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前腳剛走,順帶一把火把武昌燒個乾淨。後腳李自成就趁著這個機會佔據了餘燼未滅的武昌城。

由於將領們還是有些意見,李自成臨時決定分兵三路。

一是他帶領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郝搖旗等率大軍自承天先行;二支是劉宗敏統步兵、家屬後發;三支是李過、高一功率軍自荊州行進。

左良玉雖然東進以避李自成鋒芒,但還是留了後手防止李自成對他的後衛搞突然襲擊。

副將馬進忠、參將王允成奉命在武昌西面拖延時間。

李自成到達潛江和沔陽之間後,同兩人交戰一番。在擊敗左部馬進忠、王允成的軍隊後,行進到武昌西南部地區。

這一個月裡,多鐸大軍已經分兵破南陽等城,逼近長江一線。

阿濟格由陝西入湖廣追擊的部隊,也很快要進入襄陽一線。

由於武昌已經處於無人防守狀態,李自成輕鬆進入了這裡,不久,就把武昌改為瑞符縣。

目前,他帶來的這幾十萬人,唯一的問題就是,沒糧食吃。

為什麼沒有?

因為左良玉全帶走了!

更糟糕的是,阿濟格很快也追過來了。李自成二十四日入武昌,二十六日,就收到了阿濟格快要逼近襄陽的訊息。

李自成對於武昌還是很看重的,在這裡,他不僅改了地名,下設各級官員,還額外運銅炭鑄永昌錢。

另外又打算奪舟南下,取宣歙。李自成告訴田見秀等人說:“西北雖然搞不定了,但東南方向會是新的開始。”

於是,他便在此地駐紮了二十多天。

這二十多天可以說是李自成最安穩的日子,如果不是阿濟格來勢異常兇猛的話,他的這一現狀是完全可以繼續下去的。

可惜,天不遂人願。

大明王朝最大的表面掘墓人,無異於闖王李自成:從被崇禎打得只剩下十八人跑進商洛山躲貓貓,再到以百萬大軍規模席捲北方,兵不血刃殺進北京,活活逼得崇禎上了吊。

這神奇過程,後世讀史書的,都常驚訝的回不過神來。哪怕當年高築牆廣積糧的朱元璋,也沒這狂飆火箭速度。

可是,正應了歐陽修老夫子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要拿蓋房子來類比的話,朱元璋是蓋石頭房子的,那是一磚一瓦打牢靠,蓋一座房子就管保用三百年,工程質量十分靠譜。而李自成是蓋草房子,狂風一吹,稀里嘩啦的倒了一片。

當然最關鍵一條,還是老毛病不改。李自成說是能打仗,其實多年以來,一直還都是流動作戰的套路。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更是習慣性動作。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者,都極難克服的頑症:流寇作風。

真正把這頑症攻克的,兩千年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也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但這二位,一位雖不怎麼會帶兵,麾下卻有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另一位卻是無師自通,堪稱十四世紀最傑出的軍事家。

到李自成這一輩,就不行了。

因為李自成的大軍,本身就是個滾雪球膨脹的大雜燴,裡面魚龍混雜,當年為了拉隊伍,阿貓阿狗都收。這些貨色一帆風順的時候,還猛的像虎狼,一旦稍有挫折,立刻現形成貓狗。

李自成對這條,腦袋卻極不清楚,身為農民起義領袖,他缺少一個帝王應有的權力博弈心機,對人際關係的認識,非常的粗線條。殺李巖,毀西安,沿途搜掠,全然不顧自己曾經為貧苦大眾立下的誓言。

以及到了現在的優柔寡斷,昏頭糊腦。

李自成的個人帶兵水平,一直就是個游擊隊檔次,麾下的劉宗敏等人,跟韓信更差著檔次。

之前起來的猛,與其說是他會打,不如說是明朝已經被嚴重放血,變得極度不會打。

因此哪怕攻克北京,逼死崇禎,李自成看似高歌猛進的農民軍,戰鬥力其實還是虛假繁榮。

所以在之前的山海關之戰,雖然後世許多同情農民起義的學者,找出了各種失敗理由。

但根子上就一條:打不過。

當時士氣高漲的時候都打不過,這時士氣低落,自然更打不過。打不過就跑的毛病,也就集體發作,即使李自成本人也攔不住。

雖然說武昌的確是個好地方,然而事實上,放棄襄陽後果是很嚴重的。

四月初的時候,因為沒有屏障,清軍只用了一天就到達了武昌城外,擺出了進攻的架勢。

劉芳亮、田見秀領兵五千出戰,均被清軍擊敗。

李自成懼意橫生,放棄了武昌,踉蹌東下。

他的十幾萬大軍既無地方提供後勤供應,又要保護著隨軍家屬,隨行隨在各地殺掠籌糧,隊伍混亂不堪,指揮失靈。

李自成帶著自己麾下的能戰力量輾轉南下江西一帶,卻渾然忘記了劉宗敏他們。

而與此同時,左良玉的軍隊也已經到達了九江。

只不過他的軍隊裡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

湖廣巡撫何騰蛟自從被脅迫之後,無時無刻不想著逃走。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機會來了。雖然方式有點不雅觀------他是趁著守衛人員不注意,跳江而逃的。

