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望舒這一邊的關係,整件事情以超乎張老道預料之外的程度順利實現,原本在他心中,始終還是認為老和尚們雖然慈悲為懷,卻始終不是徹徹底底地能夠捨棄一切,故而張老道這邊,多少還是做了些準備和安排,卻是沒有想到,望舒莫名其妙得了個正果之位,整件事情就這麼順利地完成了。

心中大喜之下,張老道也是表現出了許多年都不曾有過的友好,卻是像一個熱情的主人家一般,招呼幾位佛門大德們一起用些終南山特有的瓜果。老和尚們始終還是血肉之軀,需要享受飲食供奉,見得張老道這般大方,倒也著實是叫他們出乎意料地高興,不住感謝主人家的大方。

道家自古以來,都是推崇自給自足,很少接受別人的施捨和供奉,所擁有的一切種種,幾乎都是靠著自己的勞動換來,遇到大荒之年,甚至還會賙濟貧苦百姓;與之相比,因為立教根本不同,佛門便更多地,是依靠著他人的佈施而存在著,雖然僧侶們也會耕種些許,但是因著近數百年來突然興起的“過午不食”戒律,僧侶們的勞動力也是有限,自是產出低些,接受佈施和供奉也成了習慣。

幾名老和尚始終是高僧大德,佛法精深,在享用了些許終南山特有的瓜果之後,便也由法雨和尚最先開口道:“南無寶月光佛!老衲先前便聽聞得靈均道長的話語,曉得諸位有一番宏大考量。如今我等既然先到一步,不如就先將此事有個商量,不知幾位意下如何?”

靈均老道聞言,自是連連點頭道:“大師慈悲為懷,若是不覺旅途疲憊,我等自是可以開始。此事早一日做成,便有早一日的功德,能多一分的把握,自是最好。”

此番前來的三位佛門高人,都是有著高深佛法和浩大神通在身的,從望舒的觀察來看,他們三人的手段應該相差不多,難以分出一個高下,卻是這法雨和尚兩番主動開口,隱約做了那出頭之人,一時也是叫望舒十分好奇,不知道他為何能夠代表另外兩位大德高人。

也不怪望舒不曉得其中的關係,卻是佛門在中原的傳播,歷史遠沒有道門來得悠久。中原道門,傳承自上古三清天尊道統,如果一定要算,那麼至少是在三千年前,封神戰時,道門的雛形便已經出現,當年的哪一群煉氣士,便是如今中原道門的先賢聖人。

然而佛門是發源自吐蕃以西的身毒,雖是封神戰中,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也有出現,可那個時候的祂們,是以西方教教主的身份來此,與後來釋迦摩尼如來所創立的佛教本身,還是有著些許區別。至於說佛門闖入中原,更是迄今千年不到,大概是在兩漢時期開始。那個時候的望舒,已經化作一名嬰孩兒,沉睡在終南山中,自是不曉得這其中的細節。

靈均老道見得望舒神情變化,也是曉得他心中所想,一時以心傳心道:“中原佛門,在釋迦摩尼如來之外,主要供奉觀音、文殊、普賢和地藏四位東來菩薩,對應我道門十山三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佛門便有這四位菩薩的道場所在。四大道場之中,又以普陀山觀世音道場的信仰傳播,最為廣遠,尋常凡俗百姓,大抵都會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故而普陀山的法雨大師,在一眾大德之中,聲望是最高的。”

望舒聞言,一時點頭,這才曉得,原來最先到來的這位法雨和尚,竟是在佛門有這樣的地位。若是這般,法雨和尚一早趕到,其態度大概就可以表明佛門一方的誠意,看來這一次的末法浩劫,佛門一方也是十分重視,以靈均老道作為因果機緣,促成兩家聯手,其實也是順應了他們的心意。

想到此處,望舒也是對法雨和尚高看一眼,倒不全是因著他的身份,而是其能夠在觀世音道場修行多年,本身所得的神通力應該也是著實驚人,此刻看他垂垂老朽的模樣,只怕到時候真要藉助幾位大德神通之時,這位法雨和尚,便是關鍵人物了。

心念至此,望舒便對那法雨和尚說道:“大師的心意,我也是曉得。只是幾位大師,千里迢迢而來,沿途風塵辛苦,或是先行休息,明日再談正事,倒也不急。我之設想,如今尚且是空中樓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圓滿成就。耽誤半日,算不得緊。”

始終幾位和尚,都是血肉之軀,又是垂垂老朽,縱是神通廣大,這肉身的衰竭,也是無法遮掩的。若是道門修士,老朽成這般模樣,至少還有靈丹妙藥可以支撐;可是一眾老和尚,卻是從來不在乎自己這一幅皮囊,一心儘快提供幫助,萬一他們有什麼三長兩短,別說望舒,就是整個終南山洞天,都是無法承擔的。

