部,透過鐵路運輸,進入印度東部的利多,協助美軍個團又個營的工兵部隊修築道路。這些部隊從利多的東南方向開始,在人煙稀少的野人山闢山築路,遇水架橋,逐步向緬甸北部推進。

月0日,當第114團向緬甸北部卡拉卡、唐家卡一帶前進時,防守該地的1000多名英軍遭到日本軍隊的襲擊,英軍眼看就要潰退,114團查明情況後,緊急前往支援,把日軍擊退。114團接替了卡拉卡、唐家卡一線的防務。

中國駐印軍由於初次入緬作戰失利,同美軍之間有矛盾。鄭洞國在印度就任新編第1軍軍長後,這種情況有了改善。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19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了東征和北伐戰爭,後來追隨蔣介石轉戰南北,在抗戰中屢立戰功。

緬甸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潮溼、炎熱,每年4月至10月為雨季。這期間,瘴雨蠻煙,連綿數月,部隊行動困難。194年10月,緬甸雨季結束,中國駐印軍在美國空軍和工兵部隊的配合下,從印度的利多基地出發,一面築路,一面攻擊前進。在亞熱帶崇山峻嶺密林中,拉開了緬北反攻作戰的序幕。

首先是胡岡河谷戰鬥。胡岡河谷,由大龍河與大奈河流經的大洛盆地和新背洋盆地組成,位於緬甸最北部,與中國和印度接壤。這裡河流縱橫、山高林密,雨季河水氾濫,軍事上稱為“絕地”。是中印公路的起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經之地。

日軍為了防守胡岡河谷,把號稱“叢林之王”的第18師團所屬部隊配置於該地。194年月,該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到任後,進一步明確指出,防守緬北的方針是持久作戰。特別強調,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日軍也必須確保密支那、甘馬因一帶要地,以便配合部署在英帕爾和中國雲南的日軍作戰。

194年10月4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8師11團從緬北野人山的唐家卡、卡拉卡出發,分成三路向胡岡河谷推進。雖然這裡被稱為“死亡之地”,但中國駐印軍官兵不畏艱險,攀越了一處又一處的死亡之地。

第11團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是日軍第18師團搜尋團和第56聯隊第二大隊。經過數日行軍,第11團於9日攻佔了新背洋。11月日,第11團把新背洋陣地交給第114團擔任警戒,部隊繼續攻擊前進。

6日,第11團進至於邦時,遭到日軍阻擊。該團迅速攻克了日軍的前進陣地,但當部隊進至於邦的核心陣地時,遭到日軍的頑強阻擊,持續激戰半個月。日軍第18師團為堅守於邦陣地,把第55、第56聯隊主力急調於邦,日軍憑藉數量上的優勢,把駐印軍第11團包圍起來。

第11團被日軍圍困了一個多月,作戰物資得不到補充,飲水困難,官兵靠砍芭蕉藤取水渡日。美國空軍後期給予了一定的支援。

中國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逐漸取得主動。到1月9日,中國駐印軍擊潰日軍一部,殲滅了日軍第56聯隊第二大隊,相機攻佔了欣貝延、於邦等地。

中國駐印軍首戰告捷,鼓舞了士氣,也震懾了日軍。這時候,新編第8師已全部到達新背洋附近地區。駐印軍開始部署向軍事重鎮孟緩進攻。

孟緩地處胡岡河谷的要衝,日軍為阻止駐印軍向緬北反擊,截斷中印公路,在孟關及其外圍地區構築了堅固防禦工事,部署了第18師團所屬第55、第56聯隊的主力,防守孟關的兵力共有11個大隊,其中步兵7個大隊,山炮兩個大隊,重炮1個大隊,反坦克炮1個大隊。這些部隊做好了持久防禦的準備。

中國駐印軍攻克於邦後,分兵兩路,乘勝前進,至1944年1月1日,新師攻克大路,殲滅日軍第56聯隊第三大隊長岡田少佐以下700多人,殘部向孟緩敗退。

左縱隊新編第8師於月1日攻佔大巴卡。兩天內個師分別打了兩個勝仗,部隊士氣高昂,史迪威也為之興奮。為抓住戰機圍殲日軍第18師團,史迪威不等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西進,立即揮師南下,兵鋒直指孟緩。18日,新編第8師和新師分兩路向孟緩攻擊前進。日軍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親臨孟緩,指揮部隊堅守。

新8師主力和美軍第507部隊沿塔奈河向南進攻。新師主力從正面向孟緩發起進攻,第66團第一營協助獨立坦克第一營從孟緩的東北迂迴,經過原始森林地帶,插入孟緩的南面,切斷了日軍補給線。對孟緩的日軍不僅是一種軍事打擊,也是一種精神壓力。

