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馬紹爾跳島建奇功日本國敗局起內訌

在太平洋戰場,自從中途島戰役後,日軍轉攻為守,盟軍開始區域性反攻。194年5月底,尼米茲派遣一個突擊艦隊奪回了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8月中旬又收復基斯卡島。

盟軍在阿留申群島和西南太平洋的進攻,迫使東條英機重新規劃其在太平洋上的戰略行動。在194年9月0日舉行御前會議上,東條政府制定了所謂“今後應採取的戰爭指導大綱”。這個大綱規定:為了完成帝國的戰爭,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包括小笠原群島、內南洋群島及西部新幾內亞、巽他群島、緬甸的這一圈子,為應該絕對確保的重要地區。並要求從戰爭開始到結束,要確保圈內的海上交通。

與此相對立,在英美魁北克首腦會議以後,美國戰略計劃人員一直在尋求打敗日本的途徑。他們認為,打敗日本的關鍵,就是透過中太平洋全面作戰,南北兩翼進行支援。

美軍在太平洋的指揮系統是:尼米茲海軍上將是最高指揮,對整個作戰任務全面負責;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是中太平洋部隊司令,負責作戰指揮。中太平洋部隊的作戰主力是美國第5艦隊。這支艦隊擁有6艘重型和5艘輕型航空母艦、8艘護衛航空母艦、5艘新型和7艘舊式戰列艦、7艘重型和5艘輕型巡洋艦、56艘驅逐艦、9艘運輸艦和貨船。還有大量的登陸艦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太平洋美軍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塔拉瓦。這兩個島都是珊瑚小島,由珊瑚礁和很低的長條陸地組成。馬金島上有800多日軍,防禦較差。塔拉瓦駐有日軍5000人,島上設定了海岸炮、高射炮和反坦克炮,防守堅固。

美軍為奪取塔拉瓦島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先後派出5個營登陸,在海空軍的支援下,經過艱苦努力,付出很大犧牲,激戰4天,才擊潰日軍的抵抗佔領塔拉瓦島。美軍傷亡和失蹤達01人。但攻克這一島嶼,具有重要的意義,取得了空軍基地,到194年底,美國飛機已能從塔拉瓦島上起飛了。

美軍用血的代價換取了很多經驗教訓。此外,美軍佔領了吉爾伯特群島,就迫使日軍放棄了攻打埃利斯、斐濟和薩摩亞群島的計劃。

吉爾伯特群島的前方是馬紹爾群島。它是由個珊瑚島和許多小島群組成的,在周圍40萬平方英裡的洋麵上,有800多個珊瑚礁,所有的島嶼都很小,最高處只高出海面1英尺。但馬紹爾群島戰略地位很重要,有些珊瑚礁地段可以很快建成理想的飛機場。

美軍情報部門偵悉,在馬紹爾群島,日本空軍分佈在6個小島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出指示,要尼米茲於1944年4月1日,開始攻佔誇加連等個小島。尼米茲決定跳過其他兩個小島,只打誇加連。這個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環狀珊瑚島,由大約100個小島形成一個長60英里、寬0英里的巨大環礁湖。美軍計劃集中攻打兩個最強的據點:北面攻擊兩個相連的小島羅伊和納默爾,東南攻佔誇加連。為取得海軍基地,首先要拿下馬紹爾東南部無人佔領的馬朱羅島。

進攻馬紹爾群島的龐大艦隊由馬克.米徹爾海軍中將指揮。這支艦隊包括4個航空母艦突擊隊,擁有1艘航空母艦,其中包括護衛航母,以及戰列艦和巡洋艦等護衛艦只。艦基飛機首先打垮了群島中的日本海空軍,取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1944年月1日,誇加連主島遭到了太平洋戰爭以來最集中的炮擊。海軍艦隻以及部署在附近小島上的野戰炮向該島打了.6萬發炮彈,在炮彈彈道的上空,又有成群的“解放者式”轟炸機向火海扔炸彈,使這個島成了殺戮場。整個島好像被拋到萬英尺高空,又跌落下來。