也正是他的逃亡,讓世人得以知道,李自成五十萬大軍的消亡、潰散到底是一副怎麼樣的場面。

“天意要滅亡闖賊,闖賊李自成僅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察看地形,不承想伏兵四起,闖賊李自成被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是闖賊李自成的養子,策馬率先逃逸,闖賊李自成的衛士劉伴當馳馬追著大呼:“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二十八騎無一倖存。”

在何騰蛟後來給朱聿鍵的奏疏中這樣寫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當然,李自成究竟如何,這是後話。至少在這時候,他還能從容的逃離阿濟格的追擊,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而比他更不幸運的人,此刻正在九江城下煩惱。

…………………………………………………………………

(分割線以下,為可供借鑑的資料部分,不小心貼了上來,請大家見諒。書友們也可以看看,畢竟本書基本是依照這些史實外加自己的創造來寫的。)

李自成大軍的南下,在地方誌和《宗譜》中都有記載,據同治《蒲圻縣誌》記載:

順治二年,闖賊寇蒲,盤據鄉市,積三閱月,燒殺殆盡。五月,國朝王師臨楚,蠶官至蒲。

五月上溯三月,最遲是三月,這個時間與李自成大軍未進武昌即南下說最適合,與“居鄂二日”再南下能勉強湊合,不能相合的是四月二十九日才由金牛南下,這個時間比三月要差一個多月。雖然地方誌的記載也未必都很精確。

蒲圻往南走是崇陽縣,據同治《崇陽縣志》記載:

陳效源,居方山下,順治乙酉,闖賊竄崇,分黨至山村,效源率鄉人扼險要,與敵兩戰皆勝,俄而賊大至,被害。”

康熙《江夏縣誌》也有李自成大軍人崇陽的記載:

張延賓,字上卿,一宇天若,明崇禎己卯鄉舉,司鐸崇邑,修葺學署。乙酉,賊入崇,殘害搶掠,江邑宿陳學富,才高,賊欲殺之,賓片言解圍。

崇陽再往南便是通城縣。據康熙《通城縣志》增刊記載:

順治二年、闖賊盤踞鄉村四月,壯護(擄)弱殺,白骨如山,署官汪一位權埋教軍廠側,有冢。

同治(通城縣志》記載:

薄刀侖,義口圖,明末被流賊李自成挖斷,復長成如故。

通城《延陵堂吳氏宗譜》記載:

乙酉夏五月,闖兵踞扎通城數月,合邑民室盡為兵空。

這些材料說明李白成確實南下到達了通城縣,這是通城說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據。

官方文書,例如何騰蛟上唐王的奏疏,即《闖逆伏誅疏》說:

(李自成)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二十八騎登九官山,為窺伺計。

何騰蛟領兵從湖北崇陽、通城退往長沙,李自成大軍不久便順這條路進入湖南,他的估計並無差誤。至於說李自成領“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這不是他能親身目睹的,應得之聽聞。九宮山有通山、通城之別。通山九宮山南界江南,只能從山上窺伺江西,不能窺伺湖南,而通城九官山南界湖南,可以窺伺湖南。此處應指通城九宮山。如果通城無九宮山,李自成也沒有到通城,這種傳聞大概也就編不出來了。

這一年,崇陽人蒙正發經過通城去湖南平江,投奔南明政府,他在《三湘從事錄》中說:“闖逆授首,死於九宮山村民之手。

蒙正發在經過通城時,曾住通城黎時生家,並未去過通山縣,他所說的九宮山也應指的是通城九宮山。李自成到達通城是四月底,也有說是五月初,五月以後,李自成大軍的重要將領紛紛率軍從通城進入湖南,而李自成卻突然消失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據同治《平江縣志》記載:國朝順治二年五月,流賊李自成餘黨大掠縣境。是年五月,賊劉體純自武昌入縣北鄉。七月賊酋吳汝義自寧州入縣東鄉,據黃龍、幕阜(通城、平江、修水交界處)、東陽諸山,又有田酋亦以是月入據中洞諸寨,屠掠擄殺男婦無數,雖逃竄深箐中不免,往來屠掠尤慘。”

