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羅閣鎮壓河蠻,大獲全勝,盛邏皮便乘熱打鐵,著南詔國老張建成率領一眾能說會道的使臣,前往大唐天州納上供奉,其中自有從河蠻人那裡搶來的戰利品,卻也有不少盛邏皮自己搭上的奇珍異寶,一柄送入大唐神都。

兩個月後,張建成帶著唐王李隆基的詔書和賞賜一時迴轉,因為南詔王盛邏皮之子,皮羅閣鎮壓河蠻有功,朝廷特別敕封他為臺登郡王,並賞賜南詔佛書數卷,金佛一尊,同時許可了南詔王盛邏皮建立廟宇,供奉自家祖先細奴邏的請求,賜名為“大土主廟”。

張建成回來之時,滿臉不可思議,直到將唐王的詔書和賞賜已交給了南詔王盛邏皮。依舊魂不守舍,宛若夢中,一時難以回還。盛邏皮見他這般樣子,也是十分關心,卻是這張建成乃是南詔兩朝的老臣,追隨過盛邏皮的父親邏盛,精通漢文化,治國領兵都是別有一番道理,又是聰慧機巧,氣量極大。若是有什麼事情,能將他都嚇成這般樣子,實在也是叫盛邏皮有些不願意相信。

幾番追問之下,張建成才將此番前往李唐神都的經過說了出來,卻是唐王李隆基一早便知道先祖細奴邏封神之事,也知道三清天尊顯化南詔的過往,對大土主廟的請求答應得十分爽快。這個倒是不足為奇,卻是神祈顯化,自有諸多百姓看見,李唐的節度御使自然也是清楚,一一寫在了奏章之中,上秉天聽。

只是敕封皮羅閣一事,李隆基的態度卻是十分曖昧。此事原不是張建成自己提出,而是唐王親口說起,卻是說起此事之時,唐王的神色十分詭異,似乎是帶著什麼不滿,又是像害怕什麼。李唐的皇帝,乃是天下共主,人世間哪裡還會有讓他害怕的東西,一時也是叫張建成心中惴惴。

可要只是如此,倒也不至於將張建成嚇成這般樣子,卻是他返回驛館之後,唐王又一次召見了他,十分匆忙,賞賜了經書和佛像下來,一時竟是連話都沒有說清楚,又說是給他,又說是給南詔王,前後矛盾,十分混亂。

張建成乃是南詔兩朝的老臣,雖是不曾服侍過大唐天州的皇帝,可對帝王之術也是有著十分深刻的理解。這三清天尊顯化,乃是道家神明現身;皮羅閣鎮壓河蠻,也是道門高人靈均老道的弟子幫忙,照理來說,唐王應該大為嘉獎道門才是。可這經書佛像,卻是佛家之物,一時又是叫張建成難以理解,一時想到被大蛇神吞吃的吐蕃高人,越想越深,越想越怕,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一路上都在糾結這件事情。

南詔王聽他這樣一說,這才發現事情的矛盾之處,一時也是感到奇怪,又是心中不安。他如今已然抱緊了靈均老道的大腿,將南詔氣數綁在了道門的戰車之上,若是李唐皇帝對道門不滿,只怕是南詔也要遭受滅頂之災。

而皇帝賞賜經書佛像,只怕就是要提點南詔王,叫他安心修佛,遠離道門,明哲保身。可現在的南詔王已經是積重難返,退無可退,早已與靈均老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說城中百姓已經有了信仰道家的,就是自家的兒子,也是受了道門天尊的點化。李唐的皇帝他招惹不起,這道門的天尊更不是他所能得罪的。

兩相矛盾之下,盛邏皮終於知道了張建成被嚇壞的原因,一時也是惴惴,又不止如何是好,連忙請人上了山去,請靈均老道進殿一敘。

還不等盛邏皮的使者走出王宮大門,就看見靈均老道帶著望舒從一旁緩緩走了過來,侍奉盛邏皮的近衛已經知道了靈均老道擁有未卜先知的神通,倒也不是十分意外,只是慶幸自己不用跑幾十裡路,卻是靈均老道幫他免了麻煩。

盛邏皮正在王宮之中焦急,卻見剛剛出去的近衛帶著靈均老道走了進來,也是一時想起了靈均老道的種種神通奧妙之處,一時歡喜,連聲喊道:“靈均道長,快些來坐。小王有事要請教你哩!”