月日,新8師採取大縱深迂迴作戰,順利攻克於卡、拉樹卡等孟緩的日軍外圍據點,對孟緩的日軍構成縱深包圍。月5日,孟緩被中國駐印軍攻克。殲滅日軍第18師團兩個聯隊,斃敵1400多人,俘虜甚多,僅有少數日軍突圍向瓦魯班方向潰逃。

中國駐印軍向孟緩進攻時,英軍遠端突擊隊司令溫蓋特少將指揮的第14、第77、第111旅在莫罕地區空降,截斷了孟拱西面的鐵路交通,截斷了日軍第18師團的補給線。與此同時,中國駐印軍乘勝南下,追擊日軍。

月8日,日軍第15軍組織部隊向帕爾發動進攻。

9日,駐印軍集中兵力,攻佔瓦魯班,殲滅日軍第18師團一部。史迪威將軍抓住戰機,命令部隊以最快的速度從瓦魯班南下,向間布山攻擊前進。15日攻佔高沙坎。經過4個多月的戰鬥,中國駐印軍基本肅清了胡岡河谷的日軍,日軍第18師團餘部被迫退往間布山隘口,企圖利用有利地形再次阻止中國駐印軍南下。

月8日,中國駐印軍佔領拉班,切斷了日軍的退路。新師向間布山發起攻擊,第11團和美軍第507部隊一部從間布山東側向南迂迴,突破緬北的天險山隘,進入莫岡河谷。

胡岡河谷戰鬥,共殲滅日軍6000多人,日軍受到重大打擊後,接連敗退。日軍吃驚地發現,此次在胡岡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訓練都改變了面貌。

莫岡河谷是一條縱深長110公里,平均寬度不到10公里的狹長河谷。在這條河谷中,有鐵路和公路通往緬甸北部的重要城市密支那和緬甸中部的大城市曼德勒。在南高江和莫岡河、南因河的匯合處,有一座莫岡城。它與密支那、甘馬因成犄角之勢,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日軍第18師團對部署在莫岡河谷內殘部的武器裝備和兵員進行了全面補充,還把駐守滇西的第18師團第114旅團和第56師團第146旅團調到莫岡河谷,全力進行雨季前的防禦準備。

中國駐印軍決心在雨季來臨之前,殲滅莫岡河谷的日軍,打通河谷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線。4月初,中國駐印軍兵分兩路,開始向莫岡河谷進攻,其進攻部署是:新師配屬獨立坦克第一營,沿公路由拉班地區向加邁進攻,突破日軍的防禦縱深,奪取甘馬因。新8師沿塔奈河南進,向瓦蘭地區挺進,奪取莫岡。

4月底,廖耀湘率新師進到英開塘北側時,遭到日軍第18師團一部頑強抗擊,兩軍形成對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新8師在孫立人的指揮下,連續作戰,相繼攻克高利、馬蘭,於5月初佔領曼平。

新師和獨立坦克第一營進攻受阻後,美軍派出6架飛機進行支援。5月日,該師在美軍飛機配合下向駐守英開塘的日軍發起猛攻,激戰至4日,終於突破日軍的防線,攻佔英開塘,日軍殘部沿公路狼狽逃竄。中國駐印軍繼續向加邁挺進。

此時雨季開始了,道路泥濘,部隊行動十分不便。中國駐印軍為打通中印公路,不顧惡劣的天氣,繼續向日軍進行攻擊。新師得到從中國境內空運到印度的第50師第149團加強後,加快了進攻節奏,至6月上旬,進到甘馬因西側和北側。

新8師於5月下旬,擊潰日軍第18師團主力和第56師團一部,攻佔了瓦蘭地區後分路行動。第114團向莫岡挺進;第11團向支遵前進,並於6月9日攻佔支遵。第11團沿著深山密林,艱難地向甘馬因南面的日軍後方基地西通,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7日,第11團佔領西通。

西通失守,切斷了甘馬因與莫岡的交通聯絡,使甘馬因的日軍陷入中國駐印軍的包圍。日軍為擺脫困境,急調第師團第4旅團一部,第5師團第18旅團等部,對第11團連續發起了14次反攻,都被該團打退了。這時,第11、第11團與新師一起,完成了對加邁的包圍。

6月11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向莫岡進攻的作戰命令。當時,防守莫岡的日軍主力第18師團殘部,第、第56師團各一部,總兵力約個團。這些日軍憑藉複雜的地形,作困獸之鬥。圍殲戰鬥從外圍開始,戰鬥異常激烈。16日,中國駐印軍殲滅日軍第18師團和第5師團各一部,攻佔加邁。