通城是劉體純由武昌、蒲圻人平江北鄉的必經之路。平江《大同李氏宗譜》也記載:劉體純從通城進入中段近鄰的平江冬塔,攻破張家坡李魁南寨。同治《通城縣志》記載吳汝義入通城後,與李自成挖斷薄刀侖。由通城進人寧州,佔據通城、平江、修水交界處的黃龍、幕阜諸山。(平江縣志》載吳汝義由諸山入平江東鄉。田見秀由通城人據中洞諸寨,進入岳陽。光緒《巴陵縣誌》記載劉宗堯“由通城人巴陵”,還記載王進才也“由通城人巴陵”。同治《臨湘縣志》記載王進才等又人臨湘、華容等地。

在李自成消失後,李自成大軍的眾多將領都是從通城進入湖南各地的。

原左良玉部將馬進忠(混十萬)在黃州降清後,又跑到湖南,在岳陽見到許多大順農民軍將領。據《明清史料》記載:

(馬進忠)請出闖逆餘孽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成、王進才、牛萬才等結盟同心,共圖反叛。

除郝搖旗在長沙外,李自成原統領的重要將領全到這裡了,就是沒有李自成。

李自成消失後,出現大順農民軍聯明抗清的新局面。郝搖旗和李過將領分別在長沙和常德“受撫”於南明總督何騰蛟和湖南巡撫堵胤錫,但他們在聯明時仍保持了農民軍的獨立性。如果李自成還在的話,他們是不會這麼做的。李自成消失的地點應在通城一帶,至少在鄂湘邊界。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通山縣有九宮山,而通城縣只有錫山。別的書籍也有類似記載,如正統時敕修的《寰宇通志》將九宮山列於通山縣,清乾隆時敕修的《大清一統志》等書也都載九宮山屑通山縣。有人據此認為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說不能成立。乾隆時,湖南澧州知州何磷就說過:“九宮山在通山縣南八十裡,皆不雲在通城,而《明史》野史皆屬之通城,其山名則九宮、羅公互異。今按羅公山,實在黔陽,俗名羅孔八面山”。

道光時徐鼐的《小腆紀年附考》引《廣虞初新志》中江昱的話:“今按羅公山實在黔陽,稱通城誤,《明史》之九宮山又在通山,因通城而誤”;並肯定江昱“辯羅成(公)、九宮之誤,則確然無疑”。

而《明史》在編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助長了這種非議。如康熙時修《明史》,據記載:王鴻緒在康熙二十一年時充《明史》總裁。未幾回籍治喪,又任別職。五十三年向清廷上疏說:

臣回籍多年,恩召重領史局,而前此纂輯諸臣,罕有存者,惟大學士張玉書為監修,陳啟敬為總裁,各專一類:玉書任志,啟敬任本紀,臣任列傳。……如是數年,匯分成帙,而大學士熊賜履續奉監修之命,檄取傳稿以進,玉書,啟敬暨臣皆未參閱。

三人分管本紀、列傳和志三部份,並未互相參閱,統一口徑,王鴻緒負責修列傳,但他請人代撰各傳,李自成傳出自萬斯同之手,張玉書負責修志,各志多專識,非多人參預執筆不可,而志傳之間又缺乏聯絡和溝通,因此在關於通城九宮山的問題上,出現了傳有而志無的現象。這種現象被人用作以志駁傳,反對通城有九宮山。

1985年,黎時忠、曾步賢、李英生、胡正民四同志發表了《李自成死於通城九宮山考》一文,該文根據歷史資料證實了通城九宮山位於錫山的一端,是錫山的支脈。如文中引用明崇楨時修《德義堂段氏宗譜》,記載其祖先段必清,死於成化三年,“葬錫山石皮嶺下九宮山前上首左邊劉家嘴石墩內”,又引用同治《通城縣志》記載“九宮山,白沙圖,錫山東支,一名羅公山”,又引用光緒《湖北輿地記》,記載“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北曰錫山……山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宮山”,都點明了通城有九宮山。1984年5月,在通城錫山東側,發現“九宮界碑“一塊,上刻立碑時間是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比《明史》刊行晚五年,這是很可靠的材料,說明通城實有九宮山。該文還說到九宮山又名羅公山的來歷,因唐代著名道士羅公遠(通城人)在此修道煉丹,因此又名羅公山,不只湖南黔陽才有羅公,天下同名的山很多,兩處皆有羅公山,不足為奇。上述何磷、江昱的一些話是不可信的。徐鼐是誤信江昱的話,或者就是同一類人。

