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英轟炸四軸成泡影蘇虛應備戰是真忙

希特勒未能徹底打敗或征服英國,沒有制海權或制空權,便不可能把德軍運過海峽。德國想用轟炸來恐嚇不列顛民族,粉碎其戰鬥意志的企圖業已破滅。同時英國的空中力量,由於有英國和美國各工廠積極生產的支援,加上加拿大為中心的各自治領,採取了訓練飛行人員的龐大計劃,將使已經在質量上超過德國的英國空軍,於一年之後,在數量上也超過德國。

希特勒認識到戈林的希望已經破滅,便把目光轉向東方。現在他覺得,在入侵不列顛以前,應該把同蘇聯的關係搞定。

當不明真相的歐洲人認為英國的命運似乎絕望,或者最多不過是存亡未卜的時候,納粹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在世界事務中佔了首位。這兩個專制國家之間的基本矛盾便顯現出來了。其實,斯大林在盡最大努力與希特勒合作的同時,也在蘇聯盡力聚集一切力量。雖然每打一次勝仗,他和莫洛託夫照例會表示祝賀,為此,把大批食物和重要的原料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德國。但隨時也準備就兩國間許多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同納粹德國獲得永久的解決。

當然,對於芬蘭和羅馬尼亞,蘇德雙方的意見是不一致的。蘇聯對法國的淪陷感到震驚,沒有料到這麼快就突然瓦解。現在沒有西線了!在尚未看清英國在1940年是否屈服以前,其對於與德國關係有所改變。蘇聯逐漸認識到,英國能夠應付一場持久、無限期的戰爭,它的身後除了廣闊的大英帝國潛力之外,還有強大得無與倫比的美國。而且在戰爭期間,在美國周圍和日本可能發生重大事變,斯大林意識到他的危險,就更迫切需要爭取時間。

1940年11月1日,莫洛託夫訪問柏林。這位布爾什維克使者在納粹德國聽到了許多恭維話,並在以後的兩天裡,同裡賓特洛甫、希特勒進行了冗長而緊張的會談。

莫洛託夫問到“三國條約”中,歐洲和亞洲的新秩序意味著什麼?在這個新秩序中要蘇聯扮演什麼角色?

而德國外長預計與莫洛託夫討論的問題是:關於俄國在巴爾幹和黑海的利益;關於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方面,也有些問題需要澄清。

“元首”回答說,《三國條約》的宗旨,是要根據歐洲國家的天然利益來調整歐洲的局面,因此德國現在要求蘇聯自己表示它感興趣的地區。在任何情況下,沒有蘇俄的合作,就不能決定。這不僅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亞洲。要求蘇聯合作,一起來劃定大東亞圈,並提出它對那裡的要求。

會談結束希特勒總結說,會談在一定程度上向著廣泛的合作邁出了第一個具體步驟;會談曾充分考慮到西歐的問題,要由德國、義大利以及法國來解決;同時認為遠東的問題,主要是蘇聯與日本的事情,但德國願以調停人的身份居間調處。這是一個反對美國企圖“靠歐洲發財”的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莫洛託夫表示,他同意元首關於美國和英國地位的說法。他認為,只要能以夥伴,而不僅僅是以物件的身份進行合作,則蘇聯參加《三國條約》在原則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就在莫洛託夫與裡賓特洛甫進行會談的時候,英國對此有所風聞,如果蘇聯一旦加入《三國條約》,使之成為“四國聯盟”。那麼,軸心國家將變得更加強大,這對於英國來說將是十分嚴重的問題,也會影響到美國對於英國的看法。

英國的情報機關十分出色,此時得知蘇聯外長莫洛託夫正在柏林,與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進行重要談判。在這關鍵時刻,英國決定對柏林進行空襲,給蘇聯領導人一個震懾。

也就在蘇聯與德國兩位外長會談的時候,空襲警報響起了。

空襲警報響起,莫洛託夫由裡賓特洛甫帶路,走下了許多階梯,來到一間裝飾豪華的防空室。他們進去以後,空襲就開始了。

裡賓特洛甫把門關起來對莫洛託夫說:“現在在這兒,就只我們兩個人了,我們為什麼不劃分一下呢?”

