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閤家團圓的細節便不多表,連陳繼儒那樣兒不習慣眷顧別人心情的憤青,也曉得不來打攪他,等第二日,乖官見著他,卻是大吃一驚。

陳繼儒笑嘻嘻抱著個嬰孩,以乖官對陳繼儒的瞭解,這傢伙對孩童無愛,肯放下大名士架子抱在手上,必然是他的骨血無疑,而旁邊梳著髻髻穿著粉色裙門的容賦無疑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他頓時臉上堆笑,快步走到院子中,先笑眯眯給容賦唱個肥喏,“給容賦姐姐賀喜了……”容賦頓時羞了個大紅臉兒,慌忙閃過身子不敢受他禮,陳繼儒卻是伸手按住她,笑著道:“當得的,甭說他是侯爺,即便做了國公,那也當得。”

說實話乖官還真就喜歡陳繼儒這清高的腔調,要知道他如今身邊覥顏來拍馬屁的人太多了,如今看來,清高的人有清高的好處,故此他嘿嘿笑了幾聲,“那是,一天是哥哥,一輩子是哥哥,這個輩分卻是亂不得的。”

說著,他伸手就把陳繼儒懷中抱著的嬰孩抱了過來,嬰兒用錦緞裹著,瞧臉模子似容賦,正閉著眼睡覺,被乖官抱在懷中顛了顛,還張嘴打了一個哈欠,隨即輕輕一扭腦袋,繼續大睡,他瞧了就故意作怪,“幸好長得像是容賦姐姐,若是像你這般,可就有些悽慘了。”說話間,就從腰間摘下一塊玉佩來,塞到了孩子錦緞包裹裡頭去。

這玉佩看著就是不凡,容賦以前畢竟是乖官跟前的丫頭,有些自卑膽怯,看乖官如此,頓時有些慌張,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拿眼看著陳繼儒,陳繼儒眼尖,卻是瞧出了玉佩乃是皇家之物,忍不住皺了皺眉,“這似乎是宮裡頭的東西……”

乖官搖了搖手,“不妨事,我姐夫給的,給孩子留在身邊做個辟邪之物,卻是正好合適。”這話要是萬曆聽見了,非得氣樂了,感情朕的東西就只能給小孩子辟邪啊!

陳繼儒自小被稱之為風雲麒麟兒,清高自大慣了,乖官如此一說,他也就接受了,換了別人,哪裡敢,這可是當今萬歲爺的東西,當下他點頭就道:“這是我長子,也該得你點東西。”說著,就伸手從乖官懷中抱過孩子轉手交給了容賦,容賦趕緊一把緊緊抱住孩子,也不知道是著緊孩子還是怕錦緞包裹裡頭那塊玉佩不小心掉地上摔了。

“去給叔父磕個頭就先到後宅去罷!我這兒跟鳳璋有正經事情要講。”陳繼儒還真不把自己當外人兒,就跟自家裡頭一般,直接揮揮手讓容賦先離開,旁邊一個大腳的老媽子想抱過孩子,容賦哪裡敢丟手,緊緊抱著孩子小心翼翼,就跟抱著一塊玉娃娃差不多。

等出了院子,那大腳婆子忍不住拿手拍胸,“我滴個天爺爺啊!這個可是萬歲爺賜下來的寶貝,奶奶,您這下不愁了,老爺日後即便娶了正妻,您有為陳家生養長子的功勞,又有萬歲爺的玉佩在手,誰也不敢欺負您半根手指頭……”

容賦也是心頭咚咚直跳,緩緩伸手在兒子包裹中摸出那玉佩來,觸手溫潤,隱約有一絲涼意,即便不懂玉,也能知道是極稀罕的寶貝。

這邊陳繼儒和乖官進屋,兩人關係親近,也不分什麼賓主座次,旁邊貝荷瑞煮了咖啡,包伊曼在房中燃上香,卻有中西合璧的意境。

陳繼儒如今等若是大明朝的傳媒鉅子,說個難聽的,他今兒在報紙上罵了某人,不出一個月,怕整個大明朝都要知道了,乖官跟他就不需要談龍江造船廠一百艘鐵甲戰艦下沒下水的問題了,而是如何掀起輿論這等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如今,陳繼儒在報紙上大肆鼓吹之下,整個江南對於繳納商稅,已經不像是最初那麼反對了,這就像是後世一個說法,一句謊話重複一千遍就變成真話了。

人性這個東西,其實真的很可悲,就像是後來韃清入關,留頭不留發,留髮不留頭,一開始都哭天喊地,可後來呢?你要割掉他腦袋後面的豬尾巴他都要哭天喊地……

故此,在陳繼儒不要本錢地大肆鼓吹之下,如今整個江南對徵收商稅倒是慢慢就接受了。

說白了,徵收商稅並不是讓人沒錢賺,只是叫你少賺,當然,江南的對海上貿易繁榮得緊,習慣了暴利,還是會有偷稅漏稅的,可是這些都架不住乖官的大殺器,私掠許可證,有插袛園守旗幟的船隻就不會遭海盜,一旦沒有袛園守旗幟的,基本要被搶劫光光。

你要說你報官,上哪兒報官去?如今誰還不知道,那些有私掠許可證的,老巢大抵是在九州島,擺明了就是國舅爺支援的。

但是如今乖官對百分之十的商稅開始不滿意了,他決定要多收。

如今加增稅種可就是迫在眉睫的事兒了,倒不是說乖官就擔憂每年給朝廷解五百萬兩銀子,而是如今他試寧波府,要讓整個寧波府習慣這種高稅率。

這種機會,可不是誰都能有的,講一句難聽話,等若他如今就是寧波的土皇帝,若是不抓住這樣的機會,以後肯定會後悔死。

人的適應性是最強大的,一旦寧波府的人適應了,然後,寧波欣欣向榮,乖官甚至臆想,到時候,朝廷封疆大吏們紛紛來寧波考察,以一點帶動一面,用這個支點緩緩翹動整個大明的制度。

他忍不住就把後世的市民規範給陳繼儒掏了出來,聽得陳繼儒一愣一愣的,譬如說這不許隨地吐痰一點,說實話,真的難以做到。

三言二拍公案故事裡頭有講一個官員回家發現帳子頂端有唾沫印子,他不在家,誰吐的?

而且這書是大才子馮夢龍寫的,不大可能臆造,從這點上分析,這位官員也有望帳子頂上吐唾沫的習慣,甚至當時大明就有類似的習慣。

所以連陳繼儒都有點兒發愣,不許隨地吐痰?抓到就要罰一百個銅錢?

這未免也太狠了,要知道,一個大海碗裝滿香噴噴的牛雜,香料隨便放,也不過就十文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