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道衍笑了一聲,“所以那個賈真罵我只能做一任帝師,是個短命鬼。”

嚴嵩斜著眼,看了一眼有些自嘲的姚道衍,“不光是你,那個鬼谷出身的龐涓,不同樣被賈真列為短命鬼。”

姚道衍聽到嚴嵩說起那位在春秋之中,久負盛名的龐涓,來了興致,“我能夠與那四位攪動春秋謀士之一的龐涓相提並論,也算是不往來這世上一趟了。”

嚴嵩對此有些不滿意,說了一句,“你就這麼崇拜那個只會躲在暗地裡算計這,算計那的龐涓?怪不得賈真瞧不起你,換做是我,我可能。。。”

嚴嵩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什麼好的詞彙形容姚道衍,最後憋了半天,說道:“我可能會更瞧不起你。”

姚道衍不怒反笑,手中佛珠轉動的更加歡快,“沒辦法,誰讓我這一身的伏龍術的起源就是那位賈真老道士呢,能夠得到祖師爺親自評判,也算是我的榮幸。”

嚴嵩聽見姚道衍這般言語,心裡厭惡的不行,“來說說正事,別說這些無關緊要的,我還想著早點回去睡覺呢。”

姚道衍見到嚴嵩開門見山,自己索性也不再掩飾,“老和尚此番前來,是與嚴先生就派遣誰去調查涼州案一事,探討一番。”

嚴嵩皺皺眉頭,“你們不是已經確定人選是那鄭懷先的岳丈嚴之維了嗎,莫不是你們想要改變人選?據我所知,嚴之維清廉,且又剛正不阿,是這件事情的不二人選。”

姚道衍解釋道:“朝廷沒有想改變人選,不過是怕到時在朝會之上提出人選的時候,有人反對罷了。”

嚴嵩算是明白了姚道衍今夜找自己來的目的,這是害怕燕王這一脈的人從中作梗,在朝會之上聯合其他人反對這件事情。

“放心,我們不會做什麼,你們自己選擇嚴之維,而他自己又願意找死,主動上書自薦。正所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可不會攔著。”

姚道衍站起身,對著嚴嵩行了一禮,“如此說來,多謝燕王與嚴先生了。”

嚴嵩知道姚道衍如此行事,不過是為了燕王的面子與承若,自己是萬萬沒有資格當得起姚道衍這位三朝元老的行禮。

嚴嵩擺擺手,示意姚道衍坐下,自己話還沒有說完,姚道衍還想著靠這個行禮將自己後面的條件壓下去,那姚道衍可是有些異想天開。

“先別著急道謝,我們王爺也不是沒有條件的。”

姚道衍早就料到了燕王會有條件,所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什麼條件?”

嚴嵩不緊不慢地說道:“我家王爺說了,希望朝廷將庭州的駐軍換成燕王屬下的軍隊。”

姚道衍怒斥道:“這不可能,絕對不同意。”

嚴嵩嘿嘿一笑,早就料到了姚道衍會有這種反應,“別急,姚先生,等我說完其中的利弊,你再做定奪。”

“先不說別的,單單你們調查涼州這次的案子,就可以藉機削弱梁王的勢力,這等於間接削藩。”

姚道衍冷哼一聲,顯然這點利弊不足

以讓朝廷讓步。

“你們調查出來之後,梁王要麼放棄手下涼州騎兵的掌控權,要麼就放棄自己世襲罔替的權利,從而抱住涼州騎軍的掌控,再不濟,你們還可以大幅削減涼州騎軍的後勤糧草與軍餉。”

“第二個,除去那個被貶到汴州的四皇子李茂不說,近幾年來太子與其餘兩個皇子的爭奪儲君的行為已經讓陛下感到不滿,而你這位一向忠於陛下的先生也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景象。陛下春秋鼎盛,正值壯年,保不齊與貴妃娘娘可能還有小皇子不是,所以現在皇家內部的穩定,要遠遠大於其餘藩王對於陛下的威脅,所以我保證只要那個晁錯不在上什麼摺子削藩,那麼我家王爺就可以不去計較所有的事情,只要庭州。”

姚道衍坐在那裡,他不得不承認嚴嵩說的全部都是事實,自己無力反駁。近年來,發生在皇家的骯髒事一件接著一件,父子之間,兄弟之間,比比皆是。老和尚看得多了,無奈也痛心,當年先皇還在的時候,雖然也有這樣的事情,但是那一切都是在先皇默許的情況下,而時至今日,明皇無力去約束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胡作非為。

老和尚有些累了,也有些倦了,他活得太久了,從太祖到明皇,整整六十餘年,自己也從一個小沙彌,變成了雞鳴寺的老和尚。

“即便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庭州地處大明的中央,左邊是洛陽,右邊是長安。一旦交出屬於那裡的掌控,那麼無異於將大明放到了分裂的邊緣,陛下就徹底失去了對大明的掌控,”

嚴嵩笑了一下,起身彎腰,近距離看著姚道衍的目光,極為放肆的看著這位帝師,嘴角笑意濃濃,“陛下又何曾真正掌握過大明?”

