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孫愛卿請奏。”

看到孫承宗的苦瓜臉,崇禎皇帝樂了。

若非他心裡有底,指不定還以為發生什麼大事了。

河南戰場的情況,早有廠衛密探先一步送達宮中,個中情形細節比盧象升上奏兵部的詳細客觀。

並且還有御馬監的奏報加以佐證,今後前線將領想要虛報冒功,那簡直真是找死了。

所以說,情報工作很重要啊!

耳不聾眼不瞎,誰也別想矇騙,心裡才能有底氣啊!

“啟稟皇上,宣大總督盧象升一舉蕩平蠍子塊,剿滅老回回部並斬殺賊首馬守應,功勳卓著,兵部擬下文對有功將士進行褒獎。

另兵部將下文督促川陝巡撫孫傳庭,務必於年前在滁州就地剿滅高迎祥等流寇。”

崇禎皇帝的國防部長孫承宗一臉嚴肅的說道。

相比於盧閻王的功績,老孫頭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至今尚無捷報傳來,寸功未建。

尤其是此時的他,聲名不彰,是崇禎皇帝走後門把他一手放到這個位置。

孫承宗知曉內情,說話已經很客氣了。

否則,估計兵部就不是督促二字,而是用呵斥了。

可縱使如此,兵部對他不滿是肯定的,要求他限期完成剿匪任務。

“犒賞有功將士,可。

督促孫巡撫,不必!”

龍椅上,崇禎皇帝對國防部長孫承宗做出指示。

至於原因,他沒有說。

也沒法說。

其一是他信任老孫頭。

尤其是得到他資助的情況下,四萬的秦兵對付高闖王這個流寇,崇禎皇帝覺得很輕鬆。

其二,這個原因不僅沒法說,反而還要封鎖。

因為,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想在此時滅掉所有流寇。

尤其是在滁州。

他已經暗中下旨,吩咐老孫頭把流寇趕到南直隸去。

沒辦法,不這樣做,教育不了人,也搞不到錢啊!

左良玉都想養寇自重,崇禎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若是有人知道崇禎皇帝的真實想法,一定有人說他是傻逼,腦袋進水了?

皇帝老子要養寇自重,這他娘的不是扯淡嗎?

可惜,崇禎皇帝就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

在崇禎皇帝的眼中,大明的主要敵人從來就不是流寇,也不是關外韃虜,而是東林黨和江南的這些大地主大財團。

享受國家利益,卻不知道有國。

坐擁千萬資產,卻不願捐獻分毫。

該死!

北方打得要生要死,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南方卻歌舞昇平,朱門酒肉臭路,這不行。

所以,崇禎皇帝打算放高闖王、張獻忠、李自成這三個魔頭,到南直隸轉一圈。

讓承平已久的南京城感受一下戰爭的殘酷,看看他們在屠刀下,是否依然無動於衷?

看看兵臨城下,有誰不願意交保護費?

真要這樣,讓高闖王打下南京城,殺他個人頭滾滾又何妨?

這就好比建奴打下南京城後,這些富商官紳被殺怕了,才知道錢財無用,轉而為南明朝廷捐錢捐物了。

都說北京城富足,其實作為陪都的南直隸,亦不遜色。

就好比後世的北京和上海,誰比誰有錢還不一定呢?

反正在崇禎皇帝的意圖中,南直隸這幫孫子不出錢,那就要他命。

他倒想看看,對這些人來說,是錢重要還是命重要?

當然,動手的不可能是大明軍隊,而是工具高闖王他們。

不過,這其中的操作也充滿變數,需要看情況而定。

可是不管如何,有老孫頭和盧閻王在,崇禎皇帝覺得挺安心。

殿內,國防部長孫承宗並不知道崇禎皇帝的戰略意圖,還以為皇上他老人家寵信老孫頭的原因。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再說今時不比往日,縱使孫傳庭不堪用,宣大總督盧象升卻已騰出手來,可以支援他。

因此,聽了崇禎皇帝旨意,孫承宗臉上古井無波,俯身領旨後,轉而開始議定好的第二項議題。

“啟奏皇上,最近宣、大邊關,有監察御史來信彙報。

言除了朝廷指定同北虜開展的互市外,有許多大明的私商冒著風險,暗地同北虜展開商貿,其中甚至有人販賣兵器。”

徹底清除晉商,是崇禎皇帝親自佈置的第一要案,現在已經徐徐拉來帷幕,正敲鑼打鼓一環緊扣一環進行中。

而孫承宗負責的是打草驚蛇步驟。

畢竟,崇禎皇帝除了知道八大晉商,其他的可是兩眼一抹黑,需要驚動他們,錦衣衛才好往下查。

“此類奸商,不思國危,傳旨下去,若再發現此等事情,一律抄家滅族。”

崇禎皇帝聽聞,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然後轉而吩咐溫奸相:

“溫愛卿,朝廷和漠西蒙古互市開碓場,內閣擬定好具體條陳,成立有司來具體負責。”

“皇上聖明,臣領旨!”

