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佛道兩家,都是聖人傳承下來的無上正道妙法,然而因為兩家修行法門不同,所得的結果也是很不一樣。道家修今生,佛家修來世,故而一眾和尚裡面,能夠證得長生的人物並不多,更多的高僧大德也根本就沒有指望著要證得長生,尋常只擁有比凡俗稍長久一些的壽元,不是十分誇張。

故而相比起隨隨便便就擁有幾百上千年壽元的道士來說,僧侶們一般也就擁有百餘年的壽命,靈均老道數百年前曾經有所往來的幾位高僧大德,大多都已經圓寂而往生極樂,不存於世間凡俗,卻是很少有能在這個時候幫上忙的。

當日,雖然僧侶們的壽元比不上道門修士這般漫長悠久,可他們所掌握著的神通法術倒也是著實不弱。因著西方極樂世界,原本是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道宏願立下的報身淨土,本質上與天界不盡相同,一眾佛陀菩薩,受到的法理約束要比天界的正神要小得多,很容易降下神力來協助凡俗事務,平衡了佛道兩家在幾番爭執之中的力量懸殊。

最近數百年來,因著末法浩劫將至,西方極樂世界也不能超脫而獨存,卻是很多神佛顯聖的情況越來越少,佛門之中的神通之力有衰微的徵兆,便也造成了近百餘年來,一眾僧侶們都是極力避免了與道家發生正面衝突,尋常只在世俗權力上爭鬥一番。

不過一眾和尚僧侶之中,倒也著實有幾位很有些真本事的,卻是這些大德高僧,能夠從經文典籍之中,領悟出玄妙的神通法術,融匯於自身之中,雖不能與道門頂尖的祖師高人相比,尋常靠著前人的舍利和法器,倒也還是很有一些手段。

這一部分高等大德,大多都是隱居避世,又是佛門在中原大地,並沒有道門那麼多的福地洞天,尋常一眾高人,都是棲身在凡俗之中的寺廟伽藍之中,一般人看不出他們與其餘僧侶的不同,卻是很難找到,也很難有所聯絡,只有少數的因果機緣,能夠使得有心人發現了他們的身份。

靈均老道從來都是想要與佛門友好相處,之前在南詔之時便是與楊法律和尚一支十分親近。有了這一絲善念存在,再加上他在人間武道之中留下的因果機緣,趁著火宋內憂外患,活力衰微,武林中人群聚而對抗外敵之時,倒也真叫他從中把握了機緣,找到了幾位修有神通在身的高僧大德。

幾位大和尚,在聽聞靈均老道所言之後,都是表示願意配合幫助,始終也是浩劫面前,人人平等,以佛門如今的實力,的確是很難獨善其身,卻是需要把握可能的盟友。

靈均老道向望舒和熊道人說明了自己此番前往中原一行的經歷和收穫,又是聽得望舒開口問道:“卻不知師父與幾位大德,是做了如何的商議?弟子是否需要,前往拜見,以此請求幾位大德的幫助?”

靈均老道見得望舒這般謙卑,心中也是暗暗點頭,卻是他這一趟去,所見到的幾位大和尚,個個都是有德有術的高人,一應手段施展起來,並不比尋常的道門高人要弱幾分,望舒能夠表現出這樣的謙和態度,不已力量強大的古神之身自居,便是叫靈均老道心中安定許多,又是覺得舒緩,一時也是說道:“此事經不起再多耽擱,為師已經親自給幾位大師下了請柬,邀請他們前往終南山洞天一聚,儘快將眼目前額困局破開,又是我們兩方,好有個商量。”

望舒聞言都是一愣,一時轉頭看向熊道人,就見他滿臉微笑,又是滿足,口中說道:“此大善耳!魏晉之後,佛道兩家爭執愈發激烈。我道門的福地洞天,只怕是有個幾百年不曾有大德高僧踏足了。靈均道長能夠放下身份,拋開成見,邀請大德前往洞天,實在是難能可貴,此行大善也!”

靈均老道點頭,本身也是有著這個想法,卻是凡俗之中,佛道兩家的練武人士已經合作無間,團結一心;可是道門內部,還有不少高人對於佛門一方不是十分接受。兩方合作,最難得的就是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從終南山洞天開始,打破佛道兩家不相往來的慣例,憑藉呂道長和望舒的號召力,才能說動一眾道門道人轉變心思,接受合作。

說話間,望舒倒也是十分著急,始終是他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法,已經耽誤了許多時間和諸位高人的精力,若是能夠早一日將此事圓滿完成,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一時便是聽他開口道:“既然師父邀請了諸位大德前往終南山,我等便也不好教人家多等,是否即刻啟程,且往終南山去?”

