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對付東林黨人,閹黨可用,閹黨好用。

這是崇禎皇帝得出的結論。

當然,這些人行事手段激烈狠辣,需要加以防範使用。

不過,想想東林黨的手段,崇禎皇帝也就呵呵了。

既然是手段,那就談不上誰比誰乾淨?

比的就是誰更好用了。

“大伴,近來認了多少義子了?”

回到乾清宮,換了一身便服,崇禎皇帝饒有興致的對老王問道。

“回皇爺,目前已經有兩百四十七人,皆是老奴親自挑選後進入府中做事,忠心和能力皆有一定保證。”

老王俯身行禮,臉上蓮花朵朵,開心的說道。

最近,三教九流的阿貓阿狗多如牛毛,皆想拜入他的門下,許多人都被他拒絕了。

可縱然如此,他依然還是選出不少人,有些還在考察中。

“唔。”崇禎皇帝不置可否點點頭,幾個月過去了,東廠也搞出一點名堂來了,正是大開香案網羅門下走狗的時候。

“大伴,速度加快點。”

崇禎皇帝吩咐道。

“皇爺,有些人多是雞鳴狗盜貪圖富貴權勢之輩,老奴怕亂收之下,這些人良莠不齊胡作非為影響皇爺聲譽。”

說實話,老王也不知道皇爺是否滿意,唯有小心翼翼的解釋了一句。

“大伴!你難道還真想把這些人當義子不成?”崇禎皇帝長嘆一聲,有點無語。

這覺悟有點低啊!

什麼義子?

狗屁!

其實就是走狗,用完了就可以扔了。

至於說聲譽,殺了這些敢於亂來擾民的傢伙,聲譽也就重新回來了。

他們,就是用來背鍋的。

“皇爺,老奴省得了。”

老王深吸一口氣,躬身回覆。

有了皇爺這句話,他心裡就更有底氣了。

其實,老王心裡多少也是有點擔心的。

廠衛在皇爺的全力支持下,錢財不缺,近來發展勢頭有點生猛。

可也正因為如此,老王擔心皇爺心裡忌憚他。

畢竟,自己是忠心一片日月昭昭,可問題皇爺知道嗎?

人心隔肚皮,裡外不相覷。

老王沒有這個自信。

“大伴,過去魏忠賢的黨羽骨幹,你也不妨趁機蒐羅來用。

在人才這方面,東林黨還是有太多的優勢。

你要儘快形成強大勢力,才能順利組建帝黨。”

魏閹的黨羽是本尊親自打倒的,崇禎皇帝不可能再去親自網羅,而老王出面就比較合適了。

至於老王心裡的小九九,崇禎皇帝根本不屑一顧。

不說他知道老王的忠心,就是不知道,那又能怎麼樣?

說實話,換了一個太監,只要聽話,崇禎皇帝照樣也敢放手使用。

這是因為,崇禎皇帝根本不怕閹黨。

而且,崇禎皇帝有理由相信,大明朝的每個皇帝,都希望有閹黨。

而這,才是根本原因。

當然,本尊沒有明白,所以他涼涼了,大明也涼涼了。

說起來,大明完善的科舉制度,雖然為下層人進階士大夫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對於貧窮的人來說十分渺茫。

大部分還是被原士大夫階層霸佔,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條件。

能讀得起書,是一個比較奢侈的舉措,因為培養一個知識分子的代價,並不是每個家庭可以承擔的。

由於宗族關係的原因,當他們取得士大夫地位時,就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政治勢力。

而閹黨的組成大多是出身於底層,很小就進宮,沒有子嗣宗族的勢力,他們的地位只會存在一時,而不會像東林黨那樣勢力累加。

最關鍵的是,閹黨的權力絕對來自於皇帝。

每換一個皇帝,閹黨的領袖就會換一個和皇帝關係親近的人。

所以,閹黨可以得勢於一時,而東林黨士大夫集團卻可以得勢於一世。

就比如現在,崇禎皇帝在位,一定可以保證老王的權勢不變。

可要換成太子朱慈烺,老王鐵定要下臺。

因為朱慈烺一定會讓他身邊的太監掌權。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原本,閹黨,武將,文官是大明獨創的三個政治平衡點。

只是,由於土木堡之變,大明武將系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得朝廷的政治勢力僅剩了文官和閹黨。