“你!”

姚道衍伸出自己的手指,指著有些放肆的嚴嵩,這實在是大逆不道。

但是這是事實啊。

七大藩王坐擁大明的七成兵馬,陛下這麼多年來為什麼要削藩,並且不斷試探,分裂幾大藩王之間的勢力與聯絡,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嚴嵩不急不忙坐回自己剛剛的位置,手中隨意翻開一本書籍,“不急,我與我家王爺可以等,不過時間不要太久,畢竟我們王爺的時間也不多。”

說罷,嚴嵩可能是覺得手中的書籍無趣,將書籍扔到火爐上,火爐之中的火勢又瞬間高漲,嚴嵩起身一腳踹在身邊的書堆之上,而後大步離去,只留下姚道衍一個人,坐在那裡。

火爐之中的火光,照在姚道衍的身上,老和尚一身的疲態與無奈,充滿了心間。

老和尚手中的佛珠不在轉動,一個人坐在院子裡,滿臉的苦澀。

這位為了大明謀劃多年的帝師,終究是老了,老的掉牙了,當年的猛虎要死了。

望著滿天的繁星,老人身後,地藏菩薩的虛影緩緩出現,老和尚喃喃道:“老臣愧對先皇。愧對先皇啊!”

長安城的冬夜裡,有一名身著官袍的老人來到了自己兒子平時總待的長安城南門,坐在自己兒子平日裡經常坐的椅子上,老人嘴角

笑意濃濃,心情莫名的一些開心。

此時這裡早就關閉城門,沒有一個人透過這裡。

棚子裡,守城的將軍站在一旁,盔甲之內,額頭上不斷冒汗,右手放到自己平日裡經常佩戴的長劍之上,只有這樣,這位將軍才勉強站在張居正的身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居正坐了一會,輕輕拍了拍這位將軍的肩膀,“離去吧,本官今日自己走一走,你就當本官今日沒有來過。”

將軍長長嘆出一口氣,對著張居正行了一禮,頭也不回的離去,張居正雖然不是軍隊中人,但是那一身的氣勢,將軍這輩子都沒有見過。

管家在一旁遞上自己手裡的燈籠,張居正接過之後,開始一個人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上城頭,駐守城牆的士兵紛紛彎腰行禮。

張居正站在了城牆之上,身後便是燈火輝煌的長安城,這座城裡,有明皇陛下,有姚先知,有自己一家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官員和百姓。

身前便是停留在城外,等待長安城開啟城門的各色人,商賈學子,江湖人士,各地官員。。。

這座長安城自大明建立以來,就是大明所有百姓嚮往的地方,也是所有人飛黃騰達的福地所在,更是那些豪門大族縱情聲樂的放肆之所。

這裡有培養學子的書院,有被百姓稱為銷金窟的花舫街,也有自己留在翰林院裡面,一張桌子上的燭火。

這一盞燈火,可能會出現在某個陋巷之中,寒窗苦讀的學子書桌之上,也會出現在陛下的御書房,或多或少都會為每個人照亮自己的內心。

張居正轉過頭,城外面,有時刻望著長安城城門的商賈,有窩在大樹下,僅僅一件棉衣用來取暖的寒門學子,也有那些壓著貨物來到長安城的鏢師,幾輛停在那裡,等待城門開啟,好第一時間回到自己家裡的官員家眷。

張居正身後不斷有巡城士兵經過,紛紛對著老人駐足問安,老人則是一一回應他們,毫無那些大官們的傲氣,更像是一個在自己家門口與鄰居子女打招呼的老漢。

張居正看了一眼長安城,笑了,笑的很開心。

老人看了一眼長安城外,笑了,笑的很滿足。

作為科舉正途出身,連中三元而聞名大明的張居正衷心希望,每一個入城之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名利,金錢,美人。

應有盡有。

功名,富貴,美酒,玉人,武功秘籍,修煉功法。

諸君自取,各憑本事。

老人摸了摸自己下巴上,有些略長的鬍子,真是老了,自己的兒子都在這南門當了多少年的差。

想當年誰還不是個少年,哪個讀書人不嚮往那個代表著死後最高榮譽的“文正”。

自己呢,人老了,文正是沒有希望了。

最後自己為大明,為百姓付出了那麼多,又給自己剩下了什麼。

沒有的。

想當初老人身無分文的來到長安城,到死也是孑然一身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