靈均老道依舊不慌不忙,施施然走到盛邏皮面前,大大方方坐下,輕聲說道:“恭喜南詔王。如今皮羅閣也有了封位,身份大不相同。先祖細奴邏受封山神之後,到得今日,終於有了神主廟宇,得以享受香火供奉。”

盛邏皮一愣,卻是這件事情應該只有他和張建成兩人知曉,訊息傳回南詔不過半日光景,靈均老道竟是這般神機妙算,已然知曉了。先前靈均老道幾次直接降臨南詔王宮,都是在最為要緊的時候,南詔王心中也是有些疑惑,曾私下請教了烏蠻大祭司,問他靈均老道是否有可能隨時關注著南詔王宮的一舉一動。若真是如此,到時叫人有些尷尬了。

烏蠻大祭司想盛邏皮解釋了此事的緣由,卻是靈均老道這等級別的高人,在特定情況之下,能夠一時心有所感,隨即推算,進而降臨,倒是不會這般無聊,成日裡看著南詔王宮內的一舉一動,既是十分累人,又是沒有什麼意思。

南詔王這才釋然,對靈均老道的神通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日靈均老道依舊這般神機妙算,卻是叫南詔王心中安定了不少,看著靈均老道這般氣定神閒的樣子,想來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麻煩。否則若是唐王要對付靈均老道,只怕就是他這樣的高人,也是頗要費一番手腳的。

靈均老道自是十分淡定,看著南詔王的神情,又見他一時不說話,便自己先開口道:“南詔王還請放心,不必多想。古來佛道一家,不分彼此。如今蒙舍城中,本也就是佛道並舉的。南詔王還需好生供奉唐王賜下的經書佛像,請楊法律大國師為百姓講解其中道理。善莫大焉。”

南詔王一時愣住,卻是想不到靈均老道這般寬容,卻是允許南詔舉國上下,同時信仰佛家和道家,也是叫他十分驚喜。畢竟在這南詔城中,巫教的大祭司代表了祖宗,國師楊法律卻是個和尚。雖然南詔王與靈均老道走的近,這兩位都沒有表示反對,可始終是分走了他們的信徒,叫南詔王也是十分難辦。

如今靈均老道這般大方,提出可以三教並存,卻是將之前一直曖昧不清的事情一時挑明,免除了南詔王的為難,叫他一時輕鬆了許多。唐王賜下經書,原本就是需要好生供奉,如今靈均老道鬆口,南詔王就不必再費神如何供奉經書佛像的問題,更可以請楊法律國師為百姓們講解經文,彰顯唐王恩澤,不叫別人有話可說。

想到這裡,盛邏皮一時傳了口諭下去,請大國師和大祭司也到了偏殿之中來,卻要與三教高人一起,好生商量下這大土主廟的建設落成。

片刻之後,楊法律國師和烏蠻大祭司都是一時來到了偏殿之中,見了南詔王和靈均老道,紛紛落座,聽南詔王說起大土主廟之事,一時議論。

靈均老道主張將大土主廟建立在三清觀旁邊,一來是方便百姓們參拜,二來也是這廟原是供奉細奴邏的,而細奴邏此刻,正是被點化在了三清觀所在的山頭之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法律和尚聞言,一時雙手合十,朗聲說道:“阿彌陀佛!道長所言有理!只是唐王所賜,乃是大土主‘廟’。所謂廟者,佛門伽藍也!這寺廟與道觀相對,會不會給人一種矛盾的感覺?會不會叫百姓們產生了什麼誤會?老衲覺得,還是將這大土主廟蓋在蒙舍城邊上,方為最妥。”

靈均老道一時嘿嘿一笑,說道:“國師所言,自是無錯的。但這大土主廟,乃是供奉南詔先祖細奴邏為主神位。而細奴邏先祖,又是被點化在了三清觀山頭。國師將這大土主廟蓋在城邊,豈不是捨近求遠,捨本逐末麼?百姓們倒是省時省力,那細奴邏山神是否願意降臨,可就兩說了。”

楊法律和尚一愣,說道:“道長考慮周到,卻是不知,這大唐聖主恩賜,乃是給予‘土主’細奴邏,而不是‘山神’細奴邏。要說點化,乃是我佛門觀世音菩薩先點化的先祖嘛!”

一旁的盛邏皮眼見兩位高人爭執起來,心中已是惴惴,有聽見望舒小聲說道:“觀音菩薩點化細奴邏,有人看見了麼?”

一語既出,大殿之中一時安靜,楊法律和尚臉上更是十分尷尬,卻是他所說的事情,不過是民間傳說,數十年過去,誰又敢說自己親眼見過?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做山神,乃是全南詔百姓,在山腳之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容置疑的。

直到現在,在場眾聰明人才知道,靈均老道當日為何要叫了南詔百姓齊聚山下,原來是為了這般!

一直沒有說話的烏蠻大祭司則是緩緩起身,開口說道:“國師說得對嘛!唐王封的是‘土主’,既不是‘山神’,也不是‘菩薩’嘛!既然是土主,那就是烏蠻祖宗內部的事情,應該是老子說了算嘛!”

靈均老道一時莞爾,楊法律和尚正準備反駁,卻見大祭司狠狠一眼看來,呵斥他道:“你做和尚也可以,你做道士也可以,但是你不認祖宗,不可以!”

楊法律和尚聞言噤聲閉嘴,再不敢說,卻是自己也是烏蠻人身份,說起祖宗來,誰也說不過眼前這位大祭司的。

烏蠻大祭司環視一圈,見眾人都不再開口,這才滿意說道:“要是我說,這個大土主廟,就蓋在壠(lǒng)玗(yǘ)圖山,就是很好!”

這話一出,眾人都是一愣,卻是那壠玗圖山上,原本也有一座南詔都城,喚作壠玗圖城的,已經被廢棄多年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