這樣政治平衡勢力就被打破了。

這也大大加深了閹黨和文官的鬥爭程度,於是,讓大明涼涼的東林黨就此而生。

到了天啟登基,東林黨勢力太大,天啟帝不得不放出魏忠賢,賦予閹黨很大的權利來維持政治平衡。

而史書上說魏閹對東林黨人的大肆迫害,其實是天啟皇帝樂意看到的結果。

可惜,這個平衡在本尊登基後卻被打破了。

本尊拿下閹黨的那一刻,不是收回朝政大權,而是拱手將朝政大權相讓於東林黨。

至此,東林黨一家獨大,開始顯露出清流背後的迂腐和黑暗,成為一柄暗劍,架在大明王朝的脖子上。

東林黨當政的這些年,朝中再難出現救國危難的名臣,反而出了一堆高談闊論的政治白痴,瘋狂的攝取權益。

說實話,本尊是個想辦實事的皇帝,但是面對這樣一群昔日慷慨陳詞,口裡報國恩的大臣,他無奈的發現這其中竟然沒有靠得住的。

於是,撤,殺,換,就成了本尊的唯一手段。

只能說,他用錯方法了。

因為,哪怕他一朝換了五十一個首輔大學士,而人員的本質沒有變化。

上臺的首輔不管是否東林黨人,卻再也沒有一人敢和強大的東林黨對抗了。

實在是孤掌難鳴啊!

所以,崇禎皇帝穿越過來後,除了使用本尊撤,殺,換的手段外,還採取自己培養人才的方法來取代他們。

沒辦法了,要想保住大明,要想保住漢家天下,就必須徹底消滅東林黨。

在這些東林黨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國家。

大明朝廷亡了,再換一家主子,他們還是官,還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統治權力。

歷史上,他們不正是這麼幹嗎?

你看,那些投降建奴的人,大多都是東林黨人,閹黨幾乎沒有一個。

面對侵略者的刀槍,這些人禮義廉恥都忘記了,氣節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為建奴歌頌。

唉,可恥啊!

當然,崇禎皇帝也明白,作為帝王,自己的敵人可不是一個東林黨。

只能說,他們是重要的敵人之一。

江南是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產力水平達到相當的高度。

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每年從歐洲、日本換回大量的白銀,竟能讓大明這麼一個貧銀國實現了銀本位。

現在,一邊是國庫空得見底,一邊是財富皆集中於巨室。

江南有能讓帝國得以續命的一切錢糧財賦,可在現存的帝國體制下,是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來的。

那麼,只有親手打爛它了。

在這方面,崇禎皇帝很有信心。

從法理上講,崇禎皇帝是泰昌皇帝僅存於世的兒子,上無太后,下無兄弟,他橫下心定要當個暴君的話,大明體制下根本沒人攔得住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需嚴密看管住幾個幼子和太子,別讓東林黨劫走就行。

大明都要涼涼了,朕還在乎真當一回楊廣、紂王麼?

另外,從事實上講,崇禎皇帝已經開始為組建軍政府做準備了。

拳頭大就是道理。

想要鐵血救國,崇禎皇帝就得放棄現有體制、撇開文官體系去做最大的軍閥。

把大明王朝的軍隊變成自己私兵,把自己從官僚的皇帝變成大頭兵們的皇帝,真正建立僅僅直屬自己的皇家禁衛軍。

以武力為後盾,不惜大開殺戒,也要取消科舉士紳免稅特權。

將科舉官僚和商人資本家儘可能分離,然後扶持新的利益集團,與之緊密利益結合。

帝國軍隊切實轉化成他們的利益保護者,為此不惜壓制一切反抗,然後重建一套嶄新的帝國秩序。

對崇禎皇帝來說,他必須把江南當成英格蘭,自己來做東方的克倫威爾,充當新興工場主資本家們的武力保護者和代言人。

大明帝國軍隊的戰刀針對的是坐擁天下財帛而不肯拿出來救國的士紳鉅富們,而並非升斗小民。

這是為了真正讓華夏天朝不至於落伍於時代,而不僅僅是救大明救朱家,給一姓天下延命。

這些,就是崇禎皇帝穿越過來的圖謀,也是他努力奮鬥的方向。

可以說,這半年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

當然,目前他的意圖沒有人能看懂。

朝臣只知道他因為皇陵被掘,受到刺激,性格變了,嚴查貪腐強軍,想要重新振興大明。

而貪腐這個東西,永遠屬於政治正確。

沒有那個官員,會在沒有大義名分的狀況下,同崇禎崇禎進行爭鋒相對的鬥爭。

因此,這段時間,朝堂上的官員們最終選擇避讓,只是希望能逃過崇禎皇帝的龍爪。

殊不知……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露出開心的笑容,對身邊的老王說道:“大伴,你去安排一下,朕明日要巡視京營。”

軍隊,永遠是崇禎皇帝最看中的東西,隔三差五就去轉轉,加深感情。

“皇爺,那老奴下去了。”

老王見崇禎皇帝交代完畢,半天沒有再吭聲,俯身離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