文臣首位,溫奸相欣欣然俯身領命。

作為首輔,溫體仁自然清楚和漠西蒙古互市的重大戰略意義。

草原上的牛羊馬匹,草藥皮草之類的是大明所需的,而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美酒、鹽巴更是草原民族緊缺的物品。

雙方以碓場作為貿易基礎,非常有利可圖。

但這樣的貿易是完全不對等的,貿易戰與經濟戰,草原遊牧民族根本打不起。

可以說,和漠西蒙古互市,主動權掌握在大明手裡。

過去,大明曾經關閉碓場,蒙古韃子不知道有多少人過不了冬?

但草原上的民族就如那野草一般,今年割了,明年又是一批,若是逼的太緊,他們走投無路之下,就只能同大明開戰,搶奪糧草。

雖然說大明從不懼戰,但兵鋒所處,難免生靈塗炭。

因此大明後來又恢復了碓場,一是安撫北虜,二是可以隨時控制。

不過,隨著建奴崛起,碓場就變得斷斷續續了。

現在,皇上單獨和漠西韃子開碓場,就是存了拉攏漠西韃子的心思。

驅虎吞狼,分化瓦解,好計策,皇上這一手玩得高明吶!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崇禎皇帝又宣佈了幾項命令,均順風順水地透過。

只是,正當崇禎皇帝感到開懷之際,不和諧的聲音又響起來了。

“臣彈劾兩淮鹽運使楊維垣!”都查院御史李炳忠站出來說道。

來了,崇禎皇帝掃了一眼李炳忠,目無表情的說道:“說說吧!”

皇上的語氣有些冷淡啊,殿內大臣們面色各異,也都不說話,靜靜的等著李炳忠開始說話,想聽聽他怎麼彈劾楊維垣?

其實,李炳忠的內容毫無新意,無非說楊維垣乃閹黨成員,不適合擔任兩淮鹽運使。

而且,又說他索取賄賂到買官賣官之類,最後說什麼魚肉百姓為禍地方等等,說了好多條,而且一副言之鑿鑿的樣子。

在李炳忠說完之後,居然又有四五個御使站出來,全都是彈劾楊維垣。

mmp,崇禎皇帝盯著這些人,雖然依舊面無表情,可是心裡面卻在大罵。

這些御使胡說八道。無論什麼事情都能拿出來說,說完還不用負責任。

崇禎皇帝心裡冷笑不已,這些人職業道德還真是不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不過,崇禎皇帝也早有準備,鹽政的事情哪有如此簡單?

也好,就從這一刻開始揭開鹽政戰幕。

等到御使都說完了,崇禎皇帝淡淡的說道:“交由吏部和刑部核實,如果真有其事,朕當重罰。”

交給吏部和刑部,那就是交給溫奸相了。

溫奸相會如何做,地球人都知道,不用多說。

正當這些御史絕望時,崇禎皇帝從龍書案上拿起了一份奏摺,開口說道:

“說起彈劾,朕這裡有一份奏摺,愛卿們商議一下吧!”

說完,崇禎皇帝把奏摺遞給高時明:“念給他們聽一聽。”

高時明雙手把奏摺接過來,展開之後大聲的念了起來。

高時明念的這份奏摺,其實就是溫體仁和楊維垣炮製的鹽政改革,為了清理兩淮鹽運司,做了很多工作。

因此,這份奏摺很有料,指名道姓的彈劾了不少官員。

從地方上監管鹽政的官吏,一直彈劾到了戶部,連戶部尚書畢自嚴都牽扯了進去,得了一個監管不力的罪名。

奏摺唸完,大殿上一陣安靜,大家都給這份奏摺弄蒙了。

事實上鹽的問題,他們不是不知道,只不過沒人願意揭開這個蓋子,因為這個蓋子一旦揭開,那就再也蓋不上了。

“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處置啊?”崇禎皇帝光從朝臣的身上掃過,開口問道。

“臣以為如果確有其事,當嚴懲不貸!”戶部尚書畢自嚴先站了出來,開口說道。

這份奏摺連他都沒放過,這個時候他自然要站出來,這是應有之意。

他的這種表態也在大家的預料之中,倒是沒人說什麼。

“皇上,臣以為此時當慎重啊!”都察院左都御史商周祚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鹽乃朝廷大事,關乎天下百姓,一旦因為查鹽政而鬧出斷鹽的危機,那豈不是因小失大?

一旦百姓無鹽可吃,那是要出亂子的,臣以為應該從長計議。”

崇禎皇帝看著商周祚,有些玩味的說道:“那商愛卿以為當如何?”

“臣尚無好辦法,不過上有明君聖主,下有諸位賢達同僚,相信必然能夠想出好辦法的!”

商周祚不慌不忙的開口道,一副很有信心的模樣。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說的不錯,但是跟沒說一樣。

之後,又有不少大臣站了出來,說的基本上都一樣,都是言之無物,不過大體意思是明白了,不能對鹽政大動干戈,這個是不對的。

崇禎皇帝歸納了一下理由,基本上就是怕鹽政亂了,天下就亂了。

這裡面多少是真心實意考慮這件事情的,多少是為鹽商張目的,這個崇禎皇帝一點都不清楚。

不過沒關係,是不是和鹽商有牽連,查一查就知道了。

多大的事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