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又是一個旬休日。

午初時分,李曜準時趕到長安城南的一座莊園。

此園建於鳳棲原上,清明渠畔,其名為“怡水苑”,正是她和武士彠約談的地點。

今天李曜乘坐的是一輛尋常的清油車,穿的是一襲男裝,交領右衽,褒衣大袖,白衣如雪,仿若謫仙下凡。

隨行的柴氏兄弟亦是衣著素淨,但氣質各不相同。

柴哲威高大英武,眸似朗星,身姿挺拔,步伐矯健,形象極似其父柴紹。

柴令武體形頎長,唇紅齒白,眉目清雅,神情自然,看著風神如玉,灑脫不拘。

三人形象相當吸引眼球,甫一下車,園門口便有一個翠衣小姑娘探頭探腦地朝他們一一打量起來。

這小姑娘約莫豆蔻年紀,梳著垂鬟分肖髻,眉若遠山含黛,膚若桃花含笑,粉雕玉琢的小臉還略帶點嬰兒肥,再搭配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上去十分靈動可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曜不容她繼續打量,開口問道:“此處可是武家別業?”

“啊!?……是。”

小姑娘聞聲趕緊收斂視線,臉頰羞紅地垂首福了福:“三位貴客金安。”

“免禮,頭前帶路吧。”

李曜跟著小姑娘進了怡水苑,園內方圓廣闊,遍植名貴花木,溪流環繞,雕欄畫棟,舉目所及,盡是富麗堂皇。

行至一條長廊,一名梳著雙丫髻的少女立時走上前來,恭敬地道:“阿郎正在後面水榭等候,請道長與二位郎君隨婢子這邊來。”

這時,翠衣小姑娘卻向三位來客行了一禮,便後退幾步,轉身離開了。

李曜剛才見這小姑娘模樣,只道是武士彠身家豐厚,就連別業豢養的丫環都出類拔萃,此時再比較面前正兒八經的婢女,心中漸漸瞭然。

柴哲威看著翠衣小姑娘的俏麗背影,忍不住道:“真是個趣人兒。”

柴令武促狹地笑道:“兄長可是喜歡上了這位小娘子?”

李曜見柴哲威的俊臉上浮現起一抹可疑的紅暈,不由得故意輕咳一聲,催促道:“走吧,莫讓武尚書久等。”

婢女領著李曜三人又走了好一陣子,這才來到坐落於人工湖面上的水榭,武士彠攜夫人楊氏、長子武元慶、次子武元爽急急迎了出來,拱手道:“老夫有失遠迎,還請李道長恕罪、恕罪。”

李曜輕輕抬手虛扶:“此番見面,我本來就不想聲張,應國公不必多禮。”

緊接著,一個方額廣頤的豐腴貴婦微微一福:“二孃見過李道長。”

李曜上下打量她一眼,讚道:“夫人還是風采依舊呀。”

楊二孃笑道:“妾比不得道長神仙人物,十數載未見,竟幾無變化。”

李曜心中一動,又故作神秘地問道:“當年貧道算得可準?”

楊二孃尷尬地乾笑了一下:“道長妙算無雙……自是錯不了。”

李曜與楊二孃談笑間,武元慶、武元爽與柴哲威、柴令武也相互見了禮,武士彠對兩個兒子說道:“元慶、元爽,為父與貴主有要事相談,你們就陪柴家兩位郎君到四處走走吧。”

柴哲威和柴令武不約而同地看向自己的母親,李曜對他們微笑點頭:“好生去玩。”

為了掩護此次武士彠和李曜的密談,遞交請帖的人其實是武元慶,而他按照父親的交待,邀請的人正是柴哲威、柴令武兩兄弟。

武士彠見四個少年一起離開,肅手道:“道長,請!”

主賓落座,李曜從袖袋中取出一卷書冊:“技術產權、智慧財產權、專利權益等等,我已經在此書中全部做了詳細闡述。”

武士彠伸手接過書冊,鄭重地道:“還請道長放心,老夫自當仔細琢磨清楚之後,才會下筆去寫奏疏。”

李曜想了想,又斟酌著道:“貧道此去西域,一年半載也未必能回得京師,不知國公是否還需要貧道提供一則草案?”

“草案……”

武士彠略一沉吟,便擺手道:“這倒不用,‘專利’之法若能得今上同意,等道長走後,其律案必由朝中重臣主持撰定,畢竟道長門下還沒有一個宰相啊。”

大唐的中樞機構之中,派系林立,彼此關係錯綜複雜,雖然眼下護國公主的勢力已是首屈一指,但馬周、岑文本等人都還未抵達仕途巔峰,並不能幫她做到乾綱獨斷。

李曜點頭道:“國公所言極是,貧道受教了。”

事實上,對她來說,“專利法”能夠在華夏大地率先誕生,意義就已經非同凡響。而她適才如此一說,只是有心考量武士彠一番,看看他除了擅長鑽營和投資眼光精準以外,謀劃能力是否過得了關,結果令她感到相當滿意,能從社會底層一路打拼上來的人,政治頭腦果然了得。

雙方又交流了一陣意見,剛把最要緊的事情談清楚了,李曜忽然聽得不遠處傳來少男少女的說笑聲,循聲望去,就見柴哲威、柴令武、武元慶、武元爽跟三個小姑娘正聚在一起遊玩,其中不時咯咯脆笑,聊得最歡的一位,正是此前裝作引路丫環的少女。

楊二孃順著李曜的視線,笑著介紹道:“年紀最大的是我家明則,單名一個‘順’字,最小的今年七歲,小名喚作‘寅娘’,那個穿綠衣裳的是華姑,剛滿十三,平時都是悶在府裡,難得出來見人,今天倒是讓道長見笑了。”

李曜脫口而出道:“原來她叫華姑呀。”

她記得後世的史料裡有過兩段記載,一是“垂拱二年,改華州為太州,神龍元年,復華州舊名”,二是“垂拱二年,改華容縣為容城縣,神龍二年,複名華容縣”,可以說兩地的改名時間與武則天的大起大落階段高度一致,不想竟與武則天的小名有關。

楊二孃飛快地遞給武士彠一個眼色,武士彠會意,呵呵笑道:“道長覺得華姑如何?”

什麼如何?

李曜先是一愣,但聯想到華姑此前頗為古怪的作為,迅即就醒過味來——搞了半天,敢情武士彠這根老油條願意幫她的忙,原來是想拿武媚娘跟自己聯姻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