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小雨,霏微溼氈,冷霜尤未消盡,西風漸作,通袖寒氣。渭北溝壑之間,黃楊一色,白樺半疏,整個太和山籠罩在細雨生寒的薄紗霧靄之中。

百十騎人馬從梁軍大營中突奔出來,向北而行,梁師都在人馬中揮鞭疾馳,雙目前視,憂慮重重,不知稍後同吐谷渾伏允可汗的會面能否如願以償。秋冬之交,寒風襲面,已有些許透骨之意,梁師都打定主意,在立冬之前,極力說服伏允可汗兩軍協戰,作最後一搏,不論成敗皆偃旗息鼓,或進佔京兆的一城半池以待來春,或退守延州鞏固防禦以休整士卒,儲備糧草,等到春暖花開時,再圖南進。眼下受阻於太和山腳,已逾兩月,梁師都早已身心疲憊,退兵之意萌生已久,只是大舉興兵卻無功而返,心有不幹。況且,得到突厥人的應允,邀約吐谷渾人來助戰,幾乎已傾已所有,但吐谷渾人也寸功未建,梁師都深感吃虧,盤算著在歇戰之前,應讓吐谷渾人好好地出一把力。

想著想著,不禁快馬加鞭,半個時辰後,對方駐紮的銀溝峁已映入眼簾了,穹帳成片,篝火點點,黑色旌旗遍立曠野。得到先前的快報後,吐谷渾的先鋒官阿洛依奉伏允可汗之命,出營兩裡出迎梁師都,此時已恭候於道旁。

兩軍相會,不待多言,便直奔營地中央的可汗宮帳而去。

黃色宮帳圓頂氈圍,黑色流蘇穗兒迎風擺動,柳編窗角時起時伏,帳外數十名腰懸彎刀的勇士肅穆環立,威風凜凜。在阿洛依的引導下,梁師都及隨從陸季覽等人魚貫而入,剛抬腳入帳,便聽到宮帳西側傳來伏允可汗的笑聲——“呵呵,聽聞梁王來訪,我是翹首而待啊!”伏允可汗麾下的尼洛周、安多巴等大將正襟危坐,表情肅穆。

梁師都忙躬身一揖,說道:“旬日不見,可汗別來無恙?其間信使不斷,然而難解心中憂慮,今日面晤,願與可汗暢所欲言啊!”

“好說!”伏允可汗對梁師都點點頭,將手一抬,請坐對面。

梁師都落座後,抬起深陷的雙眼,掃視帳內眾人,開口說話,直入主題:“可汗,諸位大將軍,咱們彼此攜手南下攻唐,自秋近冬,已逾兩月。原本打算攻破延州後,以雷霆之勢直殺關中,兵臨長安,不想在這太和山下為柴紹所阻,進退無據,遷延時日。我軍雖四處覓糧,卻收效甚微,難以為繼。眼看立冬,風雪將至,大軍米粟不濟,戰騎乏草,士卒有飢凍之患啊!可汗大軍越戈壁而入渭北,助戰數月,想必也已囊中乏食,亟需給養了。因此,本王思忖,在冬雪降臨之前,我們兩軍聯手,步騎合戰,傾盡全力發動對唐壘的攻擊,若能一鼓作氣拿下唐營,則達成目的,我軍可一馬平川直入京兆,收其儲糧,或戰或守,隨心所欲;縱然不能摧拔太和山的唐壘,我軍亦當大戰一番,戮力殺傷其士卒,令其在我軍撤退之時,不敢放肆地躡蹤而來,以便我們安然有序地退至延州,鞏固防務,可汗亦可無所顧慮地返程祁連山,養精蓄銳,來年再戰,”說到這裡,梁師都頓了頓,捋著花白的鬍鬚,瞄了一眼豹皮大椅上的伏允可汗,接著問道,“不知可汗意下如何?”

伏允可汗聽罷,沒有搭話兒,只是斜靠在豹皮大椅上,一邊把玩著手中的金鞘短刀,一邊若有所思地眨著雙眼,扯動眼角的長刀疤一起一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吐谷渾的將軍們都側頭矚目可汗,緘默無語,宮帳內一時靜如曠野,只聽到營地裡的馬匹嘶鳴和不時傳來的清脆蹄聲。

“可汗,您覺得……”梁師都身旁的陸季覽剛開口說話,只見伏允可汗將手一抬,打斷了他,然後扯了扯自己身上的盤領金邊左衽大袍,說道:“梁王之言有理!陸尚書不必多言。我已接到突厥處羅大可汗的來信,不日將有其近臣巡察此地,我們應該為之獻上一份厚禮!梁王,這最後一擊如何謀劃,願聞其詳。”