莫洛託夫說:“英國的意見呢?”

裡賓特洛甫說:“英國已經完了。它再也不能起大國的作用了。”

莫洛託夫說:“如果完了的話,我們為什麼到這個防空室來呢,是誰在這兒扔炸彈呢?”

柏林會談的失敗,對希特勒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改變了猶豫不決的心態。當月,凱特爾、約德爾和德國總參謀部,根據他的命令擬定計劃,把德國軍隊東調,以便於1941年初夏進攻蘇聯。

那麼遠的距離,沿波羅的海到黑海長達兩千英里的戰線,集結與部署數百萬現代化的德國軍隊。以及準備所有的兵站、營房和鐵道側線,無論在計劃和行動上都不容有所延誤。這一切還需保守秘密,矇騙對方。可以說,希特勒正在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為了這一目的,希特勒利用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掩護。第一是在瓜分和分配大英帝國遠東殖民地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共同政策和細緻的談判;第二是透過匈牙利不斷增派軍隊以控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這在軍事上有重大收穫,同時又掩蓋或解釋在該戰線南翼集結德國軍隊進行針對蘇聯的部署。

談判採取由德國提出建議草案的方式,邀請蘇聯參加《三國條約》,把英國在東方的權益給予蘇聯。如果斯大林接受了這一方案的話,事態也許會在一個時期內向著不同的方向演變。希特勒可以隨時擱下進攻蘇聯的計劃。

蘇聯政府沒有接受德國的方案。他們在歐洲單獨同德國周旋,而日本在世界的另外一邊又對他們施加壓力。但蘇聯對自己逐漸增長的力量和廣闊的領土深有信心,這就是蘇聯的本錢,因此一再討價還價。

1940年11月6日,舒倫堡把蘇聯的反建議草案送到柏林。蘇聯的反建議提出:德國軍隊應立即撤離芬蘭,因為根據199年的條約,芬蘭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在今後幾個月內,為了保證蘇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安全,由蘇聯與地理位置於蘇聯黑海疆界安全區以內的保加利亞締結互助條約,以長期租借的方式,在接近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範圍內,為蘇聯陸軍和海軍建立基地;承認巴統和巴庫以南,凡是通往波斯灣的地區為蘇聯領土願望的中心;日本放棄在北薩哈林島開採煤炭和石油的權利。

在這些激動不安的日子裡,斯大林正在做著與德國開戰的準備工作。他開始精心選擇他的最高軍事指揮員。從保衛察裡津戰役時起,伏羅希洛夫就一直是他的親密戰友,但在芬蘭戰爭中顯示出他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1940年5月8日,鐵木辛哥取代了他的國防人民委員職務。猛打猛衝的布瓊尼未能掌握現代戰爭,雖然他們仍然受到重用,但都退出了直接指揮軍隊的崗位。

沙波什尼科夫190年就在沙皇軍隊裡當軍官,他思路廣闊,有一個敏銳的分析頭腦。在0年代寫了《軍隊的頭腦》一書,為人謙虛寬厚,紀律嚴明。斯大林提撥他負責總參謀部的工作,主管軍事工程和防禦工事。

1941年月1日,朱可夫就任總參謀長,他在沙皇軍隊中是一名軍士,是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指揮官。199年在中蒙邊界的哈勒欣河指揮幾個裝甲師,戰績顯赫,一舉殲滅了日軍5萬多人。

提撥朱可夫任總參謀長,顯然是鐵木辛哥提議的。當斯大林把朱可夫召到他的辦公室時,朱可夫大吃一驚。他爭辯說,他是野戰軍軍官,毫無參謀工作經驗。斯大林聽了他的申辯後簡練地重複說:“政治局已經決定任命你了。”他把重音放在“決定”兩個字上。

斯大林是個事必親躬的領導者,凡有關加強武裝部隊的各項工作,從挑選高階軍官到實現機械化的計劃,特別是採用T-4式坦克和新式火箭炮喀秋莎等,斯大林都沒有依靠政治局、總軍事委員會或其他機構的正式會議。

一天星期六的晚上,朱可夫應約到斯大林別墅向斯大林匯報工作。鐵木辛哥和庫利克早已在那裡。斯大林隨即問道:“你見過火箭炮喀秋莎沒有?”