6月19日,新師和第11團密切配合,在重炮和坦克的支援下攻佔甘馬因。日軍第18師團殘部1500多人,在師團長田中新一的統領率領下,闢路翻越雷邦山,狼狽向南潰逃。

當第114團從莫岡的東面向南迂迴時,一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與英印軍第6師第77旅發生戰鬥,第77旅退至莫岡南面約5公里處,被日軍包圍。英印軍向即將向莫岡發起攻擊的第114團求援。

孫立人師長得到英軍緊急求援報告後,立即命令第114團強渡南高江,解英印軍之圍。第114團上岸後,迅速向日軍側背發起猛烈攻擊,殲滅日軍第4混成旅團第6聯隊聯隊長河邊中佐以下00多人,第77旅轉危為安。戰鬥中,第114團1個排接替英印軍第77旅1個營的戰鬥任務,他們臨危不懼,驅逐了日軍。戰鬥結束後,英軍感到非常驚訝,旅長卡弗爾特准將親自到第114團,對該團官兵感激不已。

6月日,孫立人指揮新8師主力與美軍第507部隊、英軍溫蓋特部隊各一部,把莫岡的日軍包圍起來。經過兩晝夜激戰,5日,新8師攻入莫岡城內,殲滅日軍第18師團殘部和第、第5、第56師團各一部。莫岡河谷戰鬥結束。

7月11日,新8師與新0師會合,打通了經過莫岡到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線,為緬北反攻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密支那同中國滇西的重要城鎮騰衝只有一山之隔。是曼德勒、密支那鐵路的終點,緬甸北部的重要城鎮,中印公路的必經之地。自1944年月以來,日軍加強了對密支那的防守。

為縮短中印“駝峰”航線,使中印公路與中印輸油管道在密支那聯絡在一起,史迪威將軍組織力量向密支那發起圍攻戰。1944年4月中旬,美軍第507部隊個營進至太克里後,中國駐印軍命令新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與美軍第507部隊一起,組成中美突擊支隊,由美軍梅里爾准將擔任支隊長,編為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分別由第88團和美軍第二營,第150團和美軍第一營組成。

4月9日,中美突擊支隊從胡岡河谷出發,兵分兩路向密支那前進。途中,突擊支隊擊退了日軍的多支警戒部隊,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行軍作戰,第一縱隊向密支那以北地區推進,第二縱隊於5月16日進至密支那以西地區。

17日上午,中美突擊支隊第二縱隊渡過南圭河,向密支那西機場突然襲擊,一舉攻佔了機場。從此,密支那西機場成為中印空運的基地。“駝峰”航線縮短了。18日和19日,新0師第89團、第14師第4團和炮兵部隊,根據中國駐印軍總司令部的命令,空運到密支那,支援突擊支隊圍攻密支那。

防守密支那的日軍失去西機場後,把部隊集中到市區。000多日軍分成4個防御區,憑藉市區的堅固工事,固守頑抗。突擊支隊第二縱隊奪取西機場以後,迅速向密支那市區發起攻擊,其餘部隊向密支那外圍日軍的據點進行攻擊。同日,第一縱隊進至密支那北面的遮巴德。從19日開始,第二縱隊接連向防守密支那的日軍發起攻擊,由於梅里爾准將指揮失當,部隊攻堅戰鬥缺乏準備,戰鬥成膠著狀態,受到重大傷亡。

史迪威聞訊後,為改變被動局面,果斷地撤換了梅里爾准將,命令參謀長柏德諾准將從利多乘飛機趕到密支那,接替梅里爾的職務。同時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

史迪威看到,中美軍隊組成聯合突擊隊這種新的編組方式,並不能增強部隊的戰鬥力。日,他命令各部隊歸還原建制。並明確:美軍第507部隊的麥根少將負責密支那地區作戰,指揮這一地區內的所有部隊;新0師師長胡素少將指揮該師第88、第89團,第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將指揮該師第149、150和第14師之第41、第4團。

5月底,日軍步兵第56旅團長率000多人抵達密支那,加強了密支那的防守力量。

5月下旬,駐印軍仍然無法突破日軍的防禦。史迪威決定第二次換將,命令韋賽斯准將接替柏德諾准將,指揮駐印軍向密支那進攻。

7月6日,鄭洞國軍長和孫立人師長到達密支那戰場。鄭洞國為激勵士氣,下達了奪取密支那,紀念抗戰7週年的總攻擊命令。鄭洞國親臨前線,鼓舞士氣,直接指揮中國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鬥。

7月1日,第0師主力,第14、第50師各一部、第507部隊等,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密支那發起攻擊。經天激戰,部隊逼近密支那市區。

8月日,中國駐印軍攻佔密支那。這場戰鬥,駐印軍終於打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先後擊斃日軍700多人,俘虜70多人,日軍第56師團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在戰鬥失敗後自殺。中國軍隊死傷5100多人。