日本人完全沒有料到美軍會一下子插入馬紹爾群島的中心。島上的8500名守軍,大部分是後方梯隊人員,只有00人受過戰鬥訓練,也缺乏反裝甲防禦。沮喪的軍官們用軍刀敲打裝甲車炮塔,他們的士兵則握著手榴彈站在坦克車上,等待手榴彈爆炸,他們認為美國人的秘密武器,能在黑暗中偵察出金屬,因為只要有人走出隱蔽處就被擊斃。於是,日軍官下令,士兵們晚間必須脫掉鋼盔和取下刺刀。但他們仍然被擊斃。所謂秘密武器,不過是既密集又準確的炮火。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然而,如同塔拉瓦一樣,他們幾乎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美軍整整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以7名士兵犧牲的代價,攻下了整個島嶼。

這次作戰非常成功,尼米茲馬上授權中太平洋部隊司令斯普魯恩斯,進攻馬紹爾群島最西端的埃尼威托克島。1月1日,美海軍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開始攻擊。月15日,美軍在埃尼威托克島登陸;月日就完全攻佔了它。

美軍在埃尼威托克登陸的第二天,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又開始襲擊特魯克。特魯克是加羅林群島的首府,是日本所有委任統治地中最好的軍港。從194年7月起,日本聯合艦隊就以特魯克的環礁湖為基地。特魯克與其他珊瑚島不同,是個火山島,最高處高出海面1500英尺。戰爭初期,它常被稱為“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特魯克珊瑚環抱從海上難攻,但空軍容易襲擊。它是個重要的海空軍基地。

美國空軍對特魯克的襲擊也很成功,兩天之內炸沉日本戰艦9艘,共.4萬噸、運輸艦只4艘,共1萬噸。炸燬飛機70架,炸死炸傷日軍1700人。美國空軍在埃尼威克登陸和對特魯克的打擊,使東條大為震驚。戰局變得空前嚴重,而且空前激烈。敵人作戰的速度表明,進攻的力量已經威脅到本土了。

為了對付這種局面,1944年初,東條統帥部決定加強中太平洋的防禦。月10日,聯合艦隊司令部從特魯克遷到帛琉群島,同時水上飛機主力前哨基地也遷到帛琉。月中旬,直屬大本營的第1航空艦隊開到南洋和菲律賓一帶。15日,新編第1軍成立,司令部設在塞班島,統帥5個師團和8個旅團,由聯合艦隊司令統一指揮。

月4日,大本營成立中太平洋艦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任司令,作戰時受聯合艦隊總司令指揮。這個新艦隊的骨幹是在這一地區作戰的第4艦隊和新建第14航空艦隊。它的任務是和第1軍協同作戰,保衛中太平洋。與此同時,大本營又以第和第艦隊為基礎,成立了第1機動艦隊,司令官小澤治三郎。第1機動艦隊擁有兩個戰列艦分隊、個巡洋艦分隊、9個驅逐艦分隊和9艘航空母艦,共計60架飛機。5月日,這個艦隊向菲律賓西南部的塔威塔威群島集中,在那裡做好戰鬥準備。

東條認為,海軍的戰鬥力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制止盟軍進攻和一舉改變局勢的唯一辦法,就是進行決戰。為此必須集中兵力,強迫進攻的敵人進行決戰,消滅他們。

隨著形勢吃緊,日本海陸兩軍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它們拼命爭奪戰爭經費、戰略物資和軍事工廠,尤其是在飛機的生產問題上,因為兩軍都認為取得勝利要靠空軍。兩軍最初同意平均分配計劃生產的4萬5千架飛機,但一個月後,海軍要求把他們應得的數量增加到萬6千架。東條默許了海軍的要求。

“這個問題太大,不宜過早決定。”東條的朋友兼顧問佐藤反對說。直到此時,東條一直依賴海軍在海上打勝仗並與美國“決戰”。但這個夢想破滅了,今後陸軍要起主要作用,位於正在挺進的盟軍與日本本土之間的各小島,要成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要成為未來的陸戰基地,因此,大部分飛機應該撥給從事這些戰鬥的陸軍。