“只聽說過,但沒有見到。”

“哦,那你應當同鐵木辛哥、庫利克和阿博連科去靶場看一看火箭炮射擊。”

斯大林聽完報告後問朱可夫對德國空軍有什麼看法。朱可夫說:“德國人有一支不錯的空軍。他們的飛行人員在同陸軍協同作戰方面受過很好的實際鍛鍊。至於飛機,我們的新式殲擊機和轟炸機絲毫不比德國的差,甚至還要好一些。可惜的是這種飛機太少了。”

作為國防基礎的國民經濟,這些年來蘇聯有了很大的發展。前兩個五年計劃都超額完成了。按照第三個五年計劃(198-194)的要求,重工業和國防工業仍然得到了特別迅速的發展。整個工業年產量雖然平均增加1%,但國防工業的年產量則增加了9%。許多製造廠轉為生產國防技術裝備,一批大型專業軍事工廠開始興起。就這樣,蘇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脈搏跳動得更快了,在臨戰前的歲月裡,達到了最緊張、最充分的程度。整個國家生活也變得更加嚴格、更加集中了。

199年8月舉行的最高蘇維埃第四次特別會議,透過了《普遍義務兵役法》。根據新兵役法,應徵年齡為19歲,中學畢業生服役年齡為18歲。同時延長了服役期。到1941年1月1日,蘇聯陸軍、海軍、空軍和防空軍校較199年增加了1.8倍,軍隊總數發展到40萬人以上。

與此同時,還對國民進行普遍的軍事訓練。每年有好幾萬飛行愛好者、跳傘員、射手和航空機械員,在00所以上的航空和汽車摩托俱樂部、航空學校和滑翔俱樂部學習專業知識。青年入伍前學到的這些技能,為進入軍隊打下了基礎。

各級指揮人員的專業訓練方面,有00所以上的軍事學校,19所學院,10個附屬在普通大學的軍事系,7所高等海軍學校,幾十萬人在這些院校中受過良好的教育。透過這些訓練,大大提高了紅軍指戰員的軍事素質。

隨著國防工業的發展,陸海空軍的裝備也大大加強。僅就空軍來說,1940年底航空工業比199年增長了70%以上。在從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轉歸航空工業的企業裡,同時興建的航空發動機廠和航空儀器廠,根據準確檔案,從199年1月到1941年6月日,工業部門為紅軍提供了1.7745萬架作戰飛機,其中有719架新式飛機。

1940年春夏之際,德國軍隊對西方的閃電戰進攻,更加劇了蘇聯戰備的緊迫性。就在這緊張時刻,斯大林決定組建新機械化軍、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以及反坦克部隊。按照計劃,要裝備齊這些新建的機械化部隊,僅新式坦克就需要1.66萬輛,總共需要坦克.萬輛左右。為此斯大林號召加緊生產,延長工作時間。他說:“只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就在這個時候,斯大林要副國防人民委員沙波什尼科夫,就德國入侵可能採用什麼計劃,起草一份全面的參謀報告。在1940年9月的政治局會議上,斯大林否定了這份報告。他雖然表面上否定了這份報告,但還是十分細緻地聽取了彙報、細心地研究了這份報告。

沙波什尼科夫認為,德國的主攻方向將在波羅的海和普里皮亞特沼澤地之間,針對斯摩稜斯克和莫斯科。

斯大林不以為然地說:“我不明白總參謀部為什麼擬定了把兵力集中到西部方向的方針。有一種說法認為,希特勒將沿最短的路線對莫斯科實施主要打擊。但是,我認為,對德國人來說,特別重要的是烏克蘭的糧食和頓巴斯的煤。沒有這些最重要的資源,德國法西斯就不可能進行長期的大規模戰爭。希特勒已在巴爾幹站穩了腳跟,看來他將準備對西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