梁師都聽到伏允可汗如此回答,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暗自輕舒一口氣後,扭過頭來,對著陸季覽輕輕一點,陸季覽心領神會,立馬把隨身攜帶的一幅地圖展開於眾人之前,上面赫然繪有唐軍在山前水畔所立的三座營壘,只見陸季覽清咳一聲,伸出手去,手指地圖,口述其要,如此這般地敘說起來。

……

北風乍起,清霜冷絮,太和山綠黃一片,疏木搖空,紛紛枯葉隨風潛入,飛旋於山腳下的唐軍大營之內。

這日午後,中軍帷帳內,柴紹倚爐而坐,手捧《尉繚子》正津津有味地讀著,李三娘對坐爐前,飛針走線,正給冬衣換棉加絮。婢女巧珠掀簾進來,稟道:“主子,張世隆將軍求見。”

柴紹將手中的書放下,抬頭與妻子對視一眼,眉頭微皺,不置可否。李三娘停下手中的針線,對丈夫說道:“要不,你們擺談吧,我帶巧珠出去走走?”

柴紹搖搖頭,回答道:“不必了,他到帷帳中來求見,能有什麼事呢?是不是齊王還有什麼話兒帶過來,咱們一起聽聽罷,”隨即將手一抬,讓巧珠有請來人。

片刻,張世隆滿臉堆笑,躬身而進,彎腰深揖,然後對柴紹夫婦說道:“霍公,公主殿下,張某不請自來,煩擾二位了!”

柴紹將手一擺,面無表情地說道:“張將軍請坐。”

張世隆入坐後,雙手按膝,身體前傾,半臀沾椅,雙眼眯成一條縫兒,乾笑兩聲後,說道:“霍公大人大諒,公主女中豪傑,不嫌張某戴罪之身,收納於麾下效命,真乃鄙人的再生父母啊!張某感激涕零,無以為報。”說罷,低下頭去,竟暗自抹起眼淚來。

“嗨,張將軍言重了!”柴紹見狀,好言勸慰道,“你戴罪立功,將功補過,乃是聖上的浩蕩皇恩,況且,太子和齊王殿下也有此意,我只不過是遵旨行事而已,張將軍不必如此。”

張世隆抬起頭來,兩眼通紅,哽咽片刻,又說道:“張某愚鈍,但也知曉前延州總管段德操老將軍是閣下的軍中師傅,老將軍仙逝後,本應由閣下接替帥位,坐鎮延州的,怎奈朝廷下旨,令張某接任。張某忝為總管,尸位素餐,才德不濟致使延州失陷,實無臉面與閣下相見!”說罷,又擦拭眼角,低聲啜泣。

“哎,”柴紹嘆了一口氣,說道,“過去之事不宜再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將軍不必過於自責。現大敵當前,吾等唯有精誠一致,戮力抗敵,方能上報君恩,下安黎民。”說罷,柴紹雙手抱拳,高舉過頂。

“正是如此,”張世隆破涕為笑,在座中一揖,說道,“霍公忠君報國,高風亮節,在下欽佩至極!願鞍前馬後追隨霍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柴紹平靜地點點頭,和妻子目光一碰後,對張世隆說道,“若無他事,張將軍就請先回吧!稍後,馮弇將軍要到中軍大帳向我通稟軍情。”

張世隆站起身來,突然間,“撲通”一聲,跪在柴紹和李三娘面前,從胸前衫襟中掏出一張方巾大小的紙片,雙手捧過頭頂,說道:“霍公,公主殿下,張某的身家性命全憑此番軍功了,二位的大恩無以為報,這是長安‘四源坊’五十萬兩銀票,請二位笑納!”

“這是為何?!”柴紹大吃一驚,連忙站起,伸手一把將張世隆拽起來,由驚轉怒,指著張世隆的鼻尖訓斥道:“張世隆,你洗耳聽清——若想在我柴某手下立尺寸之功,必當披堅執銳,親冒矢石,任何苟且之事,我柴某絕不接受!拿走你的銀票,若有下例,我定重罰不饒!”

張世隆沒想到會遭到柴紹一番怒斥,被噴得一臉都是唾沫,戰戰兢兢之間,惶恐無比,只得唯唯諾諾地退了出去。

看著張世隆的背影,柴紹怒不可遏,喃喃自語道:“小人,小人…”

李三娘走到丈夫的身邊,雙手撫著他的肩膀,微微一笑 ,說道:“夫君既已知道此為小人,又何必為小人生氣呢!”

柴紹聽聞,一邊嘆氣,一邊搖頭,心緒這才漸漸平復,同時憂慮又濃濃地湧上心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