現在看來,佐藤的意見是對的。於是東條讓佐藤通知海軍,改變輕重緩急的次序。海軍拒不接受修改過的決定。月10日,在皇宮召開的兩軍參謀長及其顧問的會議上,兩軍公開吵起來了。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大將認為,同敵人的關鍵性戰役還是在海上打的。已晉升為陸軍元帥的參謀長杉山提出異議:“如果把你要的飛機如數給你,你能否改變戰爭形勢?”

永野氣呼呼地說:“我當然不能作這樣的保證!你能不能保證,如果把所有的飛機都給你,你能改變戰爭形勢嗎?”

其後雙方雖然冷靜下來,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還是佐藤獨出心裁,提出一個折衷的辦法,集中生產戰鬥機,不生產轟炸機。這樣便能多生產5000架飛機,使總數達到5萬架,兩軍平分。

內部紛爭的風暴雖然平息了,使風暴加劇的軍事問題依然存在。美軍在攻佔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之後,月1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尼米茲,於6月15日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命令麥克阿瑟在今後5個月內,在太平洋艦隊支援下,攻佔棉蘭老島。

這一連串的災難和美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促使佐藤向東條建議:“我們應該撤到菲律賓,在那裡決一雌雄。”

“你跟參謀本部商量過嗎?”東條陰沉地問道。

“問題就在這裡。參謀本部肯定會反對這樣一個計劃。我認為應該說服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卡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退到菲律賓。”

東條脹紅了臉說:“去年,在一次御前會議上,我們把最後防線定在馬里亞納群島和卡羅林群島。你的意思說,不打一仗就把它們放棄?”

佐藤堅持己見說:“在那個地區只有7個機場,美國人很容易在發動入侵以前就使這些機場失去作用。但在菲律賓,有幾百個島嶼可以用作基地。最後的戰場應該在這裡,因為如果那一仗打輸,我們就沒有能力再打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集中力量打最後一仗的原因,然後展開和平攻勢,求得體面地解決。”

雖然東條聽到“和平攻勢”就心裡不好受。但佐藤的建議卻導致了意外的效果。當晚,東條建議杉山參謀總長辭職。東條解釋說,在此“嚴重局勢”下,最好由他本人兼任陸相和參謀總長。

杉山抗議說:“這是違反我國長期以來傳統的。不應該一個人既作出政治決定,又作出軍事決定。斯大林格勒的災難就是希特勒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結果。”

“希特勒元首是兵卒出身,我是大將。”東條要杉山元帥放心,對於軍務和政務他會給予同等注意。“在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中,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即使打破先例也要採取。”

杉山按捺不住了,他說:“如果你這樣幹,陸軍內部的秩序就無法維持?”

“如果有誰反對,我就立即撤換他!”

第二天,即月1日,東條解除了杉山參謀總長的職務,自己兼任。這樣,東條英機就把首相、內相、陸相、參謀總長四個職務集於一身。與此同時,他任命海相鳩田繁太郎接替永野,擔任海軍軍令部總長的職務。

東條鞏固權力的專斷行為,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嚴重不安。天皇長弟秩父宮親王認為,首相、陸相和參謀總長不應由一人擔任。與杉山一樣,他向東條提出一個問題:“當參謀本部與陸軍省在戰爭問題上持不同意見時,你將怎麼辦?”