由於斯大林在判斷德軍主要攻擊方向上犯了錯誤,不得不在戰爭前夕,把早先集中在烏克蘭和後來調往那裡的第19集團軍全部,和第16集團軍的許多部隊,大約100個師轉移到西南方向,對戰爭初期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蘇聯1941年春天修訂的作戰計劃,對於現代戰爭初期的作戰特點也缺乏充分認識。當時蘇聯最高統帥部認為,像德國和蘇聯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應該像以前那樣,先在邊境交戰幾天,雙方主力才進入交戰。尤其是對希特勒的“閃電突擊”和雄厚的人力物力估計不足。事實上,無論是兵力還是綜合國力,兩國都相差懸殊。

戰爭前夕,德國同被它佔領的國家一起,年產鋼180萬噸,煤為6.964億噸。蘇聯鋼產量為180萬噸,煤產量為1.659億噸。德國的弱點在石油方面,但由於從羅馬尼亞輸入石油,依靠已建立的儲備和合成油料的生產,從而得到某種程度的彌補。

德國擁有強大的軍事經濟潛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00個以上的大軍事工廠,軍事生產1940年比199年增加了/,比19年增加了1倍。1941年德國工廠生產了1.1萬架飛機,500輛坦克和裝甲車,7000多門7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170多萬支步槍和自動槍。此外還有戰爭掠奪來的大量武器,以及僕從國和被佔領國的生產能力。

截止1941年6月,德國軍隊比1940年增加了55萬人,總數達到850萬人,即14個師。而蘇聯到6月份,連同徵召的補充兵員在內,共有500萬人。希特勒認為,進攻蘇聯的有利時機來到了。

1941年月底,蘇聯政府已經獲悉,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在柏林與納粹德國首腦及外長,進行了極為秘密的談判。他們談判的內容,莫斯科是不難猜到的。希特勒試圖建立德日聯盟,形成對蘇聯的軍事包圍。迫使蘇聯必須進行兩線作戰。

因此,保衛蘇聯遠東安全就成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為延緩戰爭爆發的時間,爭取避免兩線作戰,在松岡途經莫斯科時,為教訓一下這個狂妄的日本人,斯大林特地給朱可夫,這位在哈勒欣河戰役教訓過日本人司令官打電話說:“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訪問德國途經這裡,你要親切地接待他。”斯大林把“親切”二字說得特別重。

這也是應松岡的要求作出的安排,松岡很想同朱可夫認識認識。

顯然,松岡洋右對哈勒欣河事件記憶猶新。過了幾天,在國防部外事主任的陪同下,松岡前來拜訪。他一進門就向主人深深地一鞠躬。朱可夫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親切”在歡迎他,問候他的健康。

談話一直在“友好”氣氛中進行,從始至終未涉及尖銳的政治問題。松岡給朱可夫的印象是狡猾詭詐,不願開誠佈公地交談。他寧願多聽,而不願多說。會見後,朱可夫打電話向斯大林報告了會見的情況和對松岡的印象。

斯大林對這次會見很滿意,最後他說:“日本政府同意簽訂中立條約了!”

蘇日中立條約於1941年4月1日簽訂,條約為期5年。距離德軍進攻蘇聯的時間只有兩個月!

條約規定:雙方應維持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並且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條約指出,締約一方成為第三國或第三國集團的軍事行動物件時,締約另一方應守中立。蘇聯政府認為,蘇日中立條約能減少日本進攻蘇聯,迫使其兩線作戰的危險。

雖然在1941年的頭幾個月裡,蘇德在形式上還保持著正常關係,卻還是日益緊張起來。月,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南斯拉夫也同意加入。然而,月7日,在南斯拉夫爆發了反對親德政策的暴動,結果成立了以西莫維奇將軍為首的新政府。斯大林不失時機地同南斯拉夫新政權簽訂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可是當德國軍隊侵入南斯拉夫、無情轟炸貝爾格萊德的時候,斯大林卻無能為力。

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5月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向幾百名軍校畢業生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紅軍建設中實現現代化和更新裝備的積極性,他提醒說,局勢很嚴重,不能排除德國在不久的將來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他坦率地告訴他們,紅軍還不夠強大,還不能輕而易舉地粉碎德軍,紅軍仍然缺少現代化的坦克、飛機和其他裝備,紅軍的官兵仍在訓練過程中。