法雨和尚聞言,也是開口道:“南無寶月光佛!老衲與兩位大師,都是施展神通而來,不覺疲憊。自世尊如來涅槃以來,佛門曾經歷多次滅法浩劫,深知劫數之下,無人能夠倖免,自是不敢怠惰。雖是到得如今,老衲皮囊衰朽,可憑著一腔熱忱,倒也不會耽誤了各位的大事。”

法雨和尚所說,倒也不是虛言,卻是他所說的“滅法浩劫”,與天地間一千二百九十六年一次的劫數也不盡相同,乃是因著佛法經意之中,勸導百姓今生行善,以求來世福報,雖是勸人向善,教人學好,卻也因其描繪之六道輪迴恐怖,極樂世界美好,太多虛無縹緲,凡人無法求證,多有誤會產生。

再加上自釋迦摩尼如來涅槃以後,一眾僧侶都是靠著佈施維持寺廟和道統的存在,落在某些帝王眼中,便是要將他們看作了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滿口虛言的騙子,卻是歷史之上,無論是中原還是身毒,每隔幾十幾百年,總要爆發一次滅法活動,一應搗毀佛寺,驅逐僧侶,破滅佛像,是為經文之中所說的額劫數,也就是此刻法雨和尚所謂的“滅法浩劫”。

當然,人世間從來沒有無緣無故之事,佛門所經歷的一應滅法浩劫,倒也很有其中敗類作祟,藉著神佛名頭騙取錢財美色的,這種汙點多了,自是要影響到佛門自身的聲譽,進而引發一連串的事情。相比起來,道門這邊的清靜無為,便是保護道士們渡過了許多次的災禍,也是一旦證得長生,飲食男女的慾望都會消弭許多,無慾故而無求,也不沾染因果在身。

法雨和尚雖是比不得在場任何一名道家修士長壽,卻也是真實不虛地活過了兩百餘載歲月的得道高僧,從李唐末期開始,就見多了世人毀佛謗佛之事,心痛之餘,對於浩劫降臨,總是有著一絲別人沒有的切身感受,自是著急,卻是不顧自家身體,忙著就要提供幫助,幾乎是已經有了“捨身”的意願了。

另外兩名大德,也是與法雨和尚一般的心思,故而法雨和尚開口,的的確確代表了他們的心意,卻是從老和尚張嘴說話一來,另外兩位就一直靜靜坐在旁邊,不吃不喝,穩如泰山一般,只待望舒說出要他們怎麼幫忙,他們立刻就要著手去做了。

看著幾位大德都是這般心意,望舒一時間也是毫無辦法,也是曉得因著信仰虔誠,又是不顧自身,和尚們的心意之堅定,有時候甚至要比錘鍊道心幾百年的道門修士,還要難以改變。

一時糾結下,望舒又是聽見後來的一名老和尚開口道:“南無寶月光佛!老衲是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僧人,法號‘白水’,今日前來此處,除了世尊如來的提點,以及靈均道長的誠邀之外,也是因著數月之前,峨眉山虛陵洞天劇變,老衲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切膚之痛,真實不虛,不忍再見,卻是道家佛家,都是紅塵眾生,那等地獄景象,老衲至今難以忘懷!”

望舒聞言一愣,隨即也就反應過來,卻是峨眉山天生靈秀,即是道門三十六洞天排名第七的虛陵洞天所在,也是佛門四大東來菩薩之一,普賢菩薩的道場,卻是佛道兩家高人,都在山中修行,當日妖族異動,洞天封閉之時,以面前這位白水和尚的神通,瞭解到虛陵洞天劇變也是不難。

當日一眾洞天福地慘狀,即使是望舒這樣看盡亙古的古神,也是不忍直視,不堪回首的,以白水和尚大德慈悲,自是更難以目睹承受,感受更深一些。

一直沒有說話的張老道,聽得白水和尚開口,一時也是起身,一步踏出便是來到了白水和尚面前,卻是恭敬行禮,口中誠懇道:“原來是白水大師當面!恕老道年高衰朽,老眼昏花,竟是先前不曾認得!當日劇變,多虧白水大師,仗義出手,才叫我虛陵洞天一脈,不至於徹底斷絕!老道替虛陵洞天王道友拜謝大師!”

見得眼前場景,望舒的腦海中也是響起靈均老道的聲音道:“當日之事,峨眉山多得白水大師相助,在洞天封鎖破除之後,與峨眉山掌教王道友一同擊退了來犯妖族。為師最先找到的,便是白水大師,也是經他指點,才曉得了幾處佛門清淨道場所在。”

望舒聞言點頭,又是聽那白水和尚對張老道說道:“除魔衛道,乃是我等本分。只是當日之景,實在是叫我不能忘懷。張道長不必這般客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