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快給懷義王賜座!”

宦官聞令搬來一張預先準備好的錦杌,史摸末起身看去,見到這件熟悉的遊牧坐具居然渾體鑲金嵌銀,不禁兩眼一亮,竟一把抱起此物,在眾目睽睽之下翻來覆去地賞玩起來,同時還高興地向唐皇李淵表示:“摸末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如此精巧的交杌,定會好生珍惜,以謝陛下厚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哈哈哈哈!”

史摸末這般言語和行為,頓時激起文武百官一陣鬨堂大笑,尤以幾個性格豪爽的武將笑得最為響亮,一時間整個大殿的氣氛都變得歡樂起來。

李淵也沒料到這位突厥王子竟會錯了他的意思,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沒讓自己笑出聲來,只見他艱難地展開一個和藹的笑容,將錯就錯地道:“這不過是一件尋常什物罷了,卿但用無妨,若是坐壞了,朕再給卿一張便是。”

史摸末瞧見眾朝臣笑得開心極了,哪還不明白自己剛才已是出了洋相,此時一聽皇帝為他打圓場,忙借坡下驢,在地上擺好錦杌,千恩萬謝地坐了下去。

隨後,李淵與史摸末交談了幾句,便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問道:“朕有些疲乏,誰還有本,速速奏來,若無事便退朝了。”

“臣有奏!”

殿內文臣之列的末端走出一名鬚髮雪白的老者,正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著作郎虞世南,只見他盯著寫滿了蠅頭小楷的象牙笏,抑揚頓挫地念道:“啟奏陛下,臣從洛陽返京期間,一路上經常能見到披麻戴孝、抬棺出殯的隊伍,觸目之淒涼,直教臣不覺淚下沾衣,駐馬躊躇不能前行,世南身為大唐臣子,眼見百姓疾苦,豈能熟視無睹,遂先後於新安、澠池、硤石、桃林四縣探訪數十戶人家,得知他們皆為戰歿將士家眷,於是臣再尋逝者的同袍一問,才知多數河洛子弟其實都是歿於靈州回樂城東,而非鹽州龍游原,然朝廷宣報黎庶,卻從未提及此役,且陣亡者家屬撫卹財貨,朝廷似乎亦未曾下發……”

李淵認出他是前秦王府僚屬,心中先存了幾分芥蒂,再聽他話中暗藏機鋒,語速又說得頗慢,遂不耐地打了哈欠,截口道:“公請長話短說。”

虞世南目光掃了眼御案冒出的髮簪,突然提高了聲音道:“臣所奏,只為彈劾明昭公主明真枉顧國法,瞞報戰事內情,願陛下察明真相,做到獎罰並重,並按時如數發放撫卹,以慰戰歿將士在天之靈!”

此話一出口,朝堂上立刻一片譁然。

李曜心中一緊,正思索如何為自己辯駁,卻忽聽身後李淵微慍地喚道:“裴尚書!”

民部尚書裴矩應聲出列道:“老臣在。”

李淵抬手指了虞世南一下,吩咐道:“勞煩裴尚書來告訴虞公,此番出戰突厥的將卒數目及詳細情況。”

“喏。”

裴矩默想片刻,叉手答道:“武德九年七月,陛下敕令洛州大都督府,發洛、鄭、熊、、嵩、管、陝、汝、魯等九州,兵丁共八萬餘眾從徵突厥,其中兩萬役夫擔運糧草輜重,餘者六萬府兵由故譙國公竇琮統領,本月初國師班師回朝之後,經民部統算,河洛九州府兵戰歿、病故、失蹤者共計二萬九千五百二十七人,傷殘者有六千五百餘人,如今名籍皆已記錄到案,包括其餘散歸原籍者的名冊,隨時可取來供陛下及諸公觀覽。”

“這倒不必看了,裴公且退下吧。”

李淵擺了擺手,沉著臉說道:“突厥長年犯境,使華夏生靈久遭塗炭,為保天下太平,國師臨危受命,揮師轉戰千里,逐頡利如喪家犬,假使國師不是女子之身,試問當今天下,有幾人可與之相提並論?”

虞世南辯解道:“陛下所言,臣並非不認同,但功過事非,應另當別論,臣聞關中諸軍多達三十餘萬,戰歿者僅有三萬,而河洛兵不過八萬,傷亡竟已近半,甚至連譙國公都不幸罹難,怕是……有意為之也未嘗可知。”

李淵勃然大怒,重重一掌拍在御案上,起身戟指虞世南,呵斥道:“裴監念你年歲已高,不適合長期留任地方,為此幾番上表,朕這才召你回朝,希望你能擔起編修國史之任,結果你卻遲遲沒有到京,反而越俎代庖,自行做起了御史,僅憑一些道聽途說,就敢妄下論斷,攻訐破虜功臣,是可忍,孰不可忍,來人!把這皓首腐儒給朕叉出去吹冷風,好教他清醒清醒!”

“且慢!”

殿門衛士走進來拖拽虞世南,李曜趕緊出聲制止,然後轉過身來,向李淵溫言道:“父親息怒,‘江都之變’時,宇文化及欲殺虞世基,虞公匍匐請求替兄赴死,足見其絕非品德不善之人,而且此戰譙國公壯烈捐軀,河洛子弟死傷甚重,兒確實負有一定責任。”

李淵餘怒未消地道:“若無犧牲,如何換來大捷?況且,那些百姓又怎會知道朝廷為了支撐這場戰事,已將諸州府庫消耗一空,是以無法在短期內籌出撫卹財貨,而朕之所以如此氣憤,只因他有意將此事也算在你的頭上!”

李曜挪到龍榻邊,用手拉了拉李淵的袖子,低聲勸道:“虞公身體老弱,可受不住殿外的刺骨寒氣呀,若他因此患病,恐怕會有損父親的清譽。”

李淵不好氣地揮退殿門衛士,待虞世南返回了班列,李曜忽然長身而起,兀自走到御案前,隆而重之地叩首奏請道:“現在正值隆冬時節,想必孤寡生存多艱,故此明真想親赴河洛佈施百姓,以便消解民怨,還請父親予以恩准。”

李淵猶豫地問道:“這等事情交給別人去做不行麼?”

李淵現在已是一個六十歲的老人,一場手足相殘的人倫慘劇,使他越來越感到孤寂,也越來越離不開他這個嫡女兒了。

李曜見皇帝老爹面有難色,隱隱猜到了對方的心思,遂鄭重地保證道:“心病還須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但請父親放心,兒一定會趕在元日之前回來陪伴父親。”

“好吧,朕準了。”

李淵應允一聲後,又意有所指地提醒道:“那你可要好生注意安全,多帶些人也無妨。”

李曜聽出他的言外之意,不由心領神會地淺淺一笑,點頭道:“謝父親關心,兒自是曉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