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右衛將軍韋雲起、右屯衛將軍史大奈進殿!”

隨著宦官的一聲聲唱名,兩名武官並肩從殿門口向御案走來。

左邊一人雖然蒼老,身材也略顯乾瘦,但行姿挺拔,面相英武,目光銳利,舉手投足自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正是出身京兆韋氏的一代名將韋雲起。

而另一人年約四旬上下,生得膀大腰圓,濃眉闊口,目若銅鈴,一把捲曲的虯髯幾乎蓋住了他的半張臉,走起路來沉重有力,在地板上製造出聲聲悶響,令人有如見熊羆之感,顯見就是為大唐屢立功勳的突厥族將領史大奈。

待韋雲起、史大奈拜揖禮畢,李淵向二人微笑著說道:“兩位將軍在北方早已久負盛名,皆是通曉突厥內部事務之人,方才國師奏請復置河套及榆平之地的州縣,朕已同意,卻不知二卿可有相應的安定邊疆之策?”

話音剛落,韋雲起便慷慨激昂地開口答道:“臣聞突厥頡利敗遁磧北之後,不知穩定人心,竟還縱容漢家逆臣趙德言等人亂政,以致回紇、延陀等部先後舉義反抗突厥,兵法有云‘欲取之於勢,則須識之於勢,以利已之力困敵人之力’,故此臣以為,朝廷應儘快遣使招攬舉義諸部首領,對其予以大力支持,而河套和榆平若經營得法,必然物殷俗阜,諸如兵甲糧草等軍資,只需就地取材,即可供應舉義諸部所需,如此不出數年,掃清北患之大事可成矣!”

李淵撫掌讚道:“昔聞韋卿曾孤身赴北借兵破胡,朕對此甚感驚奇,如今看來,果真名不虛傳!”

當初,雄心勃勃的隋煬帝楊廣剛登大寶,正乘龍舟遊玩江都,乍聞契丹南下進犯天朝,不由龍顏大怒,遂派遣平日充當突厥語翻譯的通事謁者韋雲起前去討伐。

韋雲起單槍匹馬來到突厥,憑著隋煬帝的詔書和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向啟民可汗借到了騎兵兩萬,可這些突厥人軍紀散漫且毫無鬥志,於是韋雲起將全軍分成四路,每路再分為五營,每營相距一裡,規定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無公事不得馳馬,三令五申,擊鼓而發,違令則斬首示眾,自此突厥將卒見到他都是膝行莫敢仰視,唯他馬首是瞻。

而後,韋雲起率軍進入契丹領地,為了打契丹人一個出其不意,派突厥人謊稱到遼東柳城與高句麗人交易,契丹人不疑有他,對突厥騎兵未加防備,韋雲起趁機發起攻擊,一戰平定契丹,俘斬四萬餘眾。

儘管大隋王朝像曇花一般,國祚僅維繫了三十八年就結束了,但名將輩出,猛將如雲,而在這些璀璨的將星之中,韋雲起雖不及楊素、史萬歲、韓擒虎等不敗之將那般震古爍今,可他創下的這般傳奇功績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韋雲起行揖道:“陛下謬讚,前朝功名皆已是過眼雲煙,臣惟願立功當下,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卿忠心可嘉,朕甚是欣慰。”

李淵微笑著朝韋雲起點了點頭,又目光炯炯地看向史大奈,親切地問道:“史卿是否還有高見?”

史大奈原姓阿史那,出身突厥王族,早年隨父遷居中原,後來襄助李淵起事,成為開創大唐的元從功臣之一,這才被李淵賜姓為“史”,因為他性格固,遵禮儀,守信義,對大唐忠心耿耿,是以李淵一向對他頗有好感。

史大奈突然單膝跪地,兩手“啪”地一聲,向李淵抱拳道:“大唐之志所指,即為臣長刀所向!”

他這話雖短,但卻鏗鏘有力,盡顯大丈夫豪邁本色。

李淵聽罷,果然精神一振,激動地從龍榻上長身而起,走到史大奈面前,親手扶他起來,看著史大奈和韋雲起兩人說道:“二卿所言,深合朕心!豐州、榆平非二卿無可任者。”

於是,李淵當場任命韋雲起為豐州都督,另新置勝州,下轄榆林、河濱兩縣,由史大奈擔任勝州都督,並詔令此二將全權負責選址營建大唐東起岱海,西抵狼山的漫長邊境線上的烽燧戍堡,以便作為未來唐軍北伐突厥的前哨據點。

待得韋雲起和史大奈二人壯懷激烈地退了下去,剛奉詔回朝擔任兵部尚書的李靖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李淵抬手示意李靖說話:“藥師請講。”

李靖手持笏板道:“如今突厥勢弱,當初朝廷為防範突厥寇京而設定的關中十二軍已不合時宜,是以臣建議罷除參旗等軍,將其士卒重新編入統軍府。”

李淵用手指節輕輕敲了敲龍榻,李曜聞聲扭過頭來,就見老爹對她投來了問詢的目光,那意思再直白不過:“明真,你怎麼看?”

李曜略一思索,便朝他輕輕點了點頭。

這關中十二軍是唐朝設立的常備軍,過去諸軍面對突厥的頻頻入侵,長年以作戰為主,幾乎不事生產。

因此,對於現在財力和物力都不富足的唐朝來說,兵員高達二十餘萬的關中十二軍,可謂是一項極沉重的負擔。

而採用府兵制構建的統軍府,則是兵農合一的典型軍事組織,按照“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材力又均,先取多丁”的原則徵兵,每戰過後,兵將自散,各回各家,端的是省錢省事兒……

李淵環看大殿,問道:“眾卿可有不同看法?”

眾朝臣皆躬身答道:“臣等無異議,全憑陛下定奪。”

李淵拍板道:“准奏,此事就這麼定了。”

隨後,他對侍立在龍榻旁的內侍監點頭示意了一下,內侍監心領神會,趕緊清了清嗓子,揚聲道:“宣突厥鬱射設進殿!”

眾所周知,因為義成公主認為鬱射設醜弱,才改立了阿史那咄為突厥可汗,所以鬱射設一走進殿中,朝臣們便紛紛為之側目。

鬱射設年約二十五六,身材不甚高大,長著一張國字臉,鬍鬚稀疏,瞳色如碧,鼻如鷹鉤,一道長長的刀疤從額頭延伸到下頜,面相看著頗為猙獰醜陋,也難怪不為義成公主所喜。

“阿史那摸末參見大唐皇帝陛下!”

阿史那摸末用唐朝的禮儀,向李淵行了一個跪拜大禮。

內侍監適時地從一名小宦官高舉的托盤中,取出一卷聖旨,展開念道:“門下,處羅可汗長子阿史那摸末,本應承突厥大統,然為咄篡奪汗位,摸末審達機變,遠慕天朝,闔民獻誠,因其所統,宜加榮秩,即封懷義郡王,賜姓史,加授上柱國,右屯衛將軍,食邑五千戶!”

阿史那摸末喜不自禁地連連頓首大拜:“臣謝主隆恩!謝主隆恩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