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裡瓦斯的語調也隨著故事情節而高低起伏,剛才的高亢激昂戛然而止,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然後,他稍作停頓之後,突然有語氣低沉沙啞地接著開口了,“原本李白上班的翰林院是個文人扎堆的地方。

他名氣大,受皇帝重視,性格又不好,誰都看不上,當然就老有人給他小鞋穿。

李白抱怨道,‘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我本來是這麼自由自在的人,卻天天被一群狹隘的人嘲諷。

這樣的日子,他怎麼受得了呢。也就兩年多,他就堅持不住了。

到達了權力中心,卻發現自己什麼人都救不了。這時候,學道的想法又開始佔上風了。救不了天下,那我還是先救自己吧。李白最終離開了長安,回到了江湖。

李白長安之行是不是一次徹底的失敗呢?

我覺得,也不盡然。李白畢竟是一個詩人,長安對李白的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了李白一個重要的表達利器——就是音樂感。

在民間的時候,李白寫詩就很重視學習民歌。來到長安以後,他偶爾要幫唐玄宗和楊貴妃寫歌詞,經常會接觸到梨園的絲竹名家,這群人可是代表了唐朝的最高音樂水準。

這以後,他的創作又上了一個臺階,節奏感、音樂性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對比一下李白早期作品和離開長安後李白寫的名篇《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你們就明白了。

他處理詩歌節奏更加靈活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君不見’三個字,可以把詩的速度拉緩,就像瀑布下落之前,短暫的、平緩的水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李白的詩特別好,不只是因為口語,更是因為他在詩裡把音樂的美,發揮到了極致。”

緊接著,堯裡瓦斯話鋒一轉,“不過,這都是後人的評價。對當時的李白來說,長安肯定待不下去了。他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於是離開歸隱。

如果是小說,這就是一個完滿的結局了。不過這一年,李白才四十四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離開長安以後,李白碰到了杜甫。盛唐詩壇雙子星完成了交會。

這裡要幫杜甫澄清一點,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但是,在我沒有深入瞭解他之前的印象裡,他似乎是一個帽子上飄著兩根帶子,感覺有點苦大仇深的老頭兒。

這其實是我們對杜甫的一種刻板印象。在我們的語文教育裡,杜甫一直以一種又窮又老、一身疾病,每天盼望國家和平的形象存在著。

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真實的杜甫並不是這樣的。他更不是像網上一些文章中說的,一生寂寂無名,到死後才被人挖掘出他的價值;

也不是一直默默無聞,只能靠寫些恭維別人的詩來獲得認可;甚至他跟李白的關係,也絕對不是杜甫單方面倒貼。

至於是什麼樣的,我這裡先賣個關子,到時候有機會再說吧。不然我就把杜甫整了跑錯片場了。

今天這裡是李白的主場。

所以,直接先跳過這一段。

李白告別杜甫以後,又重新開始學道。他在這段時間裡受了幾次《真籙》。

真籙是什麼呢?是一種寫著天上諸神名字和符咒的檔案,需要由師傅傳授,算是一種身份認可。

畢竟,道教也是有自己的層次等級的,得到有名仙師的真籙很不容易。

李白受了幾次《真籙》,意思就是他學道有了更強的進境,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他自己說,這段時間是‘我閉南樓著道書’,天天都在努力做研究。他身上的那股神仙氣質,就是在這段時間徹底形成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去看李白這個階段的詩,你會覺得他的仙氣更濃了,他的詩裡,神話和想象的成分越來越大。

而且,他能夠在時空的變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起筆,就能帶我們回到了上古時代。這種時空的變幻其實和道家的觀念有關。

我們來一起讀讀他的一首《遠別離》。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詩句的意思也是一聽就明白的。

古時候呀,有娥皇女英兩個妃子。這句詩,氣息平緩綿長,就好像‘從前有座山’這種開篇。

接下來,這首詩就突然出現了變奏:‘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從說故事突然進入了環境,‘此離苦’三個字兩個仄聲夾一個平聲,又像釘子一樣把速度定下來。

然後是,‘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渲染環境,故意用六字和七字交疊,情緒到達一個小高潮。

整首詩裡,他一直主導著讀者的情緒。

‘誰人不言此離苦’,李白從神話入手,寫的其實還是人間的悲歡。仔細讀他的詩,你應該能感受到,他雖然有神仙氣質,卻也沒有斷絕和人間的情感聯絡。

他覺得世俗社會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都很荒謬,但是又同情那些不得不在蠅營狗苟裡爭奪殺戮的人們。

他在學道的同時依然在高處觀察著人間。他為百姓寫了很多詩,比如反對戰爭的《戰城南》,還有痛罵李林甫等人害死當朝名士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可見,李白還沒辦法放下世俗生活的沉浮,沒辦法真的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對比一下他第一次歸隱那種‘你們都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們呢’的孩子氣心態,你們會發現,這時候的李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打個比方說吧,假如人生是一場賽車比賽,李白已經從平地馳騁的階段,來到回彎下坡的階段,雖然看著好像沒有早先時候那麼爽了。

但是有迂迴、有阻塞、有邊界,才更能看出他的駕馭能力。”

空氣再次安靜了,似乎連耳邊輕輕劃過的風,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

這樣去講解詩仙李白,是在場的人沒有一個聽過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