密支那戰鬥結束後,中國駐印軍進行休整和整編。史迪威仍然擔任駐印軍總指揮,鄭洞國升任副總指揮。所屬部隊擴編為個軍,即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孫立人升任新編第1軍軍長,下轄新編第0、第8師;新編第6軍由廖耀湘任軍長,下轄新師、第14、第50師。

駐印軍攻佔密支那以後,從印度經過卡盟、莫岡到密支那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暢通無阻,盟國運送給中國的戰爭物資可以經過密支那中轉,減輕了“駝峰”生命線的壓力,提高了戰爭物資的運輸量。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以後,八莫即成為下步進攻的要點。八莫位於中緬邊境,是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個大城市,規模僅次於密支那,也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一個重要據點。日軍為維持緬北局面,把部署在南坎的第搜尋團、第16師團第聯隊、混合炮兵1個聯隊,以及在莫岡、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調到八莫,防守總兵力達5000多人,在八莫周圍構築工事,組成新的防線。

1944年8月8日,日軍第師團主力推進到芒市,第18師團從英多轉移到中緬邊境的南坎。日軍把這兩個師團部署到滇西,主要企圖阻止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

10月10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第二階段的作戰命令。

孫立人軍長為了迅速攻克八莫,調整了部署,命令右縱隊的第11團迅速轉移到左翼方向,從新龍卡巴向八莫南面的曼西進攻,切斷駐守在八莫的日軍的後方運輸線。第114團在11團配合下,向八莫的正面攻擊。

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經過10多天的激烈戰鬥,相繼攻克了莫馬克和曼西,於11月上旬把八莫據點的日軍包圍起來。接連數日,駐印軍在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向八莫據點的日軍發起攻擊,但日軍殘部1500多人憑藉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繼續固守八莫。拼死抵抗,企圖等待南坎方面的日軍前來支援。

11月1日,新師攻克大曼等日軍據點後,迅速調遣部分兵力向八莫前進,策應新8師圍攻八莫。

4日,駐印軍突破日軍八莫外圍據點,攻入八莫城內。激戰中,除60多名日軍跳到太平江、逃往南坎外,其餘日軍包括城防司令原三好大佐在內的官兵,全部被殲滅。

八莫戰鬥,駐印軍擊斃日軍40人,俘1人,繳獲飛機架、大炮5門、戰車輛,奪取飛機修理廠座及大批軍用物資。新1軍官兵傷亡101人。八莫戰鬥的勝利,為駐印軍與遠征軍會師奠定了基礎。

南坎地處中緬邊境,西通緬甸八莫,東可到龍陵。公路與滇緬公路互相連線,交通十分便利。日軍侵佔緬北以來,在南坎儲備糧彈,做好了長期防守的準備。八莫戰鬥結束後,日軍在南坎的部隊主要是第56師團和第師團各一部,兵力共有1個師。

駐印軍圍攻八莫的時候,急向南坎求援。11月0日,駐守南坎的日軍第55旅團旅團長山崎四郎率所部並附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一個大隊,從南坎北上,救援八莫,誰知這支被稱作“山崎支隊”的日軍在行進途中,與駐印軍第0師主力部隊遭遇,兩軍在拜家塘、康馬附近地區展開激戰。新1軍軍長孫立人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命令在八莫戰場上的新8師第11團向日軍後方截擊,使山崎支隊首尾難以相顧,無法支援八莫。1月17日,第0師把日軍山崎支隊擊退後,乘勝前進,逼近南坎。不久,新8師第11團也向南坎西側疾進。

1月下旬,第0師進至南坎外圍。孫立人軍長看到南坎附近是一條狹長的谷地,如果正面進攻,部隊難以展開。於是命令第11團等部隊,首先殲滅南坎外圍的日軍,對南坎形成雙重包圍。

1945年1月14日,圍攻南坎的部隊先後進至南坎的預定出擊陣地,做好總攻擊的準備。15日,駐印軍新1軍各部隊在強大的航空兵火力和炮火的配合下,用坦克突破開路,向據守南坎的日軍發起猛攻。南坎據點內的日軍雖然拼死抵抗,但根本無法阻止駐印軍強大的火力和兵力突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當天新0師即攻佔南坎,少數殘餘日軍狼狽突圍,向東北方向古木蔽天的森林裡逃去。

南坎戰鬥,駐印軍擊斃日軍1780人,俘虜日軍1人。繳獲卡車10輛,奪取倉庫10多座,以及其他許多作戰物資。

蔣介石對南坎戰鬥很重視,當他看到駐印軍攻克南坎後,立即打電報給衛立煌,命令中國遠征軍迅速攻佔畹町,儘快掃除中印公路上最後的日軍據點。

蔣介石的命令,揭開了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序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