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天寒地凍,萬木凋零的時節,敦煌城依舊是一派繁華景象。長街上車水馬龍,貨攤擺滿了街邊,形形色色的人穿行期間,摩肩擦踵,喧鬧非凡。

今日是臘月初八,不但是中原人祭祀先祖,祈求吉祥和來年豐收的節日,同時也是佛教信徒們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教的日子,此刻城裡處處張燈結綵,人們在坊市裡進進出出,手中提著購買的事物,各個臉上都洋溢著節慶的歡喜。

“咣!咣!咣!”

忽然,一陣悠長清脆的銅鑼聲響起,聞者莫不看去,但見主大街上從城門口湧來一大隊井然有序的人馬。

頭前是百名分成兩列行進的騎兵,甲冑齊備,旌旗鮮明,其後跟著數十個胡漢舞伶樂伎,長袖飛舞,樂聲昂揚,行在隊伍中間的一群人俱都是本地官員,其中一人身著圓領緋袍,腰繫金帶,騎在高大的棗紅馬上,被其他穿著淺黃袍服的人眾星捧月般地簇擁前行,再往後是儀仗衛隊,護著皇帝敕封的雙旌雙節,而護在整支隊伍兩旁的胥吏不停驅趕行人車馬,一時間引得不少百姓指指點點。

“噢,我的上帝!你們的大官出門的排場都與我們的國王不相上下了,要是這位老爺的官再做得大些,那還了得呀。”

“非也非也,這要看甚麼官兒,京城裡有很多官做得更大,但在天子眼皮底下,各個都是謹小慎微,那些御史可不是吃白食的,若是這般高調行事,早被他們彈劾了。”

“那是當然,普天之下的封疆大吏,有幾人不是如此,更何況我們這種天高路遠的地方,一州刺史就是凌駕萬人之上的主宰……”

“呔!你們幾個在那胡說些什麼呢,還不快快滾開!”

小吏們一邊高聲呵斥,一邊揮動軟鞭,噼裡啪啦地招呼在圍觀群眾身上,抽得其中幾人抱頭鼠竄,餘者紛紛自覺避讓到路邊,不一會兒工夫,街心便為之一空。

緋色袍官員見此情形,眉頭不由得微微一蹙,對伴騎在他身邊的一名年輕官員說道:“今天可是個好日子,莫要讓百姓心生怨懟,須得給他們一點樂子才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年輕官員點頭應道:“是,屬下明白。”

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透過長街的時候,人群中突然爆發出了一陣騷動,原來那年輕官員領著一群騎士正往街道上拋灑銅錢,人們爭先恐後地撲過去哄搶。

待到銅錢灑盡,年輕官員這才一提韁繩,調轉馬頭,領著騎士們揚長而去。

過不多時,儀仗隊伍抵達了行程的終點:沙州刺史府。

守在大門口的幾名武士快步迎了過來,當先一位強壯如牛的大漢,立刻雙手撐地,屈膝跪伏在沙州刺史張護的馬下。

緋袍金帶的張護踩著大漢脊背下馬,其理所當然的模樣,就好像自己踩得天經地義。

像這樣的武士,在張護的刺史府裡,足有上千人之多。

他們都是張護的私人扈從,大多是來自西域各國和薩珊波斯的奴隸,雖然他們地位卑微,並常受到殘酷的訓練,但也得到了極好的待遇,天天過著有酒有肉,甚至還有女人陪伴的日子,因此各個對張護感恩戴德,表現得極為忠誠。

張護剛志得意滿地踏入刺史府的大門,一名秀士模樣的人忽然急匆匆地小跑過來,對他附耳低語道:“稟告主公,長安有急信。”

張護點了點頭,轉身對侯在大門外的一干地方官員,拱手笑道:“此番巡視,諸位都辛苦了,還請各自回家吧,我們節後再會。”

待眾官員齊聲告辭離去,張護與那秀士快步進到書房,秀士交給張護一支紅色的木管,張護取出一卷極薄的絲絹,來到窗邊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字跡陌生的蠅頭小楷:“張刺史安好,吾借無銘一用,歸期難定,還請見諒。”

張護看完內容,再一瞧最後的署名“李明真”三個字,臉色登時為之一白。

秀士瞧見張護反應不大對勁,不由緊張地問道:“主公,信上寫的甚麼?”

張護沉默半晌,隨手把密信塞到秀士手裡,這才開口道:“那李明真發現我在調查她了,而且無銘似乎落在了她的手上。”

秀士細細看了一遍密信,說道:“主公勿慮,呂某以為,依這李明真的語氣來看,她並沒有怪責主公之意,而且似乎還有些欣賞無銘。”

張護點點頭,隨即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正揚說的倒也沒錯,只是你有所不知,我等的榮華富貴,實際上皆是由她所賜。”

呂正揚微微一怔,納罕道:“既如此,主公為何還敢調查她呢?就不怕她對主公心生芥蒂麼?”

呂正揚是近來拜在張護門下的幕僚,因博學多才,分析軍政要事,常有獨到的見解,於是很快就成為了張護的心腹,但張護很少向呂正揚提及自己升遷為刺史之前的事蹟,故而呂正揚並不太瞭解張護與李曜之間的關係,一聽張護方才所言,只道那李明真是自家主公的一大後臺,而自家主公此舉,毋庸置疑是犯了忌諱。

張護又嘆了口氣,道:“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我哪知道她竟是這般厲害,否則我絕不敢派無銘去長安,不瞞你說,根據多方傳來的訊息,皇帝打破了自漢代以來女子不為外官的先例,一度任命她為御史,負責監察朔方諸州軍事,而且她還親力親為,獻計獻策,為朝廷以戰促和,北卻突厥立了大功,如此一來,皇帝對其恩寵之隆,可想而知……”

張護話音未落,書房不遠處忽然響起一陣撲愣愣的聲音,遁聲看去,就見一羽灰鴿飛來,在空中盤旋了一圈之後,落在書房的窗稜上,歪著腦袋發出咕咕聲,似乎一點都不怕人。

張護一把捉住鴿子,取下綁在鴿腿上的藍色木筒,抖出裡面的鴿信,開啟來看,臉色不禁變了幾變。

呂正揚一見那藍色鴿筒,便已明白了幾分,低低地問道:“難道我們在長安所有的飛鴿傳書點都被她發現了?”

張護點了點頭,哭笑不得地道:“是的,她還說要與我等共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