靈均老道笑了笑,說道:“你莫著急,為師已經與終南山張祖師知會過此事,又是告知呂道長儘快迴轉,自是一切妥當。而幾位高僧大德,所修成的神通與你我不盡相同,卻是神足通厲害,並沒有虛空挪移法門。從幾位大德之處,前往終南山洞天,至少也要三五日的光景,也不必著急。”

望舒點頭,一時暗道自己也是關心則亂,卻是虛空和宙光兩大法門,本身只在道門內部流傳,是為三清天尊遺留道統,佛門那邊卻是沒有的。事實上,道門所擁有的道統,佛門那邊幾乎都沒有;而佛門的諸多修行法門,道門這邊卻是瞭解不少。這原是一眾大能修士,長生久視,幾百上千年的生活經歷之中,所能遇上的機緣巧合著實不少,有心瞭解收集之下,道門內部的典籍自然是著實豐富。

說話間,靈均老道又是問熊道人道:“這一次請動佛門諸位大德,實乃數百年罕見之難得事。熊道長雖對神通法術,不屑一顧,那些高僧大德手中,卻也還有些真切深刻的道理。若是熊道長願意,可以叫望舒帶你往終南山洞天一行,也很方便。”

熊道人聽聞,的確是有些心動,乃是佛道兩家所持有的道統,彼此不盡相同,甚至還有矛盾,可兩種道統,放在更高的層次上,卻是相輔相成,大道歸一的。對於熊道人來說,再精妙的神通,再強大的法術,也不過是叫他眼前一亮,微微有些興趣而已;然而深刻的道理,天道的奧妙,卻是著實吸引他,讓他心中有所活動。

不過思忖片刻之後,熊道人便也是搖了搖頭,說道:“老道仔細想了想,還是決定放棄這一次機會。佛門大德,與我道門高人不同,卻是他們所講究的道理,在他們的口中,是左也圓融,右也完滿的。不能被反駁的道理,便不是能夠用來商量討論的道理。我還是不去了罷!”

望舒聞言,也是偷偷發笑,卻是熊道人看待事物,的確是十分通透而明白,卻是道門中諸位高人,討論道理,彼此間相互駁斥可以,分出高低也可以,甚至徹底推翻一種理論,也是發生過的;然而佛門諸位大德,自幼學習思辨之術,說話不是一根筋,就是兩頭堵,其道理就像是一個混元的金球一般,毫不受力,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推倒。

以望舒現在的眼界,自然是曉得凡俗世界之中流傳的諸多道統,都只不過是大道的一個方面,單獨任何一種道統,都不可能闡述出完成的大道玄妙來。照理來說,只要不是混元天道,自身便會存在瑕疵,挑剔這些瑕疵而進行彌補,便是探究混元天道的過程。與佛門大德論道,不單不能找到這些瑕疵,還會被他們左右了心思,認為瑕疵才是本質,若是心念不夠堅定,很可能會被帶進溝裡。

熊道人的心念,那是相當的堅定;然而熊道人的時間,也是十分的寶貴。再加上熊道人本人,雖是對人對事,都一應清淨自在,平和妥帖,可是一扯到道德箴言,他從來都是寸步不讓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失城易,失道難”,只怕真叫熊道人去跟幾位大德論道,彼此間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靈均老道本身,與熊道長相知相處多年,對他的脾氣,那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只是這一次佛門大德前往道門洞天,是他靈均老道本人一力促成,有這等因果機緣擺在面前,他卻是無論如何也要問一問熊道人的,就算是被拒絕,也比憋著不說,要好得多。靈均老道自己,不能為熊道人做決定。這原是一種“分享”的善念,也是靈均老道和熊道人之間彼此的“尊重”。

說到這裡,靈均老道又是喚了一直站在一旁的嘉月和大師兄上前來,說道:“此番佛道合流之事,原是難得機緣。然而嘉月你本質尚未圓滿,不宜四下走動,還是留在此處,與熊道長多多學習。”

嘉月點頭,大師兄也是難得地有了反應,開口道:“我也留在此處,以防萬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靈均老道點頭,熊道人卻是渾身一個哆嗦,抬頭看了看大師兄,一時嘆道:“不得了,了不得!靈均道長,你這弟子……我竟是最近個把月,徹底將他忘了!三清天尊在上,這到底是何等神通,何等本質?我人間道統之中,似乎沒有這等法門傳承!”

大師兄的虛無,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境界,卻是除了靈均老道是他師父,望舒嘉月是他師弟師妹,眾人朝夕相處百餘年,已經有了莫名感應,不會忘懷之外,竟是連熊道人這樣的有道之士,都難以逃脫他的詭異狀態,稍不留意就會將其忘懷,著實是叫人驚駭,也嚇了熊道人一跳。

靈均老道自是笑笑,沒有多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