東條憤怒地在書面回答說:“在目前這個階段,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用我們全部國力去爭取勝利。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我將感謝你與我討論這個問題。至於目前這個行動,如果你對此有什麼疑問,我將樂於回答。如果我感到自己不再忠於天皇,那麼,我將真心誠意地謝罪,並在御前切腹。”

重臣們與秩父親王一樣感到擔憂。在他們看來,日本的困境完全是東條領導的結果,都主張解除東條的首相職務,其中近衛和岡田尤為積極。他們認為接替東條的必須是一位“立即與盟國進行和談”的人。宮內大臣木戶雖然表示同情,但拒絕出力。

在軍方也有人暗中為謀求和談而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木海軍少將。他是個敏銳的情報研究專家,鳩田海軍大將曾令他徹底分析研究,從絕密檔案中反映出來的日本在此次戰爭中所犯的錯誤。他對於海空力量損失的分析,使他得出不可避免的結論,認為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在太平洋所受到的毀滅性打擊,使之喪膽,他認為唯一解決的辦法是解除東條的職務,立即探求和平,不管後果如何。

但高木害怕,如果把這個情報呈交鳩田,不僅報告會束之高閣,而且自己的生命也很難保。他秘密會見了和自己政見相同的前海相米內光政大將和井上成美中將,把自己調查研究結果告訴他們。他們鼓勵他把研究結果提交給岡田,以及其他比較能採取行動的人。幾個星期過去,東條依然在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東條見勢不妙,也在暗中尋求“和談”。他秘密召見德國大使歐要.奧特將軍,要他作出保證,除對裡賓特洛甫和希特勒外,不向任何人透露談話內容。東條建議德國和日本秘密地與盟國接洽,提出“和平”。如果希特勒能派出一架遠端飛機,他本人將代表日本飛往柏林。希特勒的回答很婉轉,但卻是冷淡的。德國缺乏熱情,使東條沮喪,但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在這方面進一步努力,雖然他對於如何才能和平的想法是離奇的,不現實的。那年夏末,來棲大使從美國回來,在為他接風的宴會上,東條把他拉到一邊,當著杉山的面對他說:“請安排早日結束戰爭。”

這話從東條的嘴裡說出來,使來棲感到吃驚。他說:“發動戰爭容易,結束戰爭難啊!”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艦隊和商船的損失逐日上升。9月份損失17.08萬噸,11月增至6.5068萬噸。大部分損失是由美國四出襲擊的潛艇造成的。而東條政府和大本營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以對抗這一對日本補給線所造成的嚴重威脅。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一年後,美國潛艇已擊沉了日本19艘貨船,總噸位達56萬噸。此時,大本營才最終認識到,由於沒有採取有力的護航措施,運輸對戰爭的需求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困難。在國內,大家紛紛請求增加汽油、鐵礬土以及其它重要原料的供應。前線指揮官們請求運去糧食、武器彈藥和援兵。但卻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隻來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且每個星期都有商船被擊沉。然而,直到194年月,才成立第運輸護航艦隊,司令部設在塞班島。兩支護航艦隊的艦隻總數少得可憐,只有16艘驅逐艦、5艘海岸快速艦和5艘魚雷艇,遠不能應付美國“狼群”戰術發動的襲擊。

受到東鄉提督在對馬海峽勝利的“畢其功於一役”決戰思想的影響,聯合艦隊新任總司令古賀峰一,夢想著一戰而改變戰爭程序。他是個講求實際的人,也明白成功的把握極小,但卻是日本最後的希望。月8日,他釋出戰鬥計劃,在挺進中的美國艦隊一旦經由馬里亞納群島或帛琉群島,或新幾內亞闖入菲律賓海,聯合艦隊就全力出擊。為此,他高效率地開始集中日本的大部分海上力量。月底,古賀下令把設在“武藏”艦上的司令部從帛琉遷往菲律賓。

“咱們一起出擊,一起捐軀吧!山本死得正是時候,我真羨慕他!”古賀對他的參謀長福留繁中將說。然後他們一起乘飛機飛往南方。

月1日上午9時,他們分乘兩架川西造的4引擎水上飛機,向棉蘭老作小時飛行。但在飛抵菲律賓前遇到了暴風雨,古賀因飛機墜毀而喪命。福留的飛機在與暴風雨搏鬥中燃料耗盡,被迫作了麥克阿瑟的俘虜。日本聯合艦隊不到一年失去了兩位總司令。

就在日本內外交困的時候,戰場上又傳來很不幸的訊息。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