蘇聯政府正在努力透過外交和其他辦法,力圖把德國人拖到秋季,冬天的到來會把德國人的進攻推遲到194年。如果蘇聯的策略獲得成功,那麼,同納粹德國的戰爭幾乎必然會在194年發生,“從現在起到8月份”是最危險的一段時間。

這次會議之後,蘇聯有意做出“親善”的外交姿態,繼續煞費苦心地設法防止任何像是挑釁的行動。1941年6月14日,蘇聯塔斯社授權發表了一項後來證明是只能麻痺自己的宣告。進一步強調了同德國的“友好關係”,說德國“和蘇聯一樣堅定不移地恪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條款”,並且否認從倫敦散佈出來的“兩國在近期會爆發戰爭的謠言”。

在這些日子裡,克里姆林宮的空氣異常緊張,斯大林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他清楚地知道,同納粹德國這樣一個有經驗的強大敵人作戰,將給蘇聯人民帶來多麼深重的災難,所以他竭盡全力爭取時間,加強戰備,儘量防止戰爭在1941年爆發。但是否能成功,他沒有把握。

1941年4月初,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來一份親啟電報,提醒他注意德國軍隊的調動和德國即將向蘇聯進攻。此後,英國方面於6月18日向蘇聯駐倫敦大使發出緊急警報。蘇聯駐柏林大使館的報告,以及蘇聯在日本的傑出情報人員理查德.佐格爾的報告,都提到了德國入侵蘇聯的確切日期。

此時,中國政府情報人員,也獲悉德軍進攻蘇聯的準確情報和日期,並專程向蘇聯進行了通報。

斯大林對這些報告均持懷疑態度。他仍然不信任英國,在芬蘭問題上,丘吉爾對蘇聯的所作所為,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斯大林甚至認為,英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政府,正竭力慫恿納粹德國對蘇聯作戰,認為他們正處在嚴重的軍事形勢下,為了避免本身覆滅,非常希望德國進攻蘇聯。

尤其是希特勒的副手魯道夫.赫斯,於1941年5月11日飛往蘇格蘭,力圖與丘吉爾舉行直接會談,解決英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更加劇了斯大林對英國秘密外交活動的懷疑。

1941年春天,西方盛傳蘇聯對德國進行大規模軍事準備的挑撥性訊息。德國報刊大肆渲染這類訊息,並且抱怨說,這些訊息使德蘇關係受到損害。

斯大林說:“你看,用德國人嚇唬我們,用蘇聯人嚇唬德國人,有人就唆使我們敵對,以收漁人之利。”

6月1日夜間,朱可夫從基輔打來的電話中獲悉,一名德軍司務長越過防線對蘇聯指揮員說,德國軍隊將在次日凌晨發動進攻。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和鐵木辛哥作了報告。斯大林的第一反應是:“也許這是德國將領把這個逃兵送來,是為了挑起衝突吧!”

“不,我們認為逃兵說的是實話。”總參謀長朱可夫堅定地說。

隨後政治局委員們都來了,經過審慎討論和研究,斯大林才最後同意發出這樣一項命令:命令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西部、基輔和敖德薩各軍區的前線部隊,立即作好戰備,準備抗擊德國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但時間已經晚了!

斯大林做了這樣的處理後,剛剛在沙發上休息,突然有人敲門。任何時候都不曾有人這樣喚醒他。難道戰爭爆發了?當斯大林勒緊睡衣走出來時,衛士長向他報告說,朱可夫有急事打來電話了。隨後,這位總參謀長在電話上向他報告說,德軍大規模空襲基輔、明斯克等重要西部城市、機場和交通樞紐。

這一切表明,斯大林最不願發生的事情――戰爭終於爆發了。時間是1941年6月日凌晨4時。只見他拿著聽筒沉沉地嘆息了一聲,然後粗聲粗氣地罵道:“希特勒這個大流氓!”那麼,斯大林將如何應對希特勒的突然襲擊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