通城九宮山高55米,沒有通山九宮山那麼高大和有名,兩山有高和低的分別,但不是有和無的問題。明史地理志顯然是漏寫了通城九宮山,或因通城九宮山不高也不太有名。該志自以為可不寫而未寫,殊不知問題不在山的高低和有名與否,而在通城九宮山牽涉到一起重大的歷史事件,即李自成是否死於此山,這是不可忽略的,死於此山固然要寫,即使還證明不了是死於此山,因需進行研究,也就當寫出此山。明史地理志不知由誰具體執筆的,未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只載通山九宮山,未載通城九宮山,才引發了這一場不必要的長期爭端。

南明總督何騰蛟曾向唐王上疏,稱李自成已死。據《思文大紀》記載:

(隆武二年正月)時闖賊李自成為清所迫,走居鄂地。風霾警之,又遁入九宮山。餘黨十萬為伏兵所誅,自成自刎。湖廣總督何騰蛟疏聞。

隆武二年應為順治三年,何騰蛟到這時才奏上,不但時間晚了一些,而且疏文說李自成有“餘黨”10萬人,為伏兵所誅,令人驚異。這伏兵到底有多大,能一舉消滅掉10萬農民軍,何騰蛟並沒有說他派兵參戰,九宮山的鄉兵、團練人數很有限,幹不出這麼大規模的行動。為什麼這次伏擊取得如此大的效果?

果然唐王政府並不相信這種訊息。唐王“疑自成死未實”,旨令何騰蛟查明“殲賊情況”和驗解李自成的首級。何騰蛟在復奏中,即在《闖逆伏誅疏》中說:

以竊惟人臣之訓,義在勿欺,如闖死非真,而臣謬以為死,又居之以為功,欺則臣罪也,當死。闖死果真,而闖之首級已化為異物,如首級物化,而假託以明闖死亡為真,亦欺也,欺則臣罪,當死。然闖勢實強,闖夥實眾,何以死於九宮山團練之手?

誠為其故,闖逆既死,則宜留首級示信,何以首級竟不可得,亦有其故,請為皇上陳之。……闖果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連旬,闖逆困於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闖逆居鄂兩日,忽狂風驟起,對面不見,闖心驚疑,懼清之躡其後也,即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耳。天意亡闖,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不意伏兵四起,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系闖逆義男,僅得馳馬先逸,而闖逆劉伴當飛騎追呼日:“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二十八騎無一存者”。一時賊黨聞之,滿營聚哭。及臣撫劉體純、郝搖旗於湘陰,撫袁宗第、闖養成於新牆,無不眾口同辭。營內有臣晉、豫之舊治之子衿氓隸,亦無不眾口同辭也。張參將久住湘陰,郝搖旗現在臣標,時時道臣逆闖之死狀。嗣後大行剿撫,道阻音絕,無復得其首級報驗。今逆首已泥,誤死於鄉兵,而鄉兵初不知也,使鄉兵知其為闖,氣反不壯,未必遂能剪滅,而致弩刃之交加,為千古大快也。……回奏委無一毫欺節,不勝惶悚待命之至。

李自成病死的可能性也會有,據《明季北略》記載:

自成死羅公山,清朝有賀表謂病故也,此實錄。

《北略》指的不是通城羅公山,而是黔陽羅公山,但清朝的賀表散佈李自成病死的訊息不是專為黔陽地區而發,而是面對各個地區說的,包括通城、通山在內。這個訊息不可能經過具體驗證,而是依據奏章和傳聞所作的估計。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眾多的農民軍控制了通城一帶,九宮山離縣城僅5里路,九宮山發生了什麼事情,農民軍會很快知道,李自成不論是突然病死,還是在九宮山被村民誤殺,農民軍得知後都會群擁而至,覓屍棺葬,村民們一般都不認識李自成,要屍首何用?只是埋葬李自成的地點,農民軍一定嚴加保密,不會洩露,否則農民軍一旦離開了通城,南明政府和清軍都會來開棺驗屍,甚至戮屍,這是農民軍不會不預防到的,也是李自成的遺體難以發現,我們不知道他如何死去的原因。

許多私家著作對李自成之死都有記載。據吳偉業的《綏寇紀略》記載:通城有九宮山,一名羅公山,山有元帝廟。山民賽會,以盟謀捍衛閭井,自成止以二十騎殿,又呵其二十止於山下,而自以單騎登山,入廟見帝像伏謁,若有物擊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為劫盜,取所荷鍤碎其首,既斃而腰下見金印,又有非常衣服,大駭,從山後逃去。二十騎訝久不出,跡而求之,則已向肉臠分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