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天空灰暗,北風陣陣,天氣一天冷過一天,大明京城迎來了初冬。

禮部下屬的鴻臚寺,今天也迎來了一位朝堂大佬——次輔王應熊。

寒風吹打在身上,涼颼颼的。鴻臚寺卿徐大會率領在京的各國使節,恭迎在官署門口。

片刻後,一頂暖轎在幾名侍衛的護送下,來到眼前。

“外面冷,都到官署議事吧。”暖轎的篷布掀開,次輔王應熊輕聲交代。

然後轎伕繼續前行,一直到門口方才落轎,後面是緊隨其後的各國使節。

不是王應熊裝逼,在拿捏架子,怠慢各國使節。

而是在大明朝臣的眼裡,哪裡有什麼國家?

那是番邦,勉強叫藩屬國已經非常給面子了。

更何況,作為大明老大哥的次輔,跟這些藩屬國的駐外人員,身份地位根本不對等。

在這些小弟面前,大明是驕傲的。

也就是崇禎皇帝重視糧食問題,次輔王應熊才屈尊親自走一趟,若不然,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待進入鴻臚寺官署內,與各國使節見禮之後,王應熊開門見山直接道:“諸位下國使節,前幾日朝堂之上,天子有吩咐。”

大明天子有吩咐?

眾人聞言,一個個皆不淡定起來,呼吸急促抬頭仰望坐在中間的次輔王應熊。

他們在大明的工作,原本就是吃喝玩樂,清閒得緊。

等國內來朝貢,指點來人一些禮儀和注意事項。

然後帶他們領略大明風景,安排好遊玩專案,讓國內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好好震撼一把,基本也就這樣了。

而這,也有讓他們繼續留在大明京城的理由。

這份工作,是個美差,值得珍惜。

唯一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拿他們當叫花子一樣,從未開口對他們有什麼要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對於他們而言,大明實在太富足了!

兩百多年來,他們都是朝貢一些在本國很值錢,可在大明朝廷看來是垃圾的東西,然後得到一堆賞賜回國,何曾聽說過大明天子會有什麼吩咐的?

嗯,下旨呵斥的事情倒是有過。

“敢問王學士,不知今上有何吩咐,下國一定傾全國之力去完成。”

大明第一忠犬,由太祖朱重八老先生親自賜國名的朝鮮使節李再泰站出來,行禮畢恭畢敬的表態。

天見可憐,終於有機會報答大明爸爸了。

不用懷疑李再泰的話是否虛偽,現在的棒子國在對付大明爸爸方面是孝順的,心思是純潔而真誠的。

不說別的,歷史上大明敗亡之後,李氏朝鮮感謝大明“再造朝鮮”之恩,一直用崇禎年號到兩百八十五年。

按說,受建奴統治,使用什麼年號紀年,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

對此,我們必須客觀的說,此時的棒子很沒有被美帝帶壞節奏,還是非常講義氣的。

講義氣到讓你感動。

在年號問題上,不忘故主的朝鮮王室表現的陽奉陰違。

除了對建奴朝廷的公文賀表使用皇帝年號外,其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

地方官使用的疏章、箋文亦然如此。

不僅如此,除了繼續使用“崇禎”年號外,李氏朝鮮對大明皇帝年號的尊崇也達到了極點。

無論是文書、古印,還是馬牌、御畫,只要有大明年號,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同時,李氏王室對於大明的各種追思活動也與日俱增。

仁祖時,每逢重要節日,宮中都要行“焚香望闕之禮”;肅宗時,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

之後又在後苑春塘臺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又以大明太祖、萬曆、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

這種祭祀活動每年都會進行,一直延續到李氏朝鮮玩玩。

而對建奴,他們則視為犬羊、夷狄,私下稱建奴皇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

朝鮮孝宗帝甚至以光復大明為己任,倡議北伐。

他曾對大臣們說:“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

不過,棒子國自古以來就是嘴炮厲害,聽聽而已,不必當真。

但客觀的說,棒子國在對大明爸爸這方面的做法,講真,比親兒子還孝順。

當然,這也是爸爸做得好的緣故。

早在明太祖時期,他就把朝鮮列為“不徵之國”之一,朝鮮方面也始終以臣禮事明。

特別是萬曆年間壬辰倭亂以後,朝鮮方面感謝大明的再造之恩,全國上下自覺形成了一股更加強大的親明風氣。

到了崇禎年間,朝鮮國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幫助大明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動中未盡全力,被朝中的親明大臣推翻,仁祖繼位,史稱“仁祖反正”。

這件事讓朝鮮後來的諸位皇帝都不敢輕易反明。

所以,那怕明朝雖已滅亡,朝鮮被迫臣事建奴,但是朝鮮君臣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堅守著心底裡對大明的懷念。

更不用說現在了。

第一忠犬的朝鮮率先表態,帶動了節奏。

其他各國使節也紛紛表示自己國家也一定按聖天子的吩咐去辦,一定要讓大明天子滿意云云。

闊以!

次輔王應熊見節奏不錯,自己還沒開口說正題,這些人就如此上道,感到很滿意。

看著朝鮮使節李再泰,王應熊開口柔聲說道:“此事與你們關系不大,朝鮮地處東北苦寒之地,你們也不容易。”

話一說出口,王應熊就後悔了。

這話過去說沒問題,可當今天子思想變了,怕是要被皇上責怪他迂腐假仁假義。

不過,事已至此,也沒辦法了,主要是話說順口了。

他繼而扭頭對眾人說道:“今大明各地災荒較多,欠收之事常有。皇上為了不讓百姓餓肚子,特意要求各國朝貢糧食。”

“王學士,下國雖然糧食也歉收,但今上既然提出要求,下國無論如何也要盡全力。

否則,豈不是有負天朝上國對下國再造之恩?”

王應熊客氣的話,棒子國使節不幹了,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說道。

這分明是看不起人啊!

在棒子國人心中,大明爸爸是老大,這是毋庸置疑。

而自己,就是當仁不讓的老二。

其實實情也確實如此!

在現在,除了棒子國、交趾、暹羅有幾分國家的模樣外,其他的南洋藩屬國,確實非常弱小。

與其說是國家,還不如用部落來形容比較合適。

“很好,忠心可嘉!”

王應熊不敢再信口開河了,見李再泰跳出來,立馬開口稱讚把事情落實了再說。

還是皇上說得對,別再假仁假義了,大明目前沒有這個資本。

“下面,我們就來分配一下朝貢的數量。”

想到這裡,王應熊拿出內閣和戶部算計過的名單數量,緩緩的開始念起來。

PS:感謝書友Seven_I6萬賞,厚愛了!感謝書友郎郎150、Eesyriderhuan、慕羽長卿打賞,承情了!

晚上還有一更,但可能要遲點,諸位老鐵別熬夜,明天看也一樣,感謝大家支援厚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