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有點兒道道啊,還真是。”胖子左看右看了半天,方向都換了好幾個,終於認同了瘦高男人的說法。但幾秒之後,他又摸著下巴嘖了一聲:“這麼大的工廠,是幹嘛的,用的是小篆體,總不會是給秦始皇燒製兵馬俑的吧?”

我仔細看過了圖上所有的細節,但始終不明白這座似乎是工廠的建築群到底是幹什麼的,圖完全就是為了指示位置和與其他地貌比例的,那些像是建築的標示只是用方框代替,最多的也就在方框的中心寫上或是用途,或是名稱的文字。

還沒等我弄清楚,瘦高男人又開了口:“胖爺,你說的沒錯呀,這就是一座專門燒製器物的工廠,這是一個大窯廠呀。”

胖子和耳姐都狐疑的看向了他,臉上的疑惑根本不用開口就傳達了出去。

“沒寫呀,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胖子又在圖上搜尋了好一番,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找到。

此時瘦高男人已經繞到了長方形圖紙桌子的另外一頭,他指了指最靠近河流的一座城門就說:“如果硬把它當成一座城池,你覺得出門就跳河,這事兒,誰幹的出來。”

胖子摸著腦袋,想了想就回道:“護城河,或者乾脆這就是一座連著漕運中繼休整的漕站呢?”

護城河,當然絕對不會用一條自然河流,而且很明顯,這條河只是剛好流經此地,距離城池最近的也就城門口那一段,其他的地方都是遠遠繞開的,胖子所說的漕站,這似乎還算說的過去,漕站就是水路運輸,中途補給物資,或者乾脆就是上下貨的站口。這種規模,一般都是官方管理,類似旱道的驛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瘦高男人並未繼續解釋,直接指了指在城外的那條河,只是看了一眼,我就恍然大悟,胖子所說,絕無可能,和最初發現那那些標記河流走向的時候一樣,這條河全段幾乎沒有一條直線,沒走多遠就會拐出一個彎道,這致使整條出現在平面圖上的河流完全就是用好幾個英文字母裡的s組成的。

“其他原因都說不通的情況下,還要如此靠近水源,這說明城內會大量用到水,但單單只是為了飲用,完全可以開挖一條太大的水渠就能辦到,並不需要將整座城池建造在河邊,水土流失,泥沙沖刷,再加上河道彎流的衝擊,城牆沒幾年可支撐的,所以這座城的用途很容易就可以猜到,需要這麼大量的水源,又不需要任何防禦與長久使用的功能,你們看這些建築的走向。”瘦高男人說著,已經一一替我們指出了他所要讓我們看的東西。

這些方框橢圓很難讓我想象成是建築,城牆的厚度並不知道,或許只是一道圍牆,城內線路錯綜,但在瘦高男人的指點之下,我們馬上發現了蹊蹺。

原本還看著雜亂無章的建築平面圖,被他這麼一指,似乎又有規律的連線在了一起,因為最開始我只是看了整體,其中的細節因為根本沒有想到它的用途,

所以是幹什麼我並不知道,現在來看,那是一一連線這些形狀不同建築的道路。

“這是一條生產線,距離水源最近的這座建築是土坯的混合車間,由這裡調配好需要定型的陶泥土,再送到制模車間,幾個互相連線的可能就是不同的模具,經過晾曬的土坯會被送到這幾個窯裡。”

那是幾個有些大幅度曲線的方形建築,現在看它們的排列順序,確實就像是燒製瓷器或者陶器的窯口,這些窯口後面還有許多的建築,因為陶器和瓷器的工藝有很多,我們只能推測出個大概流程,按照這些流程,也與這張平面圖上的內容大概對上了,或許真如瘦高男人所說,這就是一座有現代流水線的窯廠。

但是如此大的規模,燒製這麼多的陶器其用途到底是為了什麼,單單只為使用,這恐怕用完了就摔,也是綽綽有餘了。

我見胖子半天都沒有再發表意見,就納悶的叫了一聲,胖子皺著眉頭,一臉的嚴肅,像是在思考什麼,等我將他拽回現實,胖子立刻就說:“奶奶的,我知道這是做什麼的了,我就說我沒猜錯,這是給皇帝專門燒製陪葬品的工廠。”

討論似乎並不會再有新的結果了,我們一幫人研討了所有的猜測,基本認定了瘦高男人和胖子兩個人猜測的結合體。如果這是口官窯,它的產量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官窯一般都在官方管制區,地域都是選的交通極佳之地,不可能如此選址,圖上的幾乎就是臨時起意。對於帝王陪葬品的選取,從古代到清末幾乎就是各種珍寶和高超技術產物的大雜燴,但是這種任務一般不會交給明面上的生產部門,第一是路途遙遠,帝王將相之墓,選址刁鑽,既要風水極佳,又得防著盜墓賊,所以放在群山惡水人跡罕至之地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如此一來就有了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那就是陪葬品和建造古墓工程的材料沒法運進去,普通將相王爺也就罷了,總不至於搬半座國庫進去,但是對於帝王和自稱天子的最高統治者來說,即使是勞民傷財,那也是必須要做的。

但總有聰明的人,為了自己能省點兒力氣,那些主管陵墓修造的大臣乾脆就把生產隨葬品和建築材料的產線搬到距離陵墓不遠的位置。如此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個更笨的辦法,其實只有自己親眼看到陵墓恢弘全景的時候,才會立刻明白,這樣的決策幾乎能省掉一半的功夫。

圖被耳姐拿走了,畢竟這些東西,我們並不專業,還是得拿給專業的人去看。胖子所謂重要的事情就是讓我來看這張已經收集齊全的圖,他或許認為我還在不煩其擾的研究這些東西,殊不知我這半年過的有多愜意,得知這些之後,我幾乎有種想要立刻啟程回去的衝動,但是胖子說在等幾天弄個清楚也比糊糊塗塗回去好點兒,反正也不耽誤時間。

我有點兒擔心我現在的狀態,我弄沒了胖子的傳家寶,這傢伙總不至於為此故意將我留下暗

中滅我的口吧。

在過了極其無聊的三天之後,我終於又見到了耳姐,我哪都沒去,雖然這也是第二回來首都,但我確實是提不起一點兒的興趣。

耳姐帶來的訊息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張圖上的資訊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對耳所說的專業人士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但結果卻總是反著我的預期來。

整個平面圖中的所有設施以及功能,就連這地方在哪兒,那些人都找了出來。

首先和我們猜測的差不多,這幾乎就是一座大型還帶著生產線的窯廠,其中不單單是燒製陶器,就連大型石料和磚瓦它們也似乎都有配套。專業的都證實了,我們自然不會再有異議,胖子這會算是靠了回譜,還真讓他說對了,這就是一座專門給陵墓生產隨葬品的工廠,但是規模卻大的出奇,胖子最開始就調侃過,說這會不會是一座批量生產兵馬俑的地方,而那些人所推測的,如此大的規模,幾乎只需要五年,就可以生產燒製出同等兵馬俑體量的陶俑。

何人才能動用出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就為了給自己陵墓中多放點兒東西,這未免有些太誇張了。

撇開這些不談,其中最讓我震驚的還是他們竟然找出了這座窯廠的位置。如此簡略的圖,實在讓我有些難以相信。

窯廠所在地位置就在黃土高原上的某一段黃河河道邊,也正是因為那條河,才能這麼容易的讓他們比對出了平面圖中窯廠的大概位置。

其實這也是個巧合,耳姐探訪的那些人都是精通古代地圖研究的專家級人物,其中一個人在看到河流彎道如此眾多之後,就調侃這彎兒有點像是黃河十八彎。最初一句無關痛癢的話讓幾個古地圖領域的專家隨手對比了黃河古道和未改道前的流域圖,結果自然不必再說,在翻閱秦末的黃河河道流域記載的時候,有一段竟然和我們這張平面圖上的彎道對上了,如果只是像,那還沒什麼,專家將兩張圖比例放大到一致,這段河流幾乎完全重疊在了一起。而且那些人抱著求證的態度也對比了附近的幾座山丘,結果當然是完全一致。

胖子聽到這個訊息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這可是和他胃口的美差,還沒等耳姐說,他就直接問道:“大姐大,咱不會是得去一趟吧。”

“你不想去?”胖子顯然裝的有點兒過了,此話一出耳姐的口,胖子幾乎都要激動的站起來。

“去是當然要去的,但是我們已經沒多少人了,而且你也知道目的地是什麼地方,所以你得自己找一幫人來,還是老規矩,上面只要資料和關係事件的東西。”

胖子一聽,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連連又拍了耳姐好幾個馬屁,這人已經認準了這件事兒,我也知道他腦子裡想的一定不是那座破窯廠,既然是秦末,兩千多年的時間,有遺址也估計早成土牆了,胖子盯上的是哪座離窯廠可能並不太